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批判教育社会学九讲读后感锦集

批判教育社会学九讲读后感锦集

《批判教育社会学九讲》是一本由黄庭康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24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批判教育社会学九讲》读后感(一):跟翟天临学点社会学

我一边吃着翟天临的瓜,一边阅读一本社会学相关的书,看看有哪些可以“套用”的理论。虽然社会学家是批判“套用”社会学概念的,因为不同的民族、国家有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但话又说过来,社会学的目的就是研究社会现象的抽象而形成的理论,如果一点都不能“套用”,那应该也算不上有建设性的社会学理论吧。

我们的社会是市场经济,是繁荣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齐泽克警告我们不要假设资本主义与自由民主主义制度必然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以为资本主义一定要根植于个人主义的土壤;因为中国、印度以及新加坡等发展经验显示市场经济有惊人的适应能力,资本主义往往在比较传统、比较重视集体主义的国度也可以茁壮成长。”

既然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那么中西方就有共通的社会状况可以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生产与教育系统有什么关系呢?这里有个概念叫“符应”。“学校的组织结构以及运作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组织紧密‘符应’。学校内部也有垂直的权威关系,校长以及行政人员处于权力的最顶端,接下来是教师,最下面是学生。跟大企业一样,学校的主要活动——学习——也是异化劳动,因为大部分学生读书不是为了追求知识、享受求知的乐趣,而是为了分数及文凭。学校与经济生产的社会关系高度符应,是因为美国教育要把年轻人融入到资本主义体制,使其成为新一代的无产阶级劳动生力军。”

翟天临为什么要读博士?是因为有学术追求?显然不是。教育越来越普及,扩招逐年上升,那么文凭就会越来越贬值。“各行各业的职业群体,为了保证自己的声望和社会地位不会随文凭贬值往下沉沦而纷纷提高学历要求。从前不太讲究学历的商界现在到处充斥着EMBA文凭的高学历人士。”

网民为什么要声讨?声讨为什么得到了回应?这要说说资本主义的“累积”和“合法性”的矛盾核心问题。“累积”就是社会必须具备让企业可以持续获利的条件,即现在经常提到的“营商环境”。“合法性”是指要处理资本主义带来的不平等问题,采用意识形态使不平等问题合理化,采用社会福利政策来弱化不平等问题。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社会既要保证资本市场持续再生产(肯定带来不平等问题),又要解决不平等这个问题,以保持ZhengFu的合法性。而网民的声讨,就是对不平等的表达。ZhengFu对于网民民意的“重视”,就是对自身合法性的重视。我们Dang的执政之基是什么?民心。

资本主义市场下的教育体系有什么特点?“教育体系在再生产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作用十分重要,因为学校可以透过表面看似公平的方法把下一代分配到不同的分工以及层级位置,让不平等的阶级社会得以合理化;学校又生产超过就业市场所需的劳动力,迫使工人在失业威胁下变的驯服。”

另外,提到传统的博雅教育,“博雅教育着重培养年轻人的文化素养以及批判能力。其目的是培养精英,而不是日后职场的半专业白领劳工。资本家知道在新的形势下大部分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将来只担任跟从者角色,让太多大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熏陶只会带来麻烦。推动高教职业化训练化以及学科割裂化,目的是让更多的年轻人被培养成为视野狭隘、只懂得就技术性问题提供技术性解决方法的劳工白领。”

注:以上内容摘自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批判教育社会学九讲》,没有区分具体理论的提出者以及对其的批评,具体可阅读书本。

《批判教育社会学九讲》读后感(二):颠覆我教育观的一本书

这本书是香港学者黄庭康2013年在清华大学的研究讲稿,发展而成的一本书,也是作者在教育社会学领域,多年的研究成果。

一共有九讲,涉及到十一本专著和一篇文章,每一章都会提及到专著的中心论点、作者贡献以及有争议的部分。去年也是这个月份读「批判教育社会学九讲」,读得迷迷糊糊,半知不解。后面的书越读越难,记到布迪厄的「关键概念」时,读不下去,找了一个同学交流,他跟我有同样的卡顿,他建议,读不懂时,找二手书籍来降维,提到了「批判教育社会学九讲」,把这本书看成布迪厄专著的中介。于是掉头重读,抽样了布迪厄的章节,第三章、第七章、第八章,读完再看「关键概念」和「国家精英」,沉浸其中。

九讲的第一讲,从批判教育社会学的起源讲起,代表人物是鲍尔斯、坚提士,他们是最早的教育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研究的是美国特定情境下的教育情况,提出了符应理论,大意是指在职场上的习惯会带到家庭中,在职场中习惯了顺应权威,回到家,也会让小孩服从权威。

第二讲是美国批判教育学大师迈克.阿普尔,他的经典作品是「教育的权力」,他还是作者黄庭康的博士导师。这一节中阿普尔提出了学校给学生灌输意识形态问题。

第四、五两章讲解的是英国教育社会学大师伯恩斯坦的专著「阶级、符码、控制」,一共四卷,他提出了符码理论,从语言形式到语言符码,他提到,精英家庭和草根家庭的语言形式有异,前者使用更多的是正规语言,说话温和,有条理,不带个人情绪;后者使用的是公共语言,较为粗鲁,带有个人情绪,逻辑性不强,简短的句子带有命令。为什么会存在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在于所处的社会结构不同,社会关系不同。

第九讲回到源头,最早研究教育的是涂尔干,他是一名古典社会学大师,跟马克思、韦伯齐名,但他是最关心教育的一位,他可以说是教育的奠基者。

我的阅读重心是在第三、七、八讲,这三章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三本专著的内容,分别是「再生产」、「资本的形式」、「学术人」,提到了资本的类型:经济、文化、社会,他重点研究的是文化资本,在第七讲中,讲了文化资本的三种形式:身体形式、客观形式、制度形式。他强调,文化资本是一种符号资本。在经济资本无法直接以再生产的方式巩固权力关系时,掌权者把经济资本用在了文化资本上,传承给下一代。

读完这三章,最大的反常识是,教育是不公平的。虽然人人都能受教育,都能参与高考来获得阶层升级,但不公平的在于,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更强的家庭,会更重视教育,可以花钱请更好的老师;买更多的书或艺术品;花钱上兴趣班等,还能把自身的专业优势潜移默化影响小孩,让小孩在原始教育中就有不错的起点。给到我的启发是,教育小孩不能只指望学校,更重要的是要家庭教育,家庭是初级教育,在时间上,早于学校次级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周围好多家长,自己不提升,整天就盯着小孩的作业有没有做,要报哪些兴趣班,对自家小孩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如何,一概不知,只会用「她喜欢上(兴趣班)」给自己找借口。更好的陪伴,是跟小孩一起成长,而不是当个甩手掌柜。

《批判教育社会学九讲》读后感(三):你应该了解的教育学真相

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很多非专业人士可能觉得我为啥要读这么本书,教育学、社会学我都不读,还批判教育社会学。我就是这么一个理工科专业的普通人,读这本书完全是阳志平老师在“人生资本阅读课”中的推荐。读完之后我却觉得这是本对普通人也极有价值的书,我们并没有能力做影响国家教育政策的事情,但是我们需要清楚地了解教育对于我们每个人意味着什么,我们能否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而不是被教育公平、素质教育等各种大词搞得晕头转向,内卷还是躺平无从选择。

作为一个90年出生在十八线小县城普通家庭的孩子,我从小被灌输的教育理念只有一个,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然后世界就美好了。一定要听老师的话,专心读书,不要跟其他小孩一样不务正业。现在我在这条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走的还可以,考上了985,定居了上海,生了两个宝宝,开启新一轮教育军备竞赛。

书中提到了美国的教育,教育并不能完全确保公平,它难免需要和国家权威、统治阶级等的意志产生某种关联。上世纪70年代,鲍尔斯与坚提士提出了符应理论,指为了再生产压迫性的社会关系,学校的组织结构与资本主义生产组织紧密符应。学校可以透过表面看似公平的方法把下一代分配到不同的分工及层级位置,让不平等的阶级社会得以合理化;教育体系还能将不同出身背景的男情人培养成具备不一样的个性、习惯及意识的人,预备他们日后在经济分工中扮演不同角色。这里面提到一些例子,比如一般而言,初等教育最强调孩子学习守规矩、服从外在权威,越往上越重视培养独立性、自发性及创造性。在中学阶段,学校注重对工人阶级子弟外在行为的控制,教育方式倾向训练孩子成为循规蹈矩的跟从者;对中产阶级学生则强调动机的控制,目的是要培养孩子日后成为领袖。

书中还提到布迪厄的《再生产》,提到了“符号暴力”,指掌权者在行使权力时通过向被宰治者灌输特定的意义把赤裸的权力关系遮掩起来的手法。成功的符号暴力导致宰制关系获得合法性,赋予主导阶层符号力量。符号暴力概念意味着权力须依赖符号场域的护航。这在提醒我们教育有其重要的作用,比如为何香港的青年和内地的青年在底层世界观、价值观上有巨大差异,学校教育体系的影响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我们了解这些并不是为了抱怨,而是要考虑这样的机制有什么样的好处、坏处,这里面既有正面的意义,比如教育制度不得不考虑大多数人的公平,也有其负面意义,教育制度会为精英阶层的生产关系再生产起到辅助的角色。了解了这样的书,可以让我们少一些戾气,少一些偏激,多一些有效的思考和行动。

作为行动者,我们应该如何借助教育体系和个人的人生发展过程,收获更好的结果呢。书中还引入了布迪厄的《资本的形式与转换》,这里给到了我们很好的抓手。布迪厄提到资本不止包含我们常规理解的经济资本,还有文化资本,文化资本在不同场域里面借助符号暴力,可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而不同资本可以相关转化,如果我们能积累很好的文化资本,也能极大地改善个人的处境。

我们先来看看那资本具体有哪些特征:

1.资本是“积累的劳动”,任何形式的资本累积都需要投入时间及心力,这在提醒作为行动者的我们,行动、实践是关键;

2.资本有可能衍生利益回报,比如经济资本的利息,人脉关系带来的回报等,因此引发人们竞相争取更多的资本;

3.资本有再生产的倾向,资本拥有者希望能保有甚至拥有更多的资本;

4.资本拥有者希望能把资本传承给下一代。

如果我们想积累文化资本,可以有哪些抓手呢,布迪厄提到文化资本有三种具体形式:

1.身体形式(embodied form),具体指经过行动者的学习劳动过程而习得的知识、技术及能力。一旦习得后,资本与资本拥有者身心融合,成为他们习性的一部分,比如掌握一门外语,有一项体育、音乐技艺等。身体形式文化资本的最大特点是必须亲力亲为,亲自学习才能够习得。习得的方式包含两类,一类是经过有意识的训练培养出来,另一类是通过长时间耳濡目染、不自觉学会的。身体形式文化资本的特点,给非精英阶层的教育带来一正一反两个影响,由于其最大特点是亲力亲为,在那些需要花费精力,通过培养学习可以打造的专业技能上,就为这些阶层的孩子带来机会;另一方面,如果有一些需要家庭环境耳濡目染学习的一些软性文化氛围和技能,非精英阶级就会力不从心。

2.客观形式(objective form),具体指物质形式的文化资本,比如藏书、钢琴、艺术品等。客观形式的文化资本可以很快由经济资本转换,比如大量购置艺术品,但是运用客观形式文化资本的技巧却跟运用者身心不可分割,需要亲自学习培养。

3.制度形式(institutional form)具体指学历及文凭等制度,其作用是作为拥有“身体形式文化资本”的凭据,并替文化资本的机制设定较明确的标准。

以上给我们每个人都指明了可以积累文化资本的方向,提升那些真正融合在自身的专业技能,拥有各种社会认可的高价值文凭,积累适合自己的客观形式的文化资本,但需确保自己可以拥有运用此客观形式文化资本的能力。

对于我个人来说,基于文化资本的几种形式,结合个人的年龄,积累专业技能的文化资本,购买更多藏书等客观形式是主要方向。通过确保自己的专业性,形成个人在行业的影响力,在经济资本提升的同时,提升个人的文化资本。在行动的过程中打开自己的朋友圈,逐步建立更有质量的社会资本。

你也可以形成自己的资本积累策略,行动起来。这本书中文化资本的身体形式特别能打动我,给到我们这些草根出身的人指明了方向,我愿意把这种文化资本的特点放在最后,鼓舞自己。

这不正是上帝给到每个人最大的公平么,行动起来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