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无名者之国读后感精选

无名者之国读后感精选

《无名者之国》是一本由屠思凡 / 杨枫 / 修新羽 / 张子淳 / 司马 / 薛芃 /著作,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31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1-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名者之国》读后感(一):【须叔试读】清华科幻,高校独尊

拿到《无名者之国》,心里比较好奇,科幻这个宏观问题,在清华学生的眼中,是如何看待的?我认为这里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一方面,清华学生是我国最优秀学生群体的集合,他们的学习认知能力,代表着年轻一代对未来中国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他们看待世界、看待社会发展的思维,可能会促使未来产生某些领域的革新。科幻能力的综合反映,可以说反映了一届届对科幻有认知的清华学生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孕育诞生了他们团体的智慧结晶,这本文集《无名者之国》便显得弥足珍贵,今后也不知道还会不会再有合集出版。

在《序》中,我读出了清华科幻协会的坎坷甚至心酸。如果不是2015年刘慈欣、2016年郝景芳先后捧起雨果奖奖杯时,我们科幻文学创作、读者两大群体,还不知道要被社会、市场埋没多久。现在的社会,是要看市场反馈的,科幻文学本就小众,假如出版商对此嗤之以鼻,那对这个群体岂不是雪上加霜!还好,令人兴奋的消息从雨果奖传出,这不但标志着中国科幻在世界层面水平的提升,更是带动了一大群热爱科幻的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为之奋起直追。

就清华大学学生科幻协会而言,这是个聚拢顶尖学生科幻迷的好机会。随着众人的努力,这最终促成了呈现社团风貌的合集的出版。合集目录分为六大部分,很贴心的使用了西方科幻名著的书名作为分类引导,构思巧妙!小说《它曾活着:一个齿轮的故事》中以星际遗产拾荒者的眼睛描述一个陌生的星球——由不同尺寸的齿轮构成的、机械化的黑色宫殿,这里充满了精准、复杂的机械结构,令两位登陆地表的星际遗产拾荒者啧啧赞叹!没有发现原住民,那么是谁构建了这些巨型齿轮机械宫殿?是更高等级的文明所赐么?再浸入情节中,莫名出现的黑色宫殿不由得联想到神灵、崇拜、救赎、朝圣、馈赠、祭祀——甚至人工智能算法、机械之神,你不可能完全理解它的存在,但它一直却是孤独的存在着!这类机械朋克的作品,将精密机械进行了灵魂化处理,这大概是图腾崇拜的机械形式吧。

合集中的各位作者,将来不一定会从事科幻创作,但他们对科幻的热情,已经留下了永久的纪念。就社团而言,他们铸就并丰富了科幻协会的成就,推动了社团发展。就科幻出版界而言,在2022年初的合集,已为今年科幻作品集开了一个好头。

《无名者之国》读后感(二):无名者之国,科幻之国

这本书最开始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封面和封面上的文字。上面写着清华大学学生科幻学会著,被高考给折磨过的普通大学一员,清华大学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学院啊。打开了这本书,想知道自己与清华大学学子们的想象力与文字表达能力的差距,这使我兴奋,但又使我我感到羞愧。我兴奋的是有这么一本书摆在我的面前,让我能够得知清华大学的学子们的作品,羞愧的是我作为二流大学一名普通非文学毕业的成年人心中仍然只有这样幼稚的比较思维,这一系列的事情有什么好比的呢?比他好与比他不好,都没有任何比较的意义,在那一刻,我几乎忘却了人的成长应当是以自己为标准的他只要比昨天的我等进步一分,那我就是更厉害的人。 科幻是我非常非常喜爱的文学类型电影最爱的是漫威日常剧最爱的是日本动漫小说最爱的是科幻推理。这本科幻小说也没有让我任何的失望,书中的几个故事非常的精彩,引人入胜。高阅读科幻小说的时候,我都会惊喜,人类的思想能够漫游到如此程度,同时我也不免想象,书中的故事有一天成真实的场景,人类将会面临怎样的抉择,我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因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对这件事总是具有魔力般的吸引着我,使我沉迷于此。 你读完这本书,你就会理解这本书为什么叫做无名者之国,这是科幻小说作者的国度是喜爱科幻小说的阅读者的国度,是我们畅游思想的自由的国度,近代科幻小说的发展史看来这也是无数的前人为我们打造的国度,甚至有些人在这个国度的建造中陨落,被人生生地用棺材活活封死,使之社会性死亡,这是这些无名者精神长存之国。 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使我痴迷,科幻小说的魅力在于故事从这里开始,但故事从未结束,科幻小说给读者以新的王国,从零开始设想一片新的景象,万象的世界突破人类的认知,让读者的大脑变成作者的画布,在读科幻小说时,读者只是重复着作者的思考,看作者所看到的,听作者想听到的,我们极少产生对那个世界的共鸣,这使得读者更加理性,使作者建造的王国更加坚不可摧。 每当阅读科幻小说后,我的大脑总会以非常活跃地状态保留白日里所阅读到的故事情景与故事人物经历,在我睡着后大脑开始自己在这样的背景下演绎编纂一个又一个故事,我能够神游于作者所创造的那个世界里,非常真实,就像真实经历过一般,如同我本就是那个王国的一员。我非常喜欢这样的体验,这和玩游戏有着同样的甚至更深层次的快乐,借此体验到不同的人生。 可惜的是,好的科幻小说并不可多得,这需要作者具有强大的逻辑能力,空间构造能力和想象力,还需要对人物有入木三分的刻画能力,对故事情节节奏的把控能力,这并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做到的。但若没有做到或者以上任何一种能力不足都不能够建造出一个值得推敲令人信以为真的王国,若没有这样的王国,故事更是讲不下去,读者看不下去。

《无名者之国》读后感(三):沉默科幻之国居民的自白

选择沉默无外乎是知道不会有回应。作为科幻世界的老朋友,十几岁上就对它无限入迷。然而,转过头来看看四周,发现它不过是一个孤独的爱好。因此,对于是一名科幻迷的事,也许我应该保持沉默更久,我也许将永远保持沉默,如果没有读到那么一本书的话。有人说赚钱靠机会,我想,在关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件事上也是依赖机会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你根本就不应该在这儿。但若是没有读到《无名者之国》,我想我的认识将是,你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你不合时宜。《无名者之国》书写的目的是证明自己和吸引同类。这本书讲到了一个极少数人的群体——太多寂寂无名的人,依然在默默传递着,在大多数人们看来属于孤独的科幻爱好者的信息。

这群人的名号是:清华大学学生科幻协会。该协会身为国内一流的学生科幻爱好者社团,涌现了江波、薛辉、郝景芳等科幻新星,2019年还获得了国内以科幻为主的幻想小说最高荣誉奖项(银河奖)最佳科幻团体奖。书中既收录了协会成员的优秀作品,也介绍了协会的发展历程。同时还介绍了世界科幻进程、科幻社群的发展。

文章的阅读舒适度和赏心悦目程度上,本书虽未能尽美,但作为培养未来编辑和图书出版人的目的来说,初试已取得不小的成绩,捧读中,时时会有如海滩上的贝壳般珍贵的闪光之处,打动那根科幻爱好者独有的神经,给他们的后续创作带来灵感和启迪。由于融入了前沿的科学思想,文章中呈现的奇思妙想脑洞大开,激发科幻迷们无尽的想象。

书中收录了科幻协会社员以其他社员为对象的创作作品,其中作者旦旦的《寻找四零三》以“四零三”这个人物的现实身份为基础,幻想出了一类以“戴着面具,穿着宽松卫衣,吃胖二十斤”和“做常人想做却不能做的事”的可以成为四零三的人。而这类人的真正特质是“说世人想说却不敢说的话”,由此,“四零三”成为“独立之精神”永存人世。

还有在《蓝溪之水》中,小说生动地还原了生活在底层的采矿工人的真实生活,那种对生活的绝望藉由采矿感染导致的死亡被渲染得惊心动魂。读罢小说,读者不禁为那笔下对现实的入骨描摹而深深震撼。在疫情反复不断的背景下,在各种尘肺病人被不断暴光的时代,作者对现实的关注和深入洞察让人感佩。

《无名者之国》作为国内最大的科幻社团的处女作,起始于科幻,但不止步于科幻。我猜想,编者取名无名者之国,不仅是要纪念科幻史上那些推动发展的无名力量,也在借此机会祭奠那些现实生活中的无名之辈,他们生活在底层,他们不被人们理解,但并不影响他们存在的价值。书中展现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我,这也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无名者之国》读后感(四):【须叔试读】科幻能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无名者之国》来自清华大学学生科幻协会,一本业余科幻迷创作的科幻文集,其中既囊括了多篇校园新星写手创作的精彩小说,也收罗了不少科幻史传和评论,最后附上了清华科幻协会编年史。作为曾经某高校科幻协会的成员,看到这样一本饱含热情、诚意、创造力的书籍,心中全然是无限的艳羡和佩服。

自中学时代科幻文类闯入我的生活,它一直是孤独小众的,周围鲜少有此类文学的爱好者,亦因网络资源的匮乏,无处寻觅科幻组织。后来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参加学校的科幻协会,自此才发现一个广博的世界,里面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同类,充满着无数奇思妙想。也曾尝试创作属于协会自己的刊物,在三体日盛的时候,一份《白岸》电子刊应用而生,虽然其中的文章稚嫩,但制作的成员却欣喜异常。在研究生的时候,即使学业忙碌科研繁重,但和小伙伴们一起观影、一起大开脑洞讨论时,按部就班的生活远离而去,科幻以一种轻盈舒适的方式接纳了我们。

远离校园日久,阅读和科幻仿佛又回归到一种孤独的人生方式,读毕一本书,最好的交流不过是去豆瓣平台写一条短评,期待许久后,能有于我心有戚戚的人默默点赞,似乎也就止步于此了。相熟的协会成员们四散海内外,往昔的热情早已消散,科幻慢慢散逸。

如今看到这样一本书,心中不免热血涌动,尤其对书中诸多小心思会心一笑,仿佛是当年自己瞎想的点子在他们手中变为铅字、变为科幻的果实。也许未来科幻大师正在他们之中诞生, 新星冉起,带着至高的科幻理想。

科幻,从前是小众者的狂欢,从《美国科幻圈的诞生》、《我们的科幻协会》,孤独的爱好者聚集在一起,分享阅读体验和幻想世界。如今,随着全球科幻产业蓬勃发展,国内科幻文娱日渐鼎盛,科幻在渐渐成为大众的审美范畴,《无名者之国》的诞生,正是当下的脚注。《舌尖上的星河》是一篇爆款纪录片科幻式的呈现,《最后的西游》则是对古代文学的科幻结构,《清华北大异闻录》无疑是现实的科幻演绎,《云中世界》是对宇宙的科幻遥想……每一篇文章都闪烁着创作者的巧思,让同为科幻迷的读者惊喜不断。

科幻的人生态度不再是被鄙夷嘲笑的对象,更多的科幻创作者,以小说、影视、游戏、剧本等繁多的形式展现科幻的魅力,而科幻也正以曼妙的姿势成为所有人类生活图景中不可或缺的一块拼板。栖息在校园里的青年科幻迷们,无名者的你们,聚集在一起,就可以建立幻想的王国,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期待的。

《无名者之国》读后感(五):我终于翻开了陪伴我午睡的书

这本书装帧不错,我枕着它度过了两个月的午休。直到新年结束,我从老家回来,才想起来还有本书没读。

这本书的噱头是很足的,清华大学似乎本身就是一种质量保证。而清华大学学生科幻协会,作为一个学生兴趣社团,能做到出书的水平,组织力和人力绝对是绝无仅有。当这一切发生在清华,我便觉得似乎也并非何种奇迹,那群站在国内顶尖的人们,想做是能做到的。

但实话说,这本书很难评价,非个人合集意味着相当多的主题和集体创作,而这种零散使得作为一本书来说,我很难用简约的标签去概括它的整体气质。

那么,从值得一提的事情说起吧。在看完之后,我很确信这是一个非常团结友爱的社团,描写社团成员的《寻找旦旦》和《那些神秘的社员们》,用一种互相创作的方式去描绘彼此。尤其《寻找旦旦》,利用五个身份讲述一个故事,叙事手法和结构上都颇为让人惊喜,已经远远超越了协会间娱乐性质的创作。而无名者之国篇目中《清华北大异闻录》之中,我又能感觉到这种社团整体玩票的和谐感,这让我十分羡慕,这群精英在一起碰撞出了不同的火花。当阅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不仅有些惆怅,想起来多少年前坐在初中教室里的我,还曾经不切实际地幻想过成为其中的一员。这种遗憾或许一生都无法弥补。

然后是几篇非常高质量的非虚构文学。特别值得一读的是杨枫的《美国科幻圈的诞生》,用一种纪实的手法描绘了美国科幻圈的产生,以及其后分裂纠缠和互相斗争的故事。这种类型的信息是国内极难有人翻译和分享的,虽然写的是美国那里发生的故事,但不少事情在国内也能找到影子。科幻作为一种亚文化,存在圈子文化是一种必然。即便不为了获取更高的收获,单纯为了那些八卦而阅读,也是极为有趣的。然后是钟天意和楚子阳创作的非虚构,也都内容详实,充满乐趣。

这里还不拘小节地刊登了一些更加创新的东西,比如屠思凡《舌尖上的星河》,这是一份类似设定集的文体,他是否可以理解为描述一个世界的小说呢?我无法得知。而《云中世界》则比较明确了,这是一个基于气态行星的生物设定集,别有一番趣味。

当然,买这本小说,最关注的还是科幻小说本身。通篇阅读下来,佳作的比例相当高。对于这些作品,我就不剧透点评,只知道,他们既关注到了天空,也关注到了脚下,既关注虚拟世界之中的永存,也关心到了人生。这些作者们仍然保持了普通,以普通的心态去关注世界、我们自己以及人生,也许这才是书名叫做《无名者之国》的真意。

在这一刻,我突然觉得无法考入清华的遗憾也并非遗憾,大家同样是普通而平凡地活着,看向永远不会平淡、诡谲的未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