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熊市启示录:百年金融史中的超级恐慌与机会(原书第4版)》读后感摘抄

《大熊市启示录:百年金融史中的超级恐慌与机会(原书第4版)》读后感摘抄

《大熊市启示录:百年金融史中的超级恐慌与机会(原书第4版)》是一本由[英] 拉塞尔 ? 纳皮尔(Russell Napier)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352图书,本书定价:80,页数:2019-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熊市启示录:百年金融史中的超级恐慌与机会(原书第4版)》读后感(一):简单聊两句。

应景的一本书,在看这本书时A股穿了3000、2900,直奔2800而去。不过在上周五,已经提前做了砍仓,止盈,也有止跌的动作之后,这两天只跌去了不到百分之一对我而言。甚至从今天开始还陆续开始选票进场。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书里的有一句话:“消费者不反对降价,同样,如果投资者是购买而不是卖出,他们也不应该反对降价。”这也不是盲目乐观,或者是盲目选票吧。起码方向得对,不然即使是3700也是可以亏钱的。 “市场永远是对的,”越来越觉得没有毛病。没必要跟它置气,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大家共同作用的结果。反过来说,市场如果是错的,那么我们都是错的。怎么和它相处,这才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我之前一直都觉得杜甫无才,原因很简单,并不是他在的时候没有高官这些位置,没有坐在高官位置上的人,他坐不上必定有他自己的原因。不愿意先改变自己,空有文采又有何用,中国历史不缺穷才子。一样的,不论牛熊,市场永远在那,你不愿意顺“势”,总觉得自己是对的,最好还是别来了。总有人在赚钱,不论牛熊。 没有永远正确的方法,更没有永远正确的人。股市会让所有所谓的正确都成为错误,留下的只能是不断的学习和改变。

《大熊市启示录:百年金融史中的超级恐慌与机会(原书第4版)》读后感(二):结论不行,但作者的钻研精神,值得表扬。

结论不行,但作者的钻研精神,值得表扬。

1.三颗星吧,不能再多了。

书看了3/4了,还不确定本书的核心思想,还不确定本书讲的内容到底是否能够用上。

2.作者的初心是对的,寻找股票市场的底部特征。

但是,做法却是错的。通过观察过往四次熊市的大底,就能指导我们寻找到熊市的底部吗?

不能。

不能的原因有两个:a,我们不可能精准踩到底部。彼得·林奇曾经这样表示过,巴菲特也表示过同样的观点。老巴更厉害,说,如果你精准踩到股市底部,那么,来来回回几次之后,全国的财富都是你家的。可能吗?不可能。所以,办不到。

b,通过分析过往底部的特征,就能抓到底部吗?答案是,不能。因为,影响底部的因素不断在变化。

3.书中,熊市见底的信号有:1.估值创下历史新低,2.好消息出现但没有反应,3.政策宽松预期出现,4.汽车销量好转,4.大宗商品价格企稳,5.跌没有量但幅度可能不小,涨放量。

后面挨个批判。

4.估值创下历史新低。

什么是低?在2022年3月中旬,如果你觉得3400是低,市场低到3300给你看。如果你觉得3300是低,市场低到3200给你看。如果你觉得3200是低,市场低到3100给你看。如果你觉得3100是低,市场跌破3100给你看。

所以,没有绝对的低,只有相对的低。每个牛熊周期,低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

5.好消息出现但没有反应.

你看股票市场,每天都是充斥着好消息和坏消息。

6.政策宽松预期出现。

政策宽松预期出现之后,市场再下跌20-30%没啥悬念。

7.汽车销量好转.

这个是上个世纪的指标吧?这个世纪还看汽车销量吗?

8.大宗商品价格企稳

没有测试过,有可能有用。作者是说,大宗商品价格不再下降,开始上升。

但魔幻的是,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2022年开年熊到3月份。

9.跌没有量但幅度可能不小,涨放量。

这个可能有点用。至少我的经历告诉我,和中国市场比较贴切。

所以,近期的放量大跌,是不是底,不知道,但至少不是一个周期的大底。

10.最后,作者写作这本书的钻研精神,值得赞扬。

《大熊市启示录:百年金融史中的超级恐慌与机会(原书第4版)》读后感(三):大熊市启示录学习笔记

准确判断股市底部,进而成功抄底,这是每个投资者的梦想,这也是本人选择阅读此书的缘由。要怎样才能预测市场已经到达底部,怎样才能从变化多端的股市中获得暴利呢? 带着这些问题,断断续续地读完了这本讲述美国股市过去一百年内多次大熊市历史的翻译作品。可能是本人中文水平有限,抑或是作品的翻译腔太重了,书读得有些慢。为了帮助自己消化阅读内容,写下此篇阅读摘要总结,如有所失或所误,敬请指正。

一、历次美国股市熊市底部判断总结:

那些是有助于底部判断的?

1、估值。在寻找熊市底部时,重要的是确定股价低于公允价值,但如果要避免过早投资或期待廉价股票变得非常便宜,那么考虑其他因素也是重要的。

对投资者可用的估值指标之一是q值。q值的内在逻辑很简单,它是比较一个公司的两种不同估值,第一种是华尔街所说的公司的实际价值,第二种是它们的基本价值。换句话说,为了找出q值,我们要比较公司的净资产和公司股票的市值,两者之比为q。在美国过去一百年内的所有四次熊市底部,它都跌破了0.3倍。平均而言,股市从峰值q值下降到低点需要9年时间。如果剔除1929~1932年的熊市,估值调整的平均周期为14年。

2、成交量。证据表明,市场下滑的时候,成交量是不断萎缩的,只有在市场回暖之后,交易量才会上升。这个模式在历次熊市底部都很明显,可以算是熊市底部的一个特征。

3、物价。总体价格水平没有较大波动,可能意味着股票尚未达到最低的水平,此时可以采取长期买入和持有的策略。而股票低估值,再加上总体价格水平回归正常,很可能为投资者提供高于正常回报的最佳前景。

然而通过预测物价的未来走势来预测股价是极其困难的。必须强调低库存状况在商品价格触底过程中的确认作用。对于大宗商品而言,任何价格逆转都可能是短暂的,但在库存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除外。历史表明,股票投资者在确定物价上升的可持续性之前,都会确定铜价是否会有所上升。在经济衰退时期,当股票估值降至低水平时,投资者可以根据库存的形式来判断物价的上升。如果有证据表明对汽车的最终需求不断上升,而不仅仅是预测,那么历史证明此时股市很快就会触底。

5、道氏理论准确预测到了历次熊市底部。

6、熊市底部区域,股票筹码的集中度提高。

哪些是不可取的?

1、所谓的“美联储观察”与其说是一门科学,不如说是一门艺术。从理论上讲,货币扩张会导致价格稳定,但在实践中,支付的提前和延后给投资者带来了问题。对货币状况的分析似乎没有给投资者预测股市底部的能力带来多少光明。寻求股市熊市终结的投资者往往会从美联储的行动和流动性的改善中寻找迹象。 对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教训是,仅凭美联储放松流动性的举措来判断市场的走势是很危险的行为。

2、等待所有的好消息都销声匿迹,再购买股票,这种办法不见得明智。 虽然每个投资者都希望在极端低估时期买入,但我们不应该指望用好消息的销声匿迹来做买入的先决条件。

3、到底是股市主导了经济复苏,还是股市复苏与经济复苏只是巧合地同时出现?这是有争议的。

二、历次熊市底部的历史特征

#1921年底部

造成1919~1921年股票熊市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债券长期熊市的加剧。

股票价格停滞,原因在于上市公司报告的盈利增长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收益的估值也几乎减半。股息的支付未能充分补偿投资者对这些不良资本回报的损失。

1921年夏季价格企稳的证据越来越多,这本身就是商业衰退正在结束的重要证据。能够让股市投资者确信价格真的稳定下来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价格下跌促使需求增加了。精明的投资者通过关注价格稳定的迹象,正确地预测了股市的复苏。

那些专注于总价格水平变化的投资者,才能更好地衡量经济和市场的转折点。

市场利率在1920~1921年大幅下降,但没有阻止股票熊市。

任何一个暗示股票可能上涨的人都会被怀疑。而这种情况通常标志着熊市的结束。

收益的恢复明显滞后于股市的复苏。

利用道琼斯理论准确地预言了1921年就是熊市的底部。 汉密尔顿在《股票市场晴雨表》一书中对查尔斯·道理论做了自己的解释。

1921年夏天出现了一系列信号,表明现在是买入的时候了:特定商品(尤其是汽车)在较低价格下的需求有所改善,大宗商品价格企稳,被市场忽视了的经济复苏的报道,股市上涨时交易量上升,股市疲软时成交量下降,卖空兴趣上升,股价在低成交量上最终下跌,美联储控制的利率下调,政府债券市场反弹,公司债券市场反弹,道氏理论的积极信号。这是在寻找熊市底部时需要关注的特征信号清单。坏消息是,下一次熊市将大不相同,而且更加危险。好消息是,大多数信号在市场底部会再次出现。

1921年的一个发现是,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成交量往往会下降,而随着市场的上涨,成交量会增加。

1921年,专业买家、股票经纪人和富有的资本家的回归预示着股市已经见底。随后,随着牛市的发展,股票从公众回到了专业人士手中。

#1932年熊市底部

在所有主要牛市中常见的两个关键因素,技术突破和信贷供应增加,在20世纪20年代的大牛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0世纪20年代的重大技术突破是电力的使用和汽车。在任何经济复苏中,信贷确实能提供很大的帮助,但它也增加了经济衰退时高于正常水平的违约风险。

尽管1929年7月的利率上升没有中断股市的上涨,但它却首次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如果说加息有助于抑制投机,那么有证据表明,加息是通过减少经济活动、威胁企业盈利增长和破坏股票的基本价值来实现影响的。

1928~1929年,美联储的政策目标是结束华尔街的投机狂潮。为此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但在此过程中,打碎华尔街投机活动难题所需的大锤却严重损害了经济。最终导致银行业危机,一个“普通”熊市变成美国历史上最大股市崩盘。

市场上防御性的板块,如公用事业和食品股票,对投资者没有提供多少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到1929年9月所有股票估值过高,但也由于经济衰退的规模,导致电力和包装食品等基础产品的产量下降。

1929~1932年熊市的主要特征是,市场从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直线下降,并且收益的下降超过了经济的收缩速度。对于1932年夏季的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股市现在的价格是否低于“公允价值”。

在1929年夏末,投资者对“神秘”价值给予了溢价,但到了1932年的夏天,他们会要求对硬资产给予50%的折扣。

投资者从1921年和1932年得到的教训是,大宗商品和批发价格的日益稳定是股市接近底部的一个重要指标。

为了寻找金融稳定的证据,分析货币统计数据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法。

1932年夏天,市场并未对正面或负面新闻做出任何反应,这就说明整个市场已经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们将受益于更高的商品价格,特别是糖的价格。这些股票在市场指数见底之前就开始反弹,这就说明了购买力正在形成。

在熊市接近尾声,很多股票大幅上涨,但市场上,原本安全的烟草和食品部门出现了严重的崩盘。如果所谓的安全板块的急剧下降确实是熊市正在结束的一个指标,那么它必须与其他因素综合考量。

1932年6月再一次显现出来,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成交量往往会下降,而随着市场的上涨,成交量会增加。人们认为,下跌市场上的低成交量表明,准备平仓的投资者越来越少。

根据以往的经验,随着经济复苏,投资者本应预期收益会强劲增长。然而,直到1935年,投资者才能看到显示收益正在大幅增加的一个明确信号,此时才有大批投资者购买股票。他们虽然能获得两倍的收益,但是如果他们选择在1932年7月投资的话,就可以获得四倍的收益。

1932年和1921年一样,股票开始集中在大公司手中,这表明牛市的回归,而不是公众热情的回归。

当时的投资者普遍犯了一个重大错误,那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不断恶化的财政状况上。几乎没有证据表明,不断恶化的财政状况可能导致或加剧股市的熊市。

1932年7月21日大熊市出现底部证明道氏理论的分析再次成功。

#1949年熊市底部

随着交易量的不断减少,表明投资者参与这一游戏的意愿急剧下降。

美国市场的年底q值从1932年年底的0.43倍下降到1949年年底的0.36倍。到了1949年,股票变得异常便宜,这也为20世纪最长的牛市奠定了基础。

分析的重点是大宗商品价格稳定的迹象是如何成为进入股市时机的一个重要战术指标的。在1921年至1949年,当一般物价水平产生重大波动时,股市也会跌至最低水平。在经历了一场重大的价格动荡之后,现在是购买股票的最安全时机。

流动性分析对于那些寻求熊市底部的人来说是有用的,但寻找流动性放松的最佳途径是观察美联储的政策立场,而不是观察其改变资产负债表,比如贴现率的变化。

在1949年5月和6月许多评论人士指出,市场未能对坏消息做出负面反应,这是未来跌幅可能有限的一个关键迹象。

1944~1949年熊市结束时的一个特点是,成交量往往在交易的最后一个小时达到最高点,特别是在反弹时。这可能表明,等待市场回落的看跌者认为,在没有出现这种挫折的另一天过去时,减少风险敞口是谨慎的做法。在1949年的反弹中,出现了一系列强劲的尾盘,这表明那些等待以更低价格购买股票的人正在认输。

大量空头头寸加上市场不会因坏消息而下跌,这是1921年、1932年和1949年反弹的积极迹象。这种组合的潜在原因是,它意味着所有可以做空的人都已经做空了。

熊市的特征是最后一次下跌时成交量很少。

股票筹码的集中度提高,仍然被认为是熊市即将结束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1921年、1932年和1949年,道氏理论在几天之内就准确地预测出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最低点。

#1982年熊市底部

60-70年代金融领域结构改革,降低了未来发生重大通货紧缩的可能性,这意味着债券明显优于股票的时期过去了。

长时间的熊市使股票在1982年夏天终于跌到了谷底。到了8月,道指又回到了1964年4月的水平。按实际价值计算,资本指数回到1928年4月,仅比1916年的高点高出22%。股票实在是太便宜了。按照年终数据,q值仅为0.38倍,而在1982年中q值可能更接近0.27倍。按10年滚动收益计算,经周期调整后的市盈率为9.9倍。

价格稳定如何成为最重要的因素,标志着股市熊市的结束。在前三次大熊市中,通缩的结束标志着股价下跌的结束。股市在1982年的主要转折点是物价开始稳定,就像1921年、1932年和1949年一样。本书分析的所有四次大熊市底部中,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结束标志着股市大熊市的结束。

与所有大熊市的底部相同的是,市场倾向于在低成交量时下跌,在高成交量时上升。

总的来说,分析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寻找流动性变化的迹象,似乎是试图找出股市熊市底部的一种危险方式

我们主要关注的是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变化,认为这是流动性放松的一个时期。人们还可以把美联储控制的关键利率——贴现率——看作是其未来立场的某种标志

在1921年、1932年和1949年熊市见底时,大量股票开始最后一次下跌,而1982年的情况却不同,并没有出现大量股票暴跌现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