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战马》经典影评有感

《战马》经典影评有感

《战马》是一部由Marianne Elliott执导,Nigel Allen / Derek Mlade / 亚历克斯·艾弗里主演的一部戏曲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马》精选点评:

●被动物木偶的呼吸感震惊到无法言语!舞美道具绝赞的一版,好想看现场啊!!

●对这个故事的确是没有感情,现场的灯光布景体验应该会不错。以及,豆瓣对于舞台剧到底是要如何归类?

●看的英文原版,这部剧算是英文话剧里很容易听懂的了,可做一般人的入坑之作。话说战马真的太逼真了,道具不是盖的。

●英语太差…

●在剧院看的中文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英法德语相互听不懂的问题,乐趣更佳

●灯光音效道具都很好。最喜欢最后演员整齐站一排一个个谢幕。鼓掌到手酸!

●颠覆的舞台效果,现场观众笑点给力,大爱民谣风。读一边剧本,感动到。再看一遍现场官摄,又一次感动。德国军官和Émilie的感情也感人。

●【我刷十星】这个导演的风格就是,故事绝对忠于原著但没太大的亮点,倒是舞台调度每时每刻都让人有震撼的感觉。比《神秘狗》更胜一筹的是《战马》的煽情点做得更好。和一般舞台剧比它更注重灯光和音乐。这绝对是以后还要再看的剧,希望中国版不要翻版得太走样。

●神乎其技。大家根本都勘九郎+蝎+千代婆婆啊,馬的戲份都特別好看(與鵝的),非常驚奇於那種共情, 比什麼獅子王live action什麼鬼的有意義多了,證明戲劇就是要入戲而不是逼真。而人類說了太多故事都逃不開戰爭的幻夢。

●十星

《战马》影评(一):用心之作无法不动人

木偶剧?一开始听了这几个字,我有点怀疑是否要去。怕有点低幼。战马,小时候好像看过电影。没想到一直代表着世界最高戏剧水平的英国团队还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简单的装置,木偶战马,却演绎出内心的惊心动魄。我全程时而泪流满面

《战马》影评(二):看过斯皮尔伯格的《战马》之后,为毛还要看这部木偶戏

《战马》是英国童书桂冠作家麦克尔·莫伯格的小说,描写一战中一匹德文郡小马的战火浮生,2007年被英国国家剧院搬上舞台后享誉全球,2011年被斯皮尔伯格拍成电影。问题来了:看过电影《战马》之后,为毛还要看木偶戏《战马》?除了原著党考古派之类这些骗鬼的理由外,只能说舞台的“戏精”萃取纯度要高得多的多,可以飞得更高。戏剧本是对生活的高仿,以还原度论英雄,电影摄影的别名叫写真,其摄录功能使记录真实成为基础配置,舞台上手糊纸灯笼的“真”哪有机会硬刚!但看过舞台版的《战马》,简直觉得斯皮尔伯格是在“诈胡”。电影的障眼法跃过了太多的视觉呈现的坑,而舞台剧必须手把肩扛地填平这些天坑地缝,用一刀一寸的凿实镂刻的实体来手造所有的视觉奇迹——从一匹马的形体、运动、动势,到一支骑兵马队奔腾,再到一场战争的喧嚣和覆灭。而戏剧手工创作者们在握的真实并不是对马匹身体发肤的外形还原,而是去捕捉并固化战马动势中留给人的视觉印象,更像是记录下一匹马奔驰的速写,收集这些线条,把它们加工成马的筋骨和动线,让一切因动而发。

这是一部高度艺术化的舞台戏剧,美术们去一战同期的美术流派中汲取视觉元素,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漩涡派,最终以上校的速写簿构筑舞台框架,以素描投影、灯光涂抹明暗,渲染氛围,以苏格兰民歌清唱为魂,来言志言情,切分章节和转场调度。英国人用这部戏证明没有事是剧场不能完成的。

《战马》影评(三):战马

记忆深刻,至今难忘。

当时还有一个青春励志片的选择,但在班里男生坚持下(文科男生很少,他们很坚定)显然女生很不乐意,但是真香场面又出现了。

全程高能,我哭了n次,很少有电影能做到让人为每一个牺牲的角色哭泣,哪怕你泪点很低,但这部作品做到了。

战马是一部反战电影,主人公(男主和 war horse)以及各类配角,形象都无比饱满,人类的真善美展现很到位 。

一个小惊喜应该是由抖森饰演的军官,帅惨了,哈哈当时女生尖叫,男生捂眼,场面第一次真香。嗯他牺牲的时候我哭了。

虽说是反战,但不同于以往反战片着重表现战争的残酷,而是以人类的美好去对比战争的残酷。

男主的玩伴真的是我意难平,从被选中当处决逃兵的枪手,因不忍下手,直接冲锋陷阵,替补逃兵,最后追击敌人遇到埋伏,在毒气中的笑,全班哭成泪人。镜头一转没有直接说他的死,(这部剧好多都很温暖地间接反应了一个角色的牺牲)

不剧透了,全剧有很多可爱有趣的片段,第一次get到了外国人的笑点。

全剧就是在又哭又笑的体验中剧终的,意犹未尽,我们没有放过最后的报幕(噗这算报幕吗?就是电影结束后的黑屏字条)

非常好的一部剧,在我心里跟《泰坦尼克号》并肩,i了i了

《战马》影评(四):舞台上的奇迹

之前在多部NTLive的片头都看到过《战马》的镜头,印象深刻,念念不忘,今日一看,大受震撼。 一部面向成人的舞台剧,主要形式却是木偶,主题是战争,主角还是一匹马,怎么看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奇迹般地做到了,并且令人信服。 观众走进剧场,对道具的要求可能主要是精美、精细,很少要求精巧。一些场景如果的确很难在舞台上实现,观众往往不会强求,反而会对一些变通方式记忆深刻,例如德扎的车不抖人抖,例如法红黑的纸片马……记得路二(Ludwig II)开场的天鹅能游动转头展翅,就觉得良心;至于魔笛里的巨蛇呢,基本上只要有就行。但战马里的一只大白鹅,一举一动惟妙惟肖,堪称全剧笑点担当。操偶师就在台上,却完全不令人出戏。一匹体力不支倒地身亡的马,出场时间很短,但倒地的过程,濒死时的抽搐,表现得淋漓尽致,感染力极强。主角Joey以小马驹的状态出场,这时的马偶没有膝关节,略显僵硬,但似乎也比较符合小马的步态。从小马到大马的转场非常惊艳,与路二中的处理有些类似。Joey的温顺与桀骜,奔跑与负重,欢脱与悲鸣,对艾伯特的眷恋,对汤普森的友情,全都通过马偶的动作、鼻息传达给观众。 负责木偶道具的是来自南非的掌上乾坤木偶剧团,创始人在一个访谈中说:艺术的世界挤满了人,竞争非常激烈,而木偶的世界里还有很多空白。他们从1981年成立公司,为成年人做木偶,会呼吸的木偶。在战马幕间的简介中提到,操纵同一个马偶的三名操偶师,也是通过呼吸来实现同步的。在二三十年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了解要塑造的动物,研究工程上如何模拟,这才有了2007年战马的诞生。这是个仍在继续书写的传奇故事。 除了道具(其实也是主演),舞台的灯光与音乐也是可圈可点。乡村生活的明亮与战场的阴暗对比强烈,窄窄一条素描投影,补充了舞台不易呈现的战场上的主观视角。音乐十分克制,没有大型的乐队,基本没有背景音乐,只有台上寥寥几个乐手,清唱的民谣,恰到好处地切换场景、抒发感情。 剧情本身也是极好的,用战争的故事呼唤和平与善良。小说和电影都有,可以先了解也可以直接观剧,并不影响体验。强烈推荐,走进剧场/影院,感受舞台上的奇迹。

《战马》影评(五):战马不仅仅是马

2021.3.7

一向喜欢动物题材的影片,2012那年在电影院看了电影《战马》,这次很难得的电影资料馆放映了《战马》这个故事的舞台剧版本,毫不犹豫来看了。

【看完后我去了解了一下故事创作的背景】

《战马》是英国作家迈克·莫波格创作于1982年的儿童小说,曾获得惠特布莱德奖(即现在的柯斯达文学奖)亚军。以马为主角的戏剧呈现起来并不容易,在改编失败过的情况下,2007年尼克·斯塔福德改编成功并排演成了话剧,分别于2008年获得了劳伦斯·奥利维尔奖提名,2011年获得了托尼奖。这次看的舞台剧《战马》2014版本,是由NT live出品。 NT live就是“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ational Theatre Live)缩写,是英国国家剧院自2009年开始的一个开创性项目,旨在通过放映的形式向英国以及全球呈现当今世界舞台上最优秀的作品。简单说就是通过专业的现场录制及后续剪辑制作,提供一个用荧幕看戏剧的可能性,形成既可沉浸现场剧情又可跳脱局促环境的神奇观感。这种形式可以把有限的优质戏剧资源以神奇的光影手段重现,延伸到你的面前,反复品味。NT live会保留戏剧演出的中场休息时间,利用这段时间插入幕后片花或是主创人员的采访,能让观众对整个作品的创作历程有进一步的了解。虽然NTlive出品更像是后期加工的电影,与戏剧的临场体验有别,但毫无疑问的也降低了戏剧的传播难度。

对于我这样暂时去不了伦敦西区的人,NTlive是个很好的观剧切入口。

【说回感受】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但其中的转折与传奇,时代背景下人性的弱点与光辉细致入微精巧体现。感动同时又接连深思战争与和平这个宏大的主题。

从这个剧能够看到戏剧人的艰苦付出、巧思妙想,以及木偶剧的发展、传承与创新融合。通过摇臂一扫展现出的全景,看到小小的一方舞台,可以想象现场观众的临场感一定很好。舞台的背景设计有历史感,中插片花也描写了创作人员对背景设计、故事整体叙事以及声效光影的配合度方面的全盘考量,细致入微还艺术感十足。转场时的人员、灯光、音响配合无间。三个人演绎一匹马,而且是一匹真马尺寸可以骑上去的道具马,着实感叹。马的关节设计,操作抓手设置以及如何使演员与道具融为一体都是下了大功夫的。呈现出来的马儿肢体行为自然生动,甚至眼神都有传达,这就给后续的情感共鸣奠定了基础。看到后来发现马儿的呼吸声、喷嚏声,都是演员现场演绎,人与马,人与人,马与马之间情感表达真的张力十足。另外全篇彻头彻尾的喜剧元素可能就是一人手持的大白鹅了吧,那个委屈劲儿太可爱了。

【对比两版】

电影版剧情和戏剧版大体走向一致,看了电影版背景发现斯皮尔伯格请了著名编剧理查德·柯蒂斯为电影版改编剧本。他曾经编写过以一战为背景的英剧《黑爵士四世》,对一战的历史熟稔于心。柯蒂斯说:“小说的视角实在是太独到了,我仔仔细细地看了小说和戏剧的剧本,两者综合,写出了我自己的电影剧本,应该说是戏剧剧本的存在,才激励我‘勇敢地’改编出了影片的剧本”。也就是说,论先来后到的话,戏剧版是original,电影版可能就是updated version了。

同一个故事,不同的传播形式能带来不同的观赏角度,不同的叙事能带来不同的审美领悟。共存可以很美好,两版都看也可以更感动。

PS:当初看电影版其实主要是为了追卷福和抖森的英国好邻居CP。

【最后的最后】

一匹普普通通的小马跟随了不同的主人,它长途跋涉,经历欢喜与痛苦,它感受了,但它没办法告诉你。它是那场战争的亲历着,是不同主人生命的见证者;它历经磨难还失去了骏马小伙伴,在垂死挣扎中被那些经受战争之困的双方都视为短暂的美好与生的希望;它因缘际会回到了最初的主人身边尽管双方都伤痕累累。这是一个童话般的happyending,触到了人心底的那点温柔与怜惜。

凯旋的它是战马,那些留在了战场上回不来的也是战马。和平有什么不好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