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男人们的大和》观后感100字

《男人们的大和》观后感100字

《男人们的大和》是一部由佐藤纯弥执导,反町隆史 / 中村狮童 / 铃木京香主演的一部战争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男人们的大和》观后感(一):单说电影 还算不错,单历史倭寇却不愿意提及。

单说电影 还算不错,几位演员的表现足够撑起电影,但历史倭寇却不愿意提及,尤其是战争的原因,倭人从不涉及,搞的他们才是受害者一样。 本片从细节透露出严苛的军事管理,精确到秒的日常备战训练,严格的分工和人员配备,才能应付战况,较好还原了二战末期日本海军的生存状态。 单说电影 还算不错,几位演员的表现足够撑起电影,但历史倭寇却不愿意提及,尤其是战争的原因,倭人从不涉及,搞的他们才是受害者一样。 本片从细节透露出严苛的军事管理,精确到秒的日常备战训练,严格的分工和人员配备,才能应付战况,较好还原了二战末期日本海军的生存状态。

《男人们的大和》观后感(二):无意义

日本的宣教片,武士道精神与士道精神,虽然留于肤浅的口号吧,虽然还是执着于对于曾经辉煌军国主义的无限留念,也没有反战败甚至复仇这类的内容,而且其军舰的展现和中国海军电影的表现形式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战争段落太无聊。为无意义的死亡赋予意义,追授意义,老中青三代的阴郁,女性来表述最反动的话,归队,归的是什么队?大海之中的航行具有模糊化,到底是向着来路回返还是向着精神前行?胜利者史观下的无意义,预叙手法,一来是将政治上的无意义死亡(没有飞机掩护,战役意义山的无意义)追授为保家卫国的伟大意义,(战略上胜利者史观,如果最终胜利了,那么他们会被追授为怎样的英雄?生命意义的无趣、无意义)。为老一代、被强迫遗忘的历史索回价值和意义,将他们的青春重新命名。同时也是为民族的未来命名,民族自信。美军人物的模糊化,像是一种灾难片,对抗不可抗的灾难。但问题在于他们的无意义死亡对于中国人民,难道侵略就有意义了吗?

《男人们的大和》观后感(三):日本式的二战片

《男人们的大和》,2005年上映的日本电影。本来日本人拍的二战电影,也不可能期望其深刻按照中国人的思路反思战争,所以本来只是抱着看一场海战片的想法看这部电影。不过没想到的是连战争场面也比较令人失望。本片的cast相当强大,主演有反町隆史、中村狮童、松山健一还有苍井优。但是这些主人公的职位不过是兵曹、伙夫长和水手之类的低级士兵,连军官都算不上。虽然号称本片复制了大和号主炮的模型,但是其实大部分战斗时间都是描写了几个高射机枪操作手。更令人无语的是影片为了展现战争的血腥和残酷,这些操作水手大部分是被机枪子弹打死的。导演搞搞清楚大和号是吃了无数枚航空炸弹和鱼雷沉没的,美军的战机应该主要扔的是炸弹,美军战机哪有这闲工夫用机场扫射甲板上的士兵? 最后还是提一句,虽然有人认为,本片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所以是反战电影。但是我不是很认同,所有战争电影都会展现战争的残酷,那么所有战争电影都是反战电影吗?本片其实没有任何反思日本会败给美国,也没有反思这种把大和号和士兵送上死路的日本内在机制,只是一味的展现这些士兵是忠诚的,善良的,但是为了祖国不得不最后做出牺牲,整个思想格局还是局限了一些。

《男人们的大和》观后感(四):《男人们的大和》我是中国人永远站中国队

值得一看的好片。

电影本身和电影展现出的日本民族精神令人触目惊心。

中日之间的宿怨,远不是几十百把年能解开的。仗战还是要打的。

虽然是敌人,而且是手段极其残忍野蛮的敌人。但不得不对他们投以尊敬的目光,他们都热烈的爱着自己的祖国。无论是用什么方式?什么观点?为了爱国,牺牲生命在所不惜。

关于“武士道”和“士道”的解释,充分表明日本人为了爱国,不惜。为了爱国,也不惜忍辱地活着。

片子选用了一个特别的时期,就是日本人溃退的时候。似乎军队在保家卫国,似乎战争的理由很崇高,但这其实是绝对错误的。美国人之所以打击他,是因为不打击,日本的野心就会摧毁别国的家园,针对日本本土的攻击也是针对军事目标的。

音乐也很好。别人的主流片怎么就可以拍得这么好咧?中国电影人都干什么去了?

战争本身不存在什么正义和非正义,就是残忍,都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已。日本人的特技水平还是比不上美国,海战镜头有多处失真。

《男人们的大和》观后感(五):不想政治化但却不得不有此思索

当片尾时,女主角、神尾举起手敬军礼时,镜头摇向神尾的助手——那名15岁的小男孩——我当时特别怕看到他举起手敬军礼。但他终于还是举了起来。这一幕,即便作为一名不想将电影政治化的单纯的观众,也不得不辗转思索。

老、中、幼三代人,在大和号沉没之地,导演用一个长长的镜头表现他们三人敬军礼,这到底寓示着什么呢?只怕不能单纯的解释为对于逝者的尊敬——事实上它几乎在直白地表白要为日本军国主义召魂,在坦诚地明示日本军国精神依然在下一代身上延续。

同样在影片的最后,敬完军礼之后,那名小男孩头上匝着日本标志性的布条,手握船舵,坚定地看着前方乘风破浪,又寓示着什么呢?他从前辈的故事上找到了前行的力量?这股力量是什么呢?和平?友爱?扯淡,唯一合理地寓示依然是前面说的那句:日本军国精神依然在下一代身上延续。

这无疑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尽管我非常欣赏影片对于战争机器为平民带来的痛苦展开反思,对于生死离别之间人性的脆弱毫不掩饰,但影片最终透露出的信号依然让我鄙视。就此而言,那条沉没在大海的 “YAMATO”和这部日本影院上映的“YAMOTO”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日本军国侵略主义的载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