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游戏的终结读后感摘抄

游戏的终结读后感摘抄

《游戏的终结》是一本由[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1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游戏的终结》读后感(一):像未搅拌的多色水彩

先读了《万火归一》,再读的这本《游戏的终结》,和作品出版顺序相反。从内容的连贯性来看,《火》比《游戏》更佳。但经过这两本书,科塔萨尔的风格已经深入我心。

梦境和眼前、幻象和现实,如果把每一块比作一种水彩颜色的话,科塔萨尔的作品就像还未搅拌的多色水彩,随流体蔓延和扩散,但仍未融合为一种颜色。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尚可分辨其中的红和蓝、温与冷,而不会被迫接受作者留下的、像颜色充分混合后的终点感受。

比较来看:《火》的许多故事是踩在现实中看幻想,而《游戏》中更多的故事则接近无实可依,无迹可循,阅读时只好随之飘荡,也自然伴随着一股不安全感。

《游戏的终结》读后感(二):身份的叠加

《朋友》这部小说很短,但内核却和科塔萨尔其他小说一样精彩。

一号决定要杀死罗梅洛,三号负责执行。贝尔特兰得知这个消息,打算营救老朋友罗梅洛。一号在咖啡馆的暗杀计划失败了,然而罗梅洛却依旧被杀,贝尔特兰消失不见,三号完成任务。

我的理解是,贝尔特兰和三号是同一人的两种身份,正如罗梅洛的两种结局,活与死。小说大部分篇幅都是以贝尔特兰的视角描述,因此罗梅洛大有存活的希望;然而,当视角转换,三号出场,罗梅洛便不可避免走向了死亡的结局。

身份叠加是科塔萨尔很喜欢的一种方法,在这篇小说里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不同的身份导致了不同的道路,但是小说的结尾仅能容纳一条道路,一如现实世界只存在我们所生活的现实。

《动机》这部小说很巧妙,一开始以为是简单的复仇,看着看着复仇者竟变成了复仇的对象。结尾,两个情杀犯互相理解,而那两个倒霉的男人则变成了故事的内容。

《游戏的终结》读后感(三):读完科塔萨尔后的仿作一篇哈哈

我一头撞进地面,沉闷的响声在颅内震荡。在漫长的片刻里,眼球迅速充血,眼前一片黑红,鼻腔内有血腥味,刺激着泪腺,干涩的眼睛几乎淌出泪水。

一米开外站着一位年轻女人。口罩挡住了她的下半边脸,微蹙的眉头泄露了她的同情心。她很快将自行车的脚架立好,似乎下一秒就冲到我的身边,将我扶起。当一个小孩在自动扶梯上摔倒,她二话不说将手上的东西丢到一边,冲到前面扶起小孩。

现在,她犹豫了。一切都发生得很快,但我的余光像高速镜头一样捕捉了周边的一切。我看到她微微探过身子,进一步确认我是否已无大碍。

发麻的双臂支撑起我的上半身。我的身躯被完全挡在路旁的一个垃圾桶后。她和我在彼此的视野里暂时消失。“您没事吧?”身后三米开外一个男声响起,是个本地人,中年发福,有热心肠的底气。我没有转头回应他,而是从他的声音里想象出他的样子。

我已经是个七十岁的老女人了。我应该完好无损地重新站起来。

《游戏的终结》读后感(四):the uncanny

还有比一颗掉到地上就不见踪影的蓝莓更令人坐立不安的事吗 在明明白白地听到它撞击木地板的声响后 我整个身子伏在地上好一会儿,看上去从没这么虔诚过 这是个家具极少的房间,少到地板的每一寸都能看见 它会赞同这话,因为它也能看见这片无碍的空旷,和我一样 可唯独和我一样,看不见这颗蓝莓 我只好作罢,谨慎地摸回椅子,继续读那篇名为《乐队》的故事 卢西奥在第十二排坐定,等着那部他曾错过的电影 幕布升起,杵在那儿的却是个乐队,毫无征兆的开始表演,就如一阵抵挡不住的幻觉 我们愣在原地,难以置信的望着这触目惊心的场面,难免一样的开始神经兮兮 “没有比这更蠢更莫名其妙的景象了”卢西奥想 “也没有比这更能心生糟乱的挪动了”我想着 随即闭上了眼 幕布落下,他生出希望来:电影是终于要开始了? 我猛地睁开双眼,被发怵的快感要挟着,四下张望:地板,桌腿,布袋,文件堆,新坐垫,窗帘脚......一个挨着一个地盯过去,寻找一个破乐队留下的污渍 以便来报复刚才挪动的那具僵直的身体 是我卡在了衣服想不到的褶皱里,还是跌进了开头与结尾间的缝隙中去? 可她分明听见了我撞击地板的声音 听到它掉落或看见它掉落,哪个更真实可信? 幕布升上去时,卢西奥的神经厌恶的抽搐了一下 噢乐队,乐队还在那里,继续伪造着那片掌声、喝彩与欢呼雀跃 倒霉的电影何时开始?该死的蓝莓又去了哪里? 在这无法忍受的和谐中,在这番惺惺作态的假象下,他却猛地对真实惊鸿一瞥 “谎话连篇的节目单、不合时宜的观众、大部分成员都是充数的假乐队、荒腔走板的指挥、装装样子的列队行进,还有格格不入的他自己。” 我的脚底板开始变得粘黏,携带着那股真实无妄的恐慌

就这样,卢西奥忽然撞见了现实 我从位置上跳起来,退到一旁 地板上,是那滩洇开的发黑的血迹,磕绊地拖出一串稀碎的组织 和这场烂透顶的表演一样 而她恐惧、绝望、厌恶、惊悚的面孔上 那惨状般的表情 深深地、深深地打搅到了 我那溃作一滩的神智

《游戏的终结》读后感(五):梦与虚无之间

我曾经以为那就是平静,是苦难轮回的终结,再不会有一朵花留给像我们这样的人了,什么也不会有了,绝对不会有了。虚无就是这样,就是再也不会有一朵花。

你别担心,原谅我这么不耐烦的表情。当你想起旧时光,当你为那些名为会议的逝去之物而神伤,必须用语言和形象来填满那无底的空虚。我们常常去划船,念诗念到头晕,绝望地挨着那最脆弱、最易脆的事物,爱着那被没完没了的天真卖弄所遮盖,被一种傻兮兮的小狗般的温柔所包裹着的一切。那时我们多年轻啊,我们会那么轻易地陷入自我的哀怨之中,在爵士唱片和苦涩的马黛茶之间爱抚着死亡的意向,而眼前仍有五六十年真切不朽的日子要过。

你知道的,青年时期最可怕的是,在某个无名的黑暗时刻,我们对一切都不再认真,一切都沦落为假正经的游戏。我们对一切都不在认真,一切都沦落为假正经的肮脏面具,人人都必须把这面具戴在脸上,开始用另一种方式看待自己。这一切都寻常得可怕,总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难过,有些人像你一样年华老去也无感。

在梦里,我是一个人在岛上,这在这个时候是很奇怪的——要是现在再做这个梦,我就不会像那时一样,觉得那种孤独本身就算是噩梦了。孤独,伴着勘堪爬上对岸天空的月亮,伴着潺潺的河流,伴着桃子偶然掉到水里砸扁的声音。记忆知道哪些东西该保管得一丝不差。梦中的我知道那是一条深深的、满是暗流的河流。

你看到那月亮了吗,就在那边?它开始在灯芯草中升起来,马上就要照上你的脸了。就在这个时候,河流的潺潺声大了起来,很有意思,也不知道是因为鸟儿都静下来了,还是因为某些声音在黑暗中就是会更加响亮。那年夏天,他过来,也跟你一样一言不发,他以前可是说个不停的,当时却只是喝着酒任时间流逝,无所怨恨或是在怨恨着这种全然的虚无,而这满心满眼的虚无纠缠着我们,我们却无从抵抗。我们的过往岁月有时仿佛一场风暴或一朵向日葵。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