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重新审视侦探小说》读后感100字

《重新审视侦探小说》读后感100字

《重新审视侦探小说》是一本由于洪笙著作,群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7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新审视侦探小说》读后感(一):先生 你老了 该退位了

看完之后 就觉得真可乐 所有熟悉侦探小说的读者都会对这本书很讨厌吧

看看各大高校出现的推理学社和网络上的民间团体

2005年成立的全国唯一推理文学研究社团“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实在是不敢恭维

《重新审视侦探小说》读后感(二):重新审视侦探小说读后感

一些缺点:

*) 如果将“重新审视”这几个字删除,相信会抚慰一下众人的不满情绪吧。因为文章大多都很老旧,有的竟达20多年。一开始我以为本书的主要视野是以近年为主。

*) 这主要是于老师历年来的评论集,多篇文章的主题比较雷同。

*) 一些段落在不同的文章里反复出现,基本上一字不漏,比如关于程小青的介绍。

*) 历史篇的作家介绍很简短,不够深入,对作品的介绍常常以泄露剧情、诡计动机甚至凶手为主,很彻底。

*) 不推荐阅读量少的推理迷读,因为泄底太厉害了,而且是为了泄而泄,感觉完全没有必要。整个过程让我读得提心吊胆,生怕读到不该读的谜底。

*) 全书只有短短一段话是关于近十来年的网络推理小说奋斗,让我有点失望。

*) 近年来的侦探小说也基本上没有谈到。主要还是文章太老吧。

一些优点:

*) 有些章节比较好,引经据典,尤其是关于公案那几章,真是学到知识了。

*) 公安警察方面的侦破小说,介绍也比较详尽。

*) 对中国现代侦探史的评论也相当详细。

总结:

*) 我感觉于老师在研究侦探理论上的确是充满热情的,知识量也极其丰富。虽然上一辈的研究家跟现在网络一辈造成一些脱节,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 虽然泄底这个毛病有待改善,但书中也不乏值得参考的研究资料。

《重新审视侦探小说》读后感(三):稍嫌粗浅了

如果只是看书评,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是非常之大了。但是一旦翻开来看,就知道书评不只是单单表现了并非汉语所独有的夸张性。最重要的是,书的用纸和版式设计实在让寡人不敢恭维啊。

首先是苏叔阳作的序言,大抵都是无关痛痒的、隔靴搔痒的话,而且我怀疑苏先生的文字功底都在下降,唉!读完了,很是不安啊。-_-!

当然,这本书的结构还不错,可谓较为完整的体系化尝试。首先是侦探小说史,然后有名篇名作的解读分析、写作规则介绍,以及一些作者在本领域的文章(不少皆属作者主编过的侦探小说的序言)。

下面说一下寡人刚刚读完的第一章《欧美侦探小说史话》。这是作者若干年(1988?)在报纸上连载的普及性文字。所以注定只是一个比较粗略的推理小说史。其内容主要就是介绍几位非常著名的具有文学史地位的作家以及与侦探小说有关的作家(海明威与“硬汉派”——冷硬派),如爱伦·坡、阿瑟·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达谢尔·哈米特等。

这种重点关注无可厚非,但作为一种概况性的小说史来讲,于先生的介绍貌似还缺少一种“历史”的气魄。在寡人看来,至少应该写出的推理小说的发展流变的轨迹很难清晰地看出来。——也许是寡人太不敏了。

作者貌似比较支持将侦探小说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美学价值与创作范式的特殊文体,并且是文学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至少从受众的数量上看,侦探小说就足以成为深具可解析性的文本——的见解。寡人从书里看到了一些作者试图正名化的努力,但无一不是兴致稍起便早泄了,让人大大地非常态地不爽!

这本是一个大课题,但作者浪费了他所掌握的庞大的信息……叹惋ing...

还有一点,作者的行为少有欠缺“职业道德”之嫌。于先生有时候花费在作品内容介绍的笔墨未免过多了一些,而分析却相形见绌得多了。这样细致地透底,让人总有点心怀不满吧?当然,这也情有可原。毕竟那些作品大都已经问世几十上百年,谜底早已多次超越了春光乍泄程度的大规模、深层次地走光了。

至少可以断言,这一小说史的部分尚待好好地完善呢。

由于素来为阅读速度不佳而苦恼的情况并无变化,寡人只读完了这一部分。而且寡人向来不喜欢说空话,所以只能对于先生的令人期望甚高而又不能令人满足的大作产生上面的一些简单的想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