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商业的本质和互联网》的读后感大全

《商业的本质和互联网》的读后感大全

《商业的本质和互联网》是一本由许小年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商业的本质和互联网》读后感(一):为赋新词

许教授的新书, 感觉少了过去嬉笑怒骂的锋芒。本书对互联网底层的经济学逻辑解释个人十分赞同,但多少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仅对书中零售业的观点说说个人感受:

本书观点:“零售业本质上没有什么网络属性,因此要聚焦线下采购、分拣、配送等环节的规模效应。”——P117

前半句不敢苟同。中心化电商平台的模式像万达收租,网络属性较弱,但不能一棒打死零售业。近年国内新零售发展势头充分体现了网络属性。例如PDD营销裂变手法的运用;抖、快、小红书等兴趣电商平台的崛起;现象级的直播带货。无不是借助网络属性的增长。

赞同后半句。未来零售的核心是用数字化去提升效率。线上零售已经涌现出非常多优秀的工具,例如Salesforce、有赞、微盟等,他们为“反抗”中心平台的商家提供“武器”。线下零售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数字化推动者,例如刚上市的汇通达。

《商业的本质和互联网》读后感(二):另一个角度理解互联网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互联网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感觉比较有意思的是书中提出的若干个理论,包括规模效应、协同效应、双边效应、梅特卡夫效应等。规模效应是指:随着规模的增大,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成本变低,另一个表述是我们熟悉的边际成本降低;协同效应:是指说多个产品业务的增加带来的收入的增加,可以联想到的是互联网公司脱离主营业务进行拓宽。双边效应主要描述平台公司,通过促进双边的用户交易的商业模式所体现出来的效应。梅特卡夫则是强调在系统中各个节点之间均可以交互,其模式的价值来自于节点网络的扩张。作者认为,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在于梅特卡夫效应,能够很好的体现互联这个词。

这样的分析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可以一定程度的描绘目前的互联网企业的业态。但是感觉有些简单粗暴了,在有高低之分的效应比较之下,似乎做社交是所有互联网企业的最终归宿。(不过联想我司的业务发展方向,倒也确实)。但是私心觉得其他几个效应同样是互联网应该发挥和好好利用的,所要面对的业务模式不同,效应自然会有所不同。

读完本书,对其中互联网金融的论断记忆深刻,作者说,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这不禁让我思考互联网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我们应该将互联网看作是一个手段和工具,与之前的铁路,飞机并无本质差异,提升的是信息传递和生产力发展的效率,这个应该是时代继续发展所要追求的。我们不必去神化互联网,而是将其作为手段和工具去审视和改造我们的生活,这应该也是工业互联网的意义吧。

《商业的本质和互联网》读后感(三):虽是CEIBS大牌教授著作,但写的不过尔尔

最多3星评价,不建议阅读。

精读了1/3,后来实在没耐心继续精读下去了。

主要有三个让人产生违和感的地方:

1. 许教授通过本书表达的基本观点:互联网商业也要遵循经济学原理,我对这一观点没有意见,但作者通篇用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来解释互联网商业,引用了很多维基百科、百度以及其他网上的资料,非常像三流出版社出的那种“某某 编”的通俗读物。不客气地说,可能经济学硕士、博士研究生花点时间都能写出同等水平,甚至更好的内容。

2. 许教授说这本书写了3年多,无形中提高了读者的期待值。可读着读着,就忍不住产生了“中欧商学院(CEIBS)的著名经济学教授写了3年的普及性著作,就这水平”的感觉?

3. 全书应该不超过15万字,出版社竟然定价69元,可能是真的觉得这本书只有许教授的EMBA和MBA学生们会买,而他的学生们都不差钱吧。

据本书“致谢”所述,许教授从CEIBS退休后,在校友和学生的签名许愿下,获得了CEIBS“终身荣誉教授”称号。网上查了一下,CEIBS的第一位“终身荣誉教授”是吴敬琏教授,许教授是第二位获得此称号的中欧退休教授。但许教授真的能跟吴教授相提并论吗?教书受学生、校友欢迎就真的有水平吗?给一个teaching professor发了个 academic professor才有资格获得的“终身荣誉教授”称号,真的合理吗?不禁对CEIBS的学术水平,起码是经济学研究的学术水平产生了严重怀疑。

《商业的本质和互联网》读后感(四):商业的本质和互联网

就扩大市场规模、降低交易成本而言,今天的互联网和昔日的铁路网并无本质区别。

无论哪一类网络,它们对企业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不仅体现在工具效率的提高,而且因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市场规模,深化社会分工,从而驱动经济增长。网络的第三层效益是孕育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铁路网之于百货商店,互联网至于电商、社交,都是这样的例子。

云服务的实质是通过出售存储和计算能力,出租亚马逊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和技术团队的软件开发能力。数据中心的硬件投资和技术团队的薪酬可被视为固定成本,在设计能力之内增加用户的边际成本递减,换句话讲,云服务的规模经济效应和铁路、电力没有什么区别。

电商其商业本质和传统零售商相同,研究电商需要以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为核心,围绕零售业的两大维度展开,一是商品的性价比,二是客户的购物体验。新零售、旧零售都是零售,离开这两个维度都难以成功。

客户价值是客户对产品效用的主观评价,反映在价格上;社会净值等于客户价值即价格减去成本,体现为企业的利润。利润驱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不断为社会节省资源,也就是创造新的价值。

对于线下零售业,要认识到,零售业从本质上讲没有什么网络属性,不具备梅特卡夫效应,双边市场效应也偏弱,因此要聚焦线下采购、分拣、配送等环节的规模效应,同时努力上线,+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

金融业务的本质是减少资金提供者(出借人、理财人)和资金使用者(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控制逾期、坏账等违约风险,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适度的收益。P2P公司一味追求客户数和平台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从一开始就违反了金融业“风控第一”的原则。

互联网金融没有梅特卡夫效应,即使有双边市场效应也相当微弱。互联网的应用并未改变金融的本质,金融机构的头号任务仍然是风险控制而不是资产规模扩张。控制风险的关键是克服信息不对称,采用互联网虽然可以快速对接出借人和借款人,收集和分析网上数据,但不足以给出准确的风险评级和可靠的贷款审批依据。在现有的信用环境中,线下加线上是更为可行的小微金融模式。

客户价值既是建立平台的前提,也是维护平台的根本。补贴仅仅是价值从公司股东到用户的转移,而非价值创造,而营销手段则连价值转移都谈不上。

软件工程师之所以愿意贡献时间到开源软件,第一,是因为多种软件的开发可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有助于在公司的提职加薪。第二,在开源领域中的贡献增加了他们的市场知名度,从而增加他们未来的就业机会,例如进入其他软件公司或风投行业。第三,开源软件比自己的常规性本职工作更富挑战,更“酷”,名声在外而获得同行的认可,满足个人的社会地位或得到尊重的心理需求。

公司为什么要给雇员提供这样的隐性补贴呢?其中的利益关系也相当复杂。第一,显而易见的动机是规避专利封锁,打破独家垄断。安卓联盟的成立意在抗衡苹果。与Linux相似,Apache的存在也被视为是业界对微软支配力量的回应。第二,参与开发工程,加深对开源软件的了解,使用开源软件的商业性公司可以更好的将自家产品与Linux、Apache等开源系统对接,有助于提高产品性能。第三,即便和开源软件存在竞争关系,公司也希望员工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从中找出制胜的办法,具有操作系统开发能力的微软和苹果都加入了Linux和Apache,原因就在这里。

转了一圈,我们才知道,商业软件公司补贴自己的技术人员,鼓励他们参与开源软件的开发,用迂回的方式解决了公共品供应激励不足的问题。

市场对计划的优势,可以归结为效率更高的信息收集器和发布器。此外,市场不仅是信息收集器和发布器,还是信息发生器。数据产生于经济活动之中,而不可能事先准备好,以便政府提前计划这些经济活动。

我们需要市场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筛选、激励并成就乔布斯那样的创新企业家。市场选择机制既不科学更谈不上理想,但这是已知的最好的企业家筛选机制。企业家是在市场竞争中产生的,而不是由政府机构挑选出来的,也不是高等院校能够培养的。

无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发展到什么程度,市场的功能都依然无法替代,机器可以处理数据,但产生数据的只有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人。计划经济注定是美好的乌托邦,即使在技术更为发达的将来。

《商业的本质和互联网》读后感(五):读书笔记 | 商业的本质与互联网

写在读书前1、为什么会读这本书?了解常识:作为互联网从业者,入行三年多,却对于基本的商业模式、商业的本质是什么一无所知;有必要系统地学习下思考互联网对我这个小个体的机会点在哪:2022年是剧变的一年,这本书写于2020年,回过头去再看看这几年的变化、互联网下半场的变化与机遇,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自己的生存空间。2、 希望读完这本书可以回答的问题商业的本质是什么?互联网的常见商业模式是什么?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如果不重新看文本和目录,我仔细想了下,记住了哪些内容呢?

1、 互联网其实不是人类关于网络效应的首创,铁路网、电网这些其实也都是网络效应的体现

2、 这本书写的最好的地方是前四章,互联网的几种效应的推理和解释,此前这些名词在不少地方都看过,但作为经济学小白也是第一次看具体的解释:

- 梅特卡夫效应:网络节点间的互动与活跃将会有助于网络的价值提升(Vm=K1·n2),常见的产品有哪些呢?社交网络如FB、微信、Twitter这些都可能具有梅特卡夫效应

- 双边市场效应:网络中的两方之间通过互动和交易产生价值,这也意味着相同类型的对象之间的互动产生的价值有限(Vb=K2·m·n)

- 电商网络效应:直接连接供应商和消费者的是平台,具有双边效应,而类似京东,做的是自营生意,这个时候其实相较于双边市场价值会更弱,价值是 Ve=K3(m+n)

- 规模效应与协同效应:我们常说的规模越大,边际成本递减,这里所指代的就是规模效应;具体说就是随着产品规模的扩大,单位成本中的固定成本会被摊薄,当产量足够大时,固定成本近似为0,这个时候产品的单位成本其实只有动态成本了。单位成本 = (单位可变成本*产量+固定成本)/产量

3、 知道这些效应之后又有什么用处呢?

① 理解商业模式:为什么腾讯的估值会比美团高?

- 理想状态下的一个规律,各种效应之间的企业估值排序:梅特卡夫效应>双边市场效应>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因为梅特卡夫效应的产品价值是随着用户活跃而指数增长的,双边市场则是线上增长的)

- 当然上面的规律只是一个理想值,实际商业社会中,到底这个产品是不是具有对应的效应,是一个值得疑问的事情,另外对于企业来说,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才决定了其真正的价值几何

② 指导商业策略:从宏观层面上给出一些启示,微观需要自己找解法

- 梅特卡夫效应 → 提高用户活跃度 :如何提升网络节点的互动与活跃度,使得网络节点在网络中获得真正的价值

- 双边市场效应 → 提升供给侧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促进双边的交易匹配效率(提高供给端的数量)、降低供应链、运营成本

- 规模效应与协同效应 → 扩大固定成本的比重:固定成本看起来是很大头的部分,但从长期来看,需要提升固定成本的占比,短期看成本会扩大、甚至是扩大亏损,但长期来说,有助于产量和生产效率,最终当到达一定规模时,固定成本会被摊薄。

4、 几个商业常识

- 赢家通吃只存在理论推断中,实际商业社会中差异化能够找到生存空间、另辟蹊径(双边市场效应的电商行业)

5、整体来说,读完这本书还远远不够,只是开了一个头,我想做的事情:

- 重新把《王慧文清华产品管理课》的讲义拿出来精读一番

- 关于投资和商业逻辑的常识:《穷查理宝典》&《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

- 经济学常识:《经济学原理:微观&宏观上下册》曼昆第八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