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怪诞脑科学》读后感摘抄

《怪诞脑科学》读后感摘抄

《怪诞脑科学》是一本由[美] 盖瑞·马库斯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怪诞脑科学》精选点评:

●思维的内容其实很多参照了 卡尼曼的成果 比较新颖的应该是对语言章节的描写 自控术什么的显得名不副实

●人的大脑尚未发育完全,还有些bug。 减肥不成功跟拖延有关系,哈哈哈(ಡωಡ)hiahiahia拖延的原因是短期诱惑战胜了长期目标。

●选材不都是新东西,在作者超高速飙进推理下,以某种不思议的结构重组,仿佛合成了一个从未出现过的(机器人?合成人?)生命,像人类一样自带bug,蹒跚前行,每次关节处堪堪低空飞过,有惊无险,这或许正是世界奇妙所在罢。译后记略炫技,没有啦,其实译者在展示自己有认真在做哦。推测原文琐碎凌乱并不好译,而总体译文流畅,无龃龉之处。Bug 1 处:P146,Aztec一般译为“阿兹特克”,而非“阿芝特克”。感谢单读赠书!感谢为我点赞的亲友和同学!

●所谓快乐,就是不断分泌的多巴胺。同样的刺激会适应,过量的刺激会崩溃(吸毒。 怎样总有自给自足的快乐。不断拓展自己的舒适区。

●我觉得中信的这个译名让原书高大上的格调尽无、变得很low。 心理学科普,现象列举较多,让我有种用一个理论去套现象的感觉,实验和数据相对少一些。 总的来说这书想说的就是人脑有很多缺陷,别对自己期望太高,要想做好事情,还得加上很多强迫自己天性的手段去克服缺陷。

●从进化心理学和脑科学角度解读人类认知的缺陷。一颗愚蠢的大脑...

●心理学入门的可以看一下。

●從腦科學的角度告訴我們爲何我們有如此多的缺陷,最後給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已知

●用90%的内容提出问题,用10%的内容解决问题。

《怪诞脑科学》读后感(一):不是发条橙

看1小时电视 = 寿命缩短22分钟 每日挪出1小时运动,步行,小跑都可以 不论是看电视、和朋友在咖啡馆闲聊、坐车,还是工作,我们坐着的时间越长,预期寿命缩短得越多。 两种想法,一个大脑 冲动是一瞬间,控制则是要克服这一瞬间的念头,把奔腾的野马抓回来,把按捺不住擒住,需要更多大脑耗能 为了更好地了解意图与冲动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建立了一个二元模型(1),把解释我们行为的大脑机制分为两类:控制机制(理性的)和自动机制(冲动的)。控制机制对应行为中理性和有意识的那一部分(想要到达运动王国的骑士)。由于控制机制需要动用我们的认知资源(2)以便正确地评估所处情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它们运转的时间较长,耗能较大 看情况吧。事件能动用很少的意志力和自控力便能长久坚持。先让自己适应。不能。 这些控制机制和自动机制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或相互加强,或引发冲突。比如当我们想要运动一下的时候,“去跑步”这个想法本身就会让人感到疲惫。在这种情况下,两种机制相互抵触,我们的自控力就开始起作用了。自控力足够时,我们就能平息冲动,按照理性的目标作出行动(就像骑士驯服马儿一样)。反之,冲动占据上风,我们就会心安理得地继续坐在沙发上。 过度补偿。切勿定得太高,实际只完成一点点,开始自暴自弃了 那就是一旦定下的约定被打破,我们很容易破罐破摔 脑子越用越灵活,身体越不动越生锈。 经常进行跑步、快步走或者骑自行车等中等强度体育锻炼的人,具有更好的认知能力,如空间记忆能力(在空间中定位),陈述性记忆能力(通过语言对发生的事件进行表述),工作记忆能力(推理),以及更高的认知灵活度(从一项任务快速转向另一项任务的能力)。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也能让我们的大脑变得年轻。有研究表明,我们越是活跃,大脑的生理年龄比实际年龄越小。 运动上瘾和关节病 正常人一周能跑3次,总量10公里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适量的跑步会促进关节内部一种液体——滑液——的产生,滑液可以润滑关节表面,减少摩擦,从而使关节病发生的风险降低7%。不过,相较于不跑步的人,每周跑步超过100公里的人患关节病的风险反而会增加3%。 预期效应 妈妈为了救马路中间的孩子,百米冲刺速度超过专业运动员。 事情越重要,你就越能突破极限。我们的大脑能够改变体力的阈值,自动延长消耗能量的时间。因此,不运动不仅与遗传学有关,还与情境有关。 《发条橙》 人变成自动化机器了,应激反应。 。这也是《发条橙》题目的由来,失去了个体自由空间的行动是机械性的(自动化的)

《怪诞脑科学》读后感(二):全书总结

《怪诞脑科学》 在生活中你是否总是出现以下问题? 经常忘记自己的钥匙在哪里? 总是将该做的事情拖延到最后? 总是感到焦虑不安? 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每天花大量时间刷抖音,电视或者无关的信息,尽管我们知道那些对我们弊大于利? …… 出现这一些问题后,你是是否非常怀疑自己的记忆力,自控力等? 那造成这些大多数人共同问题的底层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们又将如何有效的去改善自身呢这些问题? 本书就从大脑的机能进化方面着手去解答这些问题出现的底层原因。 首先,人类的大脑进化本身就带有缺陷,就如同“克鲁机”一样。而“克鲁机”是导致我们刚开始说的一系列问题出现的原因。 那么,什么是克鲁机? 克鲁机就是我们东拼西凑的一台机器,尽管这台机器对于当下工作效率很高,但是里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而大脑的进化,就如同克鲁机一样,进化并不完美但是对于解决当下问题是已经足够。 为何我们的大脑只能进化到刚刚好,而不是最完美的状态。让人类能会毫不费力的摆脱各种记忆问题。焦虑问题,自控问题呢? 这是由于“进化惯性”造成的,进化倾向于在已有的结构基础上进行改变,而我们人类由猿类进化而来,很多东西都是在远古人类的基础上叠加进化,而非大刀阔斧地另起炉灶,推到重来。 每次人类的进化并没有达到最优状态,当然进化程度只是刚好适用于物竞天择的下的情形。所以人类才能一边进化一边存活到今天。 其次,“克鲁机”现象存在人类各个方面。记忆,信念,选择,语言,快乐等方面。 下面我就记忆和选择举例。 ①记忆克鲁机 我们有时候可能记不起昨天早上吃的早餐,却能记得数十年未见的老同学的脸庞;对于刚发生的大事件,在短时间内你能够说出他发生的具体时间。可在离事件发生越久,也许你最后只能记起发生的年份。奇怪的是,当你车里突然放着一首你年轻时经常听的歌,又会激起你当时相关的记忆。 是什么导致了记忆的缺陷? 我们人类进化出来的不是“邮政编码式的记忆”,而是一种被作者称为“背景关联记忆”的工作机制,既我们是接借助事情的背景或线索等提示信息来唤醒我们回想起特定的内容。 如果,大脑进化到完美,也许我们不会忘记任何一件事情,并且能够在每次需要记忆的时候直接提取就好。 ②选择方面 你明明可以在当下做更重要的工作,而你选择放下当前的工作,去刷抖音或者看无关紧要的电视剧; 你下定决心减肥,却在美食面前屈服。为何会这样?是什么造就了你总是在犹豫过后继续做了一项摧毁你原计划的选择? 我们人类进化出两种系统: 一套是反射系统,既感性的思维。反射系统是祖传而来,擅长处理日常行为,但是在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它会首先出来干预我们; 一套是慎思系统,既理性思维。这个系统能帮助我们打破常规。两者力量对抗,屈服。 当人类祖传而来的思维和理性发生冲突时候,理性大多时候会败下阵来。 总的来说,人类的天性来源于我们祖先在当下生存环境的适应,非常适用于当时的生存环境。虽然在逐渐演化过后,很多祖传系统不被适用于当下。却还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成为影响人类做出各种理性思考的障碍。 最后,我们为何要了解人类自身的这种状况来源?? 借用书上的一句话:只有在镜子中诚实的审视自我,清醒地认识蛮优劣并存,我们才有机会最大程度地利用进化赋予人类这个——虽然杰出但仍然不乏瑕疵的大脑。 并且,其实人类大脑的进化缺陷并不是全盘需要改变的。 就比如人类计算能力,。在计算机发达的今天你不必用大量时间去刻苦专研超高的计算能力;又比如在拥有导航的今天,你也不必为了去到某个不熟悉的地方而苦背当地的路线;语言进化的不完美才造就了朦胧诗歌的美…… 因此,大脑缺陷需要有选择的改变。首先。我们要接受我们大脑的进化缺陷,才能好好审视自身需要改变的地方。然后有目标的去修正自己。 面对自己的缺陷,我们要如何去改变呢? ①尽可能考虑有无其他可行的选项。 ②重新界定问题。 ③始终牢记:相关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 ④永远别忘了控制样本大小。 ⑤预知自己的冲动并事先约束。 ⑥别只是设定目标,要制订应变方案。 ⑦在任何时候,如果你已经疲惫或心里还在考虑其他事情。就尽可能不去做重要决定。 ⑧随时在收益和代价之间进行权衡比较。 ⑨设想你的决定可能会被他人抽查。 ⑩和自己保持距离。 11.要当心生动化,个性化和逸闻趣事。 12.挑选重点。 13.尽量理性。

《怪诞脑科学》读后感(三):查找并修复大脑中的bug

学者们常说,人类进化成直立行走的动物,才解放了双手,让我们成为智人。

然而这样的进化优势,却同时也让我们患上了四足动物不会有的病,比如人走多了、坐久了都会腰疼,那是因为脊椎受不了。

直立之后,让我们脊椎难以承受身体的重量,嗅觉变得不再灵敏,还要提前将胎儿排除体外,不然产道太窄头太大容易难产而死。进而,人类的“早产”婴儿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照料,不比小鸡、小马,生下来没一会就会自己跑动,寻找食物。

没办法,这就是进化的代价。比起我们的表亲黑猩猩只会用棍子来掏蚂蚁来吃,我们人类却有各种特色美食和甜点,就足以抚慰这点小小的缺陷。

身体有这样的缺陷不说,大脑也是各种不足。以设计观点来看,简直就是布线混乱、通路乱搭,还时常报警。这样的bug,要说不是一步步进化而来,而是人(神)为设计,打死我也不信。

在欧洲参观教堂建筑,你会时常有这样的发现:一座教堂明明建的时候,按照罗曼司风格而设,建着建着,风格就转向了哥特式,到了后来收工,又赶上了巴洛克风格流行,于是门楣立面又改成了弯弯曲曲的曲线。

以这种角度来看城市规划,也着实如此。最中央的老城区道路七折八扭,有罗马时期留下的广场,又有中世纪建造的城墙,往外扩展又是工业革命时期新富的豪宅,到了远处高楼林立,玻璃幕墙。

这是一个典型的“进化”而来的城市,自始至终缺乏统一规划设计,自由扩展,但也有某个时期人为设计留下的痕迹,五味杂陈,风格各异。不像大多数中国城市刻意规划的“新城”、“开发区”那样,风格统一、道路宽敞却在夜间毫无人气。

进化的方法,有时候称为“自下而上”的道路,设计的思路是“自上而下”的规划,这里面差异颇大。

回过头来看看大脑的构造,就像上述的欧洲城市一般,一层层堆叠上去,功能分区不甚明了,各个神经通路弯绕不直,简直让人有毁掉重造之心,无奈生而有之,毁掉又无力重构,因此智能勉强用之。

这种自下而上的进化堆叠,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盖瑞·马库斯在《怪诞脑科学》一书中,称之为“克鲁机”,意思就像是你买了一套二手房,原本里面老奶奶留下的洛可可风的陈设装饰不舍得扔掉,后来又新买了一些现代家具,一起堆叠在家里,杂糅并序,有时候看起来也实在不搭和碍眼。

原版书封:《克鲁机:人类大脑偶然且无目的的进化》

马库斯师从史蒂芬·平克,自然在语言学方面有独到见解。但真正作为本书基底的思想,却是来自于另一位史蒂芬,他是威尔逊、道金斯、平克等人理论的重要反对力量——演化生物学家斯蒂芬·古尔德。马库斯由此也算是“背叛师门”了。

古尔德反对社会生物学和演化心理学中的很多理论,借用建筑学术语,提出了著名的“拱肩理论”。

我们首先来复习一下建筑知识。拱肩就是拱门上面左右两边的三角部分,为了把顶部做成平的,必须有这样的结构才行。这里的两块拱肩,便成了各种雕塑家发挥才能的地方。但是拱肩并非设计师当初设计故意留下来的,是支撑顶部结构的副产品。

拱肩

在威尼斯参观了圣马可教堂里纷繁复杂的拱肩绘画之后,古尔德“诗意”大发,立即顿悟出来一个道理,有机体的很多部件,并非有意为之,而如同拱肩一样,是一种副产品(人家参观教堂都能悟出来一个生物学理论,令我等看了无数教堂的人简直汗颜)。

圣马可教堂中的各色拱肩绘画

比方说,人类的肚脐眼,从进化上来说并非有意为之,非得在光滑的肚子中间留下一个难看的凹(或凸)造型,而是原本母体与胎儿之间传递营养的渠道,在胎儿诞生之后,便需要剪掉,形成了这么一个东西。

以此拱肩理论为基础,古尔德等人进一步批判了社会生物学家和后来的演化心理学家,非得要在人类的各种情感、机体和生物现象中,找出一个进化上的“适应性”原因,实在是大错特错。

古尔德批评的对象就包括:爱德华·威尔逊、理查德·道金斯、丹尼尔·丹尼特,还有马库斯的老师史蒂芬·平克。但这些人也并非吃素的,道金斯就在《解析彩虹》和《盲眼钟表匠》两书中专劈章节,来批判古尔德。

师从史蒂芬·平克的马库斯,丝毫不给导师脸面,在这本《怪诞脑科学》中,更是直接说道,“古尔德关于历史残迹(指的就是上文说的拱肩)的概念是我撰写本书的一个重要灵感来源。”

但有人站出来敲打敲打也是好事,不然演化生物学和演化心理学真的容易把一种副产品当作是具有适应性的问题。如前一段时间阅读的《生猛的进化心理学》一书中,说起“为什么男人都喜欢金发尤物”,就把西方审美观念当作是跨文化现象,把进化的副产品当作是具有适应性。

马库斯的著作中,时刻警惕着古尔德的教导,特别是强调大脑的缺陷所在。他从人类的记忆、信念、决策、语言等方面,逐一挖掘了我们大脑不过是一堆“克鲁机”,有着形形色色容易犯的错误。

认知心理学就提出来了人类认知的多个认知偏差(或叫认知偏误),维基百科上就列出来了上百个这样的偏误,例如:锚定效应、框架效应、基本归因错误等等。

这些认知偏差已经在许多著作中都有所讨论,例如提出来人类认知偏差最多的人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其著作《思考、快与慢》之中都有所提及。

马库斯将这些认知偏差与大脑的进化缺陷联结起来讨论,也算是略有创新之处。而书中给出的13条建议,倒是值得提出来,供我们自己查找脑中的bug。

这里结合自己的认识(或许有偏差),简要地说明一下这十三条认知箴言:

1、多考虑其他选项

路不只有一条,思维也并非只有一种途径,遇到问题时别先捡熟悉的方法,试试其他可能的选择。

2、跳出问题框架

换一种角度提出问题,或是看待别人的观点。比如,有报道说韩国人认为汉字是发源于韩国,这是媒体的误导,还是自己观念的成见?

3、相关不等于因果

这是大多数人还有专家都容易搞错的看法。两件事情相关,并不表示一个事情导致了另一个。男人的鼻梁和下体尺寸相关,但意思并不是鼻子大的某方面的能力就越强。

4、考虑样本大小

小样本更容易出特例,大样本则比较平均。时刻记得,大数定律是铁律,抛五次硬币有可能四次都是正面朝上,但抛的越多,正反面出现的概率才会一样。

5、预先约束自己

你要戒烟,你知道和抽烟的人在一起更容易戒不掉,那么就少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未雨绸缪要好过冲动行事。

6、设定目标后制定应变方案

我们常说计划不如变化快,那是因为你没有将变化考虑在计划内。新年制定的减肥计划或是储蓄计划,别总是停留在一句口号上,实施细节按照每个月的进度来安排,并在遇到甜品或是急需用钱的时候,有备用方案。

7、累的时候别做重大决定

正如睡觉前不要规划明天的事,累的时候千万被做重大决定,否则你会后悔。除非你是想趁着女朋友累如狗的情况下求婚,能够提高成功率。

8、权衡利弊与收支

记得机会成本、沉没成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没有精力去做另一件事情了,所以考虑你的所得和所失,权衡一下再行动。别光考虑好的一面。

9、举头三尺有人看

时刻谨记自己的行为有人盯着,特别是想象是你的孩子或是爱人,那么你偷偷摸摸地干下的那些事情,是不是该收手了呢?

10、疏远自己

近看我们看不清别人,当然也看不清自己。别总是拿未来贴现,试着想想5年后的自己是否对这个决定感到不后悔,不满意。

11、少跟我说故事

一个人的观点背后总是有着一套故事。闲聊可以,但你要是拿自己和别人的奇闻逸事来当作申辩和论证的材料,就省省吧。多相信统计,少信点故事。

12、分清轻重缓急

很多时间管理的人都知道,事情分为轻重缓急,那么就别一有事就当下回应,有些事情可以等,但有些重要的却不能拖。

13、理性!理性!理性!

古语讲三思而后行,所以这里有三个理性。做事情切莫出自直觉,你的直觉通常不靠谱。别做认知吝啬鬼。

以上13点,并非普通鸡汤,而是建立在谨慎的实证研究基础上的鸡汤。

共勉。

《怪诞脑科学》读后感(四):人类进化出了一颗愚蠢、短视的大脑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早在100多年前,达尔文的进化论就告诉我们,之所以今天你长成这样,是因为长成这样最适合你活下去。 那么,自然选择真的帮助我们进化出了最佳状态吗?别急着下结论,仔细研究人类的身体就会发现有很多的瑕疵。

比如,因为人类的视网膜后置,所以穿过眼球连接大脑的神经束就必然要在视网膜上留下一个盲点。

显然,盲点没有任何好处,如果我们也像章鱼一样视网膜在眼球的前端,那就会全方位感观无死角;

再比如,男性的输精管进化的也很奇葩。它不是用一个小管道把睾丸和阴茎直接连起来,而是从睾丸出发,迂回曲折、缠绕而上,最后来了个180°大转弯才和阴茎相连。

长成这样,简直就是存心跟繁衍过不去!

身体上的瑕疵也就算了,毕竟咱们是靠智商称霸地球的。在印象中,我们的大脑可是完美无瑕的超级智能。那大脑会有瑕疵吗?细细想来,还真有些现象让大脑看起来也不太靠谱。

比如我们会经常忘记别人的名字或是钥匙放在哪;比如我们会轻信深夜广播,却又对真相喜欢阴谋论;比如有些领导总会自以为是愚蠢地坚持错误。

难道这些都只是因为我们的态度不对或者是知识不足吗?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怪诞脑科学》这本书就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原来我们的大脑非但不完美,其实还挺混乱。它就像一个杂牌的组装机,里面各种新旧硬件混合在一起,运行时难免出现小毛病。

人类的各种不理智和愚昧无知的行为,基本都可以在大脑的进化之路上找到相应的原因。

这本书的作者盖瑞·马库斯是一名心理学兼脑科学专家,同时也是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

他23岁就获得了麻省理工大学的博士学位。著有《代数的头脑》《头脑的诞生》《诺顿心理学读本》等书籍。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在《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媒体发表作品。

这本《怪诞脑科学》是他的得意之作,其风格通俗易懂、妙趣横生,读起来时常有寻幽探密,意犹未尽的感觉。因其包含丰富的脑科学知识,也成为认知心理学领域公认的经典著作之一。

在《怪诞脑科学》中,马库斯从人类进化角度出发,全新解释了大脑出现各种瑕疵的原因,尤其是在记忆、信念、选择、语言、快乐和精神疾病方面出现的问题。

最后,马库斯还给出了克服这些问题的建议。书中不但有独特的见解,也充满了大量有趣的例子和冷知识。

一、人类大脑就是一台“克鲁机”

克鲁机来自于计算机领域的一个术语,原意是指由不配套的元器件拼凑而成的计算机,有点类似于我们常说的组装机。

用这个词来形容大脑是指大脑并不像品牌机那样每个模块都是最好、最合适的,而是像克鲁机一样,有的模块非常先进,有的模块却老旧不堪,虽说总体还能用,但是效能并不是最佳。

产生克鲁机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生物进化都是小步慢跑,所有的基因突变都必须考虑到与原有基因的协同工作,这就决定了在现有状态下,生物体必然是新旧结合的状态。

第二个是生命时刻都要生存,进化必须选择那些立刻有用的突变,至于现在没什么用,以后才会有更好表现的基因则会被无情淘汰。

不能说自然选择短视,实在是动物的生命一秒钟都不能停机,所以进化根本没有培养和观察的时间。也就是说,进化只能要求现在有用而不追求明天会更好。

人类大脑的进化,同样按照新旧混合与不求完美的原则,进化出了两套操作系统。作者马库斯把它们称为祖传系统和慎思系统。

祖传系统由5亿年前就发育出的后脑和中脑组成,主要管辖呼吸、消化等身体机能和运动、情绪等功能。

慎思系统主要由10几万年前发育出的前脑构成,负责语言和决策等理性思维。

祖传和慎思

慎思系统虽然理性完美,但是却不能完全和旧系统割裂分离,发挥功能时还要依赖于祖传系统。比如语言表达严重依赖于前脑的布洛卡区,但是同时又依赖小脑。

虽然小脑并不适合做这项工作,但没办法,生命不能先停机再另起炉灶,所以在进化过程中只能是旧系统先维持,新系统慢慢发育,最后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好坏交错在一起的状态。

这种新旧结合的工作方式就是作者所说的“克鲁机”现象,也是人类大脑时而灵光时而愚蠢的主要原因。当我们能充分利用慎思系统时,就会表现出理性和智慧;当受到祖传系统影响时,我们就会混乱和情绪化。

二、克鲁机现象对人类记忆的影响

你还能记住前天的早餐吗?你是否也有忘记车停到哪里的经历呢?

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小麻烦对电脑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因为电脑的记忆方式是编码,也就是在硬盘上记录好这个信息的坐标,需要时全盘检索一下就行了。

与此不同,人类的记忆方式却是靠寻找背景和线索来回忆。

比如我问你香港著名演员苑琼丹是谁?你可能会想不起来,但是如果我问你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石榴姐是谁?你估计马上就会想起来。这个电影就是背景和线索。

人类寻找线索的记忆模式,会让记忆时的背景环境成为影响记忆效果的重要因素。当我们回忆时,如果所处的环境与当初记忆这些信息时的环境一致,就更容易准确地想起记忆的内容。

科学家在潜水员身上做过一次实验,他们要求这些潜水员在水下记忆一组单词。实验的结果和预想的一样,当回忆这组单词时,潜水员在水下的表现比在陆地上更准确。

其实生活中我们也有这种体会。当你想找一个地方时,坐在家里可能毫无头绪,但是看到周边的环境后,就会一路摸索着找到那里。

现场才有用

这种关联背景的记忆方式能够满足我们生活中大部分需求,但是也有两个明显的问题。

一个是只要环境发生变化就可能出现记忆短路。

比如你在突然和某个熟人相遇时会尴尬地忘记他的名字,这是因为你以前都是在办公室和他见面,而这次的背景却换成了大街。

二是如果相同的背景总是重复出现,会发生记忆混淆。

这就是为什么你记不住前一天早餐是什么,为什么在常去的停车场也找不到车的原因。

因为无论是油条豆浆还是车的位置,他们的记忆背景都是同一个餐厅或车场,回忆的线索太接近所以出现了相互干扰。

马库斯认为,理想的记忆状态应该是在底层采用像电脑一样的编码方式,而在表层采用背景关联记忆,这样我们就能够既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又能够在特定场所快速搜索出准确的信息。

可惜克鲁机现象只追求达标不追求完美。在祖传系统起作用的年代,人类只需要了解食物的大概活动区域和在大范围内警戒危险就够了,完全不需要类似现代理财活动中那种对数据的精确要求。

最终,我们的记忆能力止步于背景关联模式,再没有进化到最高的山峰。

三、克鲁机现象对人类信念的影响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星座很有道理?为什么我们会轻信深夜电台却又对事实不愿加以考证?

这是因为在信念方面人类原始的大脑有两个倾向,夸张一点说这两个倾向让我们罔顾事实,甚至成为了可以相信任何事情的物种。

第一个倾向是聚焦错觉。聚焦错觉是指只要把人的注意力引向一点信息,就能轻易的对人进行操纵。

比如现在来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觉得自己的生活幸福吗?第二个问题是你上个月有几次约会?

这是一个社会学实验,按照现在的提问顺序,回答的人并不觉得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关联。可是一旦将提问的顺序调换,那么约会少的人马上就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并不幸福。

这是因为我们对幸福的信念被有意架构在了单一的约会次数上而不再考虑其他。《怪诞脑科学》提出,我们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很可能在特定时刻被关注的特定内容所影响。

这就是在深夜倾听时,人们很容易把自己的信念集中于播音员说的信息从而相信他。

一个人的夜晚

第二个倾向是“确认偏差”和“动机性推理”。确认偏差是指人们会自动趋向于采用和自己信念相符的证据。

在星座的描述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确认偏差在发挥作用。比如下面这句话:

作者说,相信占星术的人看到这句话会注意到符合自身情况的描述,而忽略从整体上看这只是一句模棱两可,语焉不详的废话。

动机性推理是指我们不会公平对待自己不喜欢的观点,而是从动机上就对它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甚至去否定。

经常会听到很多吸烟者对吸烟导致肺癌有以下质疑:很多吸烟的人都很长寿啊;抽烟没什么,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有害的;吸烟总比胡吃海喝强吧。

确认偏差让我们的信念有失偏颇,而动机性推理又会让我们失去改正的机会。

聚焦错觉、确认偏差和动机性推理都是因为原始大脑的祖传系统认为我们的所见、所听就是事情的真相,所以倾向于先相信,再评价。

可是在现代社会,我们接触到的信息中融合了大量有目的的传媒和观点,这就需要利用慎思系统去改变顺序,做到先评价,再相信。

可惜克鲁机现象让新的系统不能完全取代旧的认知倾向,我们的信念也只好在冲突中摇摆不定。

何去何从

四、克鲁机现象对人类选择的影响

据统计,各个年龄段都有人会与陌生人发生无防范措施的性行为。即便每个人都清楚知道艾滋病的可怕,可是在当时当地,人们就是控制不住对那短暂欢愉的冲动。

那么,为什么我们有时的选择非常明智,而有时的选择又极为愚蠢呢?

这还与大脑两套系统交互工作的思考模式有关。

祖传系统非常重视当下,他对当下的重视远胜于对未来的考虑。毕竟祖传系统的主要工作就是寻找食物和避免危险。

慎思系统虽然可以对未来理性规划,但是在思考过程中又往往受到祖传系统的影响。

尤其是在饥饿、贪欲、快乐、悲伤这些原始的情绪干扰下,我们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选择。

拿饥饿来说,许多酗酒者都知道贪杯最终会毁掉健康,但是一坐到酒桌前,对食物的冲动,仍然会冲垮先前理智的决定。

食物的诱惑

甚至我们对金钱的很多态度,都是生搬硬套祖传系统对食物的理解。

比如我们喜欢马上能到手的钱,而不喜欢等上一段时间,即使这样做能拿到更多的钱。这就像我们明明知道一会会去吃大餐,但还是会忍不住先吃几片眼前就有的薯片。

正是因为克鲁机现象的存在,人类才在短期诱惑和长期规划中矛盾重重。那些本来是要帮助我们更好活下去的短期策略,现在却成了影响我们长期发展的最大障碍。

除了对记忆、信念和选择的探讨,马库斯在《怪诞脑科学》中对快乐、语言和抑郁等方面的论述也非常精彩。他还对很多畅销书中的观点都从进化角度做出了独特的解释。

我们的大脑并非完美无瑕。在一定时期内,克鲁机现象还会持续下去。让人高兴的是,人类毕竟进化出了理智的前脑。

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认清大脑的缺陷,时时反思自己的行为。在扬长避短中调整自己,完善自己,这才是对待进化正确的态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