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公主回忆录的读后感大全

公主回忆录的读后感大全

《公主回忆录》是一本由玛丽亚·帕芙洛娃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5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公主回忆录》读后感(一):末代公主注定坎坷的人生

从小被"圈养"在皇宫的玛利亚公主,在不谙世事的少女时代顺从了政治婚姻,尔后又勇敢的跳出婚姻的枷锁。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毅然选择作为战地护士,从而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可惜沙俄王朝没落,革命迸发,皇族遭遇流放、暗杀,最终逃亡他乡,甚是凄凉!

《公主回忆录》读后感(二):经历了转折的人生

以奢华精致的皇家生活开篇,以逃离德黑兰式的大逃亡结束。越到后来越觉得精彩地放不下来。很佩服玛丽亚的勇气,从她小时候对家庭教师的不服就可以看出天生的叛逆。如果她不选择结束任人摆布的婚姻,也许会一辈子在瑞典过着平淡的生活。但也就没有经历十月革命的丰富的人生。

书中多处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俄国的日常风俗,皇家婚礼,值得回味。

《公主回忆录》读后感(三):乱世生活,身不由己

开始想买这本书的时候是因为她的封面——当然这个封面并不是作者俄国女大公玛丽娅·帕夫洛娃,而是她的大伯的妻子,玛丽娅·费奥多罗夫娜皇后的画像(我也记不太清了)。

内容是很精彩的。比如作者写的她的童年生活——由于自己母亲生弟弟时难产去世,父亲因为贵贱通婚被迫离开俄国宫廷,自己和弟弟不得不跟着自己的伯父伯母俄国大公谢尔盖和大公妃艾琳生活。详细记载了俄国大公谢尔盖的一生——从私人生活到最后因为乱世被炸弹炸死,以及自己对谢尔盖伯父的那种敬仰,栩栩如生。对于伯母艾琳,作者在文章里记叙了伯母从生性冷漠到对自己出嫁而忙前忙后的准备,以及丈夫谢尔盖去世后艾琳独自生活那种对比,描绘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宫廷的凄凉生活。

如果喜欢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亲,可以试着读读这本书。玛丽娅对于尼古拉二世以及皇后黑森公主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夫娜皇后的描写还是很细致的。还有末代公主们的生活、小皇储的生活,以及俄国二月革命后皇室倒台后的悲剧生活。都是值得一看的。

《公主回忆录》读后感(四):一个时代破碎的悲凉与无力

作为一个中国人,大概都会对罗曼诺夫王朝的崩坍和十月革命燃起的社会主义熊熊烈火感到熟悉。如果没有相对深入的了解,也许对那段历史的认识只会简单地停留在被激怒的无产阶级挥舞着镰刀将腐朽,堕落愚昧无知又毫不关心人民死活的贵族阶层抹杀在二十世纪历史的一页中。我的历史老师经常教导我要从多面性去理解历史人物。如何多面性理解?仅仅是从是否推动时代进步?我想我似乎有些幼稚的理想主义,总是在探知那些早已被烙下标签的人物或阶层的哪怕稀少的真实人性描写时,感到一种对真相与真理的无力感。

The Royals,他们永远绷着寡薄的嘴唇,扑着历史的尘埃冷淡而无情地从画框或照片内向我们凝望。我们似乎忘了,他们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恶悲乐。他们中有多少人渴望逃离那华丽而空阔的宫殿,像作者的父亲—大公保罗一样为了自己的爱情甘愿放弃一切特权,甘愿被自己的祖国放逐?他们中有多少人希望获得真正的情感所带来的悲喜与悸动,像作者一样用对道德与陈规的挑战去挣脱她无力操控的政治婚姻?

玛利亚公主毕竟不是以写作为生,翻译过来的文字带着少许的散淡与凌乱。但我确实能从她的娓娓道来中体味到血泪满凝的对祖国的热爱,对时代更迭的无奈,对战争与暴行的愤恨,对所爱之人的忠诚以及作为一位普通女子,对幸福与自由的渴望。那种情感的翕张,带着皇室特有的拘谨与克制,写把自己视为己出的谢尔盖大公被炸弹暗杀,写自己的弟弟因参与暗杀拉丝普丁而被永远放逐,写自己的艾拉伯母(俄国末代皇后的姐姐)投身修道院,最终被布尔什维克在放逐地乱石投杀于井矿,写自己开明又温柔的父亲因与身份不匹的女子结婚被放逐,尔后又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戚,最终在布党“杀光贵族”的呐喊中,在牢狱被秘密枪杀。作者没有悲伤与痛苦的情感铺排,但她那几句“我今后再也没有见过他(她)”着实引出我感慨而同情的泪水。

此外,公主对沙皇一家的描述也颇值得阅读。她写沙皇矮小的身躯和气而易受摆布的性格却永远携着神圣伟岸的光芒去令人们崇拜,写皇后对孩子深厚的爱以及迂腐而无知的迷信刻板。她描述沙皇初登基时宏丽的场面裹挟的愁云惨雾,她描述革命后沙皇及孩子在广场清理积雪和碎冰,面对下层阶级粗鲁猥亵的谩骂嘲笑永远保持的平静与忍耐。看着这些零星的记述,当翻到“屠杀”那章时,我真是感受到了那种一个时代破碎的悲凉与对历史的怀疑与无奈。

本书结束于公主永远离开自己的祖国,逃往德国。贵族阶层灰飞烟灭的悲喜剧已然落幕,公主自己的悲剧却仍在继续。而我们的时代又将驶向何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