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和佛陀赏花去》读后感摘抄

《和佛陀赏花去》读后感摘抄

《和佛陀赏花去》是一本由32.00元著作,209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12-7,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和佛陀赏花去》读后感(一):佛法修身

佛法度人

纷扰的世界,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已经很难静下心来思考,很难静下心来感悟一些关于人生的东西,却时刻被各种烦恼困扰。

烦恼习气是什么?总不外乎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五欲六尘,行为跟这些相应,麻烦就来了,这是佛在经论上常常讲的“造恶业”。 心一天比一天清净,就是业障消除的现象;心一天比一天烦恼,就是业障增加。

《和佛陀赏花去》是作者通过佛理对人生的感悟,是人生际遇在乐、苦、不苦不乐三种基本感受中轮回,通过修行修身修心而一点点地放下自己的贪嗔痴,而自在解脱的心也渐渐分明,如佛陀一样看穿这无常世界,立地成佛。本书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佛禅小故事”, 世间的花草树木皆有佛性。书中的文字恬静隽永,图画清新简约,佛理淡雅丰富,故事亲切自然,让人在读时如春风拂面,清泉在心间流淌,洗涤心灵的每个角落,好不惬意。

佛法大无不包,细无不举;譬如一雨普润,卉木同荣。在佛家眼里,世人无一不是处于受苦受难之中,无一不需要度化开示,那么就说明俗世之人的一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顺心如意之事则少之又少。既然如此,那么人生的幸福又何来呢?

佛家讲究普度,更讲自度。也就是说,世人在烦恼面前,当须修心修性,自解自化,这样一来杂念消减,对世事能看得更为通透,自当珍惜眼下时光,幸福之泉便可流出幸福之水。

幸福是心之所生,而非是外界的某种表象。众生万相,因其各自不同的业障因缘,人生际遇自也是不尽相同。但须切记的是,顺心如意之时,莫要一山还望一山高,因为那样会冲淡你的幸福感,要知道知足方是幸福的源头,善满易足,幸福之水才不会枯竭;而当红尘纷扰,致使心神交猝的时候,则应殓心收性,知晓这世间还有更大更深的疾苦,自己面对的不过只是可以走过的泥泞,而不是横于眼前没有桥船的急流。如此一来,眼前之艰险不过是蜉蝣蝼蚁,微不足道。

佛学如此的博大精深,我等凡夫虽无法参透大佛理,却能在一些佛学小文里来参悟人生,让人生少走弯路,让心灵放归自然,放下贪念放下名利踏实做人。

《和佛陀赏花去》读后感(二):向自己求救

当我正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又面临着一个一如既往的尴尬,我必须得关起房门才能使屋子里稍稍安静一点,因为屋外的客厅里,妈妈再一次不能成功的“降服”她自己执拗要买回来的东西,在电话里向爸爸抱怨并怒骂,这次是电瓶车,她掌握不好解锁,因为整栋楼里都是恼人的电子锁报警声,即便如此,她也非要选在这个午休的时间里摆弄,还不是普通的午休时段,而是中秋国庆长假里。我默默的边读书边尽力的躲开屋外那位错误永远都是别人犯下的女士。

读见介师的这本书,自始自终,感触颇多,讶异并不。这是我很满意的一种感受,太多的打着化解心结的书本喜欢故作惊人语,定要咋呼一下才好。见介师却静静的讲述自己出家多年来的感悟,身为家中的长女,在十几岁时决定皈依佛门,不是爱情幻灭,也没有国恨家仇,而是因为,喜欢。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因缘了,只是因为,我喜欢而已。青灯古佛肃穆,却没有悲凉,养花种菜悟道,无意去勘破。这种自然的状态是我最为向往的,不过要出家于我晚了,要出轨,现在自己还没走上有轨可出的道……一面读着书,一面胡思乱想,真期望能问问客家族出身的见介师:您怎么就不肯高高在上呢?这世间,那么多人都期望高高在上,唯恐不能为天下先,生平努力,皆想成为才貌第一之人。惟我佛慈悲且明了,嗔恨之心出于对名利之事的追索,得之生侮蔑心,不得则生嗔恨。人生的平乐,就是要使自己处在一个无所嗔恨,无可嗔恨的境界,然而,人到无求品自高。无欲无求的境界又从何处修炼呢?见介师每日诵经做功课,看似无所挂碍,而不生歆羡之心也能从文字中流淌出来,实在是让我羡慕啊,因为对这种状态的羡慕,忍不住,我又生出了嗔恨之心。

我们大陆这边的大胖和尚么,比如混成大官的那位,脑满肠肥,卧室还有最高配置的电脑,加个摄像头都能直播钢管舞了,人的欲望都是被已得的东西养肥的,就像富家子弟容易被骄纵坏一般,我这样普通人家出生的孩子也有被教唆坏的可能,且自己也能意识的到,时时又对周围的环境厌恶不已,想要挣脱出来,欲速则不达,则更生烦恼。见介师的这本书,正是拯救我辈出苦海的,然后一时超脱容易,如何能彻底的跨入澄明之境,还得向我心中自救。

《和佛陀赏花去》读后感(三):叶见菩提 花现如来 ——《和佛陀赏花去》的美丽禅意

叶见菩提 花现如来

——《和佛陀赏花去》的美丽禅意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说如来)”可以说是弟子初习佛法或香客初遇禅门最为常见的一句谒语。智慧的永恒就在于,它与这个世界上最基础和最常见的事物在一起,缘起缘灭间,万千心灵的花朵开放在过去与未来。

在无穷的三花园里,烦恼、修行、寂静都已经归于菩提,开悟也好,顿悟也罢,感受来自内心真正的无穷的力量,60篇美丽的赏花见闻,告诉我们的是作者对于永恒哲学命题的思考。

遥遥远山道,行来的旅人遇见的我在愁予离别的思绪,时间走了,留住活在当下的超越心境;溶溶月夜香,寂静的星辰里,月见草与生命的风华绽放在放慢脚步的寻梦者的宁和中;而繁华落尽的樟树与满是芳香的红尘,在淡淡走进自己的平凡并且深刻的幸福……每一个故事,都是富有诗意的感悟;每一个瞬间,都在体认生活的真谛:文章写到的花也够多了吧,而大智慧却没有讲完的时候,文章的故事不过是大千气象里少少的一阵细雨,却也足以催生心田里萌芽的觉与悟的菩提树。

作者该是怎样敏感而又细腻的人儿呀:墙角的苦楝花、带着欲望的曼陀罗、牵牛与露珠,或是不屈的野牡丹、似是故人来的山茶、油菜花和好日,又或是芭蕉人生、山樱一问、似水姜花……刹那芳华间,感悟恒久地留在纸面,化成句句贴熨心花的金箔,绽放出明亮的光。

徜徉在这样的文字里,时间也变得慢下来,忘我已有我,执着不若无常。在先行的智慧者走过的路上,若有人提示你智慧是那一条,不是更好么?“通常人们只看到花朵开谢乃至人生聚散、成败起落等现象,因而追悔过去或幻想未来;而随着佛陀解脱的目光,我们却能从花开花谢开始,透视现象背后无常、无我的真理,反观自心,找到生命的归依。”

用自然的生命讲佛的人多,用心去鉴赏智慧并能够传递宁静自我的人却少之又少。难得妙笔生化,自应好好珍藏。叶见菩提,花现如来,若寻心法,万千世界无处不在;寻美去者,当见芳香理在身外;寻我来者,不若去我再看心海;寻常者,花草天地里,莫不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走吧,和佛陀赏花去。

By 林怿

2012年8月22日19:31:15

写于蓝牙小筑

《和佛陀赏花去》读后感(四):释然得解脱

收到《和佛陀赏花去》这本书时,还尚在老家。那段日子,因为父亲的重病,我每日往返于家中和医院里,袋子里装着的就是这本书。

癌症把一个强壮健康的男子,折磨成了瘦弱的老头。看着父亲凹陷的眼窝,我有种难以言喻的悲哀。那段日子表面看来,我很坚强,每天照顾他,为他一遍一遍的按摩全身,给他滋润干涸的嘴唇,陪他打那无休止的点滴……但是,自己知道,在坚硬的外表里,隐藏的是一颗焦虑而悲伤的心。

在闲暇时间里,看着他沉沉入睡的样子,我也会从包包里取出这本书,随手的翻看两页,就这样,在父亲住院的日子里,我慢慢的把这本书看完了。

这是一位年轻的台湾隐士释见介发表于《中国时报》“佛法秘密花园”专栏的文字结集。最初之所以动心,缘于自己也已是佛门子弟,虽对各种戒律尚未熟悉,但有着一颗对佛祖敬畏的虔诚之心;另一方面,也是因着书名中的“赏花”而心动。

我喜欢人世间的这一花一草,喜爱自由生长的植物、动物。喜爱婴孩。拥有一颗柔软的心。

因此,当看到书中简介写着本书中介绍了几十种植物时,是真的很欢喜。

因着是专栏的作品,每一篇的篇幅都并不长,每一篇都是以一种植物作为依托,将作者对万物的感恩之情,“见花是花,见花又不是花”的各种如顺水推舟般的感慨、灵感,都细细道来。书中的内容非常浅显,并没有一般我所读的那些佛教理论那么高深不可测,充满了阳光的味道,于平淡中,讲述出超脱的道理。

对于作者,见介师父,我还是非常敬佩的。作为一位美丽的女性,却从少女时期便立志修行归隐于山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同龄的女孩子们还在篮球场上看着那些挥汗如雨的帅哥打球,当她们还在挑着那件衣服更好看,比较谁的头发更柔顺时,她已经悄然的身着缁衣,过着冷清却又平静的日子。

因为内心纯净,所写的文字也是如清澈的山泉水般的平淡中带着甘甜,没有多余的修饰,没有华丽的修辞,却直抵人心。

在看书时,原本非常不稳定、有点受伤的内心,也慢慢的被修复起来。对于父亲年轻时对我和母亲的伤害,一直以来我都无法释然,但也在这段时间,看着他日渐消瘦的面庞,再看看书中所说的一些淡淡的句子,心里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后,我想,我真的可以放下了。

我记起了父亲对我的所有疼爱,而忽略掉暴戾的他,曾有过的所有不是。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和佛陀赏花去》读后感(五):草木皆有缘《和佛陀赏花去》

拿到书就很喜欢,喜欢那种小小的精装书,做得很精致,素雅的封面上画美丽的花,翻开书里面的每一篇竟然都和植物有关,每一篇都写了不同的草木花卉,所以在读的时候我一直以为作者是为女尼,可是等到读完以后去看看介绍,没有找到,有上网查了半天还是没有,然后上书中又翻了一遍,还是没有一个地方透露出作者的性别,呵呵!看来我还是先入为主了,看这花就把作者想象成女尼了。

其实我也特别喜欢植物,曾经拍了不少身边的植物,然后上传到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学习分类,辨认科目,认识了周围的几百种植物。不过说来遗憾,东北的植物种类实在不多,从十一到来年的五一这漫长的半年中除了干枯的树干几乎看不到什么植物了。而作者身处台湾,那里接近热带,植被茂盛,植物种类繁多,是花草的天堂,所以作者能够一口气写了这么多植物,有几十种,其中多数我们东北都看不到。

每一株小草,每一朵花都是美丽的,都是和佛想通的,一花一世界,每一朵花的美丽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也是如此,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开出的一朵花,大小不同,颜色各异,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丽。我们到处去寻找幸福和成功,其实佛陀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和成功是努力开出一朵自己的花,不要和别人比较花开的大小,不要和别的花比较花的颜色,每个人得到的阳光水分营养是不同的,每个人的种子也是不同的,每个人脚下的泥土也是不同的,每个人身边的环境也是不同的,你是唯一从你脚下泥土中生长出来的一株,你让这片土地变得更美,你就已经成功了。

书里面的文章很淡雅,但是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其实从文章中,很多地方都流露出作者的爱恨情愁,作者写到了自己的母亲,弟弟和家人,出家并不是六亲不认,看破红尘也并不是把心变成了石头。其实佛是最讲慈悲讲究爱的,只是这种爱是一种更广泛更博大的爱,爱我们的亲人,爱我们周围的人,甚至爱我们身边的小动物,爱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爱星空,爱落日,爱这个世界。

书里面配上了不少图画,画得水平并不高,一看就知道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但是却朴素得和内容很相称,让这本漂亮的小书变得更美丽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