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可持续舒适空间》的读后感大全

《可持续舒适空间》的读后感大全

《可持续舒适空间》是一本由Claude B'Rub', Wang Yi著作,Cepiec出版的303图书,本书定价:288.00元,页数:201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可持续舒适空间》读后感(一):建筑设计师的新动力

在书架上看见他,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我一直对“可持续”持有怀疑的态度,尤其是中国人口众多,要整合各色人群,其难度之大可以想见。这本书中很多案例是从可持续理念出发,切切实实的在设计中利用废旧材料、利用每一寸宝贵的空间,化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这里的设计师就像空间魔术师,创造奇迹,每一个设计都精美奢华又实在可行,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灵感。

《可持续舒适空间》读后感(二):室内设计必备的书,开心地学习了~

全书的设计案例都非常精彩,完全契合可持续舒适空间的中心思想,为社会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是设计类的一本高品质的参考书,是国内设计的标杆。每个作品都配有详细的设计说明图纸,让读者更加详细的了解获奖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非常不错,受益匪浅。

希望大赛每年都能成功举办并出版作品集,让中国的室内设计取得更加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可持续舒适空间》读后感(三):风格独特的设计作品,记录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彩

喜欢蓝色,所以每次进书店都会留意一下蓝色封面的书籍。封面设计很好,让人想继续翻页~~

害怕遇到乏味的排版模式。翻开书,却发现内容不是泛泛的展示,而是从外而内,从整体到局部,从灯光、选材到陈设,全方位、细节化地呈现;简洁明晰的分析说明、精美新颖的版式设计,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以科技为依托,以文化艺术为内涵,兼具功能合理、结构丰富等特点,每个设计作品都展现了设计师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设计的领悟和诠释。

《可持续舒适空间》读后感(四):舒适空间——低碳生活

大约15年前,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爵士曾探寻建筑设计的未来势。当时,他确信未来的设计将与高端技术和生态环保紧密结合。这已不再是在未来的某个情景,今天我们就已经可以看到,建筑和设计正在向这个方向转型。

建筑设计肯定不能改变世界,但它可以帮助人们意识到问题,并试图引领人们进入一个正确方向并最终找到解决方法。年轻一代的设计师和建筑师们是可以做到的。信息不断流通,如果在中国有任何有趣的项目,世界各地建筑师们会在几秒中内看到并了解其中的内容。网络连接全世界的人们并试图满足不同的城市需求。城市的数字信息规模已远远大于其传统结构。因此,信息流通已经非常的高速,这将促进文化交流,并在同一时间帮助人们意识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我认为这些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它为建立环保意识和文化交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今天只注重设计已经远远不够,没有与技术结合的设计将会过时,但是任何事情都需要时间,相信再过15年将不会有大赛再需要把绿色设计作为大赛主题,这将成为设计必不可少的元素。

《可持续舒适空间》读后感(五):阅读本书会带给设计师一些很好的启示,很多创新的设计理念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可持续舒适空间,从广义的范畴来看,应该视为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本次的大赛作品,以城市建筑为基础,着重强调建筑内部空间的“可持续性”设计及研究。

作为可持续舒适空间,或曰绿色空间,“空间”的全面性尤为重要,以建筑本身的响应从能源方面扩展到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周边生态环境和居住着所生活的环境的影响,这是“空间”上的全面性;同时,这种全面性审视还包括“时间”上的全面性,即审视建筑的“全寿命”影响,包括原材料开采、运输与加工、建造、使用、维修、改造和铲除等各个环节。室内空间的可持续性,最大程度上受限于建筑本身状态。

当下,全球各地都在建设或实验零碳房屋。2010上海世博会的伦敦零碳馆,它展示了如何在中国上海独特的气候环境下构架零碳建筑生活模式,展示了减少碳足迹的可能性,这种建筑模式还可以组建成整个高绿化度的街区,诠释出健康生活和商业利益的完美结合。作为可持续空间的设计需要极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性,绝非是使用几件新型的环保材料或是提高舒适度的产品那么简单,高科技并非和可持续划等号,片面的堆砌技术在实践中往往适得其反,“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延续可持续性的核心。在本书的诸多获奖作品中,一部分是从建筑本身及周边环境一体化创作的,好的作品须经历时间的考验,经典的案例绝不会老去。

关于可持续舒适空间,不仅意在指导我们设计师务实的智创低碳、环保的建筑室内作品,还启迪着人们走向低碳的生活方式,从食品、服装、休闲活动和工作方面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作出努力。阅读本书会带给设计师一些很好的启示,很多创新的设计理念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