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端午节的奇闻趣事作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端午节的奇闻趣事作文。

第一篇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自然界中奇妙的事件比什么都精彩。自从我看了《世界奇闻趣事》这本书以后,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让我最好奇的是,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从高楼坠下竟然安然无恙的梦游少女,我翻开书仔细地去阅读,原来她叫雷切尔·沃德。她是18岁的高中女学生,一天夜里她从床上起身,爬上窗台,从那一幢19世纪大屋高楼卧室窗口跌下,她竟然掉在了自己汽车旁边的草地上,脚先落地然后才倒下,半昏睡中的她大声呼救,父母被惊醒之后立刻送她去医院。医生惊奇地发现,这个女孩竟然一根骨头也没断。第二天,她自然醒来,安然无恙,但却对坠落的事记不起来。她只隐约记得当时很冷,爸爸妈妈俯身下来跟她说话,之后她就在车上睡着了。

有些事情科学可以解答,而有些事情我们只能看成自然界之奥秘。我期待着以后科学的进步能逐渐去解开这些秘密。只有我们参阅了大量文学资料、考古发现极力地发掘事情的真相,才能破解这一个又一个的自然之谜。

第二篇

这几天,我们班出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事。

怪事一:教室的“奇怪安静”

平日打打闹闹的“大侠”们不打了,吵吵嚷嚷的“女高音”也不说了,就连王旭辉也不调皮了,好奇怪哦!

怪事二:书本的“奇怪失踪”

前几天,我同桌的书丢了,我们都没在意。可没过几天,毛星的书又丢了,可把他急的呀!把教室翻了个低朝天,可还是没找到,哎!本来我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可是没过多久,我前面宋天雨的书也丢了!会是谁干的呢?反正,迟早有一天我要逮住你!

怪事三:作业的“不翼而飞”

“发作业,发作业,叫到谁谁来拿!”“毛星、宋天雨、张星、李心悦、张亮......对了,刘立浩怎么没交?”“我是数学组长,我今天早上收了刘立浩的作业,他交了。”我说道。“那他怎么没发?”班长问,“对不起,我也不知道。”我回答道。又一件怪事!唉!

这几天的怪事可真多,我要好好调查调查。

第三篇

读《奇闻趣事之谜》后感

在寒假里我读了《奇闻趣事之谜》这本书。这本书让我获得了很多最新的知识,也让我了解到科学家们也会被新问题难倒。让我对历史知识、科学知识都发生了兴趣。我也懂得可该以这样的方式去学习。

书中有一篇文章叫“包公墓地之谜”。包公,姓包名拯,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一生为官廉洁,不与权贵同流合污。同情百姓疾苦,为民做主,断案如神。百姓们送给他一个响亮的名字——包青天,深得人们的拥护和爱戴。死后,包公墓地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今河南省巩义市西,南北宋王朝9个皇帝的陵墓,惯称“巩县宋陵”,其中真宗陵侧的一座高约5米的圆形墓就是包公墓,就是人们原来普通的看法。但在十几年前,在安徽省合肥市东郊大兴乡双圩村的黄泥坝也发掘出土的墓及其夫人董氏墓,这才是真的包公墓。为什么一个包公有两座墓?到现在还没有答案。

这本书中有很多像“包公墓地之谜”这样精彩的文章。是一本很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图书。它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我对学习发生的兴趣。我很喜欢这本书,也希望有更多的小朋友去看这本书,它会是我们的好朋友。

第四篇

童年,是一叶载满糖果的小舟,甜的,酸的;是一支能画出彩色的笔,绿的,蓝的;童年,又是一支欢乐的歌曲。童年是多么有趣。

说起童年的趣事,我不仅会立刻想起那件事,而且还会忍不住哈哈大笑。

那是一个端午节的傍晚,读一年级的我放学回到家,一进门,肚子就唱起了空城计。那时妈妈还没煮饭,我就对妈妈说:“妈,我肚子饿了。”妈妈正在房间里记账,抬头看见我脏兮兮的小手,才回答我:“先去洗手,我再拿吃的给你。”

我来到厨房,看见爷爷正在洗茶壶,我就对爷爷说:“让我洗一下手。”

我的手可能粘到什么东西,总是洗不掉,我望着桌上的“肥皂”,心想用肥皂搓一下就可以洗掉了。于是,便随手拿起一块“肥皂”,来到洗手盆,用“肥皂”使劲搓手。咦?这“肥皂”怎么没泡沫?我再搓了一会儿,用水冲手,奇怪,手怎么更粘呢?

我拿起“肥皂”,闻一下,好像有甜味,我心想:不管什么,洗干净再说。“肥皂”搓完了,手还是粘粘的,双手一合,还差一点分不开。我心里糊涂,这“肥皂”怎么回事?妈妈走进厨房,看见桌上少了一块“肥皂”,疑惑地问:“张侠,甜果呢?怎么少了一块?是不是你吃了?”“什么甜果?我的手还没洗完呢!哦,对了,不知道你这是什么肥皂,越洗越粘?”我问。

妈妈走过来,摸摸我的手,明白了,扑哧一声笑了。她边笑边说:“你洗的不是肥皂,而是甜果啊!”我听了,也跟妈妈哈哈大笑起来。

现在想起来这件事,想起童年时的无知,能不笑吗?

第五篇

昨天下午,我和爸爸看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宠鸭!

昨天下午我和爸爸一起去流花湖公园打羽毛球。在我失手几球之后,终于轮到爸爸失手了,我暗自高兴,突然,花丛中窜出一个老爷爷,眼看球快要碰到老爷爷的时候,老爷爷身手敏捷地躲开了,球没有碰到老爷爷。我刚想去捡球,花丛中又窜出一只系者铃铛的绿头鸭。它一边用嘴巴梳理着它美丽的羽毛,一边追赶着老爷爷。那个老爷爷每走一步,那只绿头鸭就跟着走一步,绿头鸭身上的铃铛就响一下;老爷爷向左转,绿头鸭也向左紧紧地跟着。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看到这里,路边的行人都惊讶不已。有宠物狗,却从没见过宠鸭,这只小鸭子可真聪明啊!而老爷爷与那绿头鸭对行人的惊讶不以为然地耸耸肩,继续向前散步。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花丛中,还能听到那清脆的铃声。过了半晌,我才想起我要去捡那羽毛球。

那宠鸭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第一次见到这么聪明的鸭子,希望下次还有机会能与它相遇。

第六篇

清明节到了,大家都去挂亲,我们家也不例外。到了老家,弟弟很高兴,高声地叫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爷爷奶奶更是笑不拢嘴。到处充满了快乐的空气。

爷爷、奶奶很快就为中饭忙活开了。爸爸、大叔叔和小舅公挂亲回来了,爷爷奶奶的饭菜也做好了。啊!好大一桌菜,有鱼,有鸡,还有土豆丝……大家都盛好了饭,夹起了菜,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着吃着,爷爷不小心把一块豆腐掉在了油而发黑的桌上,他很平静地用筷子夹了起来,对着豆腐吹了两下,放进了嘴里,我刚想说点什么,但看见爷爷高兴的样子,我忍住了。大家边吃边说话,不时发出阵阵笑声,我和弟弟也吃得很开心。

可是没过多久,爷爷在扒饭时,由于手抖了一下,一个小饭团又掉了,我知道爷爷又要像上一次一样,吹吹就吃了,就马上阻止到:“爷爷,别吃了,有灰尘,吃了会肚子疼的!”爷爷听了,笑了笑说:“你不知道啊!碗里的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都是我和你奶奶用汗水换回来的。你老师有没有教过你们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说完,他吹了吹饭团,放进了嘴里。

听了爷爷的教诲,我的脑子里浮现出爷爷在炎热的夏天挑着沉重的稻谷从田里回来,奶奶在收稻谷时汗水流满脸颊的情景。再想起想自己,平时一有不喜欢的饭菜就丢进了垃圾桶,真是十分的惭愧。

通过那一次吃饭,我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我要爱惜它,现在我也希望大家也要爱惜粮食,不要浪费粮食!

第七篇

关于写端午节的作文2篇 端午节的味道

端午节的味道

夏季最期待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看着那三角形状的粽子,就直馋人;闻着艾草淡淡的香味,却也沁人心脾,划龙舟,赶鸭子,都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娱乐。雄黄酒的传奇故事,熏苍术的祝福,无不透露着节日的喜庆。

端午节吃粽子是从古传承至今的一个重要习俗。包粽子主要是用荷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都统称为粽叶。粽子的传统形状一般都是三角形的,人们都会根据粽馅为粽子命名,全是糯米的叫糯米粽;糯米里掺合小豆的叫豆棕;掺枣子的是枣棕。在很久以前的考试当中,家长大多都会给孩子包几个枣棕带上,因为枣棕又叫“早中”。剥开那层墨绿的外衣,露出里面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早已将我的馋虫勾起来了。甜糯的粽子,这是端午节味道。

端午节在门上挂艾叶,蒿草,白芷等植物,也是端午节的一个传统习俗艾叶、蒿草、白芷都是属于中药的。先煮两个鸡蛋,等鸡蛋煮好以后,从中间剥开蛋白,取出蛋黄,在原本蛋黄的位置放入用艾草或蒿草包住一件银饰品,合上鸡蛋,用纱布包住,塞到嘴里,可以驱寒、治咳嗽。艾叶,蒿草的清香是端午节的味道。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河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以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船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在我的家乡每年都会举行赛龙舟比赛,还会在江面放置许多鸭子,几个龙舟队伍相互竞争,那个队伍抓到的鸭子多,那个队伍就获胜。每年,我都会站在江边,看着江面上龙舟队伍的奋勇激进,看着他们的比赛。龙舟对屈原的纪念,这是端午节的味道。

传授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薰苍术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活动之一,就是民间传统用苍术消毒空气;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会散发出清香,还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雄黄的传奇,薰苍术的祝福,这是端午节的味道。

千年的传统延续至今,每一样习俗都被传承,端午节的味道也被记忆。甜糯的粽子;奋勇激进的赛龙舟;清香的艾草;传奇的雄黄;神奇的薰苍术。这都是我记忆中端午节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

又是粽子飘香时,端午佳节味道多。苦、辣、甜传承了几千年,一直到今天,让我们一起品尝一下吧。

天灰蒙蒙的,空气是潮湿的,他独自来到江边,面对汨罗江,纵身一跃,从此,历史上少了一个叫屈原的伟大诗人,多了一个端午节。屈原立志要为人民造福,虽“吾将上下而求索”,无奈佞臣当道,壮志未酬,只能离开朝廷,他感到愤恨、无助,只能将自己交给这滚滚江水。但他着作的《离骚》被诵读千百年,他的爱国精神和清正、勇敢的品质将永垂不朽。端午是苦的。

端午的太阳火辣辣,火辣辣的太阳下进行着一场火辣辣的比赛。队员们虽头顶烈日,但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开始”,伴随一声令下,龙舟比赛开始了,“加油!加油!”人们呐喊助威,“冲刺了!”龙舟冲过终点线,队员们举起划桨庆祝胜利。太阳是火辣辣的,但火辣辣的太阳下到处是胜利的喜悦。端午是辣的。

粽子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粽子喷香,甜蜜幸福。妈妈从锅里拿出了粽子,我顺着香味“飘”了过去,哇!深绿的苇叶包裹着白白的粽子,算放出浓浓的香气,迫不及待的尝了一口,真香,又吃到了一颗枣,真甜!给妈妈剥一个、给爸爸剥一个,我自己来一个,很甜美。端午是甜的。

端午节的味道还有很多,我们慢慢品尝吧。

第八篇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华夏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融浪漫与现实,诗意与快乐为一体,深受人民的喜爱。端午节的习俗作文300字

端午----一个诗人的传说,据《史记》记载,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于是遭谗去职,还被流放。后来,秦国攻破楚国京都,他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汩罗江,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篇章。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热热闹闹,忙得不亦乐乎。而我最喜欢的就是包粽子了,我先学着妈妈的样子将粽叶洗净,然后取出三张粽叶,毛面相对,,再在上面放入1/3的糯米,入蜜枣和少许葡萄干,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粽子根本难不倒聪明的我。可是当我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接二连三的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妈妈“出手相救”,替我“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我这才舒了一口气,心里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总算放了下来。经过了一些挫折,终于到了最后的步骤----扎棕绳,我把粽子捆了好几圈,这才放心地交给了妈妈,不一会,粽子就煮熟了,一股清香钻进我的鼻孔,再一品尝,啊,粘甜有劲,回味无穷。

除了吃粽子这一习俗,小孩还要挂香囊。端午节小孩配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科技在发达,时光在飞逝,但端午节的习俗不会改变,它将在神州大地上永远流传下去,越来越旺盛……

第九篇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对去年过端午节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吧!现在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的端午节吧!

我的家乡――永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是座古城,历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镇而已。在彼,人们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时的风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节;在此,人们向往着都市的灯红酒绿,生活的纸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镇。他们都喜欢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却不知在此边陲小镇中,端午节也是热闹非凡的。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我的家乡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划龙舟。在我家乡,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将糯米洗净,并配一把包,用棕叶宝成三角锥形,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爱吃粽子。每逢端午节,我总要吃个够,直到再也吃不下为止。妈妈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轻轻将棕叶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吃惯妈妈包的粽子,吃起别人包的,总觉得有些干涩,不如妈妈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会有同一种感觉。满口喷香的糯米,氤氲香气中,仿佛升腾起成败英雄不灭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国。不禁对靳尚、张仪与郑袖的卑鄙无耻嗤之以鼻,为屈原的气节所折服。何为英雄?生死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仰天长啸?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隐隐的,似乎可见你将那无尽的沉沦抛进滚滚汨罗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汉!整个世界因你而美丽!折断柳条留不住的,是岁月的裙袂,挽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你追寻真理的脚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来,手中的粽子已尽,才明白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最终空留叹嗟,沉沦不已……

粽子在口,母亲在身边,家乡在心中。

第十篇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作文600字 家乡的端午节

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在杭州人眼中可算是一个大节日。白天,人们划船、赛龙舟,傍晚,家家户户赶做起粽子来,还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一到夜晚,人们便团聚一起,吃着粽子,聊着家常,好不热闹。是什么原因让人们这么重视端午节呢?那还得从一段传说讲起。

相传古时候,一位名叫屈原的人看到自己的祖国被欺凌,心如刀绞,肩负使命身处险境,却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受尽凌辱却坚守自己的名节,在走投无路之时于是便投河自尽。屈原死后,百姓们痛苦万分。渔夫们纷纷带上自己的工具去捕捞屈原的尸身,有些人则往河中扔糯米团等食物,以防他的尸体被鱼吞噬。之后,每当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想到爱国的屈原,用各种方式来纪念他。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做糯米团的事情以及吃粽子的习俗被保留了下来。制作粽子看似十分简单,但每一个步骤却极其讲究。首先得将粽子叶清洗干净,并且将它折出一个角,围成一个圆锥状的凹槽,绝不能有空袭,再将淘好的浸满酱汁的米倒入粽叶中,在米过半时放入一块肉。之后用糯米将粽叶填满,并用红绳将粽子包裹严实。呈现出一个有四个棱角的小绿塔。最后,将在制作完成的粽子放入水中煮熟,过了一段时间,粽叶的清香便慢慢溢满房间的每个角落。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也是精彩的节目之一,人们用划船的方式,来驱赶那些食肉的鱼群,为此,每当这时候,各地的人们还会举行划龙舟的比赛呢!划龙舟这个习俗已经深深融入了江南百姓生活中。

端午节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更是用不同的方式来寄托了对家人朋友的美好祝愿以及爱国情怀。端午节就这样,在人们的欢笑与实践中,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