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北京人在纽约》经典观后感集

《北京人在纽约》经典观后感集

《北京人在纽约》是一部由郑晓龙 / 冯小刚执导,姜文 / 严晓频 / 王姬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京人在纽约》观后感(一):剧评

1993年,一部名为《北京人在纽约》的电视剧轰动了全国。 这是第一部全面描写赴美移民浪潮中北京人的故事。东西文化的碰撞引起的不只是疼痛、无助与彷徨。在家庭的分解与重组中,在婚外情的发生和发展中,在移民子女的教育及两代人的观念冲突中,这群怀着美国梦的北京人,事业与情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北京人在纽约》观后感(二):旧瓶装新酒

偶尔听歌翻出这个老片子,二十多年前看的断断续续,略有印象。片子很洋气,但其实很大一部分就是个落难秀才遇到痴情千金的故事,还是双料的。王起明到美国没几天,举目无亲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之际,美女老板大抛橄榄枝,满足了多少男人的幻想,所以王姬很快成为女神;郭燕这边,也碰上个喜欢她的洋老板。对大部分移民而言,这些应该纯属意淫了吧。片子表达的其他内容,比如落差、碰撞、丛林,都被这么个虚幻的大前提给拉低了。

《北京人在纽约》观后感(三):得与失

几天时间,追完了这部老剧。首尾呼应。开头姨妈对待初来乍到的王郭夫妻俩陌生而客气,结尾冯小刚露面,王启明用雷同姨妈对待他们的方式对待了他,有点滑稽,却又很苦涩的感觉。正如剧中人物的对白说的:来到美国多年,感觉自己既不是美国人,也不是中国人。多数的他们,无法融入当地的白人圈子,又不甘与其他人种混为一谈,只能骄傲而孤独地成为身份复杂、心理矛盾的“香蕉人”,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ABC”。这部剧应该是很真实地还原了留美多年的中国人的生活。从国内待遇良好的单位辞职来美国从事蓝领工作,心理落差太大;经济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至亲寡助;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夫妻越走越远。甚至把婚姻视同儿戏,结婚离婚如家常便饭般随意。为了追随美国梦,无法尽孝,孩子的教育也脱节了。美国梦,是金币铸就的梦,却冥冥中也失去了很多很多。

《北京人在纽约》观后感(四):留念 现在还是同样的感受

第一次正正经经回顾一部跟我年纪一样大的剧。

现在自己也是奔三的人了,也在社会中生存、在感情中挣扎、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抉择、在命运的漩涡里盘旋、找寻方向,看到这部剧里的许多场景仿佛看到了自己。

真情与金钱、我与他人,这些似乎时常对立的两方,实际永恒的交织在一起,或许我们一生都在寻找出路,寻找答案。我们曾经迷失,甚至堕落,也曾奋起反抗,真情流露,所以我们无法评价是对或错,更不要简单的judge他人。

如今,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北京人在纽约》观后感(五):难忘的爆剧《北京人在纽约》

这是第一部全程在美国拍摄的影视剧,对于当时还没能真正意义上“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来说,一切都那么新鲜,一切都那么“奇观”:曼哈顿岛耸立的混凝土森林、满口中文的美国资本家、以汽车为主的交通体系、装潢风格现代的居家内景、霓虹闪烁的布鲁克林街头...主创用在1990年代还很少见的银行贷款的方式,斥资150万美元、历时三个月的时间在美国拍摄了这部电视剧。 彼时,中国也恰逢“出国热”,1990年坊间风传当年将会是托福最后一次在中国举办考试,报名考试的人将驻京的美国考试中心围得水泄不通,出国念书、出国淘金,是当时的时代主旋律。但是美国领馆高居不下的拒签率、外汇兑换限额、高昂的出国成本...所有这些,使得出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而《北京人在纽约》就成为近距离“接触”美国的最佳途径。 当然,《北京人在纽约》以其在当时人看来大胆的故事主线(情人、异国恋、离婚等话题,在彼时的中国影视剧里还不多见)、对异国文化“异域性”的呈现,以及几位主演(尤其是姜文和王姬)性格鲜明的出色表演,使这部电视剧获得了高达67%(也有说57.3%)的收视率,可谓万人空巷。之后更是被删减成了两个小时的电视电影,在美国PBS电视台播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