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神圣车行》经典观后感1000字

《神圣车行》经典观后感1000字

《神圣车行》是一部由莱奥·卡拉克斯执导,德尼·拉旺 / 爱迪丝·斯考博 / 凯莉·米洛主演的一部剧情 / 奇幻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圣车行》观后感(一):221005:神圣车行

两段情节: (第一段) 导演在电影院后台睡觉。 (第二段) 奥斯卡一天的工作是扮演9个不同的人: 1.(昨日遗存任务)某金融从业者; 2.乞讨老太; 3.动作捕捉: 4.狂人梅徳; 5.父亲 6.手风琴手 7.杀死另一个自己,被刺伤 8.(任务外)装作歹徒杀死银行家,负枪伤 9.禁忌恋老人; 10.(任务外)再叙旧情; 11.某猩猩家庭。 最后,载奥斯卡的车开进“HOLY MOTORS”,车们开始交谈。(但这总共是九个任务啊?也许8、9有一个任务是表演的,但到底是哪个?谁知道呢?)

《神圣车行》观后感(二):神圣车行

黎明到夜晚,再从夜晚到黎明,奥斯卡先生在自己的生命中总是在不断地变换着角色。他时而是大老板、时而是杀手、时而是女乞丐、时而又是怪物或者是居家男人。就好像是旅途一般,他总是在这些人物中间乐此不疲。 看上去他是在表演、拍电影、演话剧——但是,摄像机却总是缺席。他很孤单,只有赛丽娜陪伴他。赛丽娜是位身材修长的金发女郎,总是在轮胎和引擎的背后,从不现身。她开着巨大的汽车在巴黎和巴黎周边到处转悠。看上去,他就是像是一个杀手,完成着一个又一个目标,从不停歇。 为了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为了寻找奥斯卡背后的动机,这个女人的背后似乎隐藏了太多的玄机。有人知道他的家在哪里么?有人知道他的家人么?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停下来么?

《神圣车行》观后感(三):神圣车行

最后回到了家中,面对是大猩猩的孩子和老婆,我惊讶,究竟是委托人安排好的羞辱,猎奇,还是说被各种剧本折腾后的人生,到最后妻子孩子都只是个名词而已,无所谓是谁了。又或是老情人曾经也是老搭档,有一个剧本里的孩子,却有了真的感情,这是委托人,抑或是观众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强行拆开,最终干脆就变成猩猩的奇怪景象。这里似乎是说,全部听从委托人,顺遂观众,将会造成悲剧。

总而言之,也许演员没那么狭隘,不只是真正的演员,我自己也是,社会中的人都是,怕被抛弃,甚至连车都开始焦虑,逼迫自己,抑制最原始最真实的情感,而生命只有一次,不论什么样的剧本都应该自己选择,好好生活。

《神圣车行》观后感(四):个人感想

没看简介直接看的这部电影,导致我直到德尼拉旺说出“一切为了演绎之美”我才知道这部影片到底是想表达什么,不过全片唯一一个记录下电影中德尼拉旺表演的只有动捕后的CG动画,其他时候他就是纯粹的去演绎,没有一台摄影机去记录下这一切,就孤独的尽情地演绎着,影片后段也展示了所谓的神圣车行的一个地方,仿佛这个世界观大家都在演绎着。 男主一人演绎了无数个角色,(演技真的牛逼)在此过程中我一直猜测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他本身,直到影片的最后回到家中我才想到,本就没有真正的自己,也或许摆脱了社会,正尽情演绎的自己,才是最自由最真实的呢。即使是我们自己,也不过是都在扮演社会中的一员。所以女司机所说的最后一个任务也就是回到社会中去继续扮演角色。(因为我是经常在家里自己发疯表演的一个人,看的有点代入感,那种表演的兴奋感)2333

《神圣车行》观后感(五):在怀疑中寻找真实与意义——《神圣车行》短评

从对影像的思考到对生命的思考,影像作为被观看的对象,从银幕当中溢出,外延至现实生活。主人公奥斯卡所饰演的一切,不禁让观众怀疑其意义和目的,进而怀疑到现实的意义,影片中哪些是真实?既然电影这个媒介本身已经是人为建构出来的虚拟,从而不必或者说无法深究其真实性,那我们又如何深究现实的真实,现实生活如何不是一场所有人的共同演绎。在这样一个,被科技、资本和现代化抹平了真实、理由、意义、意志的时代,近乎于悲剧性的、魔幻和超现实的时代,追求这些还有何意义?正如奥斯卡对于摄影机的怀念,摄影机作为其意义的载体已然消失,以至于其愈发疲惫,然为何奥斯卡依然还在饰演?奥斯卡回答,是因为表演之美。也许这也是影片的答案,在于表演之美、生活之美、体验之美,是每一个绽放的瞬间,正如奥斯卡所体验的不同人生的不同瞬间。 早期动作影像;影院中沉睡的观众;夜视与热成像;和猩猩的家庭;群车对话;献给卡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