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云遮星》影评100字

《云遮星》影评100字

《云遮星》是一部由李维克·伽塔克执导,Supriya Choudhury / Anil Chatterjee / Niranjan Ray主演的一部剧情 / 歌舞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云遮星》精选点评:

●和雷伊齐名的印度大师。这是他公认最好的作品。看他的片注意看剪辑和对自然声的运用,很现代的一个导演。

●4.0。

●构图值得一看,但主题缺少张力——伽塔克是印度小津么?

●云遮星,这个名字即足以概括片意了,但:你不是那高远的不可触及的寒星,而是脚下的温柔流淌的黑水,深得见不到底

●2019.10.17 平遥 女主很美,最开始(带妆的)脸像一尊娴静的雕塑(bust),但是故事真的太让人郁闷了,一口老血堵在胸口,自私而刻薄的母亲,碧池的妹妹,成天找她要钱的哥哥,最绝望的是一开始和她讨论诗歌怜惜她的爸爸最后在雨夜把她赶出了家…再加上导演很喜欢用音效表现内心,绝望是鞭子的声音(外加脸部特写仰拍),很多迷幻的西塔琴的声音,配合凄厉的风雨,最后女主在胸腔医院那个哭声阵阵魔音入耳…这真的是恐怖片,最恐怖的难道不是身边最亲近的人turn out to be devils...

●工业化来临前的家庭生活的流动。淳朴简单的乡村世界里,一个五口之家处在贫困线之下,女儿妮塔传统、善良,支撑全家人的生活。在乡村和城市的生活流转中,揭露了这个女性的哀伤。

●中间完全睡过去了醒来发现怎么妹妹嫁给了女主的爱人??从第一个镜头开始构图和景深就很有意思,虽然现在看来略显刻意,但看得出导演和摄影很用心。故事实在太悲惨了…几乎满座但却没几个豆瓣短评?平遥看片的人都不上豆瓣吗?10.12@PYIFF第一部

●李维克·伽塔克代表作。一场幻梦的破碎,一曲时代的悲歌。1.曾经希盼的所有美好,最终都只能作为承受苦难的排解。不断被亲人伤害、被榨取,物质的付出,情感的劫掠,重重叠压了无释解。一事多事,一人众人,难民营户影喻家国动荡之迁离。2.频用面部特写&推轨镜头外放人物情绪,如楼道扼脖&暗室学歌两幕。3.“云遮星”由起初美妙恋思的纸信托语,演化为悲情人生的沉重注解。妮塔受累于家庭,一如璀璨星辰遮盖乌云之下,短暂闪烁便要迎接陨落。4.辽阔田野的火车飞驰&雷雨夜脸泛苦笑的熠熠波光(渴望逃离/被动驱离)皆是伽塔克任性极致的诗情宣泄。5.窗内孤望同及《四百击》。(8.5/10)

●老东西好 自然+人文主义

●7。音乐很强大,但确实不如雷伊的作品,可能是悲喜之间的程度把握不够,一味的增加悲剧气氛可能会有反效果。

《云遮星》影评(一):女性被迫嵌入“牺牲者”的角色

这种“被迫”是文化、家庭在不知不觉间带给女主的,让最后的事实看起来是女主自愿往火坑里跳,一步一步走向死亡☠️。

【8.8】 1、这电影好多金句啊 我控制不了我的嘴,它建了一堵墙,把我和世界隔了起来。 2、女主喜欢的男人,堕落,没有底线 3、我原以为势利眼只会出现在陌生人之间,没想到在家里也能出现,女主的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势利眼。她自己负能量满满,把整个家也弄得乌烟瘴气。娶妻子娶到这种女人真是难过,女主父亲在念诗,而她说他脑子坏了 4、“离开这里,他们在想两层楼的事情”。这个父亲还是有良心,也很清醒,他爱女主这个女儿。 5、难得啊,遇到这种小众电影能觉得还挺好看 6、女主挺好看的,女主的哥哥看起来有点没心没肺,是天生的乐天派那种感觉。最后她哥哥确实成功了,她却得了肺结核。有一点剧情很突兀,哥哥又不是医生,一个唱歌的,怎么知道他妹妹得的病是肺结核 7、整体来说值得一看,里面的歌和旋律唱都好听

《云遮星》影评(二):乌云遮没群星,厄运泯灭人情

基本上,穷仍然是原罪。充满道德污点的父母的刻薄的考量,无论是从中作梗破坏大女儿婚姻而转嫁出二女儿,还是在大女儿丧失劳力时狠心驱逐,都是比较极端地追求利益而罔顾人情的做法。只是在穷困的面纱下,对此等劣行的指责就变得暧昧。所以这还是一个贫穷困死一个家庭的故事,讽刺的是,境遇并不困窘的女婿却也怀抱着对生活的不满,而把撑持家庭功劳甚巨的大女儿逐出后,全家竟然慢慢转危为安。在符号的运用上多么简洁有力,屡次出现的长兄的歌声,是对命运不甘的回应,是苦中作乐的表示,而这欢歌却必须依赖长女的受难方能维持。身居陋室的父亲不忘诗艺,然而不仅身体上近乎残废,心灵上也莫名地黯淡乃至绝情,又一出错位。艺术救困不救贫。后景的火车是女儿永也无法登上的逃离之所,时而出现与女儿面庞紧贴的窗栅才是对其持久的禁锢。二女儿每一个笑容都显得单纯,女婿一张脸写满憨厚,在背后却都有自己的算盘。长兄这个角色更富意味,这大抵是寒门子更具普遍意义的一个象征(在这个故事里,妹妹更像是他的母亲)。结尾收得多有力:在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禁闭的破屋的两个小时之后,头一回面对无边无际无人的旷野发出“我要生活”的呼声,声音回荡在风里,一遍又一遍,只有远山听得见。随后复归残破街景,一个女子走过与开头呼应,悲惨的命运仍在轮回。镜头上,最令人印象深刻是颇富冲击力的仰视镜头与几个直视镜头的画面。大女儿与情人的话语被汽笛打断,自然动人的一笔。大量浓重阴影的运用,视觉上强化阴郁沉重无力之感。

《云遮星》影评(三):有罪?但是什么罪?

立意高,有远见。1960年的印度电影,主题至今都保持着先进性。对于受苦、被压迫、被剥削的女性(不仅限于女性,片中女性代表了一个群体),宗教常说你今生有罪,一切苦难都是为了赎罪。而本片借女主之口非常尖锐地指出,你有罪,但这个罪,是软弱不反抗之罪。远超那些靠同情博取眼泪的肤浅之作。

对比13年后的《 一条叫做底塔斯的河》,纵深利用没那么突出,但独到的光影与构图、不用正反打的风格已相当成熟。

哥哥这个人物是一种精神形象(唱歌),不应该被物质束缚,同时也告诉观众,人应该发掘自身潜力,不要过早打工,成为社会的螺丝钉。和结尾呼应,解救了女主。

女主因为要养家丢了文学硕士的进修机会,这也告诉观众教育的重要性,被妹妹抢走的男友最后想放弃不喜欢的工作重新搞研究,还是在告诉观众教育方向的问题(最起码不仅仅是为了钱)。

反抗意识和教育其实是一体的,教育程度不够,连反抗意识都没有,而且那些压迫剥削你的群体,还会以同情者的姿态出现,好让你们一代又一代被剥削下去。

女主最后向天不断大喊:我要活下去!

家乡,又一个或者说,无数女性鞋坏了,就像女主一样,也要继续在这坎坷的路上前行。

《云遮星》影评(四):现实主义、田园生活与被埋没的天使

与在印度主要电影中心孟买制作的许多宝莱坞电影相比,加塔克的电影在形式上是精心制作和阴郁的,并且经常解决与印度分治相关的问题。这部电影完成于印巴分治之后几年,时间坐标也处于战后分裂和流亡的阴影下,地点是加尔各答郊区,通过把故事聚焦在一个中产阶级难民的家庭关系尤其是女性的命运上,导演也批判性地表达了对传统的女性社会分工位置、女性身份角色、父权制家庭的现代观点。作为一名活跃的马克思主义者,加塔克的职业生涯始于“共产主义人民剧院”,他在巡回剧院编写和演出的戏剧赢得了巨大的反响和争论,但他的电影从未广受欢迎,他现在被认为是 20 世纪中叶印度的顶级导演之一,这个接受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在他死后通过国际发行渠道对他作品的流通才得以实现的。“云遮星”翻译成“云雾缭绕的星星”“被云雾遮蔽的星星”也许是更恰当的,通过传记资料,我们了解到加塔克自己的生活也像自己作品中走投无路的艺术家一样,他后期陷于酗酒无法自拔,跟本片中无所事事的“懒汉”一样。正如一位印度电影人所说,你“要么被他的天才所感染,被他充满激情的人文主义所打动,被他孩子般的朴素所震撼,要么只是被一位准先知傲慢的举止、粗鲁的言论和夸张的姿态所排斥。”他自己某种程度就生活中和故事中自得其乐、一事无成的歌唱者一样的才华受到外界环境抑制的不利处境中。因此在他的影片温煦的表象之下,观众应该能看到他被掩盖的激情和对现实的关注。

影片围绕妮塔展开,一个自我牺牲的人,经常被周围的人利用,甚至是她自己的家人,他们认为她的善良是理所当然的。她的生活充满了个人悲剧:她没有考虑自己的需要,为了家庭生计推迟了自己的结婚计划,但她的情人萨纳特却等不及,为了她的妹妹吉塔离开了她,兄弟在工厂工作时受伤,最后她自己感染了肺结核,成为了家人的负担。在影片的结尾,她尖叫出她的痛苦,将自己投入到她哥哥的怀抱中。她说出了她的遗言:“兄弟,我要活下去。”在故事中,人们面临实业的问题,学业也难以为继,和雷伊作品中的青年艺术家一样,加塔克的作品也展现了富有理想主义情结的年轻人是如何在现实面前被折磨、打压,但仍然坚持唱歌、吟诗、读书,最终不得不屈服或另谋他业,无法摆脱越来越平庸的命运。

但这不是一部悲观的电影,全片的代表性的主题是等待,妮塔等待着自己的家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等待爱好音乐的、求学的兄弟能够有朝一日获得名声,等待自己的付出、忍耐被谅解和感知的一天,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她善感心灵的期待的脆弱基础上,而没有任何现实的希望。这个故事的内容是关于印度普通人生活中一个怀揣着至高的善和对他人的同情的修女式人格,如何遭遇时代埋没而不被辨认。它也是乔治·艾略特的小说或雷伊电影中可以见到的故事,关于凡人如何可以通过修行,即使不被发现,但获得超越性存在,达到内心无价的安宁。

影片中的人的活动往往处在大树木下,他们漫步、闲聊的方式,显示了人与自然的某种古代式的和谐,但是在交谈的背景中,以景深镜头的张力呈现了田园诗意之外的工业文明痕迹——蒸汽机车缓缓吐气穿过平荡的原野,隐入树林,这是爱德华·托马斯式的场景。前景是悠闲的人物,后景是被透视缩小然而看上去仍然巨大的火车,它们的移动速度和不期而至穿过画面、截取画面的过程,也打破了前景中的安静与闲适。天空中时而有不知道是昆虫、鸟雀还是飞机的东西飞过,留下神秘的噪音。乡村仍然保留淳朴的最后的时刻,也是工业化进入生活的最初的时刻。女性人物的造型可能摹仿了古典印度绘画或传说的造型与叙事,看上去她们困窘的生活并未磨损她们对神性的感知与期待。人物的生活是在浪漫主义的追求与写实主义的结合之下的,影片把光环照耀在日常生活的晦暗细节,复杂的阴影与光明的排列,制造出了圣女式的人物和她的反面的普通角色之间的对立与均衡,它把全片导向了一种不是过分极端、也不会妥协于现实的基调,呼吁着对印度传统文化的谅解和对现代生活的宽容。

导演使用了印度古典音乐形式,并收录了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歌曲,这些带有欢快的鼓点、抒情的节奏、民间的即兴性的优美音乐,某种意义上平衡了故事的悲剧性,使影片的氛围不再接近于苦情戏而具有某种忧郁的轻松,这降低了观众接受它的心理负担。除此之外,影片也使用了超现实主义或表现主义的音效,例如当女主人公遭受命运的另一次悲惨转折时发出的鞭打声。总体上,它融合了传统文化观念、审美观念、萨蒂亚吉特·雷伊和20世纪40年代在意大利兴起的新现实主义电影风格。

影片还使用了很多渐隐、淡出技术,有时候影片的溶解镜头造成了不同方面景物的幻觉式的呈现。它对人物的同情态度通过对他们的正面展现而实现,主要人物经常是用仰角拍摄,展示了冥冥之中神性之光的照耀。同样还有人物被特写镜头呈现时面部特殊的光影变化。在展现女主角妮塔的时候,经常以稳定构图来显示她的平静、对现实的承担、内心的无波动的善与感性。影片通过妮塔和与她相反的兄弟姐妹们的作为,隐微地表达了对不同选择之间的不同态度,比如她看到自己的妹妹和自己的前情人在树下谈恋爱,我们不知道她是忧虑还是难过,只看到她看到他们,然后沿着大道以缓慢的步调离开他们,我们只看到她的背影,这个巨大的背景和前面宽阔的道路,赋予妮塔的独自离开以观众的心理认同位置,而坐在路边唱着情歌的妹妹和前情人,则通过摄影机的切入、主导和离开,而成为被观众心理位置抛弃的人。这间接的表达了导演想要让观众代入妮塔角色的愿望。同样地,在懒惰被作为轻微的罪恶。

他终于获得了一定地位的兄弟最后去医院看她,她跟兄弟拥抱,表达自己活下去的欲望,主观视点镜头呈现天旋地转的内心崩溃与无助,大声哭泣,是她唯一表白自己内心动荡的时刻。而即使如此,之前的段落中,但凡出现妮塔的场景,构图往往都是高度稳定性的。而对她的兄弟的构图则以大仰角现实了他的咄咄逼人、某些程度的不尽人意和自私的性格。在那些隐忍终于得到爆发的场景中,加塔克尝试了不平衡的作曲、不连续的剪辑和密集分层的配乐,为情节剧式的通俗剧本构造了更加艺术电影的形式。在影片临近中后段的时候,第117分钟,妮塔告诉兄弟,“云遮星”是桑特的情书,这隐含了影片的标题,然而通过整部电影的走向,我们已经知道,被乌云遮住的星星,其实就是妮塔这个充满光芒的天使型人物被周围环境拖入泥淖的隐喻。一列经过的火车将地平线一分为二的重复图像,暗示了妮塔家庭生活和社会环境中的不和谐,最终这些不可改变的事物吞噬了一个美好的人。他们本可以阅读歌咏华兹华斯或济慈的诗,影片多次提到他们的名字,或者泰戈尔的歌曲,欢快的民谣……在这个意义上,妮塔确实仅仅是那一类人格的代表,甚至仅仅是人民群众中向着光明和善的那部分的代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