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环境描写有修辞手法的600字作文500字

环境描写有修辞手法的600字作文500字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环境描写有修辞手法的600字作文500字。

第一篇

今天早上,我被呼呼的风声惊醒,我望着天花板,余光中瞥见窗外摇动的树枝,啪啪地拍打着窗户,我小心翼翼的推开,呼--风凉飕飕的吹了进来,我不由得打了个冷颤,赶忙关上了窗户······ 走出门去,校园安安静静,风仍然吹着,映着昏沉沉的天气,心情凄凉,悄怆幽邃,有一阵狂风吹来,柳树像发了疯似的抓耳挠腮,连那没来得及长出绿叶的树枝也被冻得瑟瑟发抖,抖的流出了眼泪,啪啪的打在地上。狂风把地上的塑料袋高高得刮起,那塑料袋像断了线的风筝,不知去向······ 学生们走在中央大道上,这风显示出生气的样子,把小姑娘的头发吹得不成样子,寸步难行。 好不容易挨到教室,向外看,朦朦胧胧,唉,原来窗户上覆盖了一层水珠,``哒``,一滴大大的水珠滴在了作业本上,扩散开来······ 这狂风真让人烦啊.

第二篇

如何让记叙文有“得体”的环境描写_记叙文写作指导

作文中的环境描写指的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摹。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当中,故人的个性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写好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及渲染气氛,突出文章主旨帮助很大。而在初中阶段,更多的用到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较少涉及。本文将针对记叙文写作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做一说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因所有环境均服务文章主题,故写环境时,需注意环境描写并非文章主体。也即一篇作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文字不一定要多,但要“得体”。所谓“得体”即是说文中描写的自然环境须与其记叙的事件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或对其要表达的情感,主旨或其中的人物形象能起到烘托,突出的作用。针对如何做到“得体”,下面给出两个思路,仅供参考。

1、局部映衬法

局部映衬是指在作文中描写自然环境时,可在任何部分用自然环境映衬人物的精神品质或文章的主旨、情感,从而让文章品格得到提升。使用局部映衬法,景物描写的文字并不求多,而求“精”而“得体”。某个地方可能只有一句景物描写,但就因这一句话,提升了这篇作文的整体质量。如一同学暑假回农村老家探亲,目睹了兄妹换亲的封建陋俗,写了一篇《探亲》的作文,文章结尾写到“第二天清早,我上路回城了。走时山村好静,走过童年的小树,我不禁回首:山村雾茫茫,人们还没有从梦中醒来呢。”作者描写山村茫茫的雾气,并以此暗示山村人们还未从梦中醒来,亦即还未丢掉封建陋俗,文章的主旨因此得到升华。

使用“局部映衬法”,需要注意的是须根据自己描写自然环境想要达到的目的来决定描写何种景物,并去寻找景物与达到的目的之间的关系。如果要表现一个人物的某种品格,可用和煦的春风映衬“温暖”“温馨”,用各种表现纯净美好的景物映衬人物的高尚品质……这一笔能使文章不仅停留在记叙层面,而有了一个精神的升华;如果要表现亲情主题,可用明媚的阳光象征与突出亲情所带来的温暖与温馨;如果要突出怀念主题,可适当描述秋景;如果要渲染紧张气氛,可以电闪雷鸣;如果要表现伤感,可以阴雨连绵……这个对应之处同学们可在平时进行优秀作文阅读的时候加以积累。

2、整体烘托法

所谓“整体烘托法”指的是作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从整体上定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或定下了故事的发生氛围,或作为一个重要要素参与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第一,将同一环境描写作为某种氛围的衬托放在文章开头,并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仍不时提到。这个环境描写通常定下全文的情感氛围或交待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如一篇满分作文《较量》,写“我”作为班干部与班里恶作剧同学的一场较量,突出“我”的勇敢,在文章开头即写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环境描写不多,但从整体上给文章定下了一个紧张的环境氛围。

第二,将一两个环境描写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在这种情况中,须在开头即涉及这处环境描写,以此形成线索的始端,然后各段或关键段落都要写到这个或这些环境,文字可长可短,位置可为段首,亦可段末,这样会使人对这一自然环境产生深刻印象。具体可分成两种情况,第一,自然环境在文章事件发展过程中是变化的,如一些文章要写某事从不好变到好,便会使用雨过天晴的环境描写,在开头写阴雨连绵,文中雨慢慢变小,文尾则变成阳光灿烂。第二,某一自然环境在文中反复出现,但自然环境本身变化不大,只是承载了某种情感或主题。如一篇北京中考满分作文《凝聚》,其中“阳光”作为一个环境描写,在文中反复出现,但内容上并无很大变化,因为阳光承载的是同样一份“亲情”。

第三篇

星期六下午,五(1)班师生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外活动,内容是练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话。

师:最近我发现有个别同学在教室的墙壁上乱刻乱画,谁能用拟人的手法让墙壁说话,劝告这部分同学?

刘飞:墙壁摇头晃脑地说:“同学们,你们不要在我身上乱刻乱画了!”

王慧:刘飞运用拟人句没有注意事物的特点。墙壁是平整的,不存在头,如果把墙壁说成“板着脸说……”就合乎事物的特点了。另外,墙壁是稳固的,怎么能“摇晃”呢?

王慧的发言引来一阵热烈的掌声。

师:王慧说得好,“墙壁板着脸说”既符合墙壁的特点,又合乎人的心情。如果有人在你身上乱刻乱画能不板着脸说吗?同学们今后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要符合事物的特点,又要合乎人的心情。

师:我再出一道题请同学们用拟人的手法练说。小溪水哗哗地流淌着。

赵欢:小溪水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歌手在欢唱着。

李明:小溪水不知疲倦地在欢唱着。

师:同学们来评一评,他们俩的说法谁的正确呢?

王慧:赵欢说的是比喻句,李明说的才是拟人句。

师:王慧说得对。比喻和拟人是有区别的:比喻着重把两种事物拿来相比。拟人是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写。运用拟人句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用描述人的词语来描述事物。如,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二是让人跟描述的事物对话。如,赵大叔推开它,用一个指头指着它的脑门说:“你呀,就爱占便宜!……”三是完全把事物变成人来写。如,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累弯了腰。

老师的总结讲话,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打响了。

第四篇

为了把平淡的材料写得生动逼真,就需要巧用修辞手法,使人、物、景显得栩栩如生。

如一位同学在《秋天的校园》中对菊花这样描写:“那五彩缤纷、婀娜多姿的一盆盆菊花正在争奇斗妍。它们像漂亮的花蝴蝶,像洁白的小天使,像节日的火焰,像美丽的蓝宝石。”

作者巧用了四个比喻句,写出了秋菊的美丽迷人、婀娜多姿。

第五篇

你知道环境描写的句子要怎么写吗?我们漫步在田埂上,迎面吹来了阵阵春风,觉得舒服极了,因为春天不像冬天那样寒风刺骨,只略带着寒意,你瞧,脚下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小草,此时已苏醒了,倔强地把头伸出了地面,虽然只见一点嫩绿,却充满了生机,一些不知名的小花,这一朵,那一簇的洒在田埂上。翠绿欲滴的蚕豆整齐地立在田埂旁。

1、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秋天,没有春天五彩斑斓的鲜花,没有夏天茂盛异常的绿树,没有冬天纷纷扬扬的雪花,但秋天有果实累累的果树,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到处都是瓜果遍地!

2、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大田里的麦苗像一片海,星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纵横交错的弯弯曲曲的河道,河边的柳枝吐了嫩芽,芦苇边钻出来放时透青了;河道里平静的水,从冬天的素净中苏醒过来,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青翠翠。

3、万里晴空,阳光灿烂。春姑娘晒得都眯缝起眼睛来了。那嫩绿的新叶,那田野的薄雾轻烟,象她的衣衫。随着她春意的步伐,那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简直要顶着脚站出来啦。

4、无边无际的平原平坦、广阔,像一个硕大无比的墨绿色的大翡翠圆盘,苍茫浩渺,气魄摄人。

5、一片连绵不断的平原,在天空下伸展,没有山丘,像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的海一样平静。

6、那霏霏的雨丝,宛如一片朦胧的烟雾,遮掩了绵延千里的淮河平原。

7、高原的气候,真叫人无从捉摸。忽而喜,忽而怒;忽而风满天,忽而平静得纹丝不动。

8、高原上的春天短得像兔子的尾巴,一闪便不见了。

9、绿草如茵的草原上还有一条细细的河,袒露在阳光下,远远看去,像一条发光的银项链。

10、雨后的草原,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珠儿也都是五颜六色的了!

11、一片辽阔的大草原,大得无边无际,微风扶着泥土散发出的芳香,把一大片一大片庄稼吹得如涟波荡漾。

12、夜幕笼罩着草原,一盘圆月从鱼鳞般的云隙中闪出,草原上弥漫起朦胧的月光,像是升腾起来的一片淡淡的银雾。

13、草原多么像海啊!只是比海寂静;草原多么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广漠得望不到边际。

14、远远地眺望,草地上有团团白云在蠕动,原来这是牧场的羊群,一只只白生生的,肥壮可爱,使草原更加生机勃勃。

15、雕漆画栋、玉栏朱杆、水光潋滟

16、美丽繁华,就像一幅精致的绣图

17、就在永息湖畔,竟然盛放着大片大片的金色花朵,就像一颗颗金色的星星躺在碧绿的叶片之间,但没有一种星,可以如此璀璨夺目,流光溢彩,妖艳得仿佛可以夺去人的呼吸。

18、空气中没有风,只有淡淡的薄雾飘舞,如丝如缕,静谧安详。

19、走进大自然,你可以在缠绵的秋雨中,独自漫步在逶迤的山间小径,任凭飘洒的细雨在睫毛上挂上一层细密晶莹的水珠。仰着脸,接受雨丝的爱抚;伸出手接受大自然的馈赠,尽情领略那不可言说的妙处。再采上一束带着露珠飘着芳香的野菊花,吸吮那真真的灵气,体味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让一种莫名的温馨款款而至。

20、早晨,一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不坐车,也不邀伴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欣赏大自然的交响曲。你听,“哗哗哗——”那是交响曲的第一个音符,第一份色彩。“哗哗哗……”小溪欢快的唱着,像一曲无字的歌谣。我看到小溪这么真挚的邀请,也跟着小溪唱和了起来。

21、温暖的秋阳从云朵中洒下一丝丝耀眼的光芒。枫叶就显得更娇艳、红润了。一会儿变成了镶满宝石的红头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一会儿变成了熊熊燃烧的烈火。一会儿又变成了华丽的红地毯,给大地增添了一份鲜艳的色彩。难怪唐代诗人杜牧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呢!

22、湖面很平静,水清清的,高空的白云和周围的山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湖水天影融为一体。在这幽静的湖中,唯一浮动的就是一些飞鸟了。人们说出山色多变,其实,湖色也多变,淡蓝、深蓝、浅绿、墨绿,在湖面上,界限分明。

23、我爱听那春天潺潺的小溪的歌唱,那清脆的声音仿佛一泓清泉流进了我的心田,那澄澈的溪流似乎围绕在我的周围,欢快地唱歌、跳舞;我爱听那夏天的竹林,微风穿过这片竹林,泛起一阵涟漪,置身其中,好像有一位乐师在摇动着沙锤,让人抛掉了心浮气躁,使我们的心境像湖面一样平静,不起一丝波澜;我爱听那秋天的枫叶翩翩起舞,那动人的声音,将我带入我心中的原野,那么的和谐,不觉已沉醉在那迷人的声音中,无法自拔!

24、水汽空蒙,迷幻,扑向我的头,脸。雨是乱蹦乱跳像调皮的孩子,待依偎别人身上时却是温柔的如同母亲的手臂轻抚着你。雨默默的,但仍能听到一种不可能捉摸的声音,如一把古老的坚琴,奏出深沉的曲调,余音袅袅,若幻若真,又似儿时的摇篮曲在耳边缥缈。雨仿佛密了一些,抬头望,就像一幅清虚淡远的山水画。在这如梦如幻的世界中漫步,细细玩味着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棵树。路旁的花贪婪地吮吸着甘露,花瓣上缀了些水珠让人不由联想到美丽姑娘的容颜。小草修长的碧发被润湿了,发悄上还挑着没来得及擦干的水珠呢!杨树仿佛被雨打疼了,每片叶子里都包了一汪“泪水”,风一吹,“泪珠”从叶尖滑落,有的则在叶子上转个圈。

25、夏天,我喜欢去水库边钓鱼。赤着双脚坐在树阴下,树外风和日丽,树下凉风习习,草儿抚弄我的双脚,痒痒的。放下鱼饵,把鱼竿插在一边,四周映得我好不舒服,抬头张望一番,满眼都是绿色。水光山色,回清倒影,令我心旷神怡。水面上游弋着几只野鸭,忽然天上飞过一只苍鹰,全都钻进水里去了,再一看时,已经到了那头。收钩之前,我仍不忘跳入水中,畅游一番,与同伴在水中嬉戏,远处的野鸭也跟着打闹起来。野鸭也和我一起欢乐,我于是感到自己融入了大自然。

26、让我们走进森林,看,小鸟的鸣叫;小溪的流水;茂密的树木;新鲜的空气;……这所有的一切会带走你的疲劳,让你来到一个精神的游乐场,这个游乐场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你的眼睛,让你一直保持旺盛的精神,忘掉所有的记忆,唯一的记忆就是森林的美。

27、我们沿着弯曲的山路一级一级向上爬,清澈的溪水唱着歌,弹着琴弦欢快地往下流。它们碰到悬崖,就聚集成一条条美丽洁白的瀑布飞流而下。流到平坦的地方,就汇聚成一潭潭清水像光滑的绸缎缓缓地流动。

28、和枫叶的红艳相比,银杏叶则显得更加柔美。街道旁,片片黄叶飘飘洒洒,似群蝶飞舞,又如天女散花。落到地上,层层叠叠,像一块精美无比的地毯一样,踩上去软绵绵的。满树的银杏叶就像一把把巧夺天工的金扇子,真是仙人彩绘、妙笔天成。银杏叶非常像一把精巧的小蒲扇,飘在空中时,好似一只只翩翩起舞的黄碟向人们展示着自己优雅的舞姿,又像少女那轻盈飘扬的纱衣,黄绿相间,我不禁看得目眩神迷。

29、当清晨的第一缕金光撒像大地,走在阳光灿烂的小路上,不经意地一瞥,一朵花瓣,在枝头滑落,伴随着几片落叶,飘飘扬扬地落在地上,微风轻轻吹拂,将它们带到了那遥远的天边……

30、金秋十月,到处硕果累累,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满山的姹紫嫣红,让人如痴如醉,心旷神怡。可我最喜欢的不是娇艳美丽的花朵,而是那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秋叶,昔日那绿油油又十分青翠的树叶如今已披上了华丽的秋装,颜色更是各式各样、美不胜收。

第六篇

所谓描写景物,通常指描写自然景物,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

景物描写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内容。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就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写作的目的则因文而异。有的在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有的则借写景而抒发某种感情。

要写好景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

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因此,要求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手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

二、要选好观察的角度

选好观察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总之,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三、安排好描写的顺序。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

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叫做游览顺序。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四、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因而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砌词藻。

第七篇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修辞可以飞扬语言表述的文采,对联的修辞方法种类繁多,简举常见的几种。

比喻以此喻彼,生动形象。如: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比拟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如:

春风放胆来疏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双关利用汉字的同音异义特点,似说甲,实指乙,一语双关,含而不露。如: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萧和。

用典借用典故,针对现实,引发联想,寓难尽之意于言外。如:

立品早防冯妇虎;

读书不好叶公龙。

夸张把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极力渲染。如:

西岭烟霞生袖底;东洲云海落樽前。

复词重复是表达一忌,但有时有意使用反复手法,却常使意境出新。如借助谐音,利用汉语一词多义,一字多音的特点,出奇制胜。如:

长长长长长长长;

朝朝朝朝朝朝朝。

顶真后面词语的首字承接前边词语的尾字。如:

一丝风,风吹绉满江春水;

三尺浪,浪淘尽千古英雄。

设问上联(或下联)提出问题,下联(或上联)作答。如:

万卷诗书,谁能览尽?

千秋功罪,我可说清。

除此之外,还有若干种修辞手法,如借代、镶嵌、总分、排比、缺隐等等,恕不一 一例举了。

第八篇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具体实验如下。

实验中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信给人感触颇深。一封来自一位著名人士,另一封来自监狱正在服刑的犯人,他们淡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的故事。

那位正在监狱服刑的犯人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中那个最红,最大的十分喜欢,我知道它一定很好吃,因此非常想要得到它。

这时,母亲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最大最红的那个时,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弟弟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给了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迎合别人。以后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而不择手段。直到现在被送进监狱。

那位成功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的,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是最红最大的,谁都想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我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红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所想要的东西就必须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得到任何东西都要经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付出多少的努力和代价!

以上故事虽不是本人所写,但是读后感触颇深,结合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母亲能像文中知名人士的母亲那样教育孩子有好方法呢?

最后,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教育孩子都要有好的方法,不能盲目要求孩子适应自己的方法,应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走自己的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