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变局中的机遇读后感1000字

大变局中的机遇读后感1000字

《大变局中的机遇》是一本由郑永年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假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变局中的机遇》读后感(一):纯阳书评第492期《大变局中的机遇》

写中美关系、发展趋势的书不少,这本很值得一读,其最大特点是三个“一点”,即看得多“一点”,看得深“一点”,看得远“一点”,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这本书看得多“一点”

事物往往是多因素的产物,它的产生和演化很少是单因素的结果。所以能否从多个维度、多个视角切入并从多个方面中找到影响因素和结果的显性逻辑关系,直接决定了看的多少和看得水平。能够从历史经验、文化传承、经济逻辑、文明特性、现实局面、重大事件等多个角度思考和把握,其所做的解释、所得的结论和所做的预判就会显著好过只能从某个或者是某几个角度得到的结果,会比后者全面的多、符合实际的多,因而也就科学的多,理性的多,靠谱的多。比如为什么中国的抗疫要好于西方的抗疫,其中的逻辑是什么?很多人的回答是中国的体制机制有优势,这个观点很有道理,中国的举国体制所展现出来的效率、速度、质量在应对大灾大难方面是碾压西方体制的,但是如果把中国的抗疫成功仅仅归结到体制机制显然又是不够全面的,这种观点忽视了受益于全球化分工所催生的抗疫相关物资的巨大产能,可以想到如果没有这些巨大产能的支持,没有抗疫物资的充裕供应,抗疫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

作为一本讲趋势的书,能够看得多“一点”,让本书对各种事件的解释可以更为多维,更为立体,更为贴近逻辑本身,从而为更好的分析现象的逻辑原因、抓住规律创造条件。

第二、这本书看得深“一点”

从具体某个单一视角来讲,看得多“一点”和看得深“一点”没什么关系,前者对后者没什么帮助,但是从对事物整体剖析的角度讲,看得多“一点”显著有益于后者,能够为看得深“一点”提供基础,创造条件。所以本书的看得深“一点”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单一视角下的深度很见功力,比如对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这个难题,作者竟然能够深入到中国知识体系,进而切入到中国知识分子的问题,很显水平;二是体现在基于看得多“一点”而产生的看得深“一点”,这种深“一点”是整体上的深“一点”,是融会贯通之后深“一点”

第三、这本书看得远“一点”

高瞻远瞩其实有一个前提,即正确性或者是相对正确性,远是正确基础上的远,如果没有正确或者是相对正确,那样的远其实没有任何意义,无异于说胡话,所以真正有意义的远必须要确保一定的正确性。正是因为作者能够看得多“一点”、看得深“一点”,所以作者可以相对更好地厘清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对事物结果的因果关系,去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抓住演变的主要逻辑,并形成有一定正确性保障的、因而质量相对较高的趋势预判,所以可以认为本书看得远“一点”。

总之,这本书具有三个“一点”的特点,推荐关心国家大事的同学阅读。

《大变局中的机遇》读后感(二):时势造就,顺势而为,牢牢把控动荡时局中的机遇

近两年来,人类文明从未遇到过如此艰难和复杂的境地。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无差别肆虐下,全球产业链受阻、供应链断裂,航空,海运,铁路等主要国际运输手段受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阻碍,国际交流几近中断,国际贸易也只是在最低限度的维持着基本需求。在这种堪称世界级的国际大动荡中,大变局成为一个被迫的并且是唯一的选择。但就是在这种无奈的变局之下,也存在有很大的机遇,顺势而为的力量让人们早就意识到了这种可能性,只不过,这种大变局中的机遇也是为那些有准备的人提供的。

由国内著名经济学者、教授郑永年著作的《大变局中的机遇》就是着眼于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写就的一本时势、趋势类的读物,主要通过面向国内、面向国际两个方面,阐述了瞬息万变的局势下,我们应该做什么?

首先,面向国内,中国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国内已经完全控制住了疫情,并且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工作、生产、经营、生活等秩序,各个环节都在有条不紊的运转。并且在国际环境如此糟糕的境况下,中国完全没有故步自封,而是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对外贸易、对外协助、对外协作的国际贸易活动中,依然坚持开放,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局面持续保持冷静、清醒的判断。

其次,面向国际,疫情在世界各国有进一步恶化的态势,全球的经济状况可谓惨不忍睹,失业率、倒闭潮、破产潮等比比皆是,欧美、日韩、俄罗斯等影响巨大,国际上经济贸易活动的损失还是相当严重的。按照现在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各方面发展都极不均衡,全球范围内的供需关系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疫情的影响固然是一方面, 但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竞争关系则加剧了紧张局面,各自为战,世界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限度的制定出“利己排他”的政策,尤其是传统的西方各国,似乎一夜之间完全抛弃了他们所推崇的普世价值观。

第三,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一直在持续,并且美国国内社会矛盾越来越严重,美国不得不在国际上制造各种争端,以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将国内矛盾逐渐转移到国际局势中。只不过,国际形势越严峻,中美之间的合作似乎越来越频繁了,是不是觉得很奇怪?现如今,各国经贸活动深度黏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大小小的行业都相互交织捆绑到一起,利益同样如此。诸如澳大利亚、加拿大这样的跳梁小丑作为先锋不停挑衅中国的底线,损失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和实际利益,殊不知在背后接收这些生意的正是他们的主子美国,真可谓极大的讽刺。中美之间更像是在经贸摩擦中稳步前行,这可能正是世界发展的典型趋势之一。

综上所述,拥有全产业链的中国,在当前国际大变局的情形下,有能力开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为辅的新发展格局,也有能力处理好国际各方关系。“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全球的经济问题现在不得不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人类文明来说,现阶段竟然成了最大的变局趋势。

《大变局中的机遇》读后感(三):积极的融入到现在多变而复杂的世界环境中,重新认识梳理甚至创设规则。

《大变局中的机遇》 本书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所面临的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和变化。

在书中作者重点提到了一个中国正在进入第3次的改革开放这一观点。对前两次改革开放的分析和总结。指出了第3次改革开放的一些必要性,在这次改革开放的机遇期中,我们做需要做些什么?对我国来说,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通过第3次开放来重塑世界的市场规则。作者首先强调统一国内市场的标准,构建非政府主导的规则,避免规则辐射,扩散受限和外资的政策套利。要通过第3次的开放强调规则的重要性,这些规则里有技术规则以及社会投资贸易等方方面面的规则。我们首先要把国内各地不同的规则统一起来。首先需要通过规则的统一化,来促进我们的内部大循环。统一的规则对市场经济和法治都至关的重要。作者通过例子指出我们在以前的开放时,由于规则的不统一造成的诸多不便和麻烦,以及利益上的损失。第二,作者指出在这次的开放中,在与西方国家进行规则竞争时,要对现有的国际规则要进行再梳理和重新识别,影响改革乃至创设国际规则。我们要对现存的规则进行改革,提倡通过国际体系和规则的改革,使得世界体系更加的公正和公平。当我们的话语权提高了之后,更需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利于自身和国际效率的国际规则,同时用更完善的国际规则通推动国内的改革。同时要把我们的市场优势转化为规则优势,作者在这里举了一个例子。就是我们以前提出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其实现在需要被完全改革。例子就是2003年德国宝马和华晨集团合资成立了华晨宝马,然而华晨跟宝马在投资的话题上相谈甚欢,一谈到技术却总是被拒之门外。华晨最后也没能打出自己的自主品牌,最后酿成了悲剧,在2020年的11月20日,既没有核心技术又缺乏品牌影响力的华晨集团,正式破产重组了。华晨的黯然退场就表明了中国制造业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几乎已经是被堵死了的。所以第3次开放应该从市场换技术转变为用市场换规则。这尤其的体现在素质经济这一新的业态领域。

上世纪的90年代时,美籍日裔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发表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自由民主是世界上最好、也是人类最后一种政治制度。这一理论广为流传,名噪一时。但没过多久,西方自由民主内部开始发生巨大危机,并深刻影响到作为西方内部秩序外延的“自由国际秩序”。 今天,西方内外部危机互相交织,不断恶化,人们看不到内外危机如何缓和解决,出路在何方。与此同时,也正是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中国实现了快速和可持续的崛起,在剧烈变化的国际事务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历史不仅没有被西方的“自由民主”所终结,相反,中国的崛起开启了新的世界历史。 中国的经验表明,制度建设不能放弃自己的文明,但需要开放,对自己的文明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凡是文明的才是可持续的。只有找到适合自己文明、文化的制度形式,人们才可以建设一套行之有效和可持续的制度体系。

《大变局中的机遇》读后感(四):挑战与机遇博弈中的破局之策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打乱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并且引发蝴蝶效应,原有世界秩序和经济格局也随之发生改变,全球各国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未知风险。疫情之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但各国应对疫情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却大相径庭。在全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坚定决心和国家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的行动举措下,中国率先走出泥潭,人民生活和企业生产逐步有序地恢复到正常状态。以上仅仅是“中国实力”的部分体现,除此以外我们在军事、贸易、科技等领域也都步入世界前列。中国实力的崛起,对西方既得利益造成压力,被西方视为对其霸权构成了“挑战”甚至“威胁”。近几年来,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中国所实行的单边主义以及拉拢其他各国选边站的策略,企图打压甚至孤立我们。我们即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战和历史大变局。

这本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讲席教授、人文社科学院代行院长、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所著的《大变局中的机遇》立足于后疫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发展格局,对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详细阐述,为中国未来发展道路提供探索思路,为中国如何通过竞争国际规则制定权,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且在国际治理过程中扮演一个大国应有的角色提供专业分析,给当下与未来以指引。

全书共分为七章,从面向国内和面向国际两个层面对现有形势进行阐述并给出解决方案。

首先,笔者认为中国之所以被西方国家所诟病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在规则领域的被动和落后。比如WTO规则、投资贸易规则、海上自由航行规则、人权规则等等,这些规则全部由西方国家所制定,基于维护西方的价值观和利益,过往我们只能主动向他们的规则靠近。今天随着中国产业经济的升级和新业态的萌发,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开始具备与西方类似的规则制定能力,未来我们应当有更强大的动力和能力去提出新的规则,通过规则来解决当前话语权落后于西方、规则制定权掌握在西方手中的被动局面。

其次,技术的扩散离不开资本的流动的事实,所以我们更应当向外国资本开放。虽然外部的技术封锁难以短期解除,但新技术的发明也并非朝夕可得。辨别有哪些是可以通过进一步开放来引入外国资本、技术和人力的,在开放环境下的自主创新仍是缩短技术创新时间和节省技术创新成本的最佳方式。同时科技创新也需要国际合作和交流。

我们需要做什么?

通过第三次开放来重塑世界市场规则。

1. 统一国内市场标准,构建非政府主导规则,避免规则辐射扩散受限和外资的政策套利。

2. 对现有国际规则进行再梳理和重新识别,影响、改革乃至创设国际规则。

3. 利用开放来实现更高水平的治理,实现国家治理体现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 更加注重地方、社会层面的开放,让开放的层次更加多维。

5. 积极推动加入CPTPP的谈判和积极尝试推进中美双臂投资协定谈判。

最终通过双循环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双循环统一国内规则,再在此基础上实现规则的国际化,那么不仅可以实现内部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增强中国在国际事物中的规则制定权或者话语权。通过连接2内外循环,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和国际接轨的同时实现中国规则的国际化。如此我们就在实现内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外部的真正崛起。

书中就怎么解决“国际挨骂”问题?清醒认识中西方“话语权”之争实质与陷阱,为中国争取国际规则制定权,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且在国际治理过程中扮演一个大国应有的角色提供专业分析,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具有重要现实启示意义。文风犀利,不拖泥带水,相信能够为阅读带来一场在风浪中搏击的激荡体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