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超越想象的GPT医疗》读后感100字

《超越想象的GPT医疗》读后感100字

《超越想象的GPT医疗》是一本由[美] 彼得·李(Peter Lee) / [美] 凯丽·戈德伯著作,湛庐文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90,页数:3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越想象的GPT医疗》读后感(一):等待GPT-23

“优秀的医生关注疾病本身,卓越的医生关注身患疾病的患者。”

大家可能都有过不太愉快看病的经历,比如排队2小时,看病2分钟可能还不到,心想这医生看得也太不仔细了 ,态度也很生硬,也没啥实质性的进展,即使是医院工作人员就诊,熟悉的医生看得时候还能寒暄寒暄,多嘱咐两句,不熟悉的和普通患者没区别。

面对带着负面情绪的就诊患者(因为疾病本身),且就诊人数众多等情况,医生很难做到像家人一样关心每一个患者,更多能做的是在不出错的情况下正确诊断治疗面前的患者。

希望AGI不仅能在疾病诊疗层面上帮助医生患者,而且在患者关怀上做得比人类更好,与患者共情。

gpt-23能实现吗?

《超越想象的GPT医疗》读后感(二):GPT医疗将为医疗健康管理行为打开一条新的通道

ChatGPT火热之后,一直想看一本关于GPT医疗方面的书,《超越想象的GPT医疗》为我理解GPT医疗提供了机会。并且,这本书从英语版出版到中文版出版,只间隔了一个月,主要原因是ChatGPT主译了这本书,人类译者芦义老师监督审核了这一翻译过程。

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看,内容流畅,理解障碍很少。我从这本书学到了GPT应用于医疗健康的多种情景,并且对于理解GPT的本质也很有启发。

其一,药物研发的临床试验环节。GPT-4可以用于临床试验的设计、纳入标准和数据收集、分析等各个环节。我影响最深的是临床试验受试纳入标准的筛选过程,需要阅读大量受试的临床记录。这个如果由人类来做,成本比较高,这和不同国家的人力成本有关。在美国,由人工将一个受试的临床记录研究一遍,需要投入150-1000美元,并且这一审核过程,需要消耗一定时间。如果延迟开展临床试验一个月,制药公司的损失会有60万-800万美元。而GPT-4介入临床试验受试临床记录阅读环节后,会大大提高效率,也会帮助企业节省很多成本,当然这也会使做这个工作的人的收入降低。

其二,解放医疗文书写作的工作时间用于医患沟通与互动。GPT-4可以帮助医生、护士、药师编写医疗就诊记录、病历、药历,医护药人员只需要进行人力监督,就可以使医疗文书质量提高。同时,可以解放出来大量时间,用于为患者提供面对面的医疗、护理、药学服务,并且由于繁忙时间减少了,医护药的注意力也会提高,有利于减少医疗差错。

其三,临床用药过程药物治疗管理。GPT-4对于合理用药,防止药物相互作用,可以提供全面的参考信息。同时,也随时为调整剂量提供决策信息。还可以通过GPT与患者沟通,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其四,穷困边远基层医疗的福星。由于医护药人力资源的短缺,穷困、边远的基层地区一直是医疗服务、护理服务、药学服务很难达到的目的地。但是,GPT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障碍,因为GPT学习了优秀的医生、护士、药师的服务数据后,就可以为这些地区提供相应的服务。

其五,保险理赔方面。人工智能出现后,医疗保险理赔难度开始提高,主要是人工智能总能找出来不赔付的理由。那么,GPT这种工具,在为医疗保险理赔服务时,应该植入什么样的价值观念,这个可能需要监管。

总之,GPT是预测下一句最优概率的工具,其实人说话,为什么下一句那么说,这也是学习后,找出来了最优的表达。而现在GPT的能力有可能比一般研究生要厉害,并且它还在进化中。这也意味着,随着进化,GPT的能力可能超出了想象。还有,GPT是工具,可以为人类增加力量,但是不会为人类增加善良。

注:最后一段根据网友建议进行了修改调整。

《超越想象的GPT医疗》读后感(三):GPT能带来医疗体系创新浪潮吗?

作为LLM的最新突破,GTP-4已经可以生成高质量的自然语言文本。猜测GTP-4肯定将medpub论文库全部纳入到了预训练(Pre-Train)中,在医疗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也已凸显。本书,作为中译本,分享我的阅读体会:

1)蹩脚的翻译——看不懂本书,不是你的错

面对此“湛庐文化”译本,要有思想准备——可能因翻译带来身心不适。目测可能找了汉语能力有限,且医学外行,且进行突击翻译完成的。(不排除因我读的付梓前的粗稿,最终会被重译;只是可能性不大。)

2)你可能不知所云,不是你的错——没有领教过医疗体桎梏,不易体会要害

Peter Lee协同合作者一起反思了医学体系核心痛点,并探索了GPT能否改变一两个痛点。在医学体系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果不是从业者难有体会。医学体系是多方利益博弈导致的循规蹈矩体系,每一个要素的唤醒、兴起和消亡都有一个默然的长周期。身在其中者都被裹挟着麻木无知,外行看完更会是云里雾里。

3)你可能看完本书非常激动——那是因为那些根深蒂固的缺陷,因为了有个GPT可能有了破局的曙光(但也可能是幻境)

缺少独立思想、循规蹈矩的从业者占了医疗体系的绝大多数。习以为常者是不会考虑变革。少数深受其苦的同僚反而在全书十章中可以找到大量的共鸣。无分中美欧,医学体系的固有问题基本一致(当然“陆地33”更多了金钱导致的伦理问题)。GPT作为一个黑箱式独立大脑,是否可以参与医学中大量“高专业性低智商”过程——从Meta Analysis到病历整理都会发生变革,从患者问答到这了决策,Peter Lee都GPT-4做了尝试(显然他也认识到不能用3.5这个“cheatGPT”参与严肃问题)。Transformer的黑箱模式,加之全书没有讨论prompt,GPT的失真——胡编乱造问——仍旧是个巨大隐患。不过,GPT-4的“涌现”现象也有意外Buff,就是表现出的“同理心”,这一点被作者敏锐的把握到。“同理心”-“依从性”这对孪生兄弟,通过GPT对帮助患者提升诊疗决策认知,也将起到质的飞跃。

作者考虑了医学体系方方面面和GPT结合的可能。毕竟一切刚刚开始,GPT自身的通用能力(参数规模)也在飞速演化;垂直到医学的应用,虽必然激发创新浪潮,但不着急给以定论。Will See!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