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鬼妈妈经典读后感有感

鬼妈妈经典读后感有感

《鬼妈妈》是一本由[英] 尼尔·盖曼 / Neil Gaiman著作,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7.00元,页数:131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鬼妈妈》读后感(一):什么都没有变,但什么都变了

一部看了标题就有些毛孔悚然的小说,开头的叙事较平淡,可读下去却充满了期待、紧张和一种荡涤在心里的启迪。一个叫考罗琳的小女孩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忙于工作,疏于陪伴孩子,用速冻食物和好打理的衣物以一种漫不经心的方式陪伴着孩子。对于考罗琳而言,她的世界里充满了无趣,冷漠。在一个因缘巧合下,她来到另一个世界里,在那个世界里一切都对称存在,以一种补偿的方式满足她所有的缺失,在那个世界里,爱很易得。只要她愿意,交付自己的灵魂,她可以永远留下。在小说里,考罗琳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且勇敢地找回了自己的父母,她甘于这样的不完满,她愿意继续吃那些奇怪的食物……

我在想,如果在现实中,大概会有很多孩子会一时被诱惑留在那个世界里,小说里也有三个孩子成为冰冷的记忆留在那个世界里,无可厚非,现实的世界过于冷淡,谁都想要丰富的、美丽的、爱的世界。然而考罗琳,她明白了很多成人都不懂得的道理: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那有什么乐趣呢?也就不值得人珍惜。即使最后的生活什么也没有改变,但一切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真实的爱一定是不完美的,可是要愿意接受和珍惜这样的不完美,则需要勇气。“真正的英雄,则是看透生活的本质依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是考罗琳,也愿我们最终能成为她,平淡而宁静地接受这一切。

探讨问题:

1.如果是你处在这样的境地中,你会怎样做?

2.你怎样看待你和你父母的关系?

3.你心目中的理想父母是怎样的?

《鬼妈妈》读后感(二):24--47 毛骨悚然的鬼妈妈

在KINDLE上读的,断断续续一个月。不是不好看,是看得毛骨悚然,不敢看完,虽然知道结局肯定是好的,但是万一呢。。放下再看也是随时点开,还是觉得害怕,会怎么样呢?

儿子觉得奇怪,就是个惊险故事,有这么可怕吗?年龄不同看到的故事可能真的不同。尼尔盖曼的故事可能是虚幻的,但是他写女孩子的心理她的困境她的想法真的太贴切太真实了,真实到让我毛骨悚然,害怕,我对儿子有过多少次应付敷衍的时候?我们多少次鸡同鸭讲?看过这本书,真的觉得自己是失败的妈妈。对儿子心里是想关心的,但是实际做到多少呢?他有过多少次卡罗兰的时刻呢?

越来越觉得我们心里想的实际做的别人感受到的可能真的不是一个人。

勇敢的女孩子凭借勇气终于战胜了虚幻中的另一个妈妈,可以长舒一口气,回想自己,遇到这样的时刻都是屈服的吧,这又是一个令我悚然的地方,渐渐变成一个不认识的自己,带上纽扣眼睛刻板的自己。坚持自我又是什么样子的?人到中年什么都不能确定,还是只能继续随遇而安,保住自己的底线就可以了。

现在想想这故事和千与千寻很像啊。勇敢的小女生解救父母,解救自己,似真似幻。细节太真实,太有画面感了,我总觉得像真的,也许是自己做过的梦。

我看得电子版是段铣翻译。儿子说是某杂志上的版本。我觉得翻译得不错,特别是年代久远的那几只鬼的翻译很贴切,古色古香几句话,又合适又有趣。

《鬼妈妈》读后感(三):明智的考若琳

说实在的,这个译名糟糕透了,主角毋庸置疑是考若琳,译者换大反派上封面无非要给本书增加一种廉价的恐怖气氛。可鬼妈妈的“鬼”字又是完全没有依据的,结果只弄得不伦不类。

但故事实在很精彩。尼尔 盖曼无疑是那种深知读者需要什么又不要什么的作者。他的故事遵循通俗小说的标准套路,掉以轻心会遇到危险,陷入困境会得到帮助,历经磨难会变得坚强,通过努力会获得成功。但同时,在人物塑造上和场景描摹上总有独到之处。于是,读者一边可以安心地跟着似曾相识的情节起起伏伏,一边会被各种出人意表的场景和人物吸引得欲罢不能,

说到出人意表,当然是主人公考若琳了,这种特异之处首先通过反常的名字体现了出来,又在行为举止上得到全面的验证。虽然传统上少年老成的儿童文学主人公很多,但多半都是孤儿或准孤儿,像考若琳这样父母双全且近在眼前,只是照顾她有点马虎的实在少见。而故事的主线竟然是孩子拯救爸爸妈妈的,我还真一时想不出来类似的。比她的特立独行还要特立独行的是,考若琳既没有高贵血统,也未经名师点化,甚至不是聪明的老幺,她的明智就是普普通通、天生得来的。

所以,全书最有意思的其实是开头,不被父母理解的考若琳自得其乐地构建神奇的隐秘生活。一旦读者意识到考若琳的内心是如此强大,那肯定不会怀疑她打败任何坏蛋的能力。后面的故事只是开头的延伸和演绎,看着花哨,却没那么新鲜了。当然,坚强也要有软弱陪衬才能显现:考若琳半夜醒来,发现父母一天都没出现,于是哭着在他们床上睡去,这场景让人心都碎了。不知道别的父母是怎么想的,不过如果我的孩子有这么自在和自信,我一定心满意足了。

相对主角,反角“另一个妈妈”要显得老套一些,是那种到处可见的、不能爱所以要抢夺爱的大坏蛋。这个人物当然是从蜘蛛构思出来的,体态像,习性像,最精巧的相似之处还是那种构建绝伦陷阱的能力。盖曼还写过《蜘蛛男孩》,他对这种动物也算是情有独钟了。

如果咱们家里的、一样普通的小孩子,想通过故事得到个例子,证明自己也能做出了不起的事情,这书应该是不二选择吧。

《鬼妈妈》读后感(四):Coraline和我的心理医生

其实这应该算是日记,但是我确实在今天才完成了自己“看完电影追来原著然后读完了英文版本”的旅程,带着一点小小的或许可以定性成虚荣的满足感决定写在这里。

继《绿野仙踪》之后,《鬼妈妈》是第二个我在心理治疗过程里对着医生提及的故事,作为我对内探寻的过程中认定的“人生脚本”,我啰嗦地向医生解释它们对我的意义:稻草人、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是,他们是“自认为缺失某些特质,不敢自信地,不停地要求别人把它们赋予我,哪怕是骗骗我也好”的自我。而在解释Coraline于我的意义之前,我对医生说:

“我还是不自信,我还是不停地回忆起童年那些被我称作忽视,遗忘和亏欠的事情。我认为那些经历永远地亏欠了我,直到现在我都没办法有十足的底气在面试或做自我陈述时对对面声称‘我很好,请看向我,我很好,你们应该选择我’。我的不自信似乎来源于那些被忽视的过去,而我已经长太大了,大到甚至正在变老,大到超过了‘理所应当讨要关注和爱’的年纪,所以我不自信,也没有办法再重获自信了。”

医生在我啰啰嗦嗦的间隙打断我:“所以你总认为自己的自信是因为没有得到关注吗?只是因为这一点吗?”

当时我说了什么?好像我说了是的,我说我不自信是因为我能力平庸,经历单薄,性格内向,爱社交,一无是处——”

然后医生坚定地打断了我,让我回去再想想。

下一次治疗的时候我就和医生提起了《鬼妈妈》,我克服着“表现出儿童自我状态”的羞耻和“陷入幼稚和不讲道理”的负罪感,说:

鬼妈妈的故事最让我触动的首先是鬼妈妈给小女孩开出的条件——“在一个要什么有什么的,永远围着你转的世界里快乐生活”。我晓得了这个条件心跳就漏跳了一拍,纵观从小到大看过的所有童话故事,从来没有哪个邪恶力量开出的条件让我那么心动……曾经邪恶力量开出的条件无非是金银财宝,社会地位,甚至权力和美人在侧,这些都给了我一种“不知如何挥霍”的茫然。但是这一次……我好像在这个故事里才真的体会到什么叫“诱惑”。

我说:“如果是我,我就答应了,我让另一个妈妈在我眼睛上缝上扣子,然后把现实抛在脑后开始享受,直到这个过程中我的灵魂挥发,迷失在虚无里万劫不复——我也觉得值了。”

“这难道不是我小时候的愿望吗?有人听我说话,记住我的名字和偏好,顺我的意,我想要的不就是这种东西吗?”

医生很谨慎地问:“那你觉得故事里小女孩为什么拒绝了这个诱惑?”

我就开始陷入空白,顺着我自己的欲望小女孩似乎根本没必要拒绝这个诱惑,原著……原著是怎么说的来着?

我说:“原著里说,Coraline拒绝鬼妈妈是因为她感觉到,鬼妈妈给予她的爱根本不是妈妈爱孩子的爱,那是一种类似于守财奴爱钱的爱,或者恶龙爱金子的爱,那种爱把她当成了一件物品而不是有自由意志的人。”

医生紧接着问:“那你呢?”

我边想边嗫嚅着说:“我好像……不会甘心于让自己当一件物品,我感觉自己会屈服于鬼妈妈,是因为我感觉她给予了我很大的权力可以对别人呼来唤去……可以不把别人放独立的个体看待。”

说完我感觉自己浑身赤裸刺痛,一层脸皮从脸上掉下来,羞耻,疼痛,又不得不承认,我好像确实向往那种“被宠坏的孩子”的感觉。

我很丢人,已经成年却还摆脱不掉这些想法的我,没有自己想得那么无辜,也没有自己想得那么矜贵,我像突然说着说着话突然自扇了两耳光,低头面对令我羞愧的事实。

医生说:“非常好。”

医生说:“因为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哪怕你怎么不把其他人当人,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小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全世界都围着自己转,而长大了这个曾经的婴儿就会意识到每个人都是曾经呱呱坠地的婴儿。所以就像不可能让别人把自己当物品自己欣然接受一样,你也不可能把别人当物品然后指望他们欣然接受。”

我说:“是的。所以哪怕是在我后来发怒的时候因为怕我而对我百依百顺的父母……哪怕是亲密关系甚至是血缘,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会自顾不暇,完美的关爱确实是不存在的……吧”

医生问:“你现在什么感觉?”

“——诚实来说。”

我说:“我感觉很害怕,快要哭了,我确实信仰自由,但是今天我才发现我的矛盾,我信仰的自由一直自然生长在现实世界里——那个让我害怕他的冷漠和忽视的现实世界,它们是基于同样地逻辑黏连存在的。”

我说:“我很害怕,但我又想决定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存下去,因为我也发自内心认为自由是宝贵的,可是我还是很害怕……”

医生说:“所以说呀,你很勇敢啦,故事里不是说:当你害怕一个事情却仍然要去做,才是勇敢吗?”

后记:所以我决定活下去,颓唐地,拖着残缺的人格和身体,一步一步,缓慢地,爬也要爬……好好生活。

《鬼妈妈》读后感(五):《鬼妈妈》:真正的勇敢是你害怕,但依然把该做的事情完成

在英国幻想小说作家尼尔·盖曼的大师课中,他提到了自己写童话小说《鬼妈妈》的经历。

尼尔·盖曼说,这本小说出版十几年后,在签售会上,还有读者拿着最初的版本来签名,告诉他这个故事带给他们很多勇气。

《鬼妈妈》写的是一个名叫卡洛琳的小女孩,通过一扇奇怪的门,发现了另一个奇幻世界。而在那个世界,她有另一个双眼装着纽扣、双手手指十分长的妈妈。

另一个妈妈希望卡洛琳留下陪伴自己,但是卡洛琳没有同意。只是当她回到自己的世界时,发现自己的父母被绑架了。而此时,她必须回到门后面的世界,把她的父母救出来。

令我对这个故事感兴趣的原因,是尼尔·盖曼在大师课中提到,他如何悟到了这个故事真正的主题。

《鬼妈妈》是一个关于小女孩如何勇敢救回父母的故事。但在尼尔写的过程中,他却耽搁了许久,一直觉得这个故事缺了点什么。于是,他把写了一半的故事放下,搁置了好几年。直到那一天,他和他的儿子在野外散步,不小心踩到了蜂窝。

无数蜜蜂从蜂窝里飞出来扑向父子二人,而尼尔·盖曼为了能让儿子逃离现场,自己站在原地被蜜蜂蛰,直到儿子跑到安全的距离。回到家后,父子两洗澡,嘻嘻哈哈数着对方身上有多少被蛰的包。

但事情还没有完,尼尔在逃跑的时候,落下了他的眼睛。彼时,经济不宽裕的他,必须在第二天,回到原地去找回他的眼镜。

在经历这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忽然想到了自己这个写了一半的童话故事。《鬼妈妈》关于勇敢的主题,就这样在他心中呼之欲出了——真正的勇敢,不是因为不害怕去做某件事,而是因为你虽然很害怕,但还是把该完成的事情努力完成。

在他的叙述中,我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很快就买了《鬼妈妈》这本书回来看。

果不其然,书中的奇幻世界,小女孩卡洛琳的奇幻冒险经历,没有辜负我的期待。而这个故事的主旨,关于真正勇敢的含义,也借由卡洛琳的口说了出来。

我们都有害怕的事情,都有面对困境的时候,但我们还是要用真正的勇敢去面对,去克服,去完成我们应该完成的事。

如果,小女孩卡洛琳能够克服她所经历的一切危险,那么我们又为什么做不到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