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竞争战略读后感摘抄

竞争战略读后感摘抄

《竞争战略》是一本由[美]迈克尔·波特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4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竞争战略》读后感(一):竞争战略

一个行业被看作一个由竞争者组成的集合,这些竞争者追求与消费者和供应商之间讨价还价的能力;它们彼此之间激烈竞争,并且需要面对新的进入者和替代产品的威胁。 如果套用到财务角度去分析的话,我认为对应的应该是: 1、利润率,RoE,固定资产规模(新进入者的威胁):由于新进入者进入,其结果可能使产业中的价格被压低或导致守成者的成本上升,导致利润率下降; 2、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替代品的威胁):不断增加的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生存之本与发展条件; 3、应收账款周转率、客户集中度(买方的议价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销售回款速度快,客户无偿占款少、降低资本成本,客户议价能力强。客户集中度较高时,客户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会压低企业销售价格压低企业利润;4、应付账款周转率,供应商集中度(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应付账款周转率越低,说明企业付款速度慢,无偿占款多、降低资本成本,企业面对供应商议价能力强。供应商集中度较低时,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会压低供应商销售价格,提高企业利润; 5、研发投入占比(同业竞争能力):利润是竞争力的结果,衡量竞争力要以利润为标准。但是过度追求利润会削弱竞争力,而竞争力削弱的后果是利润也随之丧失。企业应刻意把利润保持在低水平,倡导以奋斗者为本,将更多的收入投入到研发上,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波特五力的核心应该是围绕企业自身能力对整个行业竞争环境所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策略行动。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P.s. 波特,1947年生,1980年出版《竞争战略》,时年33岁!

《竞争战略》读后感(二):如果你是一个有一定阅读经验的人,就不要买书看了。

很多人在经典书籍的选择上,有些误区。比如我同意《红楼梦》是经典小说,抛开小说的历史价值,小说写作技法也是受到推崇的。但在这类管理学书籍上,奉此书为经典可行,但不必抱有对《红楼梦》的感情。

从我的个人阅读体验来说,竞争战略里并没有让读者能够为之恍然大悟的感觉,很多时候去听一些高水平的论坛和讲演,都能够提炼出比本书更好的观点。但是会有人说,这些观点最早出自此书,没错,我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但是要知道在这个管理学飞速发展的时代,从学习学科知识的角度来说,这本书有些落伍,甚至教条。同样的,我以前批评过《乌合之众》,被媒体造神了,还有诸如《菊与刀》。

这些书籍抬举一点来说,就好比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样,我们都认同其在人类知识阶梯上的位置,但是让现在的人去学这个,岂不荒唐。

有人说这本书翻译质量高,我还真不敢恭维,首先这本书不涉及专业的数学分析,经济学概念,都是一些平铺直叙的话语,本身翻译难度就不大。但就在这种情形下,里面一些用词都很地道,比如这里面用到“资本数量”这个词语搭配,却不用“资本规模”这样更为我们自己人更为接受的词语,我就有些不满意了。

当然了,这本书被奉为经典,一大特质就是易读,真的易读,基本上一个小时就能迅速翻完,有些语句略过并不会导致你看不懂这本书。原因在于内部的一些逻辑,已经常见于当今的财经新闻中了,甚至你可以看到里面的例子都有些老旧。

对于特斯拉、华为这种企业,相比作者已经无暇研究了。

作为一个管理学门外汉,从直觉上来说,这个学科有点像傻瓜学科,说着我们都懂的道理,研究着复杂的外部世界,但至少从这本书来说,并没有让我对管理学有更多的钦佩。难道,MBA就是靠着混朋友圈还这样存活于世么? 太可悲了。

《竞争战略》读后感(三):商业竞争的战略化时代

每每路过书店的经济类图书区,触目所及的数不胜数的该类图书,都会令人犹然生出种深切的敬畏之感。不明白为什么还会有人认为开公司做老板当上级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我是说,真要是有他们认为的那么简单的话,就像是开水龙头那样的容易,怎么可能还会有那么多人去费劲巴拉的总结归纳这方面的知识来卖呢!

说真的,在当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多不胜数,其中真正有用的才能占多少?对自己有用的才能占多少?重点是什么?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信息为王。商业运营尤其如此。很显然,想要制定出企业的竞争战略,除了知己之外,更要知彼。所以,“行业的结构化分析不应该只停留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上,应该继续深入。”(P.109)

当今之世,唯有知彼,方能知彼。该书透过作者卓有远见的导向性思维,为我们揭示了决定行业竞争的性质和基本的盈利能力的五大竞争力的起因及其优势基础,还包括了这五大竞争力对制定竞争战略的影响。“五大竞争力是我们理解行业内所有企业竞争方式的基础”,而正确的战略规划布局是确定公司长期发展方向的重要基石!

我们将通过该书引介的分析框架,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各企业的营销、降低成本、管理、组织等不同的方面的能力差异,与其战略地位、最终业绩表现出来的相互关系。相信在当今这个选择越来越多,变化越来越快的时代,有选择的多元化竞争战略将会使得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好吧,如果自己不知该怎样去做的时候,不妨先看看别人是怎样做的,然后揣摩借鉴。就算开始的时候只能亦步亦趋,倒也不失为一个良策。

不过,大概作者写时候就是冲着很精深很专业去的,而译者译作的时候又是完全的硬译了。读来根本就干巴巴的学术报告风格。总之,能看懂就成了。反正这类商业理论性的书籍也不可能是出于取悦读者,或者供读者消遣为目地出版的。完全没必要强求写的是否通俗易懂,反正你会想到要看这样的书,就是因为你有这个需要。而在真需要了的时候,哪怕不够通俗易懂,还不是得硬着头皮啃下去了么。

《竞争战略》读后感(四):波特的竞争分析模型明确指出了组织环境中影响竞争的五种力量

产业结构因素

·新进入者的威胁。一个产业就像一家俱乐部,在这个产业当中企业通过克服某些特定的“进入障碍”来获得别人的认可,如规模经济、基本的资本要求量以及现有品牌的顾客忠诚等。进入障碍大的产业鼓励对手间的合作,其竞争要相对平稳;进入障碍小的产业竞争相对激烈,在此类行业中,任何事都不可以想当然。 ·企业供应商(供方)的议价能力。由于供应商希望能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出售其产品,因而在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就存在着力量的斗争。在谈判中占有优势的一方是那些即使终止双方的关系也存在多种选择而且损失较少的一方。例如,那些不必将大量的产品只出售给一个顾客的企业或者是生产一种独特的、没有近似替代产品的企业。 ·企业顾客(买方)的议价能力。企业的顾客总是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他们进行议价的能力取决于他们的购买数量、掌握的信息以及是否愿意使用替代品等。 ·替代品的威胁。俗话说,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产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取决于该产业的产品可以被另外一个产业的产品所能替代的程度。邮递服务和速递服务展开了竞争,速递服务又与传真机展开了竞争,传真机又与电子邮件展开了竞争,等等。当一个产业发生了创新时,另外一个相关的产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竞争企业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上面所提到的全部因素都存在于竞争中。波特认为,竞争不仅存在于激烈的商战中,也存在于比较平和的交往中。企业为了各自的市场地位而运用各种计谋,它们有时互相攻击,有时又心照不宣地相互共存,甚至可能结成联盟。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要取决于前面所提到的各种因素。例如,替代品的威胁会使企业团结起来,而在购买者和供应商的力量相对均等的产业内,企业间则会存在激烈的竞争。

《竞争战略》读后感(五):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企业战略书籍

这本书的作者迈克尔•波特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被看作是当今全球第一战略权威,被商业管理界誉为“竞争战略之父”。关于竞争战略问题的研究,迈克尔•波特前后出版过三部经典性的著作,依照英文原版书出版的前后,这三部著作分别是:1980年的《竞争战略》,1985年的《竞争优势》,1990年的《国家竞争优势》。通过这些书籍者迈克尔•波特构建一个著名的“五力模型”、“三大战略”和“价值链”等理论。而这本《竞争战略》更是具有奠基意义,可以说这本书在波特的研究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本中文译本是根据1998年的英文修订本翻译的。但整本书的分析框架并没有改变,正如作者在1998年版的前言中所言,这本书的研究框架和观点是“经得起考问”的。我可以补充说一句,波特教授之所以在中国声名远播,正说明了他的学术理论的生命力。这本书英文首版虽然已经过去30多年了,但有些观点并没有过时,还是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竞争战略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现在无法撼动,还需要继续加强相关问题的研究。因此阅读这本《竞争战略》还是很有必要。

战略规划是确定公司长期发展方向的重要步骤。但如何开展战略的研究?当时没有现成的分析工具。这本书可以说填补了这这方面的研究空白,创立了一个分析框架。这本书提出的“五力模型”为我们理解行业中的五大基本竞争力提供了一个比较充实的分析框架。这一框架揭示了行业之间的区别和行业变革的过程,为可以很好地帮助企业进行战略定位。这本书还为我们理解有关行业和公司的丰富知识和鲜明特征提供了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比较严谨完善的分析结构。这本书还在竞争优势的分析中引入了总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结构化因素,明确其与企业赢利能力的关系。这本书还提供了诸多解决战略规划中纷繁复杂问题的具体措施。在这本书中,波特教授还提出了诸多概念,包括市场信号、转换成本、退出壁垒、总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等等。这些概念的提出和分析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研究平台。可以说这本书提供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尽管我们可能已经对书中的一些概念和战略思想比较熟悉,但作为相关理论的创始人的原创性作品,还是很值得企业管理者和相关研究人士认真地反复地阅读,从中我们可以读到很多鲜活的分析过程,而不是仅仅了解一下波特教授竞争战略理论的条条框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