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的花园、我的城市和我读后感锦集

我的花园、我的城市和我读后感锦集

《我的花园、我的城市和我》是一本由[英]海伦·芭布丝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14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花园、我的城市和我》读后感(一):羡慕作者,就是那位英国大妞,她展示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与自然可以更紧密、更亲密

即使是生活在伦敦这样一座庞杂的现代都市中,

即使是白天疲于奔命、晚上偏居一隅的小白领,

依然可以自由地追求田园诗般的生活,

这就是伦敦姑娘海伦带给我们的一个城市梦——

但这不是梦,而是就在窗外的那片阳台上,

不到三平米,却被寄予了作者所有关于绿色的梦想。

最重要的是,在一年中,这些梦想都实现了。

春天的播种,夏日即收获。

荷包豆用来做菜,薄荷叶可以调鸡尾酒,西红柿做沙拉,还有可口的樱桃萝卜。

更多的乐趣不是来自菜果入口时的满足感,而是来自于过程。

从做规划开始,逛种子市场,室内育种,买堆肥,与蜗牛和松鼠斗智斗勇,参观别人家的屋顶花园,注意到伦敦城那些铺满绿色的角落,享受那夜间植物的香气……

一切都是始于这个阳台种植计划。

当闻着咖啡的香气、靠在沙发上的我,终于放下这本书时,目光自然投向窗外——那里也有一片小小的平台儿,我也许该做点儿什么,改变一下生活的枯燥与乏味。

《我的花园、我的城市和我》读后感(二):译者

拜翻译们所赐,我看的外国书不算少,这是一个爱看书又不通外语的人的福音。因为不懂外语,无从对比,很难看出翻译得好不好,一直以为原书就是那样的。但是有三本例外,一本是《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我看它的时候很早,可是到现在还觉得它有一种无以名状的味道,一种哀伤,一种逝。还有一本是《好兵帅克历险记》,星灿译。尽管译自捷克语,可是语言鲜活,幽默传神,跟我们村的“酒井”二大爷似的,耍贫卖傻,天下无双。第三本是《阿丽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译。语言大师就是语言大师,英文中的双关、顶针、押韵、混搭都译得传神,看过这本,别人的基本不能看,硌眼睛。

这三本语言风格特异的以外,我惟一看出翻译太烂的只有王大华和周晖翻译的《天性》。摘其中一句神译:“历史学家回过头看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的可笑的愚昧——如果不将它称为可怕的愚昧,这不是一个恰当的邪念。” 从此我对北师大失去了敬意。

这几本书之外,外国书就只是书而已,我向来看书内容为王,不大会想到翻译上去。但是这几年看的自然领域的书多了,自己也多少知道了一些植物知识,总觉得在对动植物名称的翻译上,可信度不高。一般的译者多是学文出身,自然知识不足,出现“芬兰卯叶越桔”之类事关眼界与责任心的谬误不多,但模模糊糊、语焉不详之类事关专业知识短板的瑕庛不少。

我在豆瓣这几年,认植物是“鲁(山东)植不明问马二,内(国内)植不明问阿蒙,外(国外)植不明问adel”,觉得这几个人实在是可堪倚靠。非专业出身的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步的,还是个谜。对我这个植物盲来说,得此良师,实为幸运。我尤其疑惑adel是如何得到如此丰富的外国植物知识的,仅凭爱好好像还不大够,要是仅凭爱好就做到这样那可太惊人了。由这样的一个人来翻译《我的花园、我的城市和我》,别的且不说,起码动植物名字的翻译就不会所托非人了。

书拿到手里,觉得装祯设计有点眼熟,与前些天看的周玮的《怎样看到鹿》相似。仔细一看,原来都是商务印书馆的“自然雅趣”系列。这个系列三本书,有两本出自我的豆友,自豪感怎能不油然而生。

这本书的作者一看就是科班出身的文字工作者,受过严格的科学和写作训练,有点神经质,敏感而善良,对造物有敬畏和欣赏,对自然有细致的感悟。书里造花园仅仅是用以贯穿始终的一部分内容,更深的内核在于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注入自然理念,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者属于比较极端的自然保护主义者,比如出于环保考虑而放弃最好的基础材料——泥炭,比如完全不用化肥与农药去干扰自然过程,比如对吃植物的虫、鸟、松鼠的宽容,对蜂、蛾的欣赏。她也属于完全的行动派,比如对伦敦自然地的探索和对农艺庄园的探访。我对她骑车出门之前的一段准备印象深刻,完全是一个神经质的举动,却格外真实可亲。

书中提到“切叶蜂”,因为我少年时亲眼见过它的劳作,觉得大千世界到底是相通的,不管是威海还是伦敦,自然如此亲切,并无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随手挑个错:43页上数第三行“羽扇都”应为“羽扇豆”。

《我的花园、我的城市和我》读后感(三):One of my beloved books throughout the whole year

非常非常喜欢这本小书。

某种程度上,它也是本大书——凡为自然而书写,都有天地之大美。

喜欢这本书有几个原因:

1.不管是公共的城市绿地空间,还是私人的花园阳台,都是我很感兴趣的点;

2.和作者有很多共同点,更平添了对这本书的亲切感:我读这本书时和作者写这本书时同龄,也刚好结束伦敦的留学生活满一年,对伦敦还记忆犹新,都称得上差劲的城市骑手(伦敦人的骑车速度之快吓死我),最巧的是,我在伦敦的第一个住所和作者的租屋非!常!近!

3.文如其人,读起来够流畅、舒服、欣欣然。(已经忍不住用大妹子称呼作者了),真的,大妹子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女孩,字里行间可以读出她的许多特点:不自命不凡,善良友爱,自然可靠……总之,她是个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生活上、工作上苦恼不如意的年轻人,但正如她开篇所说:“什么样的伦敦人会种菜呢?享受着某种家庭幸福的人?已婚,养狗……我可完全不是这样。我所生活的环境毫无幸福可言……我有时会很忧郁,总是胡思乱想,疑神疑鬼,为此我感到不安。但我想,对每个人来说,总会有些什么事使你感到窃喜,总有些事,无论何时,总能令你开怀。绿色空间、野生生物和我的家乡伦敦的每个细节,就是最令我振奋的三个事儿。当一切都陷入黑暗,我还可以躲进这些隐蔽的地方——在这里,满眼都是密实的绿叶和流动的伦敦风景。还有——我的屋顶。“

又是一年九月,昨晚随手就翻到了”秋季——九月底到十月”一篇,在电话那头好友的吉他声中朗读了《秋天的气息》前两节,毫不夸张地说,读到眼角湿润——这的的确确是一本充满希望的书,让人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书,时隔一年,我再次确认,this book is definitely one of my beloved. 过去每次翻看时,对描写哈克尼大厦里这两位老太太的情节都不是很感兴趣,现在却能读到鼻子发酸:“在她们烟雾缭绕的厨房里,我这位客人的眼睛先是寻找着’小黄瓜‘、英国电信大楼和远处的伦敦眼的踪迹,然后稍稍收回视线,望向一个本地教堂的尖顶,再看看在大厦楼下泛着亮光的水面上栖息的许多小鸟。我听着两位女士讲述的狐狸和雷暴的荒野传奇,不由得睁大了双眼。这是一座毫不起眼的大楼,从外表看来似乎在讲述着最糟糕的城市生活,拥挤,黯淡,但里面却通透光明,拥有自然和城市的双重美景,并且住着令人喜爱的女士。”读着读着,我的视线仿佛跟随作者再次移动在伦敦的城市天际线上,令人怀念。好友鄙夷我一座城市能有什么风景,大山林子才叫风景,我对他说,风景有很多种,像书里读到的这种,对我来说之所以格外有魅力,因为那是我作为一个异乡客看到的风景,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伦敦城市风光,所以奇妙。

秋天是惹人伤感的季节,但是仅仅是读着这段话,我又一次感到,生活难道还不够甜美吗?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翻译这样的小书。

P.S. 同样喜爱书的封面设计:女孩儿小小地站在林立的楼宇中一方屋顶仰望,仰望眼前枝繁叶茂、鸟蝶纷飞,枝叶蔓延藤缠锦簇遮天蔽日覆满筋刚水泥城。一个让人喜欢的伦敦姑娘,同龄人,荒野漫步者,紧张的城市骑手……在她的阳台,找到了自然的慰藉。

《我的花园、我的城市和我》读后感(四):一个人的楼顶花园

一个人的楼顶花园

——读《我的花园、我的城市和我》by/烟波浩渺1980

昔日五柳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愤而坐舟归园田居,一会南山下采菊花,一会“种豆南山下”,但是豆子却长势不良好“草盛豆苗稀”。

起早赶晚侍弄庄稼“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心却自由的,这种田园之乐一直倍受人推崇的。同时此乐也是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是一种理想状态的隐居状态。

《我的花园、我的城市和我》的作者在序言中说:在这个高度城市化的空间里,职务自然生长,各种生灵悠然漫步,而我,则试图在喧嚣中追求田园诗般的生活。

读完这本书后,却发现一个25岁的年轻姑娘把自己仅有的三平方楼顶经营的分外妖娆,有好吃的樱桃萝卜、西红柿、芫荽、芝麻菜、生菜、罗勒、榛子树等,这些鲜嫩的植物还引来了蜜蜂、蝴蝶、松鼠,还有引来吃掉主人辛苦种的蔬菜的蜗牛、蚜虫,还引来各种鸟儿在屋顶鸣叫,以至于引发作者的失眠。一系列趣事,从没发现这样一本小书,一个简单平淡到极致的栽培故事,会如此好玩。更重要的是作者科普很多环保的观点,什么样的花会引来什么样的蜜蜂。保护物种的多样化,如何保持植物自身的活力。

作者自搬家开始制定养殖计划、去大农贸市场购置种子及工具,再到用废旧物品装土育苗、培植、施肥、采摘,这个小乐园陪伴着作者经历了从春到冬的一年时光。

卧室外那片不足三平米的屋顶阳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片绿色植物的小天堂,倾注作者的情感和期待,当蔬菜收获时,她竟然舍不得吃。因为是自己亲手栽种的。在书的最后作者还总结经验教训,哪个种的好,收获的多;哪个种植方法有问题,明天再来改进。

一件栽种的小事作者把她的过程写的津津有味,小清新的味道蔓延至书页当中。不仅仅是种植,还写了她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在楼层观赏鸟,在泰晤士河边浏览观察生态环境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自行车骑行穿越城市,在大雨中暴走,带我们游览一番伦敦这个大都会另一个样子。

作者关心花粉的传授,蜜蜂蝴蝶来访,从不使用农药来抗病虫害,一切从发自然。她自己说从热爱园艺后改掉很多坏毛病,养成热爱种植的习惯,喜欢穿着睡衣摆弄这些蔬菜和鲜花,乐此不疲参加各种环保活动,认真观察这片小天地每一种物种的加入。

还会用各种绿色香料泡酒,邀三五好友,围坐在桌前,吃着亲手做的晚餐,吃着亲手种植的菜豆、生菜,畅谈乐事,喝个一醉方休,不省人事,好洒脱的心境。

作者还在书中介绍很多绿色环保组织如“种子星期天”,他们的理念是:反对铺天盖地的大规模种植和零售,并坚信只要种植自然授粉和传统植物,并且保存这些种子,种植者就能够保持本地种子品种的活力,改善生物多样性。很多的视点和角度都是我未曾接触过,原来就只想喜欢什么花,去市场买一盆就行。原来种植还有这么多学问和乐趣,大开眼界。

我特别喜欢汪曾祺《人间草木》写到昆明植物那一段话: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的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蜜月时去过云南,那里的植物确实像汪曾祺说的那样,长势是夸张的旺盛,想找出一块没长草的地方也难,不想我们那里很多山都是荒的,光秃秃的。

读了这书我格外怀念小时候在家乡的时候,房前屋后都是树、菜园、麦场、稍远的地方就是成品的农田,玉米、花生、黄豆、棉花。而我和小伙伴就在这片浓浓的绿色中,逮蚂蚱、下河抓小鱼、爬树购野果子、在山上水坑游泳、采一把野花变成花环戴在头上美得不得了。那时晚上坐在院子的石凳上还可以望见银河,如今这景色却是很难见到了。

人们对于植物的热爱应该是植根在心里,就是再单调的家装,屋子里也会放几盆绿植,吸附甲醛,美化室内环境,养心养眼。累了乏了起来浇浇水,松松土,体味一下种植之乐。

也许你的一次次种植就能带来意外之喜,也为环保出了一把力。即使身在都市亦能体会田园之乐,何乐不为呢。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的花园、我的城市和我》读后感(五):美好的关联

年轻的伦敦自由撰稿人海伦•芭布丝的《我的花园、我的城市和我》 ,书名由三个并列成分组成,我从中读出的是“建立联系”———个体与其生存空间如何建立起有机而丰富的关联,并在这过程中为自己的生活赋予形态、份量、趣味和意义。

芭布丝的计划是——打造一个屋顶花园。虽然她的园艺经验值为零,她有热情,理念和雄心,“我对城市里的野生生物十分着迷,在这个生态前景悲观的时代,我迫切地想要做一些于环境有利的事。”屋顶花园为城市创造柔软的绿色空间,能为野生动物提供栖身之地,还能保证有机安全的食品供应,芭布丝的三平米微型屋顶花园的计划背后,是这样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理念。

接下来,从冬到秋,这本薄薄的小书(147页)记述了作者为期一年的种植冒险,以及她在伦敦城中亲近自然和生物的经历。她将私人体验和科学事实有机结合,语调轻快,笔触幽默。在种子交换(seed swaps)活动中,她被古怪有趣的种子名称深深吸引,如“醉妇”和“金发懒肥婆”。她坚持买下一棵坚果类的小树,最终选定榛子树,并为它取名“休”。在潮湿的季节,她格外戒备蜗牛和蛞蝓,同时不忘科普,告诉读者大蛞蝓(Limax maximus)也会捕食其他蛞蝓,所以是园丁的好帮手。她的草莓和薄荷长势兴旺,可惜甜菜大部分夭折。为了吸引夜晚的蛾类,她特别种下花烟草和月见草这类芳香的植物。

种植生活的美好之外,读者如我,会发现芭布丝的“野性”伦敦格外迷人。她仿佛此间导游,带领我们体会一个自然爱好者眼中的伦敦。肯辛顿公园湖中小岛的苍鹭孵化地,42塔大楼屋顶观游隼,泰晤士河滩寻宝,在夏夜的切尔西药用植物园被数百只跳跃的青蛙和蟾蜍环绕。最后一项体验足以证明芭布丝是个真正的野生动物爱好者,她用的词是“感觉美妙”。

渐渐的,芭布丝发现自己打量伦敦城时有了全新的眼光,在窗台上摇摇欲坠的花盆和可能成为菜地的空地总能吸引她的注意。为了参加各种都市种植的活动,她鼓起勇气开始骑车穿行在伦敦的街道,去结识兴趣相似的新朋友。她也能邀请好友来吃一顿食材新鲜的夏日晚餐,薄荷叶正好加进大壶的潘趣酒,喝个一醉方休。一年的屋顶花园项目到了尾声,作者感到自己也更加踏实和成熟。她还注意到了以前未曾留意的一些伦敦的小细节——丰富的绿色和棕色的色调,光影,雨水有多少落在了她的街道上。作者用“她”来指代伦敦城,而后者开始真正成为芭布丝自己的城市。这样一种转变对于作者是至关重要的,她在这座城市从漂泊的状态到慢慢站稳脚跟,在新的一年辞掉了办公室工作,成为自由写作者,可以说一切拜屋顶花园所赐吗?无疑,那三平米新鲜芬芳生机无限的小花园,整整一年耐心细致的劳作照料,都是作者思考生活意义和自我实现的契机。

回过头再读前言,作者的自述无比明确:“本书讲述的是关于种植的美好,以及自然和一座城市的生态系统。它展现的是伦敦鲜为人知的一面,以及一个漂泊中的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人如何身处其中。它旨在揭示一座城市能在多大程度上容纳野生生物,也可能使你以新的眼光来看待高楼林立的空间。同时它也是一曲赞歌,歌颂园艺带给人们的满足感,哪怕你已经对它感到绝望。”

附录(摘自本书):

最美的时刻

黎明破晓时分,金色的阳光倾泻在东区水库上。

霍洛威市场住宅区的一扇打破的窗户闪着光,看起来像一张玻璃做成的蜘蛛网,把各种建筑捕进了网里。

肯辛顿公园的老橡树上,小猫头鹰们在雨中紧紧依偎。

冬末潮湿的海布里绿野,草地上点缀着鲜艳的番红花,树上挤满叽叽喳喳的鸟群。

以清晨鸟鸣为配乐的失眠。

短暂的雨后,日出,然后哈克尼德Woodberry Down住宅区的高楼街区之间出现两道彩虹。

漫长、安静的仲夏下午,独自一人在屋顶上,只有阳光做伴,四周是正在生长的植物。

沿着塔夫内尔公园路(Tufnell Park Road)回家,温热的空气里弥漫着茉莉和玫瑰的香气,令人陶醉的夏日香气与一丝疲惫交织在一起。

傍晚。红酒。切尔西药用植物园。大量的蟾蜍和蛙。

周六早餐入睡前,蛾子扇动翅膀引起的微风拂过我的左脸颊。

穿着睡衣干园艺活儿。发型凌乱。视线模糊。

阳光照耀的砖墙上的宁静片刻,把昏昏欲睡的头枕在苔藓上。

在一个暴雨降临的晚上,通向屋顶的门开着,卧室地毯上留下了蜗牛的痕迹,银色的黏液衬着深蓝色的织物图案。有一点儿可怕,但又不可思议的令人愉悦。

建筑的一边长出一丛丛野草。

卡姆登路的Kwik Fit车库外面,一只看起来满身灰尘的蛾子在黄色钠光灯下飞舞。

一圈英国梧桐直接从林肯客栈绿野的沥青路上长出来,树干粗大,树冠亭亭如盖。一朵深色的大檐状菌像书架一样长在其中一柱树干上。

羽扇豆的叶子挂满露珠。

地衣在色彩单一的人行道上画下的图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