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少女哪吒》的观后感大全

《少女哪吒》是一部由李霄峰执导,李嘉琪 / 李浩菲 / 陈瑾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女哪吒》观后感(一):我的第一个影评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部文艺片网上褒贬不一,我个人却收获很多感动。

高考的压力,因为艺考离开班级的好友,爷爷奶奶的争吵,异地的父母,以及那些未发生的情感……看完这部影片,思绪万千,以至于到今日都记忆犹新。自己的第一个游戏名也是“少女哪吒”,好友却以为取自《十万个冷笑话》中的小哪吒哈哈。

《少女哪吒》观后感(二):期待

看完电影,唯一的感觉就是王晓冰活着没有任何期待。

影片里王晓冰和妈妈相处的更多,关系也最僵,但没有说明为什么,她们之间没有什么日常交流,只有最后的爆发,像“你们想逼死我吗!”王晓冰和爸爸相处的时间明显要少,确也很僵,跟妈妈的区别是王晓冰还会对爸爸表示不满,直接把全家福撕了。最后要参军的时候还去找爸爸要钱。王晓冰自始至终都没有表现出对父母的期待,这是常年累月积攒下来的失望。

在父母那找不到期望,王晓冰就到朋友那去找。李小璐,从一见面就表现出一副放荡不羁,我行我素的样子,在第一次见面就吸引了王晓冰,王晓冰大胆的和她相处,我真没见过这样传小纸条的,还是在第一排。她们两一起做各种叛逆的事,可是叛逆只是对“不理解”的无声的反抗,这不是一种寻找期待的行为。王晓冰想要的应该是理解吧。

第一次到河边,王晓冰就想着潜水过河,全然不顾自己过不过得去,她已经开始漠视自己的生命了,在自己刚交了新朋友的时候。

看到徐杰,王晓冰说“你就是徐杰啊”。她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徐杰的?徐杰是什么样一个人?徐杰在练武术,当时可能就想着以后要开一个武馆,这是一个有自己的爱好,有明确未来的人。第二次见面,王晓冰说“你们有本事就游过来”,徐杰真有过来了,可徐杰眼里只有李小璐,王晓冰站在后面一句话都没说。

王晓冰不想徐李恋爱,是因为这破坏了王李的友谊,还是王晓冰喜欢徐杰?王晓冰可能喜欢徐杰吗?喜欢他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期待?我觉得有这可能。

李丹阳把自己的盒饭送给王晓冰,王晓冰非常高兴,但看到李丹阳转过身看着窗外,王晓冰非常生气。王晓冰为什么喜欢李丹阳?李丹阳是个什么人?李丹阳是个军人,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使命,还放不下王晓冰。

王晓冰想参军,去追李丹阳,被父母阻止了,她觉得自己快被逼死了。王晓冰怎么了?她二十出头了吧,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让自己期待的东西,却也被夺走了,她还能找到了?

至于哪吒是什么意思,我看完电影都忘了电影叫少女哪吒了,懒得想。

《少女哪吒》观后感(三):像是文艺版《七月与安生》,却让我想起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越到后面窒息感越重。王小冰每一次张开翅膀试探自由都受以重创,或许她和房思琪当初都不该进入文学的世界。

多讽刺啊,开头是王小冰用英语说着北京是多么发达 吸引人的一座城市,最后却是李小路去了北京当了大翻译。

面对世俗的禁锢,七月和王小冰都情难自禁被一个看起来像哪吒的女孩吸引,成了最好的朋友;但不同的是家庭幸福的七月选择作乖,她从小一直能游刃有余地得到想要的一切..但是王小冰面对的是一个还背着纪律烙印的时代。林七月这个名字听起来像藏了一部童话;而王小冰,听着就中规中矩得束在朴素的旧年代———恋爱自由是有钱人和文艺者才能懂的艺术品;学习不如包分配,上卫校比上普高有排面;有地位的父亲和老婆离婚再和别的女人结婚是伤风败俗,会被举报;完全不顾自己有何擅长喜好,被家人完全物化拉去分配是别人眼红不来的福分。还有一个控制欲极强,缺爱而依恋自己的母亲。母亲年轻时大概也有自我的,喜欢黄梅戏,常跟着《夫妻双双把家还》走步,导致王小冰都看会了;婚后却为爱失去了自我,离了婚还固执地听着丈夫喜欢的肖邦,于事无补;直到最后只剩下她一个人的时候她才终于穿着戏服把那部戏唱出了声。

感觉最不和谐的部分是王小冰对峙全家的那段。刚进卫校镜头一给台下大片麻木无神的面孔时我以为王小冰会渐渐被磨平棱角,但她并没有,可为什么对峙的时候能说出来的话只有“虚伪、虚伪”呢?或许影片本意这是一场绝望的戏,只是演员没表演到位,导致演的是愤慨激进,台词是无奈终了吧。

我觉得不能确定她是见完李小路最后一面才死的,因为母亲那句“你肯定和小冰一样哪个男人都看不上”。如果她是自杀未遂,那往后的日子不过是宝城卫校毕业后分配进宝城医院,然后继续待在从小长大的那个干部风格的房子里,和已经被世俗击倒的母亲过日复一日枯燥重复的生活,被母亲催促结婚,(母亲拿出她给王小冰准备的结婚用品和孩子用品说“我20年前就准备好了”,我真的毛骨悚然)直到绝望淹没头顶再次自杀。

我甚至不能肯定她是自杀还是离家出走,因为我开始以为小冰是当年小路生气走后跳河自杀,所以小路看到满盒烟头立刻跑去河边想再看看会不会小冰还在(经典于事无补型追悔莫及)结果小路去了书店。

说想起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因为;如果房思琪和王小冰没有迷上文学,或许就不会感到那么多痛苦,后面的悲剧都不会发生。还有,就像思琪对宜婷一样,小冰大概也对着无法理解自己的小路强颜欢笑过,直到最后一次在河对岸努力地冲小路大笑,小路却没有再像以前那样一起笑起来,甚至皱着眉头转身就走,知晓小冰的痛苦已经是多年后打开铅笔盒看见的满盒烟头,一如宜婷看见思琪的日记本。

(✧✧✧✧因为比较敏感,看后面能想起前面的片段对应上,用自行理解填补,所以不介意动机表意略不明和时间概念略混乱的问题,还是很好评的)

《少女哪吒》观后感(四):送你一匹放生的马

第一次了解《少女哪吒》这部电影,吸引我的便是它的名字,当少女和哪吒联系在一起时,自然就产生了很多种的遐想。 大概是觉得,许多人成长的过程,也许就是杀死心里的那个哪吒的过程。 哪吒是什么含义呢?电影的同名原著里说“(王晓冰)她像哪吒,剔骨还母,彻彻底底地自己把自己再生育一回。只是她能力有限,没办法把自己养育得更好。” 关于哪吒的故事,有许多的版本。但我们所熟知的故事情节里,哪吒削骨还父削肉还母的举动令人印象深刻。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哪吒在我心里就成了一个叛逆的代名词,我想,许是看完了这部电影,才对此种认识更加深刻了罢。 少女晓冰是叛逆的吗?也许刚开始看的时候,很容易觉得晓冰就是那个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她成绩优异,长相端正,看上去也是懂事乖巧的孩子。 而另一位少女小路,初看则更像是哪吒一般的存在。她敢于反抗老师处理事件时的不公平,刚出场时也带着一种独特的反叛气质。 晓冰和小路成为了朋友。我想是小路身上的那种反叛气质吸引了晓冰,她们的友谊好像是一个自己遇见了另一个自己。她们一起逃课,一起去河边玩耍,一起偷吃老师的饭菜,还会一起躲在被窝里看三毛的书…… 可她们两人之间谁也不是另一个自己。她们因为青春时期的叛逆相识相交,却又因为对叛逆的选择走向了不同的两条路。 仔细去看的时候,会发现一切藏在细节里。那个更像哪吒的人是晓冰。她会披着长长的头发去教室上课,也会更加大胆地偷吃老师的饭菜,甚至会鼓起勇气对喜欢的教官表白自己的心意…… 而到了结尾处,小路已经成为了事业有成的成熟女性,而晓冰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那个割脉还亲的日子里。 我们大多数人大概就是小路吧,青春时期总是难免叛逆,慢慢长大,也会回归正轨。可晓冰呢?她的叛逆不动声色,却总是在突然之间如同狂风骤雨一般,吹倒一切,也毁灭了自己。 影片详细讲述了晓冰的家庭环境,离异的父母,控住欲强的母亲,虚伪的父亲,都冲击着她那颗脆弱而又向往自由的心。 电影里借少女晓冰之口说出了“这世上只有一种活法,那就是诚实地活着。”我不知道这句话出自一位少女之口究竟有多少力量,但我愿意相信这是一个女孩内心的信念。 她厌倦了虚伪的人生,追求自由的人生也求而不得。最后,少女面临了一场大家庭的审判,在那场审判中,终于被逼到了绝处,还是选择以决绝的方式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点。 若生命可以是一场救赎,不是谁都可以幸运地遇到那个可以救赎自己的人。大多数时候,能救赎自己的人,只有自己。即使是脆弱的人,也应该得到谅解,还有与自己的和解。 对于晓冰而言,什么是救赎呢?正如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夭折是否是唯一的选择?”我对晓冰的死感到惋惜,却也能够理解。没人走向她的内心世界,她完完全全的处于与自己抗争的境地。 可我仍然想说,夭折不是唯一的选择。哪吒的反叛,最终有重新来过一次的机会。可现实生活中的人,生命若是逝去了,就没有任何机会了。 就像我曾经写下的一段话“生的尽头是死,但在生的路上,我们无时无刻都在长大。对于很多人来说,越长越大,就是越来越懂事。我们也许会慢慢明白,若是以叛逆,反抗等等来获得自己的独立精神,那种成长方式不仅伤害了周围的人,也伤害了自己。最重要的仍然是,与这个世界融合,找到你自己的存在方式。把你的灵魂安于你的身体,把生命的容器交给你自己。” 夭折不是唯一的选择,若晓冰是一匹马,她想要的自由不过是放生,回到她自己的广阔天地中,她依然可以活得很好。即使,也会遇见意想不到的伤害,看见道貌岸然的虚伪,可成长不就是在放生之中不断变得顽强吗? 其实长大,为什么非要杀死我们心中的哪吒呢?成长是妥协,却不是扼杀。在这回旋的余地之中,我想我们还是可以拥有一些自己想要的自由。

《少女哪吒》观后感(五):《少女哪吒》 ——两个怪女孩不同的“妥协”

首先趋近于话剧的拍摄手法使得整个电影呈现地十分隐晦,不太好看懂,所以以下都是个人看法啦。将这98分钟压缩进4个词语,我想是:压抑、逼迫、反抗、背叛。从窒息的控制和破碎的家庭到故事的开始,偶遇“挚友”共同“叛逆”,是两个人一起挣扎的过程;小路被调走加上爱情追求幻想的破碎,晓冰开始迷茫,小路开始“妥协”;一段青涩无果的感情,更像是晓冰主动追求她想要获得的关注,却慢慢走向失望;累计起收到的成人的漠然、隐藏、骚扰,只能把她畸形的心推向冷淡和无望。

少女在追求独立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只剩下孤独的自己,像哪吒一样剔骨还父、剔肉还母,在漫长黑夜里向前奔跑着,背离众人的方向才有亮光。感情中总是追求相同,晓冰父母是这样的,晓冰想要的也是这样的,但是可惜她珍视的每一段感情在骨子里就没法相同,没有人有她这样的勇气去追求自己,或者说追求和自己一样的人。都说全剧最像她的其实是妈,但她不愿意变成妈一样向他人妥协的人,或许在没有人理解的地方,离开才是唯一的解脱。在小路选择“泯然众人”,向现实妥协的时候,她选择了忠于内心,也许算是向内心的渴望妥协。我想这也正如晓冰所想,世界上只有一种活法,就是诚实地活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