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读后感100字

《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读后感100字

《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是一本由张维迎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4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读后感(一):加入企业家精神的经济学研究范式

这是一本探讨经济学研究范式的书,是张维迎教授近几年研究成果的集结,或者说集大成。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亦即当前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假设所有人都是理性的,推演出只有完全竞争的市场才是效率最高的,垄断和外部性是市场失灵问题,需要政府干预。但这个理论中的所谓市场是想象的市场,而不是真实的市场,真实世界中,没有完全竞争的市场,因为完全竞争的市场假设所有生产者都是厂商,而不是企业,他们基于资源约束,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组织生产,但实际上市场上的生产者并不能简单的看成厂商,而是企业,他们不仅仅提供千篇一律的无差异的产品,还有品牌、声誉和创新等。而且,也不存在所谓的垄断,只要没有行政上的准入限制,就不是真正的垄断,反垄断的经济学逻辑是错误的,要反的是权力寻租。

新古典经济学所谓的“市场失灵”其实是理论失灵,它用错误的方式去维护市场,反而给攻击市场的人留下口实。奥地利学派(米塞斯、哈耶克)则完全的信任市场,只要存在公平竞争的市场,市场就不会失灵,造成市场失灵表象的原因反而是因为政府试图用看得见的手去解决所谓的”市场失灵“导致的。

经济增长来自创新,而创新需要面对不确定性,这需要的不是科学知识(硬知识),而是冒险精神和市场敏锐性(软知识),这就是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无法被规划。产业政策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归于失败,不能寄希望于官员比企业家更懂市场。

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而企业家精神需要制度土壤,需要一个保护权利而不是保护权益的环境,并且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也是企业家精神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读后感(二):一点感想,从艺术角度理解企业家精神

奥派&熊派把做经济当成做艺术,做艺术依赖——“企业家个人对市场前景、技术前景和资源可获得性的想象力、感知、判断力”,以及努力机械模仿计算利润(利润不是目标是个结果,利润是艺术家梦想完成后世俗界给定的用数据显示衡量价值。

事物有贵有贱,只有有明显的衡量比较价值高低,才能体现“贵”的“宝贵”,驱动“贱”向贵学习……

“看不见的手”也就是市场规则可以说是物理,调控的手=需要“变量”人去模拟“自然界规则”,“分工定理”也就是博弈计算,“分工和专业化”受“市场规模”制约。

在棋盘上Alphago是“约束条件下最优化的计算器”,这里市场规模只是一张棋盘,而现实生活里,市场规模是难以想象的巨大的。如果按照新古典经济学,我们离如此能调配操控整个市场如此宏大的棋盘手大概需要千亿层级的Alphago,人类历史千亿年。这是靠纯粹Zf干预做不到的,Zf干预应该是保护每个人平等的权利,而不是每个人的利益。(Zf需要模拟自然生态,所谓看不见的手)

这里宏观经济学是客观规律,微观经济学是局部,我们需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体系内,在局部博弈”。张维迎教授说“把‘西方经济学’当成真正的经济学,是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工具”,新古典经济学只是个经济学模型工具,是方程式,是博弈,我们需要“掌握其分析方法和逻辑体系”“是一个非常数学化的理论体系”。

人生漫长,经济学也遵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三重境界,而大部分人停留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初级,看山是山,而对于我们个人对于我们人类对于地球,我们在第二层,我们必须有创新精神逆熵精神,哪怕最终还是滑入“悲剧的新古典经济学”,“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切终会死亡”……这种无比现实的残酷的最终章,但是对于我们个人个体来说,必须拥有“企业家精神”甚至是“艺术家精神”

而巧的是,艺术家最开始也是要学习艺术范式进行“量的累积和模仿练习”,类似张维迎教授学习“新古典经济学”这一阶段,陈丹青老师说“到30岁明白所有的艺术是无价值无意义的”,他号召年轻艺术家不要被学校禁锢了自由的想法,强调人要有孩子气,想想这和张维迎教授鼓励的“人要有企业家精神”是一样的,他们都是经历过三重境界的人,鼓励第二层也是鼓励一种强有力的生命力,真棒

《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读后感(三):内容精华

这本书将是我了解奥地利学派的启蒙。张维迎老师也算是我的老学长了,老学长是个坚定的市场派。

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

1.这本书主要关注四个问题:真实世界里企业家如何做决策?为什么主流经济学里没有企业家?企业家做什么?什么样的制度生态最有利于企业家精神的发挥?

2.企业家的职能包括套利和创新两个方面。所谓套利,就是在给定技术的情况下,找到

赚钱的机会,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创新是通过创造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式、新的资源,把生产可行性边界往外推。

主流的经济理论是静态的理论,描述的是一个不变的循环经济,这就是它为什么没有企业家的原因。

3.要真正理解企业家精神是什么,必须理解企业家精神不是什么。以下三点尤为重要:第一,企业家决策不是科学决策,不是基于数据和计算,而是基于想象力和判断;第二,企业家决策不是满足约束条件下求解,而是改变约束条件,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第三,企业家不以利润为唯一目标,企业家有超越利润的目标。

4.对于企业来讲,这种小小的差距导致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这种差距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家精神的差距。企业家精神是1,其他是0;没有了这个1,再多的0也没有用。

我们可以简单地称之为“硬知识”和“软知识”。硬知识是指能用诸如语言、文字、数字、图表、公式等方式表达和传播的知识。此种知识是客观的,人人都能得到,也可以集中使用,比如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都是硬知识。软知识是指没有办法用语言、文字、数字、图表、公式等方式表达和传播的知识,比如诀窍、直觉,它是主观的、个人化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即是此意。

企业家决策主要靠软知识,管理者决策主要靠硬知识。

不确定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基于过去的数据无法预测未来,这正是我们需要企业家的原因。如果能用数据预测出未来,就不需要企业家,只需要管理者,甚至机器人即可。企业家对未来的预测不是基于统计模型,不是基于计算,而是基于自己的心智、想象力、警觉性、自信心、判断和勇气。

5.企业家精神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对盈利机会的警觉性

简单化(先干,遇到问题再解决)

想象力:想象力是什么?这是一种组合的能力,它可以采用新颖的、独特的、无限的、不断变化的方式将事物、事件、思想和概念组合起来。排列组合有着巨大的潜力。

毅力和耐心。

6.对真实世界的企业家来说,约束条件从来不是给定的,而是可以改变的。不仅资源、技术和消费者偏好不是给定的,甚至游戏规则也是可以改变的。当然,不是所有的约束条件都可以改变。但企业家绝不会把所有约束条件当作给定的、不可改变的。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企业家能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改变约束条件的能力差异。没有能力改变约束条件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所谓创新,本质上讲,就是改变约束条件,把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做成。

企业家常常是过分乐观,正是过分乐观,使得企业家去做了许多从理性计算来看根本不可能做的事情(如重大创新)。

7.企业家要把想象的事情变成现实,需要一种改变他人信念、说服他人做自己所希望的事情的能力。在史蒂夫·乔布斯身上,这种能力被概括为“现实扭曲场”。

与骗子不同的是,企业家在做出许诺的时候,是想做成事,相信自己会成功,因而所有的许诺都能兑现,而骗子一开始就是想骗取他人的财物,也知道事后一定会露马脚。骗子只要当场不露马脚就算成功了,而企业家要永远不露马脚才算成功!

8.企业家受三个非金钱动机驱使:(1)建立自己的私人王国;(2)征服对手,证明自己比别人优越;(3)对创造性的享受。

9.竞争总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来自意想不到的对手,任何企业都不可能靠现有的产品和技术维持垄断地位,除非他们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为消费者生产出更好的产品。

10.大数据确实使得我们拥有了更多、更大的数据。但数据再大,仍然是统计数据,远不足以囊括不可言传的默性知识,而这些默性知识才是应对偶然性最重要的知识。

11.人们对企业家的偏见归纳为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心理学的;另一个原因是认识论的。心理学的原因是嫉妒心,认识论的原因是对知识的误解。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嫉妒心的程度不同,以及控制嫉妒心的力度不同。

嫉妒不同于羡慕。羡慕是自己想得到;而嫉妒是希望别人失去,无论自己是否能得到。

12.如哈耶克所说,知识分子有一种“致命的自负”,认为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构建一个理想社会,有资格充当社会进步的向导。知识分子不喜欢自发秩序,因为自发秩序让他们感到无用武之地。市场经济是自发演化而来的,不是知识分子设计的。相反,计划经济是少数知识分子设计的,然后他们通过自己的著作和演讲传播给大众,同时靠强权施加给社会。因而毫不奇怪,知识分子对市场经济有一种基于“非己所出”的疏远感,但对计划经济有“视同己出”的亲近感。

13.经济和金融危机不是市场的失败,而是政府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必然恶果。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低于正常水平,误导企业家过度投资、消费者过度消费,人为地扭曲了生产结构,导致股票市场和房地产的泡沫。由于这种扩张性政策不可持续,最后一定会出现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的刺激政策短期内也许能缓解危机,但长期看会导致更大的危机。

14.这里,有必要谈一下资源问题。新古典经济学家假定资源是给定的、外生的;并进一步认为,是资源“禀赋”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但人类过去200多年的发展证明,资源不是先天给定的,而是内生的。什么是资源,什么不是资源,依赖于你有什么样的技术;”而你有什么样的技术,依赖于企业家的创新。彼得·德鲁克说,创新活动能赋予资源以新的能力,进而创造财富。事实上,创新活动本身就是创造资源。

15.简单地说,套利是一开始就赚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赚钱越来越难,最后甚至根本无法赚钱,经济学家将这样的无法赚钱的状态称为“均衡”。而创新是一开始亏损,而且有可能在若干年内

持续亏损,最后只有运气好的人才可能赚到钱,并且一旦赚钱,就会越赚越多。但当创新者开始赚很多钱的时候,别的企业家也可以利用同样的技术进行套利,利润越来越低,最后一定会走向不赚钱。这就说明,创新必须持续,不能只是一次性创新。

16.创新是从一个生态系统中长出来的,不是规划出来的。生态意味着不同物种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什么物种是多余的。很可能有的企业家只是从事套利活动,但恰恰给别的企业家提供了创新的机会。不要以为禁止了地产商,就会出现高科技,也不要以为没有了互联网,大家就会研发新材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