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翻越那座山》的作文

《翻越那座山》的作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翻越那座山》的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翻越那座山》的作文篇1

能使我们变强大的不是安逸,而是磨砺。

——题记

暑假,我与母亲一起去攀登中华五岳之一的华山。在去的路上,作为一名血气方刚的男儿,我自信满满地向母亲夸下海口:“不就是一座山吗?小菜一碟啦!”母亲对我呵呵一笑:“男孩子争强好胜,你可是面对困难容易退缩,大话不要说在前面哦。”母亲的这话让我更加想见见,华山是什么险要的高山,让母亲如此小看我!

到达山脚,抬头仰望,华山真奇啊:每一座山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由一块笔直耸立着的巨石构成,如“定海神针”般矗立在神州大地上。这使我想起沉香劈开华山救母的神话,华山真是神仙的鬼斧神工?华山真有绝世高人在此论剑?山顶藏匿在霭霭云雾之中,岩壁四周光秃秃的丝毫不见树木的身影。我顿时怯了几分,心想:完了,大话说在前头,这回可要闹笑话了。我信心失去大半,诚惶诚恐地望着这遥不可及的山峰。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一只雄鹰从我头顶掠过,如出膛的子弹一般窜入云霄,发出尖利悦耳的鸣叫。我猛地一怔,名人云:“无限风光在险峰”。既来之,则安之。不论结果如何,倒不如勇敢挑战,磨砺自己。

踏上攀登华山的征程,我惊奇地发现,坚硬的石壁背后竟隐藏了一个世外桃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山岩上的飞瀑虽已干涸,只留下灰褐色的痕迹,但映衬着花花草草,便也成了独特的风景。我更加坚定信心,相信山顶的风景一定更美。

华山险要的石阶可不像南岳衡山那般规则,不像黑糜峰那般平缓,每一级台阶都有五、六十厘米高,只有六、七十厘米宽,落脚点也极不平整,稍不留意就可能碰个头破血流;光盯着脚下的石阶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开裂的石缝中可能钻出一棵粗壮的松柏,成为你前行的阻力,你得小心翼翼地避让;身边的护栏也只是一根简陋的铁链,我抓紧铁链稍微侧身往下看去,笔陡的山峰让我根本看不见山腰,只能隐隐约约地看见山底的树林,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心想:“这太可怕了,摔下去一定粉身碎骨!”我战战兢兢扶着岩壁往上爬,冰凉的寒风从我脸上刮过,微微有些疼。

汗水浸湿了我的衣服,小腿肌肉一阵阵剧烈的痉挛……终于,看见了华山之巅的西岳庙。此庙建于西汉元光元年,据说供奉华山兵神金天王,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于是,我加快了脚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眺望远方:云雾散开后我看到金光万道的太阳,这是此刻山底之人永远不能感受的盛景;山顶上,松柏骄傲地挺立在岩缝中,坚贞不屈;城市,马路,河流……尽收眼底;山谷中的那只雄鹰,它在滑翔,就连它,也成了我眼下的风景。

啊!我发出骄傲地长啸,在山顶的风中回响!

人生是一场长途跋涉的旅程,需要我们翻越一座又一座大山,才能领略那万丈豪情的风景。华山之行,磨砺了我的意志,让我拥有了一颗强大的内心。是啊!生活中只有勇敢地接受挑战,不断磨砺,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翻越那座山》的作文篇2

他已经走向了上学的路,这时,早晨的鸟儿才刚开始唱歌。

他的家住在山区,每天除了上学,他还得做许多农活。

他的脸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反正又不会怎么样。”他总是无所谓地告诉自己。

乡村的支教老师走了一个又一个,学生们也从不舍变成了习以为常。她,走上讲台“我姓清,水声清越的清。大家叫我小清就好。”她穿着洁白的裙子,像荷花般不染。她也没有老教师的刻板,总是笑着,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只有他不理睬,因为他知道,小清老师也会很快就走的。

她似乎注意到了角落里的他,就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是不喜欢我吗?”他脸都憋红了,硬是没挤出一个字。她从口袋里掏出雪白的手绢,认真的帮他擦了脸,他落荒而逃。

出办公室时,看见同桌在他前炫耀着母亲刚给自己做的饭,他握紧了拳头,但却突然发现,手里竟还攥着那个手绢……

第二天,他起得很早,把身上认真的搓洗了一遍,手臂都搓红了。还有那个手绢,他也洗的很干净,衣服已经褪色了,可是那独属于他的那份倔强不允许他羡慕别人。他没有妈妈,父亲是个酒鬼,总是打他,所以即使是夏天,他也总是穿得严严实实,来遮盖自己的遍体鳞伤。

到学校时,他将手绢还给了她,她眼睛一亮,似乎惊讶于他的改变。她对他笑了一下,他第一次感到快乐。之后,她总是帮他辅导功课。他的午饭只有红薯和自己挖的野菜,而她总是把自己饭盒里的肉和菜,分给他一半,看到他狼吞虎咽的样子,她笑了,“慢点吃,没有跟你抢。”温柔得像他的母亲,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温柔与爱,眼泪大颗大颗的掉进饭里,可他却觉得,这是他吃过最好吃的饭,他知道,自己与外界隔着的那座大山已经悄然坍塌。

他变得越来越优秀,上学也不再是负担,他乐在其中,父亲不再打他,可能也认识到了自己的消沉吧,开始振作起来。

当他要离开山区,到城市去读大学时,她仍然在教书,他写了一封信给她:

谢谢您带着我翻越了那座大山,从此,我不再卑微!

往后,无论是多高的大山,困难重重,他也总能坚持下去,因为,他的心里充满了阳光!他相信,山不是不可翻越的!

《翻越那座山》的作文篇3

心灵深处,仿佛有一座大山一般压着,累积着、闷得难受。走着走着,迷失了方向……

虽说是前不久发生的事情,但具体的情境,却有些模糊。

雨很大,滴落在伞面上,慢慢滑落,变成晶莹的露珠一般,又似一颗小宝石一般,最终,落到地上。我撑着伞去往车站,可快到时车就开走了,心里有些不安。过了大约七八分钟,车来了,可人却如这雨滴一般,多!我从后门上了车,把公交卡从后往前传递。过了许久,靠近我的那个人把卡拿了回来,我急忙伸手去拿,却并没有找到我的公交卡。

我有些失落,懊恼,但还是着急居多,心里很慌张,很无助,想着会不会只是掉到地板上,没有找到而已。又过了几站,很多人下车了,车上瞬间空旷起来了,可在这偌大的车上,并没有找到我的公交卡。我环顾四周,找遍了车上所有地方,每一处角落,都没有找到。

我慌了!心里有交杂着各种情绪,无奈、悲伤、害怕……这些种种就像一座山一样,压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释怀。本就美好的一天加上了这一段小插曲,怎么也愉快不起来了。

我哭了。晶莹的泪水像早晨的雨水一般流过我的脸颊。来到学校,不知为何,泪更止不住了,滔滔不绝。一些同学见状,连忙过来安慰我,她们问我为什么哭,一个随我一起来的同学告诉了他们。她们了解后,纷纷劝我不要伤心,有一位同学还跟我说,她小学丢过六次卡。后来,他们见我还没“消停”,于是商议着帮我补办一张,还说要用自己的零花钱办这件事。听了后,心里暖了一下,仿佛没有那么伤心了,心里多了一丝温暖,一份光亮。

婉拒她们后,同桌又跟我说:“你要跟你的爸爸妈妈好好说,这也不是你的错,没必要自责!”听了这番话,仿佛克服了心里的魔,翻越了一座名叫“困难”的大山。插曲结束了,但雨还在下着,虽不知如何告诉父母,但听了同学们的话,像是注入了勇气一般……

前路虽迷茫,但有那一丝光亮照亮了心灵,指明了方向,终能翻越那座山,面对更大的挑战!

《翻越那座山》的作文篇4

“复行数十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是陶渊明理想中的世外桃源。那儿不存在什么王权富贵,也不必守什么戒律清规。人们不会斤斤计较着谁是谁非,大家一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邻里之间想必也是常常往来,和睦友好吧。

正当炎夏,每番过了正午时分。那空中的赤阳便会为老家旧房屋的斜顶上,为那山脚下的长江水镀上一层金边。在那炎热似火的天气中。树荫下,屋檐边都成了小孩子们午后消遣的好去处。每当我们吃过午饭,那一段的时间总是空闲的有些无聊。而爸爸妈妈总会将我们带出去,今日去张家走走,明日去李家瞧瞧。大家彼此之间都十分的熟悉。

凉秋已至,父母因为工作调遣的原因,被迫只能身处外地。中秋佳节。讲得是一个和和美美,团团圆圆。但家中就只有我和爷爷奶奶三人。又加上前几天的一场大雨,奶奶也未能外出购买过节的食材。整个家我总感觉冷冷清清,哪还有过中秋的气氛。到了下午,我们打算去路上走走,顺便就在路边的餐馆中吃了这餐团圆饭。刚出门,大家都没有讲话。三人走在刚下过雨而显得湿湿的小巷中。以前这连三个人并排走都显得拥挤的巷子,今天却是显得如此的空旷,不免显得有些萧条。而高墙的另一边李爷爷家不时的传出喝酒吆喝的声音,才给了我们些许的安慰。我们期待而又不愿意轻易打搅,都不约而同地小心翼翼地走着。经过李爷爷家门口时,恰好李爷爷的儿子叫住了我们,一手搭着我的肩膀,一手拉住爷爷径直便往里走。“爸,宋叔来了!”爷爷总觉得不好意思,怕搅了李爷爷一家的兴,边走边推脱。李爷听到招呼,也径直迎了出来,劝爷爷道,“老宋,瞎说什么嘛,多几个人多几双筷子嘛。我们也才开始呢!”

就这样,我们爷三儿被这一番热情强拽了进去,正如进屋后那扑面而来的饭菜的热气。屋里的阿姨和哥哥们也似乎来了亲戚似的,这边赶忙腾座,那边递着筷子……

这个晚上,爷爷低了好几回头!也许是屋里的热气太盛,爷爷的眼睛不时地被熏模糊了,但也许爷爷还想到了什么东西罢?我不知道!

如今,随着城镇化的进程,高楼大厦随处可见!人们每日都生活在城市中的钢铁林中。仿佛每一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而人们邻里之间仿佛都相隔这一座座大山。使人们的距离渐行渐远。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而先如今,人们却何时才能翻越这座高山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