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扪心问诊 第二季》经典影评有感

《扪心问诊 第二季》经典影评有感

《扪心问诊 第二季》是一部由Paris Barclay执导,加布里埃尔·伯恩 / 霍普·戴维斯 / 麦克·道尔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扪心问诊 第二季》影评(一):11集:面对不断攻击自己的来访者,如何做到不生气?

mia和paul约了早上7点的诊疗,可是paul迟到了12分钟。mia很生气,说自己付钱的男人也会放自己鸽子。mia又问到laura,她看了本来她不应该看的信件。她对laura充满了嫉妒和敌意,最后她把信件丢在了地上。paul问她是否要自己捡起来。mia说他一定很生气,一定想要她快点走。她从地上捡起信件放到桌上准备离开。这个时候,paul说了一段话,让整个过程神反转。他说mia这样刺激他是因为比起直面痛苦这样来得好些,她把愤怒发泄到paul身上。mia被戳中了,起身说起了充气娃娃。说了她想象中paul对laura做的事情。一段充满了张力的对话,paul让她继续,她似乎进入了一种催眠模式。后来走的时候,paul打开门把手的时候,她又问和laura做了没。paul说这是门把手效应。他说没有。

整个过程我好奇的是他身上的按钮为何没有被触发,在不断被攻击的时候,还可以看清后面的事实。如果是我,早就被带节奏绕进去了。

《扪心问诊 第二季》影评(二):没事就看看心理治疗师的工作

S02E01--Mia--没有完美的人,自然没有完美的从业者,世间之事多是拉拉扯扯,心理医生或许也只能在万千线头中为我们找寻成功率比较大的线头。

S02E02--April忽然觉得如果我日后从事这个行业真的能帮助到这受苦和迷茫的人吗?我们真的能拯救一个此前素未了解过的人吗?

S02E03--Oliver作为模仿能力出众的物种,我们面对问题只会有样学样,孩子即是大人亦是孩子,大人亦如此。

S02E04--Walter在这一集中最出彩的便是治疗师说我不能给你意见做或不做,不能以我的抉择代替你的,因为我们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经历和经验。

--从原来厌倦和睥睨这些来访者到理解他们的无力,不到病入膏肓,很多人拒绝求医,当然如果不是心理如此疲惫,来访者也不会找上我们。

S02E05--Gina--有一个合格的,宽容的,智慧的督导是每一个从事咨询人的幸运; S02E06--Mia--我们总觉得回到过去就能改变现在不幸的处境,我们需要摆脱的是过去的桎梏,如果错的思维模式,不管回到过去多少次也只是重复错误。

S02E07--April--我们每个人都那么奇怪,都那么难以捉摸,温饱之后的烦恼丝毫不亚于缺乏物质的困顿。 S02E08--Oliver--为了讨好离婚父母的孩子,像极了结尾的小乌龟

《扪心问诊 第二季》影评(三):in treatment 2

一些重要的句子记录

April

23岁的建筑系女大学生(谜之世另我……),得了癌症之后却不愿意求助他人,因为害怕被人拒绝、被人讨厌。这源于她母亲对孤独症弟弟的过度关注和对她的忽略,使她不得不把独立当做自己的盾牌。paul越界带她去做化疗,打电话给她母亲,几番争吵后终于换取她的信任。

《扪心问诊 第二季》影评(四):【这是1篇观剧笔记】看别人的故事,治自己的病

持续更新ing

看《 In Treatment 》的过程中经常会对一些对白深有感触,决定开个帖子,作为自己的观剧笔记。

1,

【我们的记忆有时很不可靠。】

我们总喜欢把记忆看作是对往昔的实录,但每次我们取出一个场景,我们总会在放回之前,不经意地做一些修饰——我们总是不断修改我们的记忆,这样,过去才不会和现在的感受发生冲突。

剧中Gina拿夫妻关系举例,在我看来,似乎用来论述对童年回忆的影响同样贴切:

如果你觉得你的妈妈不爱你,那你童年记忆中关于她的部分就会是灰暗的。

你或许会说:“她从来没有爱过我……”

但或许,她并不是没有疼爱过你,有没有可能,是你把那些记忆都删除掉了?

2,

【当时你只是一个孩子,没有孩子能照顾好他的父母。】

类似的话,Paul在给Walter做咨询时也说过,但他们二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抗拒、拒绝接受这个事实——他们宁愿相信是自己的错,是自己的失败,是自己没有照顾好自己的母亲或兄长。

但是,孩子是不应该、也是没有能力照顾他们的父母的。

作为孩子,他们只能坐在后座,当由父母驾驶的这辆车子失控时,他们无力扭转方向、抓住他们的父母。

3.

【 “ 你是否觉得我也会和你父母一样、最终离你而去?”】

律师Mia在一次咨询时通过各种方式刁难她的咨询师Paul——言语刻薄地斥责他的迟到、和女病人的关系暧昧、在曾经的治疗中不告而别,并擅自偷看了他的律师信函……一切的一切,都抱着准备被Paul赶走的心态,“怎么样?你是不是想让我赶紧滚出去了?”

咨询师Paul深深凝视着她,沉默良久之后,问:“你是在考验我吗?你是否是想验证我也会和你的父母一样、会因为你的难相处而抛弃你?”

突然,想到刚刚结婚那一两年,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和家属吵架,起因都是非常非常小的事情,我当时的状态非常敏感,常常歇斯底里……曾经有很多很多次,我都以为我们的关系马上就要结束了。 现在回想,我当时的心态就是:我就知道,你肯定也会离开我。

很庆幸,我老公最后经受住了我的“考验”。

而我,也不会再怀疑“他是否真的爱我”这件事了——不是源于对未来的绝对肯定,而是在抱持的环境下,补足了自己曾经缺失的爱与安全感。

而这个过程,或者说“磨合阶段”,我们经历了大概两三年。

婚姻之所以会改变一个人,或许就是因为我们有机会得以进入一段全新的家庭关系与亲密关系之中吧?

曾经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伤痕,有一部分在新的关系模式中得到了愈合,有人愿意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环境,并努力抱持,让我们的一部分得以重生。

总之,感谢我的爱人,感谢他在那个难熬的阶段,依然愿意伴我前行。

《扪心问诊 第二季》影评(五):看清父母的局限,是我们变好的开始...|从心理学解读米娅与父亲的关系

01

米娅是《扪心问诊》第二季的一位来访者,40岁,单身,是一位成功的律师。

她与爸爸的关系非常好。

只要一接到爸爸的电话,哪怕是在会见客户,她都会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去陪爸爸聊天。

在米娅的感知里,爸爸是世界上最爱她的人。

在她小时候,爸爸经营着一家小商店,每天早出晚归。

她每天上学都会提前出门,经过爸爸的小店,然后爸爸会给她一个大大的微笑,为她泡上一杯牛奶。

有一天早上,店里突然冲进来一个拿枪的劫匪。

他用枪指着爸爸的头,命令爸爸把钱全部交出来。

但爸爸丝毫没有妥协,并冲劫匪回应道:“我已经报警了,警察马上就要来了。”

那一刻,在米娅眼里,爸爸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后来,劫匪把抢指向了米娅,继续威胁道:“再不给钱,你女儿的命就没了。”

爸爸顿时慌了,立刻打开抽屉,把所有的钱都给了劫匪。

劫匪离开以后,爸爸抱着米娅痛哭了一场,并跟米娅做了一个约定:“这是个秘密,不能告诉妈妈。”

因为一旦妈妈知道了,肯定会训斥爸爸和米娅。

怀揣着这个共同的秘密,父女两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亲密。

从而给米娅形成一种感觉:

我“取代”了妈妈,成为了爸爸心中最重要的人。

与此同时,她与妈妈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

02

随着米娅慢慢长大,她开始与不同的男性交往,但却没有一段恋情能最终修成正果。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她交往的每一个男友,都是有妇之夫。

无一例外的,男方一开始都会信誓旦旦地向她许下诺言:“我一定会跟妻子离婚,然后跟你结婚。”

但在秘密交往一段时间以后,男方都会找到各种借口,把她甩开。

在这样周而复始的恋爱模式之下,40岁的米娅至今没有成家。

最初米娅走进保罗的咨询室,是因为她内心非常渴望一个安定的家。

随着治疗的展开,保罗开始引导米娅去探索她一贯的恋爱模式。

为什么她总是找有妇之夫,而不是找正常的单身男性来交往?

在一次次抽丝剥茧的谈话治疗中,保罗慢慢解开了米娅潜意识里的牵引。

这一切,均与她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有关。

在成长的过程中,米娅成功地“打败”了妈妈,成为了那个与父亲分享各种秘密的、最重要的女人。

在潜意识的指引下,她不断地在恋爱关系中复制她与父母的关系。

通过与有妇之夫秘密交往,来“打败”对方的妻子,并成为对方最重要的女人。

03

然而,仅仅是理性层面的分析,并不足以让米娅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个解释。

她不断地使用各种防御机制,去攻击保罗,去否认事实的真相。

直到有一天,她罕见地生病了,在家足足躺了一个星期。

期间,她的妈妈专程跑过来看望她,并陪伴她,但她的爸爸却始终没有露面。

米娅主动与妈妈聊起小时候的事情,并质问妈妈:“为什么在我小的时候,你没有像爸爸那样陪伴我,爱我?”

妈妈向她解释道:“因为我刚生下你的时候,就得了产后抑郁症,根本没办法照顾你,所以只能把你托付给爸爸照顾。后来等我从抑郁走出来的时候,你与爸爸的关系已经变得非常亲密了,使得我根本没有办法去接近你们。”

尽管妈妈说的是事实,但米娅依然无法接受,也无法原谅那个没有好好爱过自己的妈妈。

她再一次来到保罗的咨询室。

在谈话中,保罗耐心地引导米娅看清一个眼前的事实:

米娅病了整整一个星期,妈妈来了,爸爸却没有来。

这与米娅的认知“爸爸是最爱我的人,妈妈一点也不爱我”是相互矛盾的。

再回溯到妈妈当初生下米娅得抑郁症的时候,爸爸其实也是同样的态度——任由妻子躺在床上自生自灭,不去探望。

后来,米娅去找爸爸当面澄清这个问题,爸爸顿时恼羞成怒,并大声指责米娅一直都是个脾气怪异,很难伺候的女人。

当设身处地地体验到妈妈当初的孤独与无助以后,米娅终于理解了妈妈的身不由己,并接受了爸爸原来并不是一个完美父亲的事实。

04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渴望父母的爱与陪伴;而每一个父母,却又有各自的无奈与局限。

那些从小缺爱的孩子,常常会不自觉地放大成长过程中的某个被爱的瞬间,并把那个曾经给过她一点点温暖的人过度理想化,就像米娅与她爸爸的关系一样。

但另一方面,她可能也会不自觉地放大那些不被爱的瞬间,并把某些人阻挡在关系之外,就像米娅与妈的关系一样。

当我们真正长大的时候,再度回顾我们的成长历程,再度审视我们曾经与父母的关系,也许我们能够从新的视角,得出不一样的答案。

如此一来,我们在看待其它关系的时候,也会变得更理性,更客观,更真实。

看清父母的局限,是我们长大的标志,也是我们变好的开始。

文/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Tangel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