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永远的北极熊》经典观后感有感

《永远的北极熊》经典观后感有感

《永远的北极熊》是一部由玛雅·福布斯执导,佐伊·索尔达娜 / 马克·鲁弗洛 / 凯尔·杜拉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远的北极熊》观后感(一):永远的北极熊

卡姆爱上了充满了异域风情的女子玛姬,两人顺利的走到了一起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没过多久,玛姬就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孩子菲斯与穆瑞,然而,此时卡姆却因为患上了躁郁症而无法外出工作,家里的经济状况一落千丈。 某日,玛姬得到了一个赚取奖学金的机会,她决定前往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以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学位,这个学位能够给她的家庭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但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玛姬必须离家学习18个月,在此期间,照顾两个孩子的重担就都落在了卡姆的肩上。

《永远的北极熊》观后感(二):温情版的先锋“北极熊”老爸

豆瓣上第一篇影评,献给这一部了。

自从疫情困在家里以来,封锁独居加上PhD的工作,双重的孤独感和压力,让我终于开始看therapists,于是也更关注心理健康相关的书籍和作品。以前好像总是在逃避自己真实的感受和痛苦,现在直面这些,反而感觉更有力量了。因为在这些讨论精神健康的作品之中,体会到了与他人的链接和共情,知道世界上不是只有自己在经历这些困难,在理解他人的过程中好像也更接纳自己。

回到这部片子,Ruffalo 一直是我很喜欢的演员,感觉他的片子很接地气,讲述各种各样会遇到问题和挑战的普通人,然后或与之搏斗,或躺平生活,在平淡中坚持自己想要守护的东西。

这部片子里,他把 Cam 塑造的也很有魅力,艺术眼光和动手能力满分,性情也很真诚可爱。可能是这部片子的目标受众或者意图吧,感觉是把躁郁症的症状和与周围人相处中的问题简单和轻松化了。片子里的 Cam 好像变成了一个不被周围人理解的孤独且可爱的天才,有两个很爱的女儿,还有一个富足的原生家庭。而且在几十年前就成为了女权运动中的先锋奶爸角色,支持妻子进修和争取事业。

那个年代,就像Maggie说的,每个人都不那么正常却也不以为然。那个呼唤花和爱的年代,那群年轻人所抱持的生活态度,对他人的开放和友好,可能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可疑恐怖,只有小朋友们可以与之愉快相处。但内心深处,真的很希望未来可以达到一个平衡,人与人之间能够在尊重彼此边界的前提下,也有更多信任和关爱。

当然,台词里也涉及到临床上精神疾病的困境,比如治疗的相关药物并不能确保疗效,患者就仿佛实验室的小白鼠,要面对治疗的不确定性和可能的副作用。

而 Cam 作为奶爸遇到的问题,看的时候也真心觉得,那就是生活压力吧,任何一个人要独立抚养两个孩子,也都是会遇到很多要崩溃的瞬间的。后来他的两个女儿在他的一些引导下变得更勇敢和敞开心扉,也让人觉得,父母的性情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而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可能就是最大程度的接纳、欣赏和爱了吧。

看完片子,很想爸爸妈妈。xx

《永远的北极熊》观后感(三):有爱就有希望

有爱就有希望 Infinitely Polar Bear 7/31/2021

《Infinitely Polar Bear》直译成《永远的北极熊》,没有给出电影的主题。它来自孩子们嘴中的一句台词“my dad is totally a polar bear”,有点孩子气地、浪漫主义地、又有点忧伤地交待了父亲的bipolar depression。那一瞬的紧张和尴尬很快被小朋友的一句“my uncle has it too”而轻轻打破,让人有点松一口气,又更揪一点心——生活在这样的疾病阴影下的个人和家庭,又岂止电影中心的这一家人。

阳光一面的父亲什么都会,浪漫、好奇、孩子气、热心、也不羁世俗,给孩子们很多欢笑和惊喜,老挂在脖子上的那台相机记录了很多这样的片段。而黑暗一面的他情绪会陡然失控,满嘴飚脏字,不管是谁、哪怕是惊慌失措的妻女,都可能会被被其所伤。他靠吃药和喝酒保持着某种难以预测的平衡,没有工作,一家人挣扎在贫困线上,靠有old money的祖祖母接济。

但这绝不是轻易认输的一家子,他们为孩子教育倾尽所有,母亲为了给家庭带来经济稳定狠心离开一双小女儿去上学,而自己尚且不能照顾的父亲勉为其难地承担了照顾女儿的责任。这18个月,有欢笑,有泪水,父亲自己和孩子们的成长和对彼此的依恋就像客厅从乱糟糟不能下脚到井然有序有几分charming的客厅的一样肉眼可见。好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地方,关于sponge的拌嘴,大摇大摆去看祖上房子的堂而皇之,和孩子们盯着没有地板的车的委屈。

电影里也有一些关于对女性和黑人的歧视的反应,着墨不多,但恰到好处。母亲说混得不好住廉租房的白人会被社会认为是eccentric,而对同样境况的黑人则没有任何理解和宽容,确实会是如此,想象一下不管是《Into the Wild》里的Chris McCandless、还是《Nomadland》里的那些vandwellers这些比较社会边缘的人物,如果是黑人将会遇到多大的阻力、少多少记者报道里的同情角度。

最后的结局让人想到《Kramer vs Kramer》,母亲两难全的决定和两人的抱头痛哭让人难过。虽然艰难的日子还要继续,虽然疾病的阴影依然没有散去,但我们能够体会到孩子们懂事,感受到这个家庭有爱、有希望。

《永远的北极熊》观后感(四):家庭电影好看!

永远的北极熊 (2014)

7.7

2014 / 美国 / 剧情 喜剧 / 玛雅·福布斯 / 佐伊·索尔达娜 马克·鲁弗洛

我感觉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一个狂躁症的病人在如何通过家庭的帮助下重回正常的生活,或许这部电影的精华就在这里吧,我觉得我看过这么多电影,相对来说这类电影也是仅次于科幻片,我比较喜欢的就是家庭电影吧,相对来说家庭电影看着很治愈人心,还有很温暖吧,确实拍特别好看,再加上有马克鲁法洛和佐伊索尔达纳,两大顶级巨星,共同出演!

《永远的北极熊》观后感(五):给暴躁的熊爸爸一个温暖的抱抱

《永远的北极熊》是一个非常温暖的家庭故事,男女主角来自漫威宇宙里两个非常知名的角色:饰演爸爸的“绿巨人”马克·鲁弗洛和饰演妈妈的“卡魔拉”左伊·索尔达娜。

故事的剧情很简单,饱受患狂躁症煎熬的父亲喜怒无常,时常给家庭和身边的人带来伤害,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忍无可忍的母亲不得不离开父亲,独自在波士顿抚养两个女儿长大。但生活的压力令母女三人倍感艰辛,因此母亲争取到了一个哥伦比亚大学MBA的进修机会,以期改变职业生涯,为女儿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不得已的情况下,母亲将两个女儿交给从精神康复医院出院的父亲照顾18个月,直到自己毕业归来。在父女相处的这段时间里,故事用四季作为分割线,讲述了父女关系从互相嫌弃到依依不舍的转变,在磕磕绊绊和拙荆见肘的生活中,父亲用有点迟钝但伟大的爱赢回的两个女儿的信任,嬉笑怒骂中展现了家庭的温暖。

影片来自导演Maya Forbes真实的童年经历。但显然叙述中蒙上了一层喜剧而温情的色彩,滤掉了很多更加冰冷、残酷的现实,选择了以轻松的视角来解读很多家庭问题。 比如这个家庭里常年脏话连篇,父亲躁郁的性格随时在孩子面前从嘴里蹦出十分不恰当的脏话,而两个小女孩耳濡目染之下小小年纪也已经出口成脏,几场吵架戏份两个女儿和父亲对骂颇具喜剧效果,是片子里主要的笑点来源,然而所有的争吵都无伤大雅,在一次次的对骂中最终要么父亲作出让步,要么女儿们做出妥协,双方的关系以此更进一步。

这部影片对父亲的形象打造无疑是成功的。马克·鲁弗洛(Mark Ruffalo)很适合诠释这种颓废、神经质、在逆境中自娱自乐的角色。相似的角色在《再次出发》中也有亮眼的表现,他饰演一位失意的音乐制作人在,穷困潦倒的追梦路上找回自我并修复父女关系,影片中他的搭档也是一位清新而个性的女明星——凯拉·奈特利。

马克·鲁弗洛还自带一种憨傻的专牛角尖的但是充满担当的男性魅力,在《永远的北极熊》中,他通宵替女儿做了一件弗朗明戈舞蹈裙,手艺不精做到一半狂躁症发作把裙子丢出窗外,但想到对女儿的承诺,又不得不灰溜溜的跑到楼下捡回裙子,继续制作。隔天小女儿穿着造型怪异的裙子从房间里走出来,说这是自己见过世界上最棒的裙子,那一刻,强大的父爱之力溢出屏幕,让人感觉无比温情。

片子中的父亲动手能力也特别强,能做饭,会裁缝,能修车,会修锁。节俭,啥都舍不得扔,喜欢修修补补鼓捣旧东西。像极了我们这辈人的父母,从艰苦年代走过来的,啥都得靠自己,啥都特别珍惜。

电影的最后一幕,两个女孩拒绝了父亲泛舟野餐的计划,要跑去朋友家玩耍。分别的时候,父亲有意无意卖惨式的站在原地目送两个孩子走远,大女儿生气的回头说,不要这样做,不要让我们感到愧疚。可是第二次走远时,大女儿还还是忍不住流下眼泪,然后慢慢回头。父亲还坚定的站在远方看着姑娘们走远,然后比出了一个加油打气的姿势,烈日当空,树影斑驳,明明只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却拍出了悲壮感,令人动容。

电影中间还穿插着带上了一些职场性别歧视的议题。从哥伦比亚大学MBA课程毕业之后的母亲带着优秀的简历和无可挑剔的推荐信想要在波士顿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但只要一提起自己家里有两个女儿,马上遭到礼貌的拒绝,吃上闭门羹。最后母亲不得不选择跑到职场氛围更包容的纽约找工作,将两个女儿继续交给丈夫照看,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但为了供得起女儿们上更好的私人学校,母亲不得不咽下泪水承受这一切。电影中描述的美国70年代晚期的这种职场歧视到了今天仍在世界上的很多角落重复上演,只能感叹现实的无奈。

片名叫做《永远的北极熊(Infinitely Polar Bear)》,源自于小女儿在朋友面前对父亲的一句评语:Our dad is totallypolar bear,而这个polar bear是从父亲的精神病症名称Bipolar Disorder中演化出来的一个昵称,可以看作是小女儿对残酷现实的童话式解读,这和整部片子所做的事情一样,导演在用温柔的,梦幻般的眼光回忆自己凄苦夹杂着温馨的童年。也许很多人都有一个不太完美的父亲,时而温暖得像一只大熊,时而暴躁得像一只野兽,但父母终会老去,愿所有人都能给自己的父亲一个温暖的熊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