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铸剑读后感锦集

铸剑读后感锦集

《铸剑》是一本由原著:鲁迅 / 编绘:昔酒著作,一頁folio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8,页数:1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铸剑》读后感(一):【2022阅读】之《铸剑》作者:鲁迅

阅读理由:忘记是哪位up主推荐,鲁迅先生著作,必属精品。毕竟是义务教育体系下最喜欢的三大作家之一(本人最爱三大作家:鲁迅、莫泊桑、高尔基)。 读后感:这是本原著改编的绘本,有了之前读莫言《大风》的经验,本想把《铸剑》读给孩子,读到第二章时,画风越发不对,正好他也睡着了,后边两章自己读完。三颗人头在金鼎里打架那段略重口…部分人物对话有先生内味儿,还是那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只是故事多了点神话色彩(改编自《搜神记》)。图很美,真心喜欢,不愧是讲究颜值的一页文库出品。就是价格有点贵,感谢多抓鱼,春节前购买,便宜了一丢丢,总算拔了2021年种下的一棵青葱小草。

《铸剑》读后感(二):你愿为复仇交出头颅吗

如果一个性情优柔的少年需要交出自己的头颅才能复仇,他毫不犹豫。那他优柔的性情已经改变,复仇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即使将其作为生命的终点也心甘情愿。

鲁迅把这个故事填得太丰满了!我尤其喜欢开头捉老鼠的情节,节奏和内容都刚刚好,和“你从此要改变你的优柔的性情”放在一起谁看了不拍手称赞,和古籍中的记载相比,写出了完全不同的韵味。

昔酒的画非常细腻,每一幅都耐看,仔细看可以看出层层叠出的柔焦效果,既有故事的厚重感,倒也显得轻巧。我尤其喜欢画幅大小的变化和黑白底的交错使用,从黑底页翻到白底页真的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下意识地就体会到“天亮了”。画风和色彩的运用视觉冲击力很强,但又不显得刺眼,确有传统插画的柔美之感。而且十六岁的眉尺间的造型没有塑造出少年老成的形象,反而用了一个柔和圆润的儿童形态,和复仇主线放在一起也很有新意。

至于情节,我觉得是那种有意思、有点荒诞、有点冷寂、有点不着调但字字泣血的故事,但主观上总是觉得根基不够厚实,禁不住一挖再挖。

这位复仇的孩子用短暂的时间回溯了过去的24小时,在这24小时里复仇成为了他的使命,现在他要为这个使命献出生命。我以为他会迟疑,会拒绝,但他没有。他优柔的性情在生命的最后一秒已经彻底改变,至少在这一秒让我们看出他不再优柔,只不过这是他短暂的十六年人生的最后一秒了。

复仇者成功了,得以欣慰赴死,但最终仍要和仇人分享墓穴。在那口荒诞的鼎中,他们和自己的仇人终究你我难辨,复仇之人与下一个被寻仇者界限难分。如果他们百年之后也能够安然在地下长存,或许这个世界就能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一种怀恨在心却无能为力的被动平衡,一种在荒诞闹剧中了却最后一点心愿的长叹一声。

《铸剑》读后感(三):一场奇幻诡谲的梦,视觉的享受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鲁迅笔下有司马迁关于刺客的侠义,同时还加入了奇幻诡谲的风格。

《铸剑》是鲁迅历史小说的代表,改编于干宝《搜神记》的《三王墓》,体现出古代“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即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之义。

文章短小精干,读下来一气呵成,节奏感俱佳。该书由新锐画师昔酒根据《铸剑》原文汇编,浓烈鲜明的色彩表现,加上大胆的人物构造和场景描绘,瞬间把人拉入一段荡气回肠的复仇故事中,而复仇故事是千百年来不变的题材,西方有《哈姆雷特》,中国就有《铸剑》!不同于普通情感绘本,该书不仅是文学绘编,更是传统文学和现代绘画表现的一次全新结合。走向自己,努力抗争,不屈于命运,看完之后真的让人久久难以平复……

Ps夸一下印刷工艺,该书采用大开本尺寸,锁线装,改革原来绘本不方便全页打开的装帧,可以180度平摊,阅读起来真的方便了。而且不管是封面还是内页,印刷色彩都极其精良,读下来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绝对是上半年读下来,我最喜欢的绘本,没有之一!!!!

《铸剑》读后感(四):剑

《铸剑》 可以分为四部分来看。 第一部分: 1.首先对眉间尺的形象进行刻画,通过写眉间尺和老鼠之间的事来描绘出一个人唯唯诺诺的形象。 2.母亲告诉眉间尺和他父亲的事,希望他为父亲报仇(国王得到了一块宝铁,便让眉间尺的父亲去铸剑,最后锻造了雌雄两把宝剑,父亲知道自己献剑之日就是命绝之日,留期雄剑,献上雌剑,最终被王杀害)。 3.眉间尺找到了那把冰冷的雄剑,踏上了复仇之路。 在第一部分里,国王隐喻统治阶级,中国的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的革命,但到了革命的末期,新的统治阶级对曾经帮助自己革命的人又害又杀,因为所谓革命,只不过是新的统治阶级代替旧的统治阶级。这就像眉间尺的父亲为王铸剑一样,最终被杀害。 眉间尺这边,他就如同革命的力量,却无法优柔寡断,比如中国历史的洋务运动,推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想要革命就必须将革命贯彻到底,犹豫则必定失败。 第二部分: 1.眉间尺带着那把剑走到了街道上,遇到了少年碰瓷,处境尴尬时一个黑衣人将眉间尺带走了。 2.黑衣人说他认识眉间尺,也知道复仇计划,但表示眉间尺的复仇必定失败,于是表示他愿意帮眉间尺复仇,只是要眉间尺的剑和头,经过很长的心理活动,眉间尺答应了他,黑衣人带着头和剑离去。 第二部分的黑衣人即是眉间尺自己,并且是蜕变后的自己,以眉间尺的性格,犹豫则无法成功,唯有蜕变成一个真正的复仇者,才能成功,此后原来的眉间尺死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冰冷的复仇者。 第三部分: 1.黑衣人见到了王,便以变戏法为由,将王骗至锅旁,将王的头砍下,眉间尺的头便与王的头打了起来,之后黑衣人也自刎加入其中,三个头在锅中争斗,直至王的头断气。 为了杀死王,眉间尺黑衣人都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也可以理解为,想推翻统治阶级,就一定会有牺牲。 第四部分: 1.臣子将三个头颅打捞上来,却无法分辨哪个头骨是王的,妃子便痛哭了起来,臣子也着急,最终经过讨论,只能将三个头颅一起安葬。 为什么无法分辨,因为王和普通人一样,人人平等,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普通人,都是一样的,无高低贵贱之分。 而在王被砍头时,臣没有去制止,等到王死后反而去把头打捞上来,这些臣子并非忠诚,他们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即将被推翻,臣子却重建封建,体现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在人心中根深蒂固,没了统治,被统治者反而不知道怎么当奴才了。 眉间尺其实也就像早期的鲁迅一样,他一方面希望青年能革命救国,但看到青年们统治阶级被迫害时,又呼吁他们不要做无畏的牺牲。 最后眉间尺复仇成功了,这把剑才真正的铸成了。

《铸剑》读后感(五):用这剑报仇去

昔酒 编绘版

鲁迅的小说大概就是常看常新。以下零碎想法预警。

父子母子之间:血海之仇让眉间尺有了复仇的决心,但是他才十六岁,这个任务对他来说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而这命运又实在是不可逃脱的。父亲的剑给了他复仇的希望。可是拿了剑他仍然是无法入睡,优柔的性格无法因为父亲的死雄剑的交接而改变,或者说成长不是一夕完成的,这也是传世杰作和少年漫的差别。可是无论如何是要复仇的。所以母亲会叹气,会流泪。后面眉间尺的刺杀果然是不如意的。

黑色人与眉间尺:这次看就对黑色人有了新的认识,也可能是之前就有,但是重新看这本图像小说让这些念头更加清晰了起来。比如黑色人其实有鲁迅的影子,或许是鲁迅的化身,比如叫“宴之敖者”,这是鲁迅的笔名之一。比如他黑色的、瘦削的外形。比如他善于复仇,又不愿被“义士”之名捆绑。比如受了很多“人我所加的伤”。他是会受伤的斗士,但终究是斗士。

黑色人和眉间尺之间很有张力。眉间尺刺杀失败,但终究成长了,他知道自己无法成功复仇,所以后面愿意拜托黑色人。然而复仇并不简单,仍然需要付出很大代价,所以眉间尺送上了头和剑(也就是以身饲奠定了报仇的根基)。因为感激眉间尺的信任,所以黑色人吻一吻他。似乎有提携玉龙为君死、酬谢知己的意思。最后战胜王,两头相视一笑看得我好感慨。这大概就是“信”与“义”。

这也是一个关于剑的故事。瑰丽,浓郁,豪迈得像诗,像歌,像传奇。封底单拎出来那句话,确实是本书宗旨:“我已经改变了我的优柔的性格,要用这剑报仇去。”

看一本图像小说大概就像是看一场电影,每一个翻页大脑都能更加兴奋起来。一些技巧我这个门外汉也感受到了:眉间尺献头的页面是对开的,像是打开一扇门,当我们打开这扇门的时候,眉间尺的复仇才真正顺利开始。或许是有这些寓意吧。而且眉间尺的自刎是用很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的,不是直接砍断脖颈,而是用这把再锋利不过的剑斩断羽毛。这断裂的羽毛就映在眉间尺的眼里。

蓝色的、白色的剑让我感受到了它的锋利和冷酷。血红色的背景让我感受到了这把剑传递的复仇的真心。

又比如大王和那些愚蠢的臣民出现(我未尝不是其中之一)的时候,就用黄色。三头斗争的时候,每一个头也都有自己的颜色:黑色人和眉间尺是黑色和红色,王是白色。最后三头相斗是三种色组合成的漩涡。

三个骷髅头的嵌套诡异又有趣。三个头真是越想越乖诞,越想越有吸引力。

全书也不恐怖,很多恐怖血腥的场面被巧妙处理了,比如埋shi,比如眉间尺的脸的特写。有一种力量在其中流动,却不恐怖。(虽然小公主看到之后说吓了他一跳)。

还发现这个故事是在三天两夜间发生的,这么短,这么精彩。

今天鲁迅也没有过时,这大概是鲁迅的荣耀,也是鲁迅的悲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