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海星》影评精选

《海星》影评精选

《海星》是一部由曼·雷执导,吉吉 / André de la Rivière / Robert Desnos主演的一部短片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星》影评(一):海星

我静静的躺在海底

看着你自由的游来游去

我不敢发出声音

怕打破这美妙的寂静

你的一颦一笑一呼一吸

就像是森林里的精灵

走入了我的内心

可我无法跟随你前行

甚至不能睁开眼睛

欣赏你的美丽

夜幕临近

我多想像天上璀璨的繁星

给你带来光明

而在你走远的水流声里

你听

我那破碎的心

哭泣的声音

《海星》影评(二):诞生于纸张与胶片之间的幽灵

在我和曼·雷看来,它像“你好”一样简单,像永别一样简单而又可怕,只有曼·雷能够理解诞生于纸张与胶片之间的幽灵,在我亲爱的安德烈·德拉里维尔与令人动容的吉吉的演绎下,他们产生于现实,又在梦境中延续,出于本能,又充满悲情。

德斯诺斯为剧本灵感做了这样的解释,其中的“它”是海星象征的爱或者回忆,是剧本的灵魂,是本雅明的aura(灵韵),是道家所谓的“炁”,是形而上的。诗歌有了它成为了有机体,把它注入物里物便有了“aura”,有了“炁”。

前天书法家王冬龄新展开幕,有一段VR《逍遥游》,打开视频之前新闻稿里的照片——花白及肩发的王冬龄带着VR眼镜和手柄弯腰屈膝,飘逸的存在于墨迹中——看得心里满是震撼。他在VR里写的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息相吹也”,“息”是能量,是力,“吹”是力的形式,表现出“物”与“力”的关系。王冬龄是物也是力,但相对于VR创作这个动作,他是力的本身,他创造出的墨迹是力的显形,看视频的过程中我甚至感受到了“隐形的”王冬龄(脸红,但真实)。德斯诺斯的“它”让我想到了以上的观点,甚至还感到“它”在村上春树的《刺杀骑士团长》中也有很强烈的体现。

导演曼·雷自己曾说过“艺术没有进步之说。爱情更没有进步之说。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将近一百年前的《海星》与现代作品相比,一定存在不变的aura,例如海星代表的爱。德斯诺斯说它产生于现实,又在梦境中延续,那在诗人这边“它”还是唯物的;出于本能,又充满悲情,浪漫主义的调调也藏进了16分钟的影片中。在表达形式上,镜头的模糊效果,是曼·雷在镜头前放了一片有凝胶的玻璃片为了影片过审。

《海星》影评(三):易碎的海星

影片改编自超现实主义诗人罗伯特·德斯诺斯的诗《海星》,并且邀请了他作为影片的编剧,所以影片可以很好的还原德斯诺斯对于爱情的感悟。而曼·雷导演用他独具特色的影像语言将这种感悟视觉化。

开篇是不断旋转的海星,点名影片的标题。

大门打开,回忆开始。

之后每次出现关门的镜头,代表着一段回忆的结束。反之开门则代表了一段回忆的开始。

影片的开始是男主和女主的甜蜜生活,充满了幸福和情欲,却又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

第二段回忆,两个人相遇的最初,男主看到了女主美丽的容颜,一见钟情。

女主将玻璃瓶装的海星送给他。海星代表了爱情,而玻璃杯则代表它脆弱易碎。

之后大风将报纸吹飞,男主拼命捡起了一张,上面出现了三颗海星,说明男主已经彻底爱上了女主。

男主回到家中,观看着海星,陷入了回忆。然后出现了巨大海星抚摸着海胆的镜头,说明爱像海星一样在他心中撩动,让他躁动不安。

在16宫格的屏幕正中央是各种旋转或静止的物体,象征着男主内心的思绪。而正中间出现了两颗海星,暗示着他对其他女人动了心。

风信子的花语虽然因颜色不同而不同,但都离不开爱、浪漫、幸福。所以玻璃做的花代表着爱情是易碎的。

女主醒来看到桌子上的海星,然后在脚边再次看到海星,说明她已经发现男主已经将对她的爱抛弃。

下一段回忆,男主和另一个女人在一起(仍然是吉吉扮演)。面具代表着神秘,而正是她的神秘让男主着迷。

男主对的他的情欲逐渐无法按捺,像掌纹一样向外蔓延。

女主上楼去刺杀男主,楼梯上以及与刀叠画在一起的是她破碎的爱。

女主对于爱情的坚守,让这种爱变成了熊熊燃烧的烈火,反噬着她的灵魂。

她像一个古罗马的战士一样坚守到底。

但最后一段回忆中,她还是和男主分道扬镳,和另外一个男人远走高飞。

男主的梦(回忆)到这里破碎。

回忆的大门随之关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