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拾荒少年》经典影评1000字

《拾荒少年》经典影评1000字

《拾荒少年》是一部由张思庆执导,鲍振江 / 叶昭主演的一部剧情 / 短片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拾荒少年》影评(一):你不需要为我做什么,你懂我就行!

张思庆导演的《拾荒少年》描绘一个贫困年代,两代人在遭遇困境时相互帮助,相互激励的感人故事,打破了年龄的限制,也架起了心灵的桥梁! 影片运用了客观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了一个为了生活不懈努力的老汉和一个为了寻找“亲人”的天真的孩童形象,一间小屋,一对座椅,一个老汉,一个孩童,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家”。 影片多采用中景,更好表达人物情绪,将两个人的性格展现了出来,机智的少年在遇到老汉前始终是一个“聋哑人”,而当他真正了解老汉后,才真正读懂了老汉,才慢慢选择信任了老汉。 两人的穿着打扮以及所处环境是故事的核心主题,是导演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描绘,那种面对艰难而不放弃的精神,破旧的衣服,拥挤的小木屋,却放得下两人溢出的情,尽管生活很苦,两个人并没有抱怨,依然为了自己的“信仰”不屑地努力着,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影片中多次出现两人送对方东西,男孩的“玩偶”和“酒”,老汉的“故事会”和“车票”,这些东西不仅仅是两人情感上的互动,也是他们彼此不放弃的动力。而那张女作家的照片,也曾是两人的希望,但是当两人的希望破灭时,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且继续微笑着活下去。 影片的色彩呈暖色调,故事都是小故事,但无不给人温暖,幸福。 结尾采用大景别,描绘了两人的背影,以及那个灰暗中耀眼的红色袋子,预示两人不破平凡的命运。最后老汉那句“你要好好读书”预示故事的发展。

《拾荒少年》影评(二):拾光少年

拾荒少年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爱捡钱包的拾荒老汉和孤儿的奇妙相遇。二人因遇到坏人而真正破冰从而走上一起拾荒的道路。在回到安徽后才发现房子被拆,母亲也只是一个谎言。虽然希望破灭但他们却又携手走向未来的道路。 全篇依据时间线展开叙述。片中的人物饱满而又带有着烟火气。拾荒老汉会因为一个小钱包而跑三条街,也会为了就小朋友而被小偷抢钱。在被押送回家是,那个慢镜头中一句:“快跑!”无声的话语却也更动人心扉。他为生计所迫却又善良真诚。也许他的工作让人不齿但正是一个底层人却仍旧保持着善心本心,这的确难能可贵的。 一老一少在拾荒赚钱时运用了蒙太奇的剪辑手法。先拾荒后数钱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在赚够了钱二人打算回家时,音乐出现了,影片中的声音是与视觉画面共同构筑成银幕形象的听觉艺术形态。在车厢里二人畅想未来时,背景音乐是欢快高昂的。但在二人发现家已经成为废墟时,同一只音乐却有了不同的色彩,缓慢而又低沉的声音是希望倒塌得样子。同一只音乐,却在前后形成了鲜明对比。先喜后悲无疑是痛苦的好在二人没有就此低沉,最后二人相持走下去的长景镜头,既交代了周身环境又表现了人物动作。周身满是荒芜的他们会充满着少年的希望走下去。

篇名中的少年儿子可以引申为带着少年意气,即使周遭荒芜也能充满希望活下去的。所以拾荒老人也可称之为少年。他们都是在生活中保持善良,保持对生活热爱的人。在过年时多加几个虾,互送小礼物,有着可爱善良的仪式感。

他们在废墟里拾荒,在琐碎的生活里拾光

《拾荒少年》影评(三):在冰冷夹缝中捡拾人间真情

该片以亲情为基调,讲述了一老一小两个拾荒者,在不断发生冲突的过程中产生真挚感情的故事。 马跃进是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形象,唯利是图,爱贪小便宜,有妻女却多年不回家,后来还被自己的妻女抛弃。男孩也从小没有父母,跟着一个捡垃圾的老人长大,后来老人也走了。二人都是及其缺乏亲情的人,只靠自己在冰冷社会的夹缝里摸爬滚打,没有陪伴,孤独至极。马跃进一开始只把男孩当做赚钱的筹码,就像他捡漏小偷搜刮过的钱包卖给失主一样想跟男孩父母索要报酬。男孩也对他戒备心极强,一开始装聋装哑害怕马跃进也是坏人。 二人关系的第一个转折点就在马跃进对男孩比出“快跑”的口型,让男孩第一次对他的看法有了改观。再后来,男孩开始相信马跃进告诉他自己并非聋哑人,此时马跃进人物弧光发生转变,由恶转化为善,由于对孩子的怜悯和自己的孤独,也转变了帮男孩找父母的目的,男孩不再是他牟利的工具。二人通过相处,感情逐渐深厚,开始互相接触和了解对方,这点在马跃进与男孩交换读物互送礼物的情节中得以展现。片中马跃进骑三轮车载男孩的场景多出现,正是象征着两人关系的变化。从第一次背靠背像流浪猫一样相互戒备,然后第二次两人面朝同向,到第三次男孩将手搭在马跃进的肩膀上,就像爷爷载着他的孙子,破烂三轮车上面暖色的灯光与背景城市的灯红酒绿格格不入,可这小小的黄色灯光有着冰冷城市所没有的温馨。马跃进家中也有暖色调的灯光的设置,使破旧的小屋有了家一般温馨的氛围。在元旦夜他们把一锅仅有的两只虾让来让去的情节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将对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就这样,两个缺乏亲情的拾荒人逐渐卸下防备成为彼此的依靠。 虽然到了安徽的结局并不尽人意,但是这些年一直孤独流浪亲情缺失的两人有了重要的亲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拾荒少年,拾到的不止有物质,还有这冰冷社会的夹缝中难觅的真情。

《拾荒少年》影评(四):拾荒:苦涩中的甜蜜

苏珊・朗格曾经说过:“任何的艺术形式都是有意味的形式。”《拾荒少年》这部影片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风格,是一种能够使观众回味无穷的“大众艺术”。影片通过叙述马哥领一个小男孩寻找妈妈却未能称心如意的故事,为观众展现了这寻亲过程中的人情冷暖。导演张思庆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音乐渲染以及高超的镜头、景别运用,体现了剧中人物那善良、真实的内心世界。导演饱含着人文主义情怀为观众展现了一部无尽忧伤又不失温暖的感情化色彩丰富的电影。

首先,是对细节的捕捉。细节是影视创作中微小的且经常出现的语言、动作或者物件,对于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新性格和表达主题有重要的作用。(该句过于格式化,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就这么写问题也不大)影片中“妈妈的照片”作为全剧的重要线索多次出现。马哥和小男孩一见面,男孩抢钱包并且抱住马哥的腿便引出了照片的第一次出现。导演运用大量的摇镜头和正反打镜头刻画出两人追赶后的气喘吁吁,引出影片的一大矛盾,照片出现后影片的节奏较慢,体现了两人内心情感的巨大变化,是全剧的转折点。在与人贩子生死较量之后,小男孩对马哥的“利益观”深感厌恶与痛心,在一间灰暗的小屋里,小男孩从地上捡起被撕碎的照片用沾满泥土的小手重新拼起,泪水浸润了他的眼。在这一刻充满小男孩内心的,也许是对寻亲无望的沮丧,也许是对人心冷漠的绝望。导演通过这一细节凸显了主题,展现出了小人物那细腻、敏感、更易受伤害的内心世界,而这种淋漓尽致的人性关怀也使影片渗透着无限崇高的人文主义情怀。照片第三次出现是在一个大领导的办公室里,他的眼神里满是怀疑与冷漠,此处影片巧妙地运用特写镜头,突出强调了现代人精神的荒芜与道德的缺失,也表达了导演强烈的主观色彩,带有讽刺意味。最后,在种种不可能之中,马哥成就了内心的可能,他举着小男孩的手,两人消失在那无边的废墟里。“你特别想找妈妈?”“想。”“那俺带你去找。”…就这样,影片在一段朴实的画面中戛然而止,而留给观众的却是无限的同情、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因此,细节对影片主题的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片中音乐的运用也恰到好处。面对眼前强大敌人的威胁,马哥的选择是舍生取义,是从自己的内心最深处进发出来的保护这个年幼的孩子的意愿,当他们两个人面对面而过时,一段沉重且悲怆的音乐响起了,镜头也放慢,一个“快跑”的口型即是对小人物的大无畏精神的无限赞扬。在这里,音乐使人物形象塑造更加立体化,同时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而进一步深化主题的作用。影片末尾运用了一段略带忧伤却极具情感性的音乐,刻画出两个人在那茫茫的废墟中消失的场景,淡淡的温情、丝丝的暖意旨在突出、渲染人物的思想情感,殊不知,观众感到更多的是一种苦楚,一种悲悯,一种对当今冷淡时代的呻吟与呐喊,此处的音乐明显强化了主题,引发了人们无尽的联想与思考。

这部影片生活化的叙事风格、真实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巧妙的声音运用,无不体现着导演那娴熟的拍摄手法。影片以一种人性化的视角给予小人物无限的关怀与爱,唤醒了人们那昏昏沉睡的心灵。这部影片的成功即在于此。

《拾荒少年》影评(五):碎石中的金子——浅析《拾荒少年》中人物塑造

海明威曾说过,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影片《拾荒少年》是北京电影学院2012届的毕业联合作业,由张思庆导演。影片讲述了拾荒者马跃进与拾荒少年一同寻根归家,拾起爱的故事。本片通过使三位具有鲜明性格特点的人物跃然于银幕之上,帧帧画面间透着阶级间的人情温度差异。比起冰冷麻木的所谓上层人士,虽是最底层的漂泊拾荒者,但在其破烂不堪的外表之下却深藏这一颗金子般温暖的心。

一.最崇高的低阶

影片开始,跃进观众眼帘的便是一双报纸下透着狡黠的双眼,滑稽幽默的音乐响起,更为主人公马跃进的进场平添一分机敏狡黠的色彩。马跃进拎着破旧的布袋行走在深巷中,口中哼着的电影《少林寺》主题曲配上摇晃颠簸的手持镜头视角,展现了一名底层小人物易被满足的乐观心理同时,更是拾荒者漂泊不定的生活体现。在影片的最后,当马跃进得知少年寻母所凭依的照片仅是一位作家的肖像,而少年真正的母亲身在何方无从得知。二人坐在门槛上,导演以低机位拍摄依旧攥着布袋蹲坐着的少年,似是以少年抬头看成年人的上仰视角将马跃进印在镜头中。明知真相的马跃进仍愿意为拾荒少年编织这段美好的谎言,而此时先前虽势利圆滑的马跃进,在少年眼中,在观众眼中又是多么的伟岸高大,多么的充斥着如春日般的温暖。

二.最温柔的流浪

观众随着少年的视角渐渐深入小巷,晃动慌乱的镜头是拾荒少年内心的紧张不安。被抓包时马跃进低头看着少年,仰拍之上是成年人于孩童而言天生的压迫感,而在少年低头翻寻的俯拍之下是其小小年纪却过着流浪生活的可悲可怜。马跃进躲在隔断后打着电话谈论小孩的“交易”,而拾荒少年专注的在屋内看着电视,二人被一根柱梁所分隔开,被他们之间本就不互相信任的距离感割裂开来。少年被挤压在窄小的画幅之中,但温暖的色调充盈在他周身,与他即将被骗的悲惨展开形成强烈对比。孩童的天真在成年人的利益面前是最一文不值的,更何况在二人皆为窘迫拮据的流浪者。在二人从拐卖风波中脱身时,少年坦白了自己装聋作哑的原因。轻柔的钢琴曲响起,伴着少年哽咽的稚嫩嗓音,拾荒少年的流浪童年之中说不尽的心酸被戳开,弥散在小小的破旧的拾荒者之家。而从这一刻开始,属于拾荒者的归家同盟也建立了起来,二人在流浪中重拾起了爱。

三.最寒冷的高层

厚重色调的办公室是整部影片中最为格格不入的场景,报社老板的层层刁难与施压,马跃进的眼中,俯首卑谦的视角之下却是高层人物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丑恶态度逐走了马跃进。高层人士的冰冷在沉重压抑的办公室中不断地荡开,是这个可悲麻木的社会灰暗面的细小缩影,但却如巨石般重重压在观众的心上。

小人物的温暖,大人物的冰冷;低阶层的华丽,高阶层的丑陋。重重对比之上,影片《拾荒少年》展现了在艰苦生活之下的社会底层人物即使被砂土掩盖,但他们内心中金子般温润的光芒却可以透过层层的缝隙荡漾在每一个角落。落幕之时,马跃进携着少年的手在碎石堆上走得愈高愈远。长路漫漫,还有许多未来的光芒在等待着他们。

(是编导作业!!!先往豆瓣上堆个

拾荒少年 (2012)

7.6

2012 / 中国大陆 / 剧情 短片 / 张思庆 / 鲍振江 叶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