绿林网

《星辰时刻》经典读后感有感

《星辰时刻》经典读后感有感

《星辰时刻》是一本由(巴西)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9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星辰时刻》读后感(一):不可驯化的语言

我向C解释说李斯佩克朵的语言很妙,但不是那种经过训练经过教化的妙。她的语言,是不可驯化的。我没有觉得我这句话讲得很抽象。C说会不会是翻译的问题呢?我正想要向他解释时他说,举个例子。好,举一个例子。

例如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说“成为女人仿佛都不是她的使命,成为女人是后来才萌生的想法”——这句话,不难想到法国女权主义表率的波伏娃在其最著名的论著《第二性》中所提到的“女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后来才变成女人。”波伏娃的智力与专技包括语言,是经过学院派的教化。而且,她一生追随法国大哲学家萨特,不乏受到存在主义哲学的深刻影响。并且,其后每一个读过波伏娃的人都会对此作以引述。但李斯佩克朵没有。她没有读过波伏娃,语言也从未经过驯化。

《星辰时刻》读后感(二):活在梦中

请允许我用点理论和个人的看法来分析巴西作家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的这部《星辰时刻》。

一开篇,就是有点意识流(真的有点伍尔夫的味道)和非常流畅的哲学气质,和用到了被称为“元小说”的人称变换、全知全能(或半全知)的叙述,来构建一个如梦中的世界。

书中的女主角就是一个真实的活在梦中的人,真实地活在梦中,那究竟是梦还是真实?

其实女主角从开始之前就已经是死亡(爆炸)的了,因为她本身就是星辰时刻,每时每刻都在闪烁,在爆炸。

作者和书中的作者都是带着面具的,所以有一定的距离,同时这种双重的遮蔽性导致了双重代入性,我们会用作者的第一视角和书中作者的第一视角去观察这个梦中的世界,不断地转换,去接近词语所能指称的极限。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创造了一个自己的梦中世界,因为,没有比梦更属于自己的东西了!

《星辰时刻》读后感(三):想吐出一千个角的星星

桑格格的推荐,我本来看封面觉得会很厚,看见图书馆有就借了,结果居然是这么薄的一本。

翻了开头两次都没闹明白怎么回事,作者把自己写进去好么?而且她自己这么纠结弄得我也很纠结。

我拖了好几次之后,终于下定决心看下去了。看到这个姑娘,就忍不住泪流了。一个卑微的姑娘,一个卑微不自知的姑娘,一个如我一样卑微的人。我抄写了不少语言,有关于这个姑娘的如同“我在这个世界之外”,总之都是些伤感的句子。像写我自己一样的伤感。

我还抄写了一些作者关于写作的话,比如因为害怕孤独而写作,为了抵抗日复一日的自己而写作,我也深有同感。

看到作者写自己是个他的时候很困惑,后来翻到最后面的讲评,才明白原来这是作者又虚构了一个男性作者来写作这个姑娘,脑洞之大,逻辑的复杂,难怪我一开始看不懂。

也许即便看完了,我也没看懂,但是不影响它在目前带给我的感动,以及已经证明了好书不怕薄的道理。

《星辰时刻》读后感(四):以自我的角度审视,卑微的人生如星辰璀璨

叙述者以第一人称出现,剥离具体事件的描绘,刻画了一位从贫穷地区移居到里约热内卢的女孩玛卡贝娅的艰辛生活。

她与男友分手后揽镜自照,用口红涂满了嘴唇,仿佛找到了她所希望的身份:成为璀璨的超级巨星。在格洛丽亚的劝告下,她寄望于塔罗牌的神力。当她满怀希望地走出塔罗牌师的家门,讽刺而又悲戚的一幕出现了:她被一个金发男子驾驶的豪华奔驰撞倒。濒死的那一刻,幻觉中的“星辰时刻”终于出现,所有的卑微升华成了璀璨。

几乎真空的魅影,她是寂静的,卑微的,神秘的,喜悦的,词语在她口中潮湿柔软,黄昏在她眼中黯淡深沉.而隐遁在背后、无所不知却又无处不在的创造者与叙述者,挣扎在前台的、身体与灵魂都极度贫瘠的女主人公,仿佛两个不同生命的互见,又或者只是同一个体在不同时空的互为佐证。当死亡来临,他与她的生命同时走向伟大的悲歌,无可豁免。无论是事实的巨响,还是事实与事实之间的私语,都如永恒星辰般璀璨。

这是诞生于虚空也终结于虚空的故事,卑微的灵魂于空寂中的梦呓,璀璨的死亡如星辰般永恒。李斯佩克朵无论怎么分裂,无论如何在老者般历经沧桑的视线或孩童般纯真的呼吸中跳跃起舞,骨子里还是那个不安与敏感的自己。

《星辰时刻》读后感(五):阳光的重量

这位拒绝标签的作者同样让我不知道如何写书评的开头。而我特别想同她心心相吸,于是我一直念念不忘小说将近末尾处,她抛出的问题——“我问你们:/"阳光有多重?"

我只想到午后时分在小公园儿散步,让脖颈和背脊沐浴在阳光下的那种温暖。我完全能感受那阳光有一些分量,让你踏实住,不会飘起来。

那些轻飘飘而不自知的生命是可以被阳光稳重的。做个爱晒太阳的人吧。对身心都有好处。

最近正流行的闪电树赖风(电影《疯狂动物城》正在热映),于是克拉丽丝的写作风格并没有急死我。她那“空无”的故事情节线索却内化了许多值得深思有无法说清的主旨。信马由缰的洒脱笔锋却半天挤不出一个情节,像极了我先前说的电影里的树赖闪电给我们的喜剧化感受。不同的是克拉丽丝却要给我们呈现一个严肃的主题。那就是关于“自我身份”的认知。这种“社会责任的担当”在她时而焦灼,时而流畅,时而冷峻,时而诙谐的笔端,渐渐显出端倪。

读完全书却不费力,那些碎片化的情节描述,居然在你的脑海安某种规律重新组合,形成你记忆链条上,具有立体感的鲜活而完整的故事。那字里行间太神奇了,那些叛逆的曲笔却正在聚沙成塔........仿佛每个敢直面自己写作过程的人都能写出这种不落八股的文体,却只成就了一个她。

故事中那个女孩儿,也许就是从不知道太阳的重量.......她一直无法感受身旁的施力,无法判断自己的反作用力,无法从而认清自己。这给我们的启示多么重大!

嘿,你这位“把中国人民奉献给蛋”的神奇聪明的美丽女士,我这个“中国人民之一”回答能让你满意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