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以诗歌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以诗歌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以诗歌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第一篇

寒假里,我又编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比上一次编得更有趣了,那我给你们读一读:

雪花

雪花像鹅毛,雪花像棉絮。

雪花飘呀飘,飘到了大地上,给树木披上了新衣;

飘到了田地里,给小草盖上了棉被。

小雪花呀,小雪花,你可以走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给世界一片洁白。

读完之后,我问爸爸妈妈编得好吗?他俩异口同声地说:“好”。我很高兴,我是一个小诗人了。

第二篇

与诗歌为伴,仿佛是行于高山之下、阔海之畔,拾一枚弯弯的海螺,聆听山与海的歌唱。诗歌如月,朗照于我,有此为伴,夫复何求?

当年明月初照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稚嫩的童声咿咿呀呀地念着那穿越了千年时光的思念。有清风明月陪伴,在奶奶的臂弯里,懵懂的我,与诗歌初识。乡村夏夜,躺在屋顶的凉席上,睁开眼,群星璀璨,银河苍茫。又或明月高悬,风清云动,周围或明或暗,有烟笼修竹之景、月在清溪之美。星月在天,诗句萦绕耳畔。“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奶奶会的诗不多,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吟唱,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烙下深深的印迹。跌跌撞撞地,我推开了诗歌之门。

再忆明月复几何

初中时,家与学校不在一个城市。常常是室友们回家过周末,只有我一人默默地望着清凉的月。那时,诗歌就成了我的敬亭山。在那间小小的宿舍里,我曾与李太白把酒言欢,豪迈之气犹如大河之水般浩荡;也曾向往孟夫子的鹿门去处,前人评孟夫子“气象清远,心孤寂”,何其精妙;周美成的“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缠绵悱恻,哀而不伤,一字一句皆扣人心弦……赞赏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向阳的人生姿态,也体会“有子七人,莫慰母心”那念及母亲劳苦而自责的孝心……那些安静的夜里,诗歌犹如明明之月朗照于我。万籁俱寂时,我秉烛夜读,穿梭于千百年间,与一个个不朽的灵魂倾心晤谈。

今时明月愿可掇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在那黄沙弥漫的战场上,短短十四字,犹如虎啸龙吟般,唱出保家卫国的最强音。李贺生平不得志,于是凝剑气于笔锋,纾解胸中不平之气。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或气概豪纵,笔势雄奇;或缠绵悱恻,抑郁幽微。诗歌创造了独属于我的艺术天地和精神世界——犹如大海般辽阔,犹如海鸥在大海上迎着朝阳翱翔般自由。我时常在海边聆听风浪,那是绝妙的词句在心中回响,在心中歌唱。

与诗歌为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路还遥远,但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与诗歌为伴,你我皆在路上。

第三篇

“陪你把想念的酸拥抱成温暖,陪你把彷徨写出情节来,未来多漫长,再漫长还有期待,陪伴你一直到故事给说完……”夜深人静,天空是墨色的黑,风止星眠,人已微倦,耳机里不经意传来陈奕迅富有磁性的声音。我撑着额头慢慢回忆,一入诗歌梦幻场,感受世间百般情。

诗歌陪伴着我少年的侠气。“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独自一人,背着剑,走在无边的旷野,无尽的长风拂着我的两袖呼啸而过。或是哼着带地方腔调的诗句,或是举起酒壶敬还未到来的明天的朝阳,路遇江湖浪子,对他们的邀请,我摆手谢绝。我仰望深邃的星空,步履不停,走过大江南北,看尽沿路好风景,满身浪漫主义的色彩。

诗歌陪伴着我少年的失落。或是无人理解,只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的寂寞与孤傲,恰巧千年前的你也拥有过;或是独自漂泊,只叹“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的彷徨与想念,恰巧千年前的你也经历过;或是心动不已,却又为了前途各奔东西,只好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此刻的心思,用你的话表达出来,你知我,懂我,安慰我。

诗歌陪伴着我少年的志气。我知道世事艰难,要求自己无愧于天,无愧于心,将“淡泊之守,须从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反复在口中念诵。你是益友,教我正身正心,教我做有为者,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告诉我,世间除了丑恶,还有更多光明和美好值得为之奋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人在迈向更好的自己的途中,“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趁着乾坤未定,及时放手一搏。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时候,你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温暖了世界。世界同心,长夜有尽。

就像陈奕迅的歌声一样,诗歌像是一个默默守护的朋友,陪伴成长,治愈伤口。在悠长的岁月里,这位朋友陪我,把沿路的风景变成激励我勇敢前行的力量。这种陪伴,就是我与诗歌间最长情的告白。

第四篇

一个人只拥有现实世界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题记

人生的不同阶段各有其不同的诗意与浪漫:我可以在唐诗中高歌壮志凌云心,挥洒成壮丽山河,亦可在宋词中品味断肠幽怨心,谱写成惆怅离歌;我可以温一壶月光下酒,与青山相拥,云烟氤氲,亦可听云雀叫一整天,慢慢生活,诚诚恳恳;我可以在荒岛上迎接黎明,亦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诗词中,品自然之美,悟人生之道。

与诗歌为伴,走过四季之更迭,伴着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舒展锦绣画卷。你看,春光无限好,惠风和畅,想起“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便被这明净的画面、蓬勃的生机吸引,顿觉万物复苏,心生愉悦。你听,夏夜月清幽,偶有蝉鸣入耳,想起“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沉浸于月明风清的惬意、生物灵动的热闹之中。你嗅,金秋满地叶,桂子飘香,想起“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似乎有一股清香从诗文中飘散出来。你赏,冬日寒雪飘,银装素裹,想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日的早晨,万籁无声,雪厚厚地堆着,雪花无声地飘着,便更觉恬静舒适。

与诗歌为伴,品悟人生之情怀,伴着时代变迁与诗人经历寻找心灵归宿。最喜爱东坡先生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他那潇洒出尘、旷达豪放的气概与人生态度令我向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兴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只管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也在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中立下了凌云之志,在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收获了坚定的信念,品味到了昂扬奋进的精神、孤傲高洁的情怀。他们的诗词中,充满着人生哲理与思想引领。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小时候读诗,只倾心于自然之变化无穷。月光皎洁,花影婀娜,虫鸣满耳,微风拂面,我抬头寻找诗的踪迹,没有想到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长大后读诗,渐渐明白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离别之痛,感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今日春来,明朝花谢,你我皆是人生之旅的赶路人。在诗歌中,我丰富了阅历,体验到了不同的人生。在诗一般的年华里,我习惯了挥手告别,也惊喜于意料之外的遇见;历经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也庆幸有诗情为伴。

我见过大漠黄沙孤烟直上,也见过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我不过是天地逆旅之百代过客,愿吟啸徐行。布衣轻舟,览行路之风景,悟人生之意趣,带着几分豪情、几分坦荡,走向诗的远方。

第五篇

寻一处清凉之地,携一本书,与潺潺流水为伴,和着清脆鸟鸣和缕缕花香,多么惬意。

掩卷,思绪穿过历史的长廊,去寻一寻,这千年间的悲欢离合。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的叹息从幽远处传来。他看到民生疾苦,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他一次次为国献策,那天地日月可鉴的忠心却敌不过小人的谗言,他被疏远,甚至被流放。“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命运弄人,却改变不了志士的心,屈原始终保持高洁的品行,没有一丝改变。楚王负了屈原,可是,华夏大地上对屈原的祭奠成为传承千年的民俗,直至今天。这便是人心所向。

“来人,上酒!”帐中传来项羽的声音。虞姬走上前,看着他端坐在上,眉头紧锁,铠甲上的血迹已凝结成了深紫色。他们互相望着对方,都知道,明日又是一场血战!虞姬捧过酒壶,为他倒上酒,将酒壶放下,缓缓转身,擎起一柄宝剑,在烛光下舞起来。项羽看着美人依然曼妙的舞姿,看着她目光流盼中的柔情,眼前恍然浮现出两人曾经的动人时光,而剑光闪动间,他又想到自己这一世的辉煌,想到眼下的困境,如何不感到心痛?“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情至深处,难以自已,项羽一介武夫,也吟出了这一千古绝唱,表达自己的满腔深情和英雄末路的悲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如此铿锵有力、震撼人心的诗句,若是第一次看到,你绝不会想到是出自一位女诗人之笔。“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那时的她,还幸福地生活在闺中,有父母家人的庇护和疼爱,只是个会偶尔感伤的普通女子。然而,后来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何等悲痛与凄惨,可她只是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纵然满腹才华,她也深切地感到,手中的笔远远表达不出她的满腔愁绪。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故后,她心中愁苦郁结,对统治者失望,当这些情感因某种机缘触发喷薄而出时,才华横溢的她如何写不出这一首掷地有声的《夏日绝句》?

清风吹起,归巢鸟鸣,睁开眼,才发现泪水已爬满了双颊。“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人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诗歌会带我们回到从前,感受他们波澜壮阔的人生,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这样的感受中,我们的生命不断获得滋养,我们也不断成长、壮大。

第六篇

诗歌,或似日本女郎一瞬低头的不经意,亦或似诗人独上西楼眼角带伤的刻意,真真切切也。

诗歌,随眼而见。“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取名林徽因,多么美好的名字,也正贴合这女人迷人的容颜、幽兰般气质、不凡之才华;“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它在一处不加构思的夕阳搭配着江水中;“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在妙龄少女的灵动中;“佳人已是黄昏时,花容美颜曾几时”亦在迟暮阿姥的深深叹息中与诗歌为伴,眼底尽剩温柔。

有那么一位温柔的人,他是将诗歌当作生命的人————杨牧先生。曾吟着“我从海上来,浪声满袖”启程远航,当时仅为少年郎,心怀志气,大气凛然。有着广阔胸怀的他也有女孩子般细腻的心思,时常忧柔,眼波多情,“四月飘下了这小小的山头,小黄花自树飘落”独自而坐,悄然写下。他描绘诗“好像一只救命的扶手”,正如此,他的一生都是关于诗,关于浪漫,精彩绝伦!纵使杨牧先生不写诗,依旧是一位温柔的“诗人”。

虽不达杨牧先生,将诗歌刻入骨子,融于血液。而我与诗为友,倒也擦出温心花火。中考失利,我离开熟悉的城市去求学,我时常想,我该是什么样子的,手持一张白纸,茫茫然,不知添点什么。当读到张载激昂所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时,纸上也有了浓厚的一笔,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热血沸腾,似有一股推力,让我勇往直前,也无风雨也无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正处碧玉年华的女孩也会心有萌动,炙热而真诚。了了几字的懵懂和悸动,浓浓情意,穿越千年,扣动了一位21世纪少女的心;求学路上,亦有摇摆不定之时,一日日连轴卷乏味枯燥。读至纳兰性德“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是啊,我们当初那份坚守的信念是最宝贵的。我问我:是否丢了初心?“居之无倦,行止以忠”此后,我以汲取知识为乐,目光澄澈,坚定,看事物也便愈加透彻。

诗歌,似火,品味中点燃心中缤纷;更是知己,对话里产生脉脉共鸣。诗歌为友,浪漫不已,春意正浓。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第七篇

当历史悄然转动不息的年轮,是谁在助它繁茂生长?

当春来秋往,斗转星移,是谁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一直向前?

是诗书。它如一条纽带,让思想与品格代代传递。它又如一汪源头活水,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以诗书传家,传的是思想。

“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苇草。”苏洵深谙此道,于是以诗书传子,使东坡立下“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壮志,使其拥有与众不同的思想与智慧,终成诗文之大家。李格非亦深谙此道,身为进士,以诗书传家,使易安自小便爱“读书消得泼茶香”,使其“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思想至今依然鲜活。“以诗书传家”,这句话历经千年把我们推向今天。诺贝尔奖得主莫言、奥斯卡奖得主李安,无不是从祖辈手中接过诗书,才使得其思想在文字里、在电影里大放异彩。诗书是思想的载体,而思想亦是民族的根基。以诗书传家,才可得有思想之家庭,才可得有思想之国家。

以诗书传家,传的是品格。

古诗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而道德怎可只口口相传?嘉言懿行与音容笑貌都会随时间散去,而道德和品格却可于诗书中永远流淌。传《史记》,传的是司马迁的坚持与奉献;传《赤壁赋》,传的是苏轼的旷达与潇洒;传《红高粱家族》,传的是对于生命和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传《看见》,传的是对于责任和正义的坚守。中华民族是诗文的民族,以诗文传家,使一代代人接住、守住几千年来的民族精神与品格。这是荣幸,更是责任。

以诗书传家,传的是启迪。

何为传?传,不仅是看,是听,更是思考,是创新。诗书可让我们看到历史看到过去,而我们更应从中获得启迪,为之推陈出新,使其走向明天走向未来。而放眼现在,诗书的传承已被渐渐忽视,更不必说更新与发展。它仿佛正于灯火阑珊处黯然转身,留给我们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一个民族的优雅,需要几代人的坚持。但摧毁它可能只需数年。”而传之以诗书,便可传之以道德,传之以精神财富,传之以思想,传之以力量。故我们应将诗书拾起,将一个民族的优雅与自强拾起,传给下一代人,传给下一个时代!

我们何不一起努力,以诗书传家?为你,为我,为明天!

第八篇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读后感450字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虽然是由被翻译成中文的,在此过程中难免变得晦涩难懂了许多,或许从某种角度而言较低了可读性,但是仍然震撼心灵,毕竟是一本优秀的书籍。关于教与学,一直以来都是大家一直探索的问题,而在这里,帕克.帕尔默比任何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使我受益匪浅。无论对于课堂教师和教育者还是其他岗位的人,这本书都代领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这本书带领我进行了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精神之旅。人们出于情感的原因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他们深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程。但是,教学上的种种要求却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力教学。我们能不能也像一些优秀的老师那样,把爱献给孩子们,用心来教,为我们的教学注入鲜活的情感?

在本书中,帕尔默带领着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教师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这本书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是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世界。这张网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联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中。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

《教学勇气》震撼我的还有它对恐惧文化的诠释。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因为恐惧,继而便拼命地寻找改变的源头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拼搏、抗争、奋斗,终于,有了小小的收获,然成功的喜悦尚未遍及全身,便发现自己早已因此疲惫不堪,只不过成功之前是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未觉着累而已;倘若拼搏、抗争、奋斗失败,那更懊恼不已,觉着自己没有功劳连苦劳也忽略不计了。于是忍不住感叹:人是多么渺小,以人个体之柔弱真的根本无法和那些看不见的、又无处不在的力量抗衡。感叹过后,很多人会选择再战,当然也有人会选择逃避,丧失斗志,从此消沉。

《教学勇气》这本书就像陈年酿酒,是越读越香醇。这也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书,能带领教育者们,对教学生涯进行永无止境的探索。

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教师、和教师相关的人,以及任何关心教育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读后感450字

我并不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人,我是在带着完成读书任务的情况下开始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的。慢慢地,我被书里的30位优秀师教师的教育理念吸引着,我不禁想到这样一个故事:

在非洲的巴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存着一种古老的生活仪式,当族里某个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的时候,族长便回让犯了错误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戒。每当这时,整个部落的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这个犯错误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教训”他。

围上来的人们,会自动分出长幼,然后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告诉这个犯错误的人,他今生曾经为这个整个部落做过哪些好事。每个族人必须将犯错误人的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叙述时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允许出言不逊,而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赞美。整个赞美的仪式,要持续到所有族人都将真面评语说完为止。

巴贝姆巴族人是智慧的,他们对待犯错人的态度是:尽管你犯了错,有了缺点,我们依然爱护你,关心你,接纳你,既然你曾经为整个部落做过那么多的好事,善事,有着那么多的优点,那么,请你认真的反思,然后心悦诚服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整个部落的人都坚信:你一定具备改过向善的信心与能力。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不也是这样吗?对于受教育的学生来说,毕竟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导致他们的心智发育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以这么说,没有不存在问题的学生,只不过存在问题的表现不同而已。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学生有了问题或是犯了错误,作为教师该怎么办?

可以简单的训诉,可以粗暴的批评,甚至可以来点体罚……可是效果呢?巴姆巴族人的做法实实在在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上了一堂生动的课,那就是“鼓励”是教育人的最好方法。

用赞美的方法“教训”人,其实并不比训斥的效果差,只不过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的不少教师缺少这种思维方式,就觉得训斥来的干脆,从而运用的“得心应手”;而要将“训斥”改为“赞美”,有时只要改变以下思维方式即可。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带给我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艺术:赞美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既能发扬自己的优点,又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我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运用这一教育艺术,希望它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读后感450字

这段时间阅读了《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这些建议给所有的新、老教师及时提供了迫切需要也本该得到的帮助和培训:为“教”和“学”提供即时而有效的指导;为新教师提供各种实用的教学技巧;促进新教师和教师指导者之间更多的探讨和互动;为老教师提供有益的指导方法和案例;为任何有意于自身提高的教师提供了素材。这些建议和一些观点,对于当前的数学教育者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帮助。数学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直到大学毕业,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几乎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又有多少教师真正思考过,数学教学,我们应该追求什么?

我想,数学教学内容首先要精简和目的明确。一节课40分钟,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特别是抓住课的本质内容,就会显得既精又简。

教学过程要简化。数学学习本来应该是一件简单而快乐的事情,有些教师的课堂设计使许多原来简单的课堂变得纷繁复杂。有些教师为了"作秀",特意设计一些障碍与陷阱,搞到学生大半天摸不着头脑,反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应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学过程简洁明了,轻重得当,没有那种费尽心机联系生活只为理解某一概念的做法,收获甚好。

使用教学媒体要适当。起初,多媒体的使用很流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实践证明,过多使用多媒体会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还会削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和利用。多媒体课件不是万能的。我们还是要以常规媒体为主,多媒体为补。有些教师过分的依赖多媒体,到了没有多媒体就上不好课的思想,这是不合乎教育教学规范的。关键时候可以用。其实只要我们吃透教材,把握好学生,课堂教学照样可以很成功。

总之,我读了《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努力,使自己在教学中更成熟。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读后感450字

初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觉得它很枯燥,没兴趣没什么耐心去看。但是为了写读书心得,于是耐着性子认真地看了一遍,没想到还有些收获和启发。

作者首先回想了“教师”这个词,毫无疑问,在纷繁复杂的人生社会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即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中居于一定的地位,具有相当的身份。而古今中外有诸多学者对此作过精辟的的论述。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作者还认为,在教育工作中的缺点之一,就在于教师虽然不否认自己有着教育学生的任务,但是常常把它们看成次要的任务。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一、作者只是认为教育工作没有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我认为教师有是正常人,也是凡胎肉体,也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不可能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去。二、我个人认为教师就是应当在教学时间内上好自己的课,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不是一天到晚忙着干这个想着干那个,因为论文以及其他活动影响自己,特别是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三、我觉得每个教师都渴望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而不是一味培养自己比较眷顾、看重的人,如果长久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取心。

那么,到底教什么?如何教?教师在学生面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去爱学生?如何用正确的爱去教育学生?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为恐惧不敢跟父母倾诉苦恼,日积月累,孩子们缺乏诚心,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一直觉得,教书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更重要。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孩子终身发展来说,总是有益的。而通过多途径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点更重要的事情了。

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天,我们都有责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玩耍,他们的世界应该有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欢快的笑声。“学生的很多命运,其实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所以,只要记牢这句话,你一定会努力的。

作为一名老师,面对这样有独特生命的“精灵”,我们不必去美化他们,但是又不能回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而是要宽容豁达,善待他们。而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用阳光的笑容对待阳光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必定会充满阳光。”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读后感450字

有人给师生关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变压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

在这个电路变压器的关系中,老师处在更主动的位置上,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在老师手上。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在学生面前,他们是知识的权威。但是今天,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了,学生独立性的增强和信息来源的扩大,使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有些教师在电脑操作、畅销书阅读等方面会落在一些学生的后面。老师要乐于向学生学习。老师应该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师生之间有时是以“能”会友的关系。现在的学生涉猎广泛,学习速度远远超过教师,作为老师就应该谦虚地向学生学习。这并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相反,如果教师不肯放下架子,不加强学习,不主动与学生交流、交心,甚至还把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的做法当作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那就不仅不会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还会彻底破坏师生关系。

无论高段学生还是低段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教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

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读后感450字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的价值取向定位在“研究型”和“专家型”层面上,也就是说,现在的教师不是以前的一本书、一支粉笔就去上课的情况了。其基本素质要求就是:

1.教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新的知识经济条件下,课程教材的综合化、开放化,多门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因此,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从而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而准备。

2.教师要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创一种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视野开阔,个性鲜明。同时,从自身全部的教学实践和言论中,可以感觉到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

3.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把学生当作一种“知识源”,并在教学活动多给学生一点赏识、表扬、肯定和信任,才能同学生一起,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4.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古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人们常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一个教师德之昭昭,其业也昭昭。一些教师能让学生记住一辈子,重要原因在于他们高尚的人格。

5.教师要有可贵的创新精神。首先观念上应创新,变“少数学生撑门面”为面向全体发展,变“单向培养”为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知识传播不是简单复制,而是对教材知识的一种再开发、再创造。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

第九篇

见义勇为的作文500字 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俗话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有一天,我和妈妈坐公交车去逛街。公交车上人山人海,忽然我看到一个人偷偷把手慢慢地放进一个阿姨的皮包里。如果那是个小偷,想偷那个阿姨的包怎么办?我的心里乱成一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想小心翼翼地走到那个阿姨的身边,帮助那位阿姨。可是我慢慢走过去的时候,妈妈却一把抓住我的手说:“站在这里,不要乱跑,小心摔跤。”我小声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前面那个人想偷走那个阿姨的皮包。”妈妈看见了说:“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我斩钉截铁地说:“要不然报警,要不然请公交车上的人帮忙。”就在这时,站在小偷旁边的一位叔叔一把抓住小偷的手,那个小偷气势汹汹地说:“快放开手,要不然我让你见点血。”可是那位叔叔还是紧紧地抓住小偷的手,小偷气愤极了,从口袋里拿出一把水果刀说:“现在你放不放手?”那位叔叔正义凛然地说:“休想!”

小偷现在很生气,拿起水果刀向那位叔叔刺去,那位叔叔三次闪躲,都闪过了小偷的水果刀,就在第四次时小偷发现了那位叔叔闪躲的方向,一刀刺过去,一下刺中了那位叔叔的手腕,那位叔叔的手腕血流个不停,站在那位叔叔旁边的几位叔叔一起扑了上去,终于把小偷给捉住了,可是在捉小偷时其中一位叔叔也受了伤。

我永远都会记住那一天的,那件事真让我感动!

第十篇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题记

清晨的枝桠上总会笼罩着一层雾气,一股淡淡的新生蔓延开来。微润的空气中氤氲着诗意。一阵风吹来,一股悠适充盈着身体,充满着诗意。

古铜色的大门,沉重的时钟。时间席卷走了一切,却怎么也席卷不走笼罩在中华大地上的诗意。从原始农耕时代到文化鼎盛的汉唐,再到如今这个喧嚣的时代,总有那么一方净土,那么一个世外桃源,在滋养着中华大地,它为我们中华文化,一直孜孜不倦地涂抹着浓重的色彩。

我喜欢《诗经》,喜欢它的爱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片神州大地上,总有这么一幕:他与她相遇在东湖的小舟上,男子高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空气中氤氲着水汽,朦胧而唯美。《诗经》是古人对爱的勇敢追求,这是爱的诗意。

我喜欢的苏东坡,喜欢他的豪放。“身如入已灰之木,心系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一生的起起落落,带着他那乐达的心态,为世人所铭记。他一生放荡不羁,乐观豁达,豪气冲天,伴着他的诗情,化作一只白鹤,化身为中国历史上豪放的诗意。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终将走过新生之春,热情之夏,纷飞之秋,落雪之冬。带着诗意前行,带着未来的希望前行!人生像一首歌,终会有哆来咪。我们要哼着充满诗意的歌,砥砺前行。人生像一支舞蹈,终会有眼花缭乱的动作,化繁为简,充满爱意的诗意,优美的舞姿,定会打动人心。

人生本就道路坎坷,布满荆棘,怀揣着一颗充满爱意、豪放而诗意的心,不负韶华,以青春最美的姿态前行,才是人世间最美的风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