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吴敬琏文集(套装共3册)》读后感锦集

《吴敬琏文集(套装共3册)》读后感锦集

《吴敬琏文集(套装共3册)》是一本由吴敬琏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0元,页数:16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吴敬琏文集(套装共3册)》读后感(一):姚洋:如果吴敬琏30年前预言再言中 国家就很危险

搜狐财经讯 5月11日,由中央编译出版社与搜狐网主办、搜狐财经承办的《吴敬琏文集》首发式暨中国改革座谈会在北京搜狐媒体大厦举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座谈会上表示,吴敬琏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文章《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中,提出计划经济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也成为其之后提出全面改革的依据。

那篇文章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后来很快就成为了现实。姚洋称,吴敬琏是渐进改革最首先的倡议者。他在当年就提出,在并不具备大规模全面体制改革的条件下,如果勉强进行,不仅不能能够取得好的结果,相反还会造成不好的经济和政治后果。他对于吴敬琏在70年代末——那个改革呼声很高的年代能提出这一思想,觉得是非常了不起的。

姚洋还表示,吴敬琏的渐进改革思想对当年中国经济改革可能的两条道路都有所涉及。一种是国家政府继续控制,另外一种是市场宽松的、国家放开——这是双轨制的思想,但不是一物二价的那种双轨制,而是两条腿走路的双轨制。1989年价格闯关就是吴老师预言完整的体现。

吴敬琏曾在很多场合提出法制经济的概念。姚洋称,吴敬琏在30年前的预言在书中不幸言中,如果吴老师这次的预言再被说中,那么我们国家很危险。

.

《吴敬琏文集(套装共3册)》读后感(二):《吴敬琏文集》首发式暨中国改革座谈会

5月11日上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与搜狐网联合主办的“《吴敬琏文集》首发式暨中国改革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出席会议并致辞。著名学者吴敬琏、陈清泰、胡德平、江平、林毅夫、周其仁、许成钢、钱颖一、姚洋、白重恩、李剑阁、高西庆、陆学艺、陆南泉、秦晖等出席座谈会。

俞可平副局长首先致辞。他指出,《吴敬琏文集》为中央编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当代中国思想家文库”第二部,它是继《吴江文稿》之后,又一部代表中国思想家水平的力作。吴敬琏先生的理论探索和改革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仍将发挥积极作用。

吴敬琏先生指出,中国经济还走在半路上,传统体制与法治市场经济体制仍处于相互角力、此消彼长之中,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且阻力更大、难度更大,通过出版《吴敬琏文集》等类作品来“温故而知新”,仍然很有必要。

著名学者陈清泰、江平、胡德平、周其仁、许成钢、钱颖一、姚洋等分别畅谈了自己的观点。

座谈会分别由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何增科研究员和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兼常务副社长刘明清主持。中央编译局有关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国内30多家媒体参加会议。

附《吴敬琏文集》简介:

《吴敬琏文集》分八个专题,涵盖了吴敬琏先生1980年到2012年共计30多年有关改革的重要思想:(1)综论中国改革和发展;(2)改革的整体推进战略和方案设计;(3)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4)经济发展方式转变;(5)宏观经济态势和政策研究;(6)维护社会公正,抗击权贵资本主义;(7)法治、民主与公民社会建设;(8)经济学与中国改革。该文集基本涉及了中国改革的主要方面,其中的不少文章,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史上的重要文献。

文章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吴敬琏文集(套装共3册)》读后感(三):陆学艺:户籍制度都知道要改 但没有结果

大|中|小保存到博客.搜狐财经讯 5月11日,由中央编译出版社与搜狐网主办、搜狐财经承办的《吴敬琏文集》首发式暨中国改革座谈会在北京搜狐媒体大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在座谈会上表示,中国的社会科学相比别的国家太落后了,很多问题是社会科学问题,顶层设计问题。比如户籍改革,大家都知道要改,但是怎么改,讨论半天也没有什么结果。

以下为陆学艺发言实录:

非常高兴参加这个会,感谢在座的社会科学院的老同事,我跟吴老师算是老乡,四月份我就收到书,他出这本书我很高兴。

谈到我们国家的改革,吴敬琏老师是领头的专家,提出来顶层设计。但是到现在我们的社会科学还没有得到重视,正因为这样我们的社会科学还很不发达。我们现在存在很大的问题,有领导人说社会科学也是科学,自然科学也是科学。1959年我在北大念书,那时候讲白猫非猫,白马非马。白马非马在我们社会上的现象不是一个两个,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农民工是工人吗?农民工显然不是工人,他有社会保障吗等等。有人说社会科学也是科学,是科学吗?自然科学有科学院,社会科学有社科院。科委主任的领导不设社会科学学院。自然科学一年的研究经费50亿,社会科学有这样吗?《吴敬琏文集》肯定是社会科学,国家有很多奖,但是吴先生有获得过吗?文艺界有电影法,社会科学执法不严。中国的社会科学太落后了比别的国家,很多问题是社会科学问题,顶层设计问题。昨天跟新来的郭部长讨论户籍改革,讨论了半天也没有拿出大的意见。户籍要改,大家都知道要改,但是怎么改,我们就在那儿讨论。编译出版社能出版这个文集是好事,推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得到承认。

五年前人民大学主任给北京六位经济学家跟社会学家建立联盟,社会学家应该跟经济学家联系研讨,建立公平社会。改革开放以后我搞农业经济,后来转到社会科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都是比较大的学科,现在中国的经济学多大?还可以,社会科学现在没多少人,更没有系统,现在恰恰社会矛盾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仅仅靠经济学来解决不行,应该有法律。现在吴敬琏先生关心和谐社会、关心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希望经济学家能研究这个。

我就讲这些,谢谢。

.

《吴敬琏文集(套装共3册)》读后感(四):守望者吴敬琏

如果说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那么经济学家们就应该是守望者,时刻警醒这艘承载着亿万同胞的航船能够安全驶过“历史的三峡”。而吴敬琏先生就是一位出色的守望者。

近日,他的新书发布在即,由中央编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吴敬琏文集》收录了吴敬琏1980年至2012年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是至今他出版著作中涵盖范围最广,资料最全面的文献类重要著作。该书首发式暨中国改革座谈会将在北京搜狐媒体大厦隆重举行。

而此时,中国经济频发“危险”信号。据媒体报道,部分重工业再拉亏损警报,钢价下跌,钢铁行业再次亏损,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实际超出需求量约8亿吨。中国经济自2003年一路在“重型化”路上狂飙至今,终显疲态,“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

其实,早在2003年,吴敬琏就对中国经济的“重型化”表示过忧虑。

那一年,托政府大规模投资、基础建设、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福,水泥、钢材价格“一月三价”,长三角都流传着“投资1000万,生产100吨钢,1年建成,1年投产,一年回本”的“发财秘诀。就连轻工业、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都坐不住了,各级官员纷纷表示要赶上“全国性的重化工业化大潮”。于是,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2004年,浙江省40多家民营企业向国家发改委打报告要重化工业,就连当时如日中天的国产手机厂商波导,也不用销售手机所积累的雄厚资本去开发自主技术,而是准备投入巨资搞汽车。

2004年,吴敬琏两次南下浙江调研,看此情况,忧心忡忡,于是,在7月的全国政协常委会上的专题讨论会上,他作了题为《注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谨防结构调整中片面追求重型化的倾向》,论证了政府推动的重型化道路不可行。

在2005年,清华大学的一次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吴敬琏作为第一个演讲者,提前15分钟就到会场一侧的投影仪前,不断校正,希望有个最好的展示效果。在那次研讨会上,吴敬琏发表了《中国重工业及化工产业的发展》的演讲,论证中国经济应该转向技术和效率导向的内生性增长,政府要让位于市场。

然而,吴敬琏的很多观点被追求政绩和短期利税的各级政府所刻意忽视。各地纷纷”多快好省“上马重型工业项目,导致污染频发、能源告急,而一遇到经济不景气,投入巨资的重工项目亏损严重。至于,不愿意搞研发而热衷跟着政府指挥棒搞汽车的波导,时至今日,早已经风光不再。

《华尔街日报》曾经有评语说:“如果说中国有一位经济学家的意见永远值得听取的话,那就是吴敬琏。”

吴敬琏是一个守望者,每每发出危险预警,从“赌场论”到“谨防权贵资本主义”,再到警示重工业化的负面影响。但遗憾的是,手握重权的官员们,很多时候,是不愿意听真话的。【来自《今日主角》】

《吴敬琏文集(套装共3册)》读后感(五):《吴敬琏文集》首发 作者细数阻碍中国改革的因素

“中国改革还走在半路上,经济发展的方式不转变,中国高速的增长不可持续。”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5月11日在出席《吴敬琏文集》首发式暨中国改革座谈会时谈到,中国改革今后面临的任务仍然艰巨,许多旧体制、旧思想和旧路线残余仍将继续成为改革的阻碍。出席座谈会的专家还指出不该再继续补贴国有企业,而应当放开竞争,消除所有制鸿沟,给民营企业以平等地位。

由中央编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吴敬琏文集》收录了他1980年至2012年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是至今他出版著作中涵盖范围最广,资料最全面的文献类重要著作。

用海量投资拉动经济效果非常差

作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吴敬琏大力倡导并推进中国的市场化和法制化,是“整体改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经济改革应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为目标,建议缩小国有经济范围。

在座谈会上,吴敬琏指出,中国改革还走在半路上,中间还有很多反复,今后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改革以来利用权力来聚集财富的力量比起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都要强得多。目前面临从生产到社会的诸多问题有一种方法是强化政府的力量,政府动用资源海量投资来保持高速度的增长,用政府主导来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这种势头到了过去十年后一段时候变得越来越强,以至于成为一种以强势政府为典型特点的“中国模式”。

吴敬琏指出,经济发展的方式不转变,中国高速的增长不可持续,那一套强势政府、动用资源、海量投资,拉动经济的办法已经陷入困境。当投资一增加,马上资产泡沫和物价都会反映,而在增长上拉动增长的效果非常差,由此必须在这个新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确选择。

“渐进式双轨”使改革不彻底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陈清泰昨日在座谈会上发言表示,从建立法制的经济市场角度看,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各类资本都是国家发展的宝贵资源及都应该获得平等的竞争地位,竞争是效率的源泉,人为地认定各种所有制成分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和哪种所有制成分保持绝对控制与发挥市场配制资源的公平与效率原则是有冲突的。

“建设高收入国家必须消除所有制鸿沟。”陈清泰指出,现在隐性或显性的为维持既定的所有制比重,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涉及企业的许多政策几乎都打上了所有制的烙印,这已经成为约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今天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时期,需要消除所有制鸿沟,打破垄断,给民营经济平等的地位,突破姓国姓民的桎梏,以此释放亿万人民求富创业的内在动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荣誉院长林毅夫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渐进式双轨”的道路在当时是符合国情的改革,但这带来了改革的不彻底,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还没有完成。目前有些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上面跟德国的大型装备业进行竞争,要是扭曲来补贴这类企业的话就不是雪中送炭,变成了锦上添花,现在不应该再给这些国企补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