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计量单位进化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计量单位进化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计量单位进化史》是一本由宋宁世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8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计量单位进化史》读后感(一):我们赖以生存的计量单位

去年读到一些数学史中的小故事,比如澳大利亚土著部落基于身体部位形成的从1到31的计数法,以及古代文明中以20进制、60进制为基础的各种罕见计数法。这些原始的计数经验看似“奇葩”,其内在却扎根于人们在特定地理环境和特定文明中的认知方式。那么现在我们又是怎么使用上了公尺、英尺以及国际单位制中的各种单位?第一次看到这本《计量单位进化史:从度量身体到度量宇宙》,我很欣喜终于有作者写下了满足我这份好奇的答案。

下班后买“一斤”菜或是看“两小时”电影,度量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建构了我们的语言。同时,对“量”的标准化感知和表达也是现代科学的一把钥匙。对于这样一个宏大而头绪纷杂的话题,作者宋宁世为我们提供了颇具趣味的展开方式。在开头的“本书使用指南”中,他指出了两条阅读路线:从第一章依次读到第十章,可以按照时间的脉络追踪计量单位的发展;先打开书最后的目录,可以对时间、长度等各类单位形成一个大略的印象,之后按任意顺序浏览书中的章节即可。此外,每章中的专栏也极具可读性,比如第五章分析了为何众多单位都由科学家的名字命名而爱因斯坦、玻尔等人未能“分得”一个单位,第八章回顾了历史上由于计量单位的转换失误而造成的事故。

在中文互联网上搜一搜,不难发现这本书大概是国内第一本以计量单位为主题的科普书。虽然日常生活里人们无一刻离得开单位,但很少会驻足思考单位背后的科学。这些单位背后的故事,特别是拃、寻、仞等中国古代特有的计量单位不应当被遗忘。“飞来山上千寻塔”、“一片孤城万仞山”当中的意蕴也离不开古人所使用的单位。

对于学习物理的人来说,本书应当作为必读的科学史读物。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行文极为轻松流畅,使本书能够作为各年龄段人群都适合读的知识读物,对于一般人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亦有很大帮助。

从度量身体到度量宇宙,读罢此书顿觉文明的长河在眼前铺展开来。人类对“测量”产生认知的起点无疑是自身的躯体。此后,自然的规律在细致的观察中逐渐浮现,人们对万物的抽象思考逐渐深入,人类对宇宙之宏大和夸克之微小的竭力探寻都记录在这计量单位之中了。

《计量单位进化史》读后感(二):你不知道的单位故事

在各路营销手段下,5月20号成了情侣表达的爱意的节日。你不知道的是5月20日还是世界计量日。

2022年5月20日是第23个“世界计量日”,国际计量局(BIPM)和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发布了2022年世界计量日主题“Metrology in the Digital Era”,主题旨在让人们认识到数字技术对当今社会的改变趋势。为配合“世界计量日”活动开展,市场监管总局将“世界计量日”中文主题正式确定为“数字时代的计量”

为什么小小的单位还会有专门的重要性,那是你还没意识到计量单位的重要性。假如这个世界没有计量单位怎么样?你去医院打针没有了毫升,医生会比划着说就打那么多;你吃药没有粒和颗,医生就只能比划着吃那么多;买菜没有了单位也只比划着买那么多;买豆浆没有杯;买包子没有个……没有了计量单位好像生活陷入了又滑稽又艰难的情况。

我们的生活这么离不开计量单位。那计量单位怎么来的呢。为什么是个十百千万,为什么克、千克、吨;别人的国家的单位又是如何的呢?中国古人的身高在不同朝代似乎不一样?为什么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而不是“克”?为什么中国的斤和克这么容易换算?这本书就能告诉你计量单位很多趣事。

这本书将从历史、科学、趣味知识与工具书等多个方面,介绍了“计量单位”的进化、发展、演变。还可以了解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科学计量“冷知识”……让你对从小到大习以为常、忽略不计、使用了无数次的单位产生全新的认识。

《计量单位进化史》读后感(三):一部疏通知远的硬核科普——评《计量单位进化史》

为什么计量单位这么重要,因为计量单位的进化就是文明进步的标尺。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人的延伸。计量单位就是人类的认知媒介,它们刻画了人类在四维宇宙中认知和生存的深度。计量单位浓缩了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艰辛历程。一叶知秋,阅读本书就是亲近科学,感知人类文明的脉动。

计量工具及其制度的重大意义并不是今天才被认知的。秦始皇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百代都行秦政法“,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书同文车同轨”,确立了新的计量单位制度,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向前追溯,我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奠基人禹传说“左准绳,右规矩”,还在东海龙宫留下了“如意金箍棒”,这有商周出土的“玉尺”“牙尺”为证。再往前,中华民族伟大的先祖黄帝制造了指南车,可以记步。再往前,三皇五帝中的伏羲大王画八卦以代结绳记事,传说中的金箍棒,就是禹王从他那里得到的“玉简”。也许还可以继续向前。

商代玉尺

作为深深受益于西方十八世纪以来科学大革命的当代人,对现代计量单位的无知和好奇伴随着我们成长的过程。现代科学的积累已经使得日常生活复杂到常人不能完全理解和把控,科普的饥渴使得我们犹如现代的洞穴人,日用百物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使得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心灵困扰和虚空。还好有互联网之神和许多像宋宁世这样的科普作者,笔耕不辍,Up不止,给我们从智慧之树捧来丰厚的知识之果。

疏通知远,《书》教也。作为一本知识密度很大的计量单位进化史,也同时是一部浓缩了的科学史,要说到优点的话,第一它有很强的时代感,是一种现代出版的模式,先在知乎网上成篇,最后修订成书。第二它非常系统,全书从计量单位的萌芽,国际公用单位的发展,一直讲述到今天计量方式的变化。第三,本书很有知识的密度和深度,作者追溯了许多奇奇怪怪的冷知识,还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细节,使喜欢知识探险的小伙伴们一定会喜欢。第四,本书十分活泼,作为一部互联网催生的著作,本书充分体现了图文并茂,喜闻乐见的特色。第五,本书十分实用,书中不仅有对国际公制的权威标准的介绍,还附上了一张国际单位制的图,直接可以作为工具书来使用。写到这里,不由得要感佩只有真正硬核的科普作家才会选择这样的题目。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本身也是一种计量工具。正是人类赋予了宇宙以意义。普罗泰戈拉和孔子对于世界的态度是相似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普罗泰戈拉认为:“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比如问题晦涩,人生短促”。虽然我们不能说这就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至少它蕴含了科学的基本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存疑待证。

在沧海横流、疫情肆虐的今天,《计量单位进化史》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尽管这世上种种的愚昧无知、倒行逆施虽然从未消灭,甚至丑态百出、煊赫一时,但人类文明的基础深厚不移,科学始终在前进,人类进步的精神也不会停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感谢!

《计量单位进化史》读后感(四):科普书籍值得拥有,详细且全面

计量单位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经常使用的单位,那你有没有感兴趣过计量单位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在古时,人类是用什么计量的呢?

这些答案都在这本书里,由宋宁世著作的《计量单位进化史》,将带着我们从原始社会到现在的新社会了解整个计量单位的发展进化。

单位的起源分为两个部分:原始社会事情和文明社会时期。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在漫长的狩猎、采集生活中,逐渐形成了“数”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创造的符号来表达“数”。这就是产生“计数”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人类不仅学会了区分“单个”,还知道了对事物归类。

再后来,慢慢出现了用10个手指计数拓展到“十、百、千”,产生了“fu制”和“循环”,就有了抽象记号(刻痕、结绳、文字),这样不断创新单位的过程,也是原始人对单位概念不断提升的过程。

文明社会时期:

农业的产生,大规模的生产和储存“谷物”,谷物的数量性质提高了人类对自然界“量”的认识。

为了生产粮食,人类开始有意识地测量并划分现有土地,同时开始划分氏族等级,分配的产生开始以物换物,这个过程也是贸易的产生的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人类群体中产生统治阶级。而农业的成熟代表需要更精细的测量需求。

而在中国古代比较有意思的是,古代的测量单位:

比如长度单位:基础的单位是“寸、尺、丈”,“丈”以上为“引”,寸以下为“分”、“厘”、“毫”、“忽”。

那很多成语也是可以推断出古人的计量单位,比如:“寸”是长度单位的本意,强调小的虚称,如“寸草不生”、“寸步难行”、“肝肠寸断”等。

而“丈”则用于强调大,如“一落千丈”、“光芒万丈”等等。

不由感叹老祖宗的聪慧才智,也感叹社会发展的进步,任何知识的新起源都离不开人类的发展,并息息相关。

书里还有不少冷知识,比如:

在古代,长度度量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单位一直在“膨胀”,上古时期成年男子是“丈夫”,西周时是”八尺男儿“,战国时期就变成”七尺之躯“。

为什么形容男子的身高会越来越短呢?难道是时代在发展,战国时期男子的个子还比不过上古时期的男子吗?

当然不是,我个人细读下来理解就是,在上古时期,事物趋向于简单,对计量单位本着事物的本质去进行的计量,而时代变迁到了战国时期,人类发展越来越进步,对计量会加以事物的形容,比如:战国时期所用的“七尺之躯”,虽然说的是七尺,却和身高没有关系,形容男子不能随随便便向人低头。

这本书是很有意思,从中国古代一直到说到国际计量单位的发展,内容丰富有趣,并附有计量单位发展的时期世间表,让人一看便知,一读就懂,是难得一本关于计量单位详细且quan面的科普书。

《计量单位进化史》读后感(五):社会活动的基准——计量单位

我们常说“半斤八两”,是因为旧制的一斤为十六两。如今在全新的计量单位制度下,则改为一斤等于十两,这是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方便计量而统一协定的制度,对人类社会活动提供了基准。在今天我们普遍使用十进制的计量方法,但是在古代,计量单位可以说是五花八门。那么究竟计量制度是如何演变成今天的样子呢?这本《计量单位进化史》带你了解不一样的乐趣。

计量单位是一个我们每天都在频繁使用,却很少有人注意到的东西。我们计数使用个,十,百,千,万,是十进制。而时间则是秒,分,时,六十进制。计算机语言又用二进制。为什么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而不是克?为什么我们可以直接换算一千克等于一公斤等于一升?这本书将从历史,科学,趣味,工具书等多个角度,对计量单位做一个全面的介绍。

也许大家对这样一则新闻略有印象。国际计量大会重新定义一千克。一块崭新的合金块,用罩子罩住,它代表着国际统一的质量基本单位,对当今飞速发展的各个领域来说,把基准计量单位精确到微克是十分必要的。虽然在我们眼中他们只是换了一个新的合金块。那是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这些基础单位。

在古代各地区的计量标准通常有所不同,所以各区域间互通有无时,总是因为单位代表的数量不一致而产生矛盾,到了秦朝,八表同风,统一了度量衡,制定了各区域间的计量标准。“车同轨,书同文”,这一切的规范都是为了给各地区的贸易往来提供一个标准,避免因单位不同而乱作一团。可见计量单位在其进化过程中,贸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计量单位进化史

7.8

宋宁世 / 2020 / 人民邮电出版社

到了全球商贸的今天,计量制度愈发完善,人们在向宇宙和量子两个方向的探索过程中,也逐渐定义了许多新的计量单位和形式,这都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支持。如果人类社会是一幢大楼,那么计量单位就是地基中的钢筋,它标志着所有领域的基准。让我们能顺利的完成约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