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公司基本面分析实务读后感1000字

公司基本面分析实务读后感1000字

《公司基本面分析实务》是一本由中能兴业著作,地震出版的217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2-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公司基本面分析实务》读后感(一):本书更像读后感

本书更像读后感,看这个书是和<股市真规则>一起看的,在A股中具体问题具体化讲解,不错,建议和<股市真规则>一起看的。

如果你对一家公司感兴趣,那就看看它的年报,你的能力就会超过华尔街98%的人。如果你阅读了年报中的脚注,你的能力就会超过华尔街的所有人。我立即意识到,如果我认真阅读公司年报和注释 —— 或者再认真一些,阅读两三年的公司报告 —— 我就会比其他人了解更多内容。

《公司基本面分析实务》读后感(二):继承格雷厄姆的精神——评《公司基本面分析实务——把握能把握的机会》

孙旭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e4uy.html

这本书是中能兴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过去5年研究成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说实话,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书名如此朴实的书了。在当今这个社会,书名一个比一个花哨,内容却多不敢恭维,而这本书是少有的例外。

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是公认的名著,由于它专业性强、内容枯燥,很少有投资者能够把它从头到尾读完一遍,多数人可能更愿意读格老的另一本名著《聪明的投资者》。我们常常见到有人根据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介绍的选股标准按图索骥一番,发现找不到符合标准的股票,随即宣布格雷厄姆Out了。孰不知,要真正理解价值投资的本质、感受格老严谨的分析风格,《证券分析》实则是必读的一本书,正如中能兴业的业务总监 郑伟征先生在本书的序言中指出的那样,“《证券分析》告诉我们,投资是一项踏踏实实的,以严密逻辑分析为基础的工作。巴菲特的理念如果缺失了这样的基础,那就成了无本之木、空中楼阁。”

从书中的内容来看,作者对《证券分析》的了解之深非比寻常,且在对当前国内上市公司进行分析时能够灵活地运用学到的分析思路和分析技巧。以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为例,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中曾严厉批评优先扣除法——在计算低级债券的利息保障倍数时将高级债券的利息从利息总额和收益总额中同时剔除,以致于算出的低级债券的利息保障倍数还高于高级债券。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在国内很少遇见这种事情,然而作者指出:

如果一个企业净利润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投资收益(为分析方便,这里均指联营合营企业投资收益),由于投资收益已经是扣除了被投资企业利息支出之后的净额,因而直接使用利息支出与息税前利润计算的利息保障倍数显然就在无意中遵循了优先扣除法的逻辑。

追求专业进步的价值投资者如能和作者一样精读《证券分析》,定会感到受益匪浅。与此同时,我还建议大家读一读本书,和作者交流阅读的心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所涉及的范围比《证券分析》要广一些,其中对估值方法的探讨对初学者非常有价值。

此外,本书的作者还极为注重对企业业务层面的分析,如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当企业为了未来而投入大量资金时,显然企业的损益状况和投资金额之间就不再匹配了,此时直接由财务报表计算的回报率指标会低估企业现有业务的实际盈利水平,从而导致对企业价值的错误判断。从会计科目来说,企业对未来的投资主要表现为在建工程,即按照会计定义的正在建造的、还未达到使用状态的工程。

通常情况下,投资者关注的财务指标多为根据年报财务数据直接算出,而作者会对数据作一些调整后再计算相关财务指标,从他们每年出版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手册中我们可以看到具体有哪些调整以及如何调整,然而如果想知道为什么要做调整,则还要细读本书。我以为,对比年报指标和作者算出的指标(在数据手册中称为真实EPS、真实ROE等),有助于投资者更深刻地了解上市公司,有助于找到被低估的股票。

这本书中最令我纠结的一段话如下:

在2003年中能兴业公司以探寻企业内在价值为宗旨而成立时,价值投资一词当时还很少被人提及。时过境迁,如今满天飞的都是价值投资。为了能和这个广泛流行但又被普遍曲解的概念有所区别,我们使用“基本面投资”一词,即以企业基本面所彰显的内在价值为依据的投资行为。

我希望,更多的投资者能够通过阅读《证券分析》和本书,领悟并继承格雷厄姆的精神,还价值投资以本来面目。

《公司基本面分析实务》读后感(三):公司基本面分析实务

公司基本面分析实务读后感

第一章 基本面价值与基本面投资

第一节 把握能把握的机会

1、 所有的一切与历史上发生的轮回如此一致

2、 在格雷厄姆看来,历史记录是最重要甚至唯一重要的内在价值判断根据

3、 价值是一个区间

4、 锦龙股份,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

第二节 艰苦的行程

1、 巴菲特:“没有这些数字(会计),查理和我就会迷失方向,对我们来说,他们总是评估自己企业和他人企业的起点。”

2、 财务、估值等为技术性的,对企业、行业的认识是根本性的

前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后者则差异显著,是最大的难点

第三节 财务模型的重要性

1、 运用EXCEL来构建财务模型

2、 财务模型虽然总是以量化形式出现,其本质在于描绘企业的基本逻辑

第二章 现金为王

第一节 价值就是自由的现金

1、 现金流而不是净利润,更应该引起投资者的足够重视

第二节 再投资风险

1、 酒店生意难做

2、 企业对待投资的态度及能力必须成为评估其内在价值时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3、 当对企业未来的现金用途无法做出合理估计,同时又对其公司治理水平不能抱有足够信心时,对于类似白酒类上市公司,以红利为基础的投资判断方法能提供一个较为合理和谨慎的视角

第三节 现金流异化

1、 对上下游都无议价能力的企业较为被动

2、 大股东和上市公司往往存在众多关联往来

3、 一般情况下,在分析中将票据视为应收应付款进行处理

第三章 重视资产负债表

第一节、现有资产才有利润

1、“有经验的投资者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对比资产负债表而言,收益报表采用具有误导性的报告形式或从中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2、这种关系就类似于果实和果树,虽然收益是投资的最终目标,但没有树干的树根,果实便无从谈起

3、资产负债表分析是理解企业经营特征,商业模式的核心环节

4、经纪业务相当于赌场服务,自营业务相当于自己参赌。

第二节 掺水和缩水

1、 财务上也并不对商誉计提摊销,只是在年底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该资产是否具有价值

2、 对商誉合理判断,本质在于并购价格合理性的判断,如果收购价格合理,显然货真价实

3、 递延所得税,某些特定原因而形成的企业税收机关的债券债务关系。

第三节 杠杆的秘密

1、 所谓杠杆就是利用别人的资源来撬动自己的收益

2、 航空业的一个特点是,自置、融资租赁、经营租赁,是公司获取固定资产的主要手段

第四章 探寻持续盈利能力

第一节 持续的才是重要的

1、“有足够比例的案例说明,过去的表现仍然是一个值得充分依赖的指南,这种我们有理由继续把它作为估价和选择证券的主要出发点。”

2、分析的本质在于揭示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不是预期中的。

3、大多数行业,收益的波动和地球的转动一样平常。

4、“良好的业绩趋势当然必须加以考虑,但这并不意味这增长将延续到无尽未来。相反,自发或正常的经济力量将削弱任何无限增长的势头。”

“较长一段时期的平均数有利于吸收和中和商业周期的影响。”

利润平均值作为盈利能力的指标并不能报以太大的希望。

5在研究收益记录时,一条重要的原则,只有在得到对企业的定性调查结果的支持下,量化指标才是有用的。

第二节 一切从回报率开始

1、“一家公司的价值取决于投资资本回报率和公司增长的能力。其他所需要考虑的因素——毛利率、现金税率、应收账款周期和库存周转率——都只是细节问题。”

“相对于增长率,回报率更基础、更根本。分析必须从回报率开始,必须以回报率作为其他所有分析的基础。”

2、“对管理经济表现的主要评价标准是对使用权益资本实现高收益率(没有会计花招、杠杆等),而不是实现每股收益的持续增长。”

3、基于一个较长时期,以持续合理为基本原则来考察企业ROE水平,是判断企业EPS持续增长的关键

4、EVA,股东的资本不是免费的,而这种费用必须计入成本,若大于0,则在创造价值,反之在毁灭价值。实际上,就是ROE要大于国债利率。

第三节 增长率幻觉

1、“企业通常无法维持超常的收入增长。”

第五章 警惕指标变异

第一节 真实收益

1、 七匹狼,由于生产外包并依靠渠道商进行销售,企业五太多长期资产投入需求。

2、 在我国,总存在五花八门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优惠政策经常逐年变化,而且在企业及合并报表的各子公司之间并不相同。这种优惠政策是否可以持续。

3、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无需计提折旧。

第二节 会计玄机

1、 所谓资本化就是把支出作为资产处理

2、 如何借款被用于“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构建或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资产等”时,利息支出需要进行资本化处理

3、 房地产竣工之前进行资本化,竣工后停止资本化

第三节 财务比率失真

1、“经理们和投资者们必须懂得,会计数字是企业估价的开始,而不是结尾。会计仅仅有助于业务思考,而永远不能取代业务思考。”

第六章 估值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第三节 常见估值方法不得误用

1、 当企业有好的投资机会,不但不应该分红,还应该继续融资,以促进股东价值最大化

2、 隐蔽资产,冗余资产,对企业未来收益无贡献的资产,如闲置土地。

对于冗余资产必须进行单独估值并将其加回到总价值中,否则会造成低估。

营运资产正好相反,其价值已经计入DCF中,如厂房、设备等。

3、 不能计以收益为基础进行估值,有以资产为基础进行估值,二者只能选其一。

总结

1、 先格雷厄姆后巴菲特

2、 历史记录很重要

3、 价值是一个区间

4、 会计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5、 学会运用EXCEL

6、 自由现金流比净利润重要

7、 资产负债表是理解企业商业模式的核心

8、 商誉的合适在于收购价值的合适

9、 好的盈利历史很重要,要参考,但绝不是核心

10、 只有在得到定性调查的支持下,量化指标才有用

11、 回报是核心

12、 要调整为真实收益

《公司基本面分析实务》读后感(四):避开基本面分析的坑

1、基本面分析。赚钱需要低买高卖,但高低只是个事后判断的结果,很多波动无法找到确切的原因。把握波动的方式恰恰是忘记波动,关注股票背后的企业。这样关注的范围大大缩小,可以进行分析,经验可累积。不管重心是历史记录还是发展前景,都有一个可进行理性分析的事实基础。分析的结果应该是个区间。风险在于预期的价值与实际实现的价值存在预期差,企业的价值可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应对方法是留出安全边际。

2、基本面分析的三种能力:财务基础,这仅仅是个基础,而且很容易粉饰;估值方法,是一种技术工具,有各自的假设和适用范围;具体的行业和企业认知,不同行业和企业差别很大,是分析的关键和难点。

3、财务模型,是各种能力的施展平台。需要满足:系统性,能够量化呈现各种因素的影响;逻辑性,能体现企业真实的运营逻辑;工具性,逻辑关系重于量化数据,追求模糊的正确。

4、β的局限:(1)依据是历史数据,未来可能不一样,(2)取值口径存在影响(日频、月频等)(股价随机游走肯定算的是短期,长期是趋势性上升),(3)流动性的影响,(4)代表的是概率,不是必然,(5)表示的仅仅是相对市场的波动,不体现个股特有的波动。

5、现金流。

(1)资本开支应该看固定资产原值,而不是净值(受折旧影响),可以参考固定资产成新率指标。固定资产的更新不平滑,存在周期性。资本开支资金来源有净利润和收回折旧。

(2)应收票据增加,可能是现金宽裕,放宽了销售条件。

(3)应付票据,实为融资,可能存在现金短缺;占用保证金,不如应付账款。

(4)预收账款,并不对应现金支付的压力。

(5)现实中,净利润和现金流同步非常少见。

6、资产负债表分析。

(1)资产负债表,理解经营特征和商业模式,损益变化的基础,可以看出本质性差异(同样的收益对应不同的资本开支)。

(2)账面价值是内在价值的重要参考:超额收益难持久;收益波动大,无法推断持续盈利能力;存在与当期收益无关的资产。

(3)超额现金才是真正的安全边际,营运必须的现金已经包含在DCF的分析中。营运必须的现金量没有统一的标准。先进的损耗取决于未来的经营状况。用所有现金计算每股现金会高估企业价值和安全边际。

(4)品牌溢价。广告费、研发费等费用化,会低估收益和资产水平,体现为高PE、高PB。

(5)减值损失。固定资产考虑的是运营贡献,而不是市场价值,如果仍在正常使用,可以不根据市价计提减值。相反,过时、运营低效的应该减值。存货减值,是未来收益减少的一次性汇总。

(6)财务比例要看背后的意义。存货水平与营业成本有经济互动关系时,存货周转率才有意义。问题在于:存货构成的复杂性;存货的周期性,景气时多生产存货水平高,不景气时少生产存货水平低,繁荣时期房地产企业土地储备增加。

(7)合联营企业经营情况,不包含在收入中,包含在净利润中。

(8)IRR的问题:假设相同的在投资收益率。IRR水平越高,越不合理。

(9)商标脱离了具体业务没有价值。从母公司评估价值转给子公司,实质是向大股东转移利润。

(10)清算价值与账面价值的比值差别很大。在目前的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下,清算几乎没有可能,清算价值失去了底线意义。

(11)关联方占款在报表中大量出现时,往往已经病入膏肓。

(12)商誉减值计提不得冲回,是一个会计估计,上市公司和评估公司共同确定,没有参考意义。商誉会导致指标失真,分母不是原始投入,影响项目收益的计算。商誉已经是沉没成本,收购的资产再好,也已经一次性折算进公允价值里了,未来更好才有价值。评估增值的逻辑类似。

(13)投机性资本结构。银行承担了部分股权资金的角色,实际上是价值转移。国企没有破产风险,有安全保障,未来有弹性。

(14)经营租赁一般年限长,不可撤销,实质上是财务杠杆,只是资金来源不同。可用8倍租金法评估杠杆水平。

(15)优先扣除法低估杠杆水平(分子分母同时进行扣减,让利息保障倍数虚高)。类似的情况有:投资收益中已经扣了被投资企业的利息支出,长期股权投资实际上是标的企业负债的抵押品。

7、持续盈利能力。

(1)一年的EPS波动太大,多年的收益记录更合适(一系列数据本身的特征就会影响价值判断)。

(2)收益趋势更不可靠,波动剧烈,随着基数增加存在下降趋势。

(3)平均收益基于长期记录,但波动性让平均失去了意义。

(4)收益只是结果,背后的原因更重要。有定性的支持,量化才有意义。

(5)利润是绝对值,是否创造价值需要考虑机会成本。

(6)回报率比增长率重要,回报率是正负号。长期内生增长小于等于回报率,不一定有增长空间,高增长也来自于ROE的提升。

(7)不同增长类型的问题:内涵型增长,未来投资空间缩小,边际回报递减,容易过高定价;释放型增长,有天花板,收缩可能马上就来了,未来可能低效扩张,这不过是收回过去的成本,容易过高定价;环境型增长,有极限,稳定性差,可能很快结束;融资型增长,很美妙,但不可持续。

8、估值。

(1)估值方法对应特定的投资思维。

(2)PB合理性存在的问题: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的联系比较微弱;账面价值是历史成本,使用不同时间的购买价格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会计政策影响大。

《公司基本面分析实务》读后感(五):《公司基本面分析实务》笔记

原文载于微信公众号

非常早的一本书,里面有很多例子如果入市不长的朋友都没印象了。但是,其内容是非常有价值的,甚至在这么多年以后,依然很有价值(但也有一些内容已经不适用于现在了)。

下面的一些笔记内容,主要是用来提醒我自己的。这些内容绝大多数我都知道,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有的没有太刻意强调,有的忽视了。这本书的作用不在于增加新知识,而是提醒我不要忘了老知识。

这本书值得收藏,时不时拿出来读一读。

因为:

对具体行业和企业的深入认识是根本,财务报表分析和估值方法只是工具。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这里的病理指的是具体行业及企业基本面的认识和理解,具体来说,就是对影响企业价值的核心驱动要素的未来变化的把握和判断。

现金流折现完整体现了企业价值的四大影响要素:

这四点是理解企业价值的关键。这里面比较容易忽视的是第二点和第四点。

关于再投资收益率,同样容易产生误导的是 IRR 这个指标。IRR 的计算是一个寻找贴现率的过程,计算出来的 IRR 实际是假设了我们对于每一笔现金都可以按照这个收益率获取回报。这就导致了如果计算出来的 IRR 较大,这个假设就是有问题的。举例说明如下:

从 IRR 来看,显然 B 项目好,但如果我们用 8% 进行贴现计算 NPV,就会发现 A 反而比 B 强。这是因为 IRR 假设 A、B 项目每一期产生的现金流都能够产生对应 IRR 的再投资收益率。所以,只有当项目不产生任何其中现金流,或期中现金流全部能用于在投资并获得同样的收益率时才能真正算是项目的年度投资收益率。

从事投资一线的工作时间长了,经常会忽视资产负债表,因为大部分的企业好像拍个利润算个 PE 就得出来估值了。

资产负债表里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可能包括:

误区 1:单期利润波动会很大程度地影响企业价值

在投资一线,我们经常会看到,因为企业一个季度低于预期或者超预期,卖方就相应调整了公司的估值。但这和商业基础原理是相悖的。下面这段话来自格雷厄姆:

这句话是将近一个世纪以前格雷厄姆说的,可是到现在依然如此。

误区 2:增长率比回报率更重要

书中写道:

书里已经写的很好了,我没有什么可补充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