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有关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有关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希望以下这些有关家乡的风俗的作文,能对您有帮助。

第一篇

我的家乡在农村,家乡的风俗很多,最热闹的就是元宵节的走会。我们村分为三个排:中排,东排、西排。每年的元宵节都要走会,一般是三天,正月十五中排走,正月十六、十七东西走。这三天,全村的人都会参加,加上串门的,看亲戚的,看朋友的,还有三里五乡来凑热闹的,简直是人山人海,把大街小巷捂得严严实实。

为了这个会,一进腊月,村里人就开始忙活,打扫卫生,屋里屋外,屋前屋后,都打扫干净,所有东西都焕然一新,还要备足年货皂甙亲戚朋友。街道要张灯结彩才能显示节日的气氛,村里的能工巧匠大显身手,制作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挂在街道两旁,一到晚上,灯火通明,异常壮观。

到了正月十五,村子开始热闹起来,显示各排的大鼓聚在一起,鼓手们一个个精神十足,把鼓敲得震天响,显示着各排的气势。各村的表演队也上场了,扭秧歌的,唱戏的,练武的,每隔不远就是一个。观众们把场地围得水泄不通。

街道旁有各种摆摊的,卖糖葫芦的,棉花糖的,画糖人的、吹糖人的,还有各种小玩意,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看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很眼馋吧,那就来我家乡做客吧,我们热烈欢迎哦!

第二篇

春节那一天,家家户户都定是会做一大桌子好菜的。对于我来说,安徽的美食是我记忆中最为深刻的家乡风俗。

安徽的春节风俗有很多:吃米粑,做芝麻糊,牙签肉......诸如此类,无不让人口水直流。

在这众多美食之中,最符合我口味的当是白白胖胖的米粑了。它的做法我略知一二,也和奶奶实践过几回。第一步不消说,用水与面粉充分糅合成鼓鼓囊囊的大面团子,那外形跟吃撑了的“年画娃娃”有得一比。第二步便是捏皮了。跟“隔壁”那饺子不同,米粑的皮像是放大了几十倍,并且要靠人工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捏制而成。往年我都是手扒一小块面团,拇指轻轻按住中间部分,另一只手拉、扯、捏、扭,直到变皮在手下“规规矩矩”地圆起来。我最享受也最喜的当是第三步了。

第三步是奶奶的“专场”。她熟练地将葱、蒜整齐地切成小段,肉沫和着豆角、蒜泥、小葱糊糊涂涂地被奶奶的锅铲轻盈地翻炒着,小火炒后的香味总使我陶醉其中。豆角的酸溜溜、肉末的咸香、以及绿油油的小葱,“奶奶牌内馅”的味道,老家人都是赞不绝口。第四步的步骤与包饺子大相径庭,因此想必各位都是通晓的。值得一提的是米粑周圈包起来的花纹,这个得讲究。先是卷一卷,再是旋一旋,最后包一包,仿照的是孔雀尾巴上的纹路。

全部步骤完毕,上锅一蒸,便可以狼吞虎咽了。米粑的外皮虽软糯绵密,但毕竟无味。因此各家会备上一碟自制辣酱,辛爽入味,辣酱各不相同,像我家,便会有一种舌头发麻的感觉,却不是太过于辣。

春节是一年最热闹的时节,鞭炮声声声入耳,酒肉味丝丝入心,大红“福”字映入眼帘,美好的一年总在这样的团圆中开启,总在米粑鲜美的味道中开启......

第三篇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逢春节来临之际,全国各地的习俗都各有不同。比如:东北喜欢吃饺子,山东热爱吃面食,广西习惯吃粽子,而在我的家乡——江南,吃春卷特别流行。春卷一定是江南人家的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点心。

春卷的历史十分久远,可以追溯到晋朝,是从晋朝的春盘演化而来的,把菜摊在薄饼上食用。后来,春盘又变成了馅饼状,唤作春饼。再后来,才有了现在的春卷。春卷的馅料通常是雪菜豆腐干(咸)或是豆沙馅(甜)。春节年年有,春卷也年年包,传统的馅料已经满足不了我的口味了,在今年,我家就开拓了新思路,准备在馅料上作出创新。

鸡肉鲜美,芝士浓郁,放在一起味道应该不错,但会不会太腻了一点呢?加点爽口的食材应该会更完美。于是,我想到了韩国泡菜。泡菜不仅爽口,而且酸酸辣辣的感觉也能更加凸显出鸡肉的鲜嫩,使口感更丰富,更有层次感。

有一个好的想法还需要一双勤劳的手。准备好食材:把一片片金黄的芝士均匀地切成细条;将腌制好的鸡肉切成条状并用少油炒熟;把泡菜切成小块。开始制作:把春卷皮摊平;靠近其中一角的位置整齐的放上鸡肉、芝士各一条,泡菜少量;将春卷皮的一角盖在香喷喷的馅料上,两边往里一收,再让它在顺势“滚”一圈,一个白白嫩嫩的春卷就诞生了。就这样,我负责摆馅料,爸爸妈妈负责包春卷,一个个的春卷演奏出了和谐与快乐的音符。一家人坐在桌边包春卷,其乐融融。我看着那一个个春卷,感觉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爸爸起了油锅,热油在锅里呼噜咕噜地冒泡,一个个的春卷被放进了锅子里,它们在油里翻滚,不一会儿就穿上了金黄的外衣,很快,一个个散发着香味的春卷就出锅啦!我迫不及待地想尝一个,我刚咬下去,已经被高温熔化的芝士蕴含着醇厚的香味流入了我的口中,鸡肉很嫩,泡菜脆脆的,与鸡肉交融在一起,不一会儿,桌上就只剩下空盘子了。

春卷这一传统的美食虽然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但还是经久不衰,春卷包含的久远的历史气息使我们了解了过去,又将它添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这个风俗真的是有滋有味有意义啊!

第四篇

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风俗。

在我的家乡过年时,家家都去到很远的地方买年货,准备吃的、用的、穿的,大家都很忙碌。

到了腊月二十八时,开始大扫除。我们把家都清理个遍,将灰尘垃圾全部扫出家,然后摆上食物,等待除夕来临。

到了除夕,每家都做年菜。不管到哪里,总能闻到食物的香味,这天还要贴对联,贴年画,穿上新衣,把自己弄得焕然一新,等待元宵。

过了初一到了元宵又一个高潮。元宵这天非常热闹,这一天我们都去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在亲戚面前,嘴里一声声的,新年快乐,恭喜发财,亲戚也总会拿出大红包给我们,我收红包时总会不好意思的拒绝,再收下红包,这样才算礼貌吧,元宵这天我还总是会买很多炮,回到家里放,我先拿出“摔炮”一个一个扔出来,可摔炮的声音比较小,而且才一个,这样扔太慢了,还是一包一起扔才刺激,接着我再拿出“风火轮”点燃,立马往地上扔,风火轮就像陀螺一样,在地上转四周,还散发着火花,还有最重要的“天女散花”放在地上,点燃,它就会像喷泉一样,不过喷出的是火花。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习俗。

第五篇

过年包饺子,是我们老家的传统习俗,这其中还有个典故,据说在一千多年前,医圣张仲景在告老还乡后,发现当地的人们总是冻得双耳溃烂,便命人架起铁锅,将祛寒药材包在面皮中做成耳朵状,起名“娇耳”,很快人们的病便好了起来。后来,包入其他食材,因其味道鲜美便被人们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并改名“饺子”。

包饺子的工序并不复杂,但是需要准备的东西却一点不简单。首先就是饺子皮了,皮要大小适中,厚薄得当,如果皮太厚,饺子的口感会变差,太薄的话又容易破,所以怎么把握这个厚度就是门大学问了。下面就到了馅,这就根据个人口味的不同而各有千秋了,什么青菜猪肉,白菜虾仁等等,反正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前面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下面正式开始包饺子,先拿起一片饺皮,平铺于手心,用筷子夹起一块馅置于其中,馅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多了会“胖”,少了不好吃。然后将饺皮两边蘸点水,对折,用力按紧,这样一个小“耳朵”就诞生了。

最后一步吃,将饺子放入锅中,看着它们上下翻腾的不亦乐乎,一股香味蔓延开来,如此美味,怎不叫人垂涎欲滴呢?盛上大碗的饺子,就着酱油或者醋,一口下去,满满的汁水在口中来回荡漾,感觉整个人都被这美味环绕了,即使口味再刁钻的人,也会感叹的说声好吃。

在一家的欢声笑语中,伴着过年的爆竹声,几十个饺子不一会就被一扫而空,这就是我们家乡包饺子的习俗,好玩又热闹。

第六篇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可见中国过节的风俗绝不少,而我故乡--福州的风俗别有一番风味呢!每年回福州过年时,我有些兴奋却又不情愿,兴奋是因为可以收压岁钱,烧元宝,放烟花等等。不情愿在于故乡福州,实在没什么玩伴,没什么好玩的地方,但是外婆家却有很多我期待见到的姐妹。

去年,当我们坐着列车回到福州时,爷爷奶奶早已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客厅的茶几上放着一壶茶,一副对联和年画,正等着我们回来贴呢!离除夕没几天了,事不宜迟,我和妹妹也迅速加入了准备过年的队伍中。我们俩拿上胶带和剪刀,先贴了年画,然后,就该贴对联了,这可到了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开始,大家念了一下对联,分不清的哪张是上联,哪张是下联,我便走过去说,我知道!大家不太相信,于是我便开始展示我的“才华”,对联分上下两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应该是三声或四声,而下联正好是相反的,是一声、二声,于是,大家靠着我的提示完成了这项任务,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除夕来了,我们的鞭炮和烟花也准备好了,妈妈和奶奶做好了年夜饭,随着一道道美味的菜上桌,我和妹妹的嘴也越张越大。炒面,螃蟹,鱼、虾、年糕……应有尽有,人还没齐,我和妹妹的口水都要流光了,没办法,谁让这年夜饭如此丰盛呢?晚饭过后,联欢晚会和烟花晚会同时开始,看了一会春节联欢晚会,爸爸、妈妈、我和妹妹四个人拿着烟花和打火机一起参与到了烟花晚会中。我们来到了楼房的顶层,我们看到一朵又一朵七彩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看着远处又大又漂亮的烟花升空,再看看爸爸买的我手中的小烟花棒子,真是小巫见大巫,不过呢,小烟花更安全,而且我们可以用它展现出自己的特点,毕竟各有所长嘛。放完了小烟花棒子,我们还放了一些像喷泉一样的烟花,就这样伴随着一朵朵五光十色的花儿,新年的脚步声近了。第二天,我拿到了的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我太开心了,盘算着有了钱可以买些什么喜爱的东西。

每年的大年初一、初二,我们全家要去庙里烧香,庙里烟雾缭绕,能见度不大于一百米,而且走几步就是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时长时短的,像有地雷在附近炸开。不过,虽说有些吓人,烧元宝还是很好玩的,我喜欢把一叠叠金色或银色的元宝扔进香炉里烧。

大年初三,就到了和妈妈回娘家的日子了,那儿有一些我的表姐妹。这是我和妹妹最开心的日子。在外婆家的每一天,吃完早饭后写些作业,就可以尽情地玩了,下午去打游戏,晚上放烟花,隔天在家里打牌、看片,别提多快乐了!快乐的日子总是转眼就过去了,这些画面也成为了我对妈妈娘家的一种美好回忆,毕竟哪个孩子不喜欢玩呢?

春节来得快,走得也快,眨眼间就要回学校了,我们在车站拉着行李恋恋不舍的离开爷爷奶奶,离开了故乡。这次回去我看到了,闻到了,听到了,触到了家乡的风俗,希望以后可以去别的地方看看其他地方有些什么样的风俗。

第七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

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会有人在赌“鱼虾蟹”,时不时连小孩子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往去赌一赌,因为过年开心。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小孩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来临,有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亲戚家拜年,小孩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说着“新年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到下午时会有舞狮不断进入一户户人家,舞狮代表吉祥,意味福气来了,大家都十分乐意它们进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过去了。在正月十七过去,家乡的新年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小孩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过去。

第八篇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之大,各地的风俗自然就各不相同了。

在我的家乡,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年前,人们通常打扫房子,挂红灯笼,贴春联,买年货,气氛十分的隆重和喜庆。除夕夜,人们全家聚在一起边吃年夜饭边看春节联欢晚会。

初一一大早开门就得放爆竹迎新年。行程和事件基本如下:初一,大家上午都会先后的到邻居家拜年,到了下午大人们三五成群地打麻将、打牌,孩子们经常聚在一起做游戏或打游戏。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都会回娘家拜年。初三、四,人们都开始走亲访友,孩子们的钱包开始鼓起来。

期间有些人家还会动手做各式各样的窗花。此外,春节的规矩也很多、很严,比如不能说脏话、不能打碎碗、客人来了一定要好好招待、客人要走一定要婉言相留等。

我们这里过年期间还会有庙会,时常会有人卖糖人,还会有设气球、套圈之类的游戏,有的甚至有舞狮表演和小说人物游行,各种商贩都会来做生意,相当于是一个小型的集市。当然,庙会期间也有很多人烧香拜佛,望神明保佑新的一年里全家平安,也有人祈求别的好事。

以上就是我家乡的春节的风俗,你们那里节日的风俗又是怎样的呢?

第九篇

我们家乡有许多风俗,比如过年时。

特别是大年三十那天,我们家会洗腊肉,洗腊肠。我们会把那些做成了美的味的佳肴,比如我们那边的腊肉,腊肠,特别好吃,就是比较辣。我们还会做豆腐和二米巴,还有我们那边特有的卷子,都有节儿根。我们总是煮鱼吃,当然还有鸡鸭等。

到了晚上我们就聚在一起放鞭炮,我们小孩子就到处去玩,等家里人叫发压岁钱了再回家去了。过年发了许多压岁钱,比较小的孩子就把钱给父母,大的就放在枕头底下。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们那边不许说“起床”两个字。我们早上吃大肉汤圆。

这就是我们家的习俗。

第十篇

我们周口家乡的风俗有很多,如:端午节风俗,春节风俗……

其中令我最深的是春节风俗。周口地区的春节是地方节日最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这些活动是迎喜接福,祈求丰年,看灯会,赏花灯,猜灯谜为主。

周口地区的春节文化,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风俗。

周口地区的春节主要以看灯会,赏花灯,猜字谜,家人给孩子发红包,表示祝福这些活动来展示人们辞旧迎新的欢乐。灯会丰富的文化活动,展现了人民对新年的吉祥如意。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风俗,是一个既能享受快乐又可以传承文化的风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