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星星和蒲公英》读后感锦集

《星星和蒲公英》读后感锦集

《星星和蒲公英》是一本由(日)金子美铃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6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星星和蒲公英》读后感(一):请你,闪亮的驶向远方

第一次知道她,是程璧的专辑《早生的铃虫》,程璧把她的诗谱上曲,格外好听,尤其那首《房总半岛最南端》:

这条路的尽头

会有大片的森林吧

孤单的那棵树啊

我们去走这条路吧

这路的尽头

会有广阔的大海吧

荷塘里的青蛙啊

我们去走 去走这条路吧

说是童谣,其实是把开心和不开心用最天真的方式表达出来吧,文字背后,躲着一个在黑暗中寻求光亮的大人。

根据这本书的译者说,美玲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后,她便在继父开的书店里做店员,结婚后也并不幸福,4年后离婚,那年她27岁,离婚后不久,服毒自杀。

即使这样,她还是在诗中写道:

遥远的海上的那船啊

请你一直不要靠岸

你要只在海天之间

向着远方航行

请你

闪亮的驶向远方

《星星和蒲公英》读后感(二):从拿着紫云英微笑的女孩到静静躲藏的灵魂

今天在地铁上听了金子美铃的诗歌,但我匮乏的想象力真的很难构建出诗歌中的画面——在阅读完整本诗集后,我依然与她格格不入。

金子美铃是27岁离开人世的作家,半个多世纪后她的作品才被世人重新记起。童谣很朴素很温暖甚至是慈悲,但她本身的生活是不幸的,也许这正是她能感受到那些被遮蔽处的苦痛的原因吧。 前天在看《杏仁》的时候记下了“爱,是美的发现”,在读金子美铃的诗歌时有了更深的体悟。她以孩童的纯真之眼去观察世界。蝉蜕是知了热了脱掉的外衣,星河是可以抚慰失孤小狗的乳汁河,露珠就算融汇到海里依然挂念着河边的千屈菜。她新奇地去不断描摹每一种色彩,深蓝色的海、红色的云、白色的月亮……在色彩的对撞中,她将自己当做孩童来描摹她看到的、想象到的画面。她对生活欢喜,对万物善良,雪天玻璃摔碎在地上,她之后每当看到瘸腿的狗狗,都在愧疚,怕它曾经过那片碎玻璃。但同时她又不惮去揭露丑,她写孩童抓住了小麻雀,孩子的妈妈对孩子笑,可是麻雀妈妈只能现在树上看。这样微妙的四角关系极为凝重。 过去的事物是金子美铃诗歌中的重要所指。具体表现为开败的玫瑰花、很久以前的焰火,甚至是可被航船搭载的去年…我在猜想她到底在留恋什么?她像在荒芜田地里站着的老母鸡,像掉在雨地上的橘子皮……她的不甘和不幸逐渐出现在作品中——作品中的多人多物的场景减少,欢愉和活泼的形象被安静和忧郁代替。黯淡寂寞是她诗歌的底色。书店招牌后那个灵动的女孩并没有找到明亮方向,她终是没有为幸福开门。

《星星和蒲公英》读后感(三):翻译过于稚气 缺少诗意

我是在野村美月的轻小说《文学少女 迈向神境的作家 上》里面第一次读到金子美玲的,那里收入了《我和小鸟和铃铛》一首,读了之后被那种清新的风格震撼了。认识了金子美玲,想读她的诗集,于是就买了这本书。

我首先先把这首诗再重温了一遍。说实话,看了这个译本的这首诗,我有些失望,认为翻译得不如我之前读的那个版本好。翻译小说《文学少女》的哈娜,虽然在翻译时主要工作肯定是翻译小说,但是这首诗译得相当有感觉。如下:

即使我张开双手,

也无法飞上天空,

但是会飞的小鸟也不像我,

能够在地面奔跑。

即使我摇曳身躯,

也没有清脆的声音,

但是风铃也不像我,

能知道许多歌曲。

风铃、小鸟,还有我,

各自不同,各有优点。

吴菲 译的如下:

我伸展双臂

也不能在天空飞翔,

会飞的小鸟也不能像我

在地上快快地奔跑。

我摇晃身体

也摇不出好听的声响,

会响的铃铛却不能像我

会唱好多好多的歌。

铃铛、小鸟,还有我,

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好。

我感觉吴菲译的缺少诗意,这是最大的欠缺。虽然我知道金子美玲是写童诗的,但是还是嫌弃吴菲翻译的过于幼稚,好像更接近儿童说话的口气,实际上却丧失了诗意。我不懂日语,所以不可能读出原诗到底是不是用一种儿童口吻在说话,但是我想金子美玲写这些诗的时候已经十几二十岁了,口吻一定不会特别幼稚。所以翻译大可以采用一些更书面化的词,比如“摇曳”就比“摇晃”好,“风铃”就比“铃铛”要唯美,“声音”比“声响”肯定更有诗意, “即使……也”关联词更符合中国人说话方式,“各自不同,各有优点”比“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好”更能揭示主旨,更加明显地强调每个人都不同,但是每个人都有他人无人能及的优点。要是我第一次读的是“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好”,未必能领悟到这个意思。

金子美玲写的是童诗,但很多成年人喜欢她的诗,应该就证明了她的诗歌语言应该是老少咸宜,而不显得稚气。所以我觉得吴菲把诗翻译得过于稚气了。

《文学少女》是台湾尖端出版社授权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所以译者 哈娜 应该是台湾人,于是渐渐明白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说“台湾学问比大陆做得好”了。

《星星和蒲公英》读后感(四):轻与重

卡尔维诺在《美国讲稿》中讲过轻的重要性。

让我们看看金子美铃在死前做的事情:

前夫说三月十日就要把女儿领走。三月九日,她照相;

她买樱饼;

她去商品馆;

她给女儿洗澡,唱童谣;

她看女儿的睡面;

她说:“她睡觉的样子好可爱啊”。

我多年没有读金子美铃了,仍爱得发抖,我从来没有对哪些文字是那样战栗,因为我读书更多是涉猎,记不住的。这里面的例外是鲁迅、先秦、金子美铃、洛特雷阿蒙、马克思、尼采。

这样的人儿多爱生活啊,全都是诗意世界!读到这儿我还是没有倾泻。读到第一首,我才开始。

生活给她完全的纯,在顶峰后却是性病世界的无边摧残。圣总和邪污结合在一处,嫉妒是结合爱恨的艺术。

让我们看看她最后一张照片的样子:

头发仍然是整齐分开的,只是略有经过风雨的印记卵痕;依然是正装和服;眉毛正气浩然;似笑非笑,充满沉静肃穆;中国讲命,我的解读是运气术数,因果自然律;左眼似有些浑浊,右眼依然澄澈。真是坚定平和!

她只有一张明信片;她从贫乏的世界发现了多少知觉之门!分不清是世界之恩,还是她之恩,这恩沉重不可负。她不交付任何人,她考虑人的快乐。

她只需要两个听众就不再求:弟弟和西条八十。“永别了”,她见黑衣死神情郎去了,“我心中最优秀的选手,请勇敢的前进吧”。真是柔利万物的勇!

她的怀中日记;她的琅玕集;她的爱诵;她20岁的天仙一样的希望;她在学校的光辉……

翻译总是毁灭,既是翻译者对文本的毁灭,也是原文被新传媒所毁灭,传递之音律总有巨变,新传媒令人印象不深,甚至产生副作用。然而我佩服金子美铃,超越了翻译;赞美吴菲,超越了一切,就像黄灿然那可怜的……

小雨灰扑扑的,雨把他们洗干净了。

谁都不要告诉,好吗?

然而回不来了,仍然我会因生命重负而读轻,加入更多内容。我唯愿自己的泪,也是众人的;如雨水清扫晴天没有来临的。诗是拉链,诗人是拉世界的人。

《星星和蒲公英》读后感(五):不仅仅是童谣——读金子美铃《星星和蒲公英》

你听说过,童谣也能让人读得掉眼泪吗?我读金子美铃的《星星和蒲公英》,念到那首《没有家的鱼》时,内心深处已经“哗啦、哗啦”湿成一片了,这仅仅是童谣吗?怎么那句“没有家的鱼儿,不管是涨潮的夜晚,还是冰冷的夜晚,一整夜都在游泳吧?”特别有让人流泪的冲动。心里在想呀,我离开故乡已经十余载了。

拿起金子美铃的《星星和蒲公英》,想起之前读过的《积雪》,我认为,它不仅仅是童谣,即使用成人的视角来解读,它亦藏有丰富内涵。将它推荐给同事,她立刻心领神会。“上层的雪,不就是‘高处不胜寒’吗;下层的雪,也指‘路有冻死骨’吧。”看她如此豁达,我不由会心一笑。

就像宫崎峻的《千与千寻》,那是多少成年人由衷感慨而又不禁击掌赞叹的动漫电影。或许,还有人不屑一顾,甚至揶揄,只有“成稚人”才会喜欢看这些幼稚的东西,还被感动得一塌胡涂。可是,我想说,宫崎峻电影里的汤婆婆、钱婆婆、无脸人和变成肥猪的千寻父母,不就是我们自己的缩影吗?当我们追随时代浪潮成长时,被社会同化时,被欲望左右时,昔日的童真心和想象力随之逝去时,金子美铃的《星星和蒲公英》又唤回了我们对这种原始、纯粹、自然的美好的渴望。

我不由继续想,这样的金子美铃是怎样炼成的?她现实的生活有那么多又冷又重的雪,那么多又寂寞又孤单的风,可为什么还能给我们留下如此美好的物语?我用她的诗在脑海里架构属于她的一切,生活中的,还有意念中的。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为什么在她的笔下,如此触及人心,并如此含有力量?它们仿佛裹挟着一股暖流渗透世俗的外衣直扑心海而来,幻化成千万条闪亮的银鳞鱼,在充盈的内心世界游来游去。

于是,我明白了。

金子美铃时刻投入生活。在蔬菜店里,她还念念不忘还有鸽子在“咕咕咕”地叫着;在打扫房间的时候,从地板上面发现扑克牌皇后,她欢天喜地想皇后“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婆婆”啦;在看到渔船满载而归,渔夫们兴高采烈庆祝的时候,她却忧心忡忡:“可是大海里,成千上万沙丁鱼的葬礼,正要举行吧”;在听到海滨寺院钟声敲响,鲸法会在暮春举行的时候,她会想呀,那些失去爸爸妈妈的“小鲸鱼哀哀哭泣”。

金子美铃时刻拥抱孩子。在《猜谜》里,我看到一幅亲子图,或许是在一个盛夏的夜晚,金子美铃和她的女儿玩猜谜的游戏,她问女儿呀,“什么东西多得是,想拿却又拿不起?”“什么东西看不见,想拿就能拿得起?”女儿努力想呀想呀,最终摇晃着小脑袋的时候,她一边扇着小团扇一边偷偷地把答案告诉了她。在《星星和蒲公英》有很多首这样的诗,我愿意相信,这些诗就是直接从她跟女儿哄孩子睡觉哄孩子别哭时讲的故事中衍生出来的。“啪啪-啪,哎哟哟!好险啊!吓坏我啦,突然挥过来,好大一巴掌呀,嗨呀嗨呀,小命捡回来。”只有懂孩子的人,才会写出如此流露孩子气的童诗来。

金子美铃时刻热爱自然。在日本作家里,夏目漱石喜欢百合,谷崎润一郎最爱樱花,而金子美铃似乎喜欢世界上所有的花,蒲公英、野蔷薇、葫芦花、牵牛花、桂花、杜鹃花、紫云英、曼珠沙华……“牡丹花瓣一样的雪,落在他齐齐的刘海儿上”,我想,她连雪花都如此热爱,还有什么花她能不喜欢呢?她如此爱花,是因为她热爱整个大自然,风、云、雨、山和大海,是她歌唱的对象,草原、露珠、星星、彩虹和睡梦,是她向往的世界。正因为如此,我们从金子美铃的一片云、一滴水、一颗星中,看见了美好世界。读着她的时候,我想起海子的一句诗:“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慰藉?”

金子美铃时刻忧伤歌唱。《星星和蒲公英》里的每一首诗,都有金子美铃独特的气息,仿佛笼罩着一种近似无限透明的忧伤,但又能看见,看见她带着忧伤微笑,歌唱。在《蚕茧和坟墓》里,她由蚕宝宝爬到又小又窄的蚕茧里变成蝶儿飞,联想到“人要到坟墓里去,黑暗冷清的坟墓里去。然而,好孩子会长出翅膀,变成天使就可以飞啦。”天真童趣中暗藏死亡的忧伤,接着,又用美妙吞服残酷。“金鱼呼吸的时候,吐出一颗颗美丽的宝石,就像童话里那个可怜的女孩一样。”这些诗呀,最终成了她在现实生活中呼吸的缺口,成了她人生的写照,如果没有这些诗,又怎能想象她如何对抗残酷的现实而成长。正如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所说:好像我生活中的忧伤是一种叫我成长的肥料。

有人说,内心干净的创作人,才会有好作品。

我想,只活了27岁金子美铃拥有一颗特别干净的心,质朴的心,像海子。她的童谣自然得像树上长出来的叶子,身边流动的风,天空中飘浮的云,细细的品味,是那么直白,又那么美。她用它们来对抗寂寞,对抗世俗,对抗时代,对抗遗忘,甚至死亡和逝去。她不是在写诗,而是诗歌找到了她,潜伏在她的骨子里,灵魂深处。她只是从内心掏出来,放在那里,让我们拿来逾越内心森林里每一个冬天。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曾说过:“诗是对事物的感受,不是认识,而是幻想。一首诗是我让它醒着的梦。诗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精神生活,揭示神秘。”金子美铃的童谣完全做到了这些。那些诗,让我看到了她的眼睛,她的梦,还有她所向往的明亮。由此,我想说,从《星星和蒲公英》所领略到的,不仅仅是童谣。

(此文已刊登《普洱》杂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