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古纳什小兔读后感精选

古纳什小兔读后感精选

《古纳什小兔》是一本由(美)莫·威廉斯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纳什小兔》读后感(一):2岁多容易遇到的问题

小兔子不见了,翠西想告诉爸爸,由于不会说话只好叽里呱啦,爸爸听不懂以为翠西在胡闹,翠西着急得哭了,爸爸更是把翠西直接抱走。敏感的心悦在看到这里时哭得那么伤心,我猜她肯定联想到自己不被理解却又说不清楚的场景了。等看完结局,小家伙才平复一点。但是,之后我再提看这本书时,心悦就说什么也不看了。我问为什么,她就说我不喜欢看这本。我想刚开始学说话的小朋友应该都会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会说话了也有时想表达却不被打人理解,想解释却被误以为在乱闹。所以,2岁左右的小孩看这本书应该很能体会翠西的心情吧。

《古纳什小兔》读后感(二):写影评的思维去写这篇书评~

#古纳什小兔##又来了,古纳什小兔##再见了,古纳什小兔##王小亮的读书简评#

这几天,有空读了几本绘本,起初刚看名字的时候,会想当然的认为这个系列会比较的低幼,可能娱乐属性大于教育意义,但读完之后,我被啪啪打脸了。。。

故事内容并不复杂,讲的是一个叫翠西的小女孩和一只毛绒小兔子的有趣故事。然而,这个系列获得过包括凯迪克大奖在内的47项童书大奖,那么它究竟好在哪里呢?!今天换个聊书的方法,因为我比较喜欢看电影,所以今天就按写影评的套路展开来聊聊这个系列绘本。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的所谓系列绘本,其实系列里每本之间的关系都不大,或者说几乎就没有什么联系,都是完全独立的小故事,所以你是按顺序看第一本还是直接跳到第五本其实差别不大,不存在什么认知上的差异,也不用担心没看前面,直接看后面会看不懂。但是这个系列,三本之间是有联系的,比如主人公翠西在第一本中是个还不会说话的小宝宝,第二本长大了开始上学了,到了第三本的最后,结婚生子并且有了自己的家庭。再比如,贯穿整个系列的“配角”古纳什小兔,三本书全是围绕着它和“女一号”翠西所展开的。所以,单凭这一点,这个系列就区别于其他低幼儿童绘本。

所谓绘本,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里面的插图,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系列里面的插图部分。关于这部分,该系列也是很有意思,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它不同于一般绘本是纯虚拟的卡通图案,或者是像照片书那样里面全是照片,它是用真实的照片配以虚拟的卡通形象。这个怎么理解呢,举个例子,就像现在正在上映的动画电影#猫和老鼠#,就是真实的场景拍摄配2D的汤姆和杰瑞,这种手法在电影里比较常见,比如前几年的#蓝精灵#系列,就是真人配3D画画。但是这个手法,在绘本领域里,至少在我看过的绘本里,还是比较少用的一种手法,很是新颖。

那么单凭全系列每本之间有关联、创作手法新颖这两点就能荣获47项大奖么?!显然不是,这个系列,最厉害的点,同时也是最催泪的点,就是第三本中的最后几页。当你读完整个系列的80%以后,你才发现原来整个系列都是一个真实的爸爸写给自己女儿的一封回忆信,书中那个调皮、不听话、半夜哭闹的翠西正是他自己的孩子。看到这儿作为一个身为人父的我,眼眶有些湿润,试想一下当我自己的女儿慢慢长大、成家立业了,我能留给他什么,所以真心地佩服这位作者以及这位真实的父亲。结合电影来讲,最后这个反转像极了现在大热的电影#你好,李焕英#,电影最后结尾处的30分钟,像是释放了一枚催泪弹,表达的也是一种真挚的情感,往往这些真情实感才能最打动人,也恭喜#贾玲#的导演处女作票房突破50亿,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榜的第二名。

话题有点扯远了,说回到这个系列绘本。《古纳什小兔》,虽然只有简单的三本,但是它所涵盖的内容以及哲理,足以丰富到可以给孩子讲上三个小时。其实所谓的绘本,不就是把成人世界里的大道理、大知识,简单化、趣味化呈现在小朋友的面前嘛,所以这套绘本做到了,并且做得极为优秀,真心推荐给广大的家长朋友们!

#老约翰绘本馆##石景山金顶街馆#

《古纳什小兔》读后感(三):这套书得过两次凯迪克奖,但我要说的不是这个

古纳什小兔,更像是一个象征;它是翠西成长的印记,是时空轮转的证物,是温情往事的注脚;它不一定是一只旧兔子,但一定是所有父母想尽力珍藏的宝物;当有一天孩子长大,这些时间的珍宝会再次被端详,再次闪亮。

《古纳什小兔》这套绘本(三册)买了很久了,看了一阵儿后借给了悠悠的小朋友;最近小朋友家送桃子给我们还把书送了回来,我都快忘了,没想到悠悠再次爱上了这套书,比之前更加喜欢,连续三天晚上让我三册连读。

不禁感叹——好的绘本是可以常看常新的,在不同的认知阶段能带给孩子不同的乐趣。

这套书画风就很吸引人,黑白实物照片背景+彩色手绘人物,很特别,很有趣;手绘人物有那种很美式的夸张和幽默,让我想起小时候爱看的《德科斯特的实验室》。

全套三册对应主人公翠西不同的成长阶段——悠悠称之为“小宝宝”“中宝宝”“大宝宝”。每个阶段,翠西都经历了一次最心爱的玩具(古纳什小兔)从丢失到找回的故事。 在第一册里翠西还是小婴儿,跟着爸爸去洗衣店,古纳什小兔被落在那儿了,翠西想告诉爸爸却苦于不会说话,只能大喊:

经过一系列无效沟通后,爸爸和翠西都生气了,最后回到家经妈妈提醒才跑回洗衣店找回小兔,而翠西也学会了人生中第一句话——古纳什小兔。

第一次看这套书时悠悠两岁多,对后两本还半懂不懂,而这一本里翠西说“婴儿语”的情节每次都把他逗得哈哈大笑。

大人可能已经忘了刚学会语言、能够表达时的那种成就感;而几乎每个孩子都有的“话痨期”,其实就是他们开发出说话这项“超能力”后抑制不住的狂喜和孜孜不倦的尝试。

第二册是幼儿园阶段,翠西上学时发现小朋友也有同款小兔,顿觉不悦。两个古纳什小兔的主人彼此看不顺眼,开始吵架闹别扭。

最后小兔被老师没收了,放学才还给她们。拿回小兔的翠西,整个晚上总感觉哪里不对劲,直到夜里抱着兔子也睡不着,才发现拿错了;在两个小女孩的坚持下,两位睡眼惺忪的老爸略带无奈地打电话约定时间地点,连夜把小兔换了回来。

交换小兔的情节,模仿了黑帮片台词和场景

在这个过程中翠西才意识到,古纳什小兔依然是独一无二的,看似一样的玩具兔子,对她和另一个女孩来说都是无可取代。共鸣的感受,和解的释然,也让她们收获了人生第一份友谊。

看第二册时,悠悠学会了“独一无二”这个词。最初给他引导之后,他就能自己解释了:“独一无二”,就是说古纳什小兔只有一只,它很特别,没有两只,也没有三只。

很好的解释,他理解了。

到了第三册,翠西和爸爸妈妈坐飞机去欧洲,在飞机上丢了小兔,这次可“大件事”了,不是打个电话能解决的了。航空公司的人说,小兔已经随飞机飞到中国去了。

就这样,在欧洲的旅行虽然有趣,翠西却一直闷闷不乐。虽然她已经学会了克制情绪(和第一册的倒地大哭形成鲜明对比),所有人都夸她“长大了”,但她“宁愿自己还没长大”。

在旅行快结束时,翠西梦到了小兔的“中国之旅”,它飞过了很多地方,见到了很多风景,还和不同的小朋友玩耍,收获了很多快乐。醒来之后,翠西释怀了,开始享受旅程中的趣味,内心也开始拥抱更大的世界。

在回去的航班上,翠西意外地找回了古纳什小兔,失而复得的惊喜让翠西获得了更多的勇气,她把古纳什小兔送给了后排一直大哭的小宝宝,顺便也拯救了被噪音困扰的全体旅客。这一次翠西的成长不再是大人眼中的“懂事”,而是基于自立的心态做出的主动取舍,一次真正的成长。

再次出现悠悠最爱的“婴儿语”情节,与前书呼应

回家后,翠西收到了人生中第一封信——小宝宝的妈妈寄来的,讲述了古纳什小兔再一次差点丢失、又失而复得的故事;古纳什小兔回到了“原点”,陪一个小宝宝开启新的成长旅程。

最后的尾声,是以爸爸角度对翠西说的独白,也是父亲想象中未来的画面——翠西长大、遇到意中人、组建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某一天突然收到一个包裹,那是一只带着补丁的古纳什小兔,孩子开心地抱住小兔,翠西则回想起了遥远的往事。

好奇心爆棚的悠悠会问:那只古纳什小兔不是送给飞机上的小宝宝了吗?怎么又寄回来了?我要怎么解释呢——小宝宝长大了,把小兔还回来了,翠西的爸爸把它精心收藏着。

但悠悠还理解不了的是——包裹里的古纳什小兔,更像是一个象征;它是翠西成长的印记,是时空轮转的证物,是温情往事的注脚;它不一定是一只旧兔子,但一定是所有父母想尽力珍藏的宝物;当有一天孩子长大,这些时间的珍宝会再次被端详,再次闪亮。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