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宇宙从何而来读后感锦集

宇宙从何而来读后感锦集

《宇宙从何而来》是一本由傅渥成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80,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宇宙从何而来》读后感(一):这是一本易读易懂的科普书

开学第一周,《自然辩证法》的老师问我们看过什么科普读物,思来想去只能想到《十万个为什么》,这还是我在遥远的童年时期看的。确实,平时要么看专业书,要么看小说散文,很少会去看科普读物。自从上了大学,没有物理课、化学课,就更少去关注科学类知识。这样想来,确实缺少了这方面的知识素养。刚好有朋友推荐《宇宙从何而来》这本书,其中夹杂着量子物理、复杂性科学、人工智能等知识,是我感兴趣的主题,值得一看。

这本书由四部分构成:终极的终极、物质与能量、生命与信息、时间与宇宙,乍一看内容十分深奥,其实不然,作者在书中,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把历史上物理学家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提高的故事,娓娓道来,许多片段读起来都津津有味。而且,这本书科普的内容不是经典的老掉牙的玩意儿,而是当前理论物理界正在经历的革命——第二次量子革命。这些虽然不是我的专业,但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各行各业,不紧跟潮流就容易落伍,况且,认识世界本就是每个人的天性。

这本书有太多值得分享的地方,例如在介绍“闵可夫斯基空间”时,以《理想国》的“洞穴比喻”来做类比解释四维空间和相对论;例如在介绍超导态形成时,用舞会里人们结伴跳舞来比喻电子结对运动的状态例如在介绍光线遇到黑洞不再直线传播时,用透镜折射光线来做比喻。这些比喻十分生动形象,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些原本十分深奥的概念。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地方还能再进一步提升,我想在语言表述上能再直接浅白一些会更好,但这一点也是无可厚非,毕竟要将如此专业的知识梳理清楚、讲得简单易懂太难了。

这是一本难得的高质量的科普读物,值得抽时间阅读。

《宇宙从何而来》读后感(二):一切都是结构

一切都是结构,结构就是信息。

这是我的读后感言,非常简单,就如同本书所介绍的宇宙本质--量子比特,只有0,1和不定态。但是简单可以涌现出复杂,量子比特海洋中涌现出电子,光子,夸克,中子,原子。在原子世界的碰撞中出现了分子世界,简单物质世界诞生了。分子世界继续排列组合,化学世界出现了。在某次组合中,蛋白质被合成了,有机物世界来临了,各种蛋白质,各种酶,各种大分子结构。接下来是,猜对了,生命世界打开了大门,魔术一般,一种大分子获得了自复制能力,但它不是100%拷贝,而是保留恰好的错误率,让它可以随环境改变。后面波澜壮阔的故事就交给达尔文进化论去继续讲述,而如今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这个大分子的复制品。

《宇宙从何而来》里主要讲的就是当今前沿物理学告诉我们,一个可以解释万物的“大统一理论”就要实现,我们将从本质上去理解宇宙的形成,这非常令人激动。更令人震惊的是,由此得到的推论是:宇宙本身类似一台量子计算机,我们人类只是程序的一部分。当然书中还大篇幅地回顾了经典物理学大师们的生平事迹和研究故事,让我们对整个物理学科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除去那些震惊的部分和平实的历史故事,在我看来,和一般人关系最大的部分,便是书中无处不在的“结构”概念对其他学科的启发,甚至是对人生发展的启发。书中一直在强调,“结构就是一切”。一语中的!不同的量子结构演化出不同的基本粒子,不同的基本粒子结构涌现出不同的原子,然后是不同的原子结构 > 分子结构>化学结构 >... , 颠覆性的概念不是“量子”,“基本粒子”,“原子”, 而是“结构”!结构是“因”,那些我们原以为是本质的东西,比如原子,分子,只是“果”而已。

另外要强调的是,作为一本前沿物理科普书,书中有一定量的专有名字,需要读者慢慢理解消化。当然可以选择跳过,如同我第一遍读的时候那样。但是如果你要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些名字是躲避不了的,说不定它会出现在书中其他的地方。

希望所有人能读一读,体会其中“结构”的力量和意义。

《宇宙从何而来》读后感(三):物理是为了更好的认知世界

不得不承认,科普书不好写。

盖因此类书籍要么过于“科”,对于专业理论无法透彻阐述;要么过于“普”,失却严谨和深度,读之难有收获。也正因此,国内科普书少有,国人也苦于无书可读,只能去翻看译自海外的作品,总觉因为文化差异而差那么一层窗户纸。有国内学者愿意写作此类书籍,提高素养,开启民智,实为幸事!

本书篇幅不长,通过四个部分简述了现代物理学的主要成果和正在探讨的前沿问题。难得的是,虽然论述的都是常见的科普话题,读之却不枯燥。随处可见的引用也体现出作者人文素养方面的积累。

回顾当代人类历史,数千年的时间里,物理科学大多数时候都在黑灯瞎火中进行摸象,然而这一阶段并不可缺。 牛顿爵士的成就,既代表传统基于逻辑和实验的研究思路的极大成果,同时也意味着这条路已经走到了尽头。走进死胡同,摔过跟头,终于让科学家们开始深思,从直觉和外界输入进行的演绎究竟有多少值得信任?

自我突破总是最困难的。放弃所有假设,实际上正是解开所有的束缚,进而,近代物理学革命到来——量子力学的崛起奠定了此后两百年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发展到今天,可谓硕果累累,似乎所有问题都已经有了“答案”。物理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在理论层面终于殊途同归,过往探究过的那些问题,似乎也不值得再考虑;无法回答的问题似乎仍旧毫无思路。

然而,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从上帝视角看旧时代科学巨匠们在种种困难中艰难做出抉择、面对难题苦思不得其解,会知晓今日之科学界所面临的境况依旧。但今天的我们又幸运太多,已经出现了计算机、基因技术等先进工具来验证最先进的理论和设想。即便自身从何而来已成谜题,但至少可以尝试开创新的世界。从这个角度,人这种智能现象在未来或许真能突破种种物理学的限制。那么,如果继续这一历史进程,人类的科学之路还能走多远?个人具备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去影响和改变历史,科学的发展也前所未有的需要所有个人的共同智慧。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动物并不善于怀疑;人之所以不能成神,在于人太爱怀疑。有不足却并非坏事,因为总归有值得发展和希望。有扰动的系统却不会走出一条直线。多元化、动态稳定、具备规模性和复杂度的系统往往是更为自然的选择。因此,科学的思想也正应该是宽容和开放的,无论当下如何认为“异端”和奇特的观点,或许正孕育着未来更为先进的理论。

否定之否定,怀疑之怀疑,或许,这正是科学的精神。

衷心希望国内能见到更多的科普作品,将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带给真正意义上的大众群体。

《宇宙从何而来》读后感(四):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读《宇宙从何而来》有感

让一个文科生谈现代物理学著作的读后感,一定不要对此抱有多大希望,特别是对于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中年人。因此,笔者在此也没有过多压力。谈不明白很正常,如果真谈明白了那反倒不正常。

《宇宙从何而来》收到后,两天时间就阅读完了,当然没有懂得多少,除去里面的专业术语和尚未接触的定理之外,阅读过程是顺畅的,阅读的心情也是愉悦的。当我合上书本,于是萌生出一些念头。

其一:一个物理学家的想像力并不比一个小说家弱。

通过《宇宙从何而来》一书,粗略的了解了从混沌到宇宙诞生、从气态到固态、从原子分子到生命形成、从原始生产到人工智能的进程,发现人类在探究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的这些问题的时候,遇到了不少当时的难解之谜,但最终不少问题都得以解答,其中不乏物理学家、思想家的天才想像。想像的结论最终在实验或者观测中得到证实,从而把人类的认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其二:在阅读中获得的快乐并不比在食色中获得的少。

作为一个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在一本介绍现代物理前沿理论的专著中获得阅读快乐,这不能说读者有多么聪明,只能说作者是多么高明。把一个个高深的物理天文理论、一个个闻所未闻的公式、定律解说得那么容易让人理解,让读者有眼界大开之感,让读者明白世上除了食色之乐外,还有阅读之乐。这既需要作者除了掌握高深的专业理论外,同时还具备把高深理论浅显地给读者讲出来的能力。让读者明白世上不少现象和高科技产品背后的理论根据,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获得恍然大悟的快乐,应该归功于本书的作者。

其三:微醺或许是读者对一部著作的高度评价。

酒过三巡,直至微醺,都说是喝酒的最佳状态。既不伤身、又飘飘如仙,是一种享受。读书其实也是一样,如果一本看硬着头皮读,始终读不下去,或者合上最后一页,豁然开朗甚至一头雾水,都不是最佳状态。如果一头雾水,肯定会迅速遗忘。如果豁然开朗,也会因明白而放下。但是微醺却不一样,真理就在半明半暗之间,如纱后美人、墙里佳人,让人欲罢不能,兴犹未尽,浮想联翩。肯定会思索消化一些时日,再次捡拾,细细品味。肯定会百度谷歌,把一些名词原理摸清弄明,彻底明白天地间的道理原来是这么回事,然后独自慨叹历代科学家的惊世才华。

品读《宇宙从何而来》,理解的是我们自己的生命和生存。生命是如此奇妙、宇宙是如此奇妙!当然,还有更多奥妙,还待一代代科学家去探索。天地之广大,宇宙之无穷,如弱水三千,我能得一瓢饮就已经足够!

谢谢《宇宙从何而来》,让我慢慢明白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

《宇宙从何而来》读后感(五):做一个宇宙的关怀者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眼前充斥着大千世界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我们享受着多样性带来的各种体验,追逐着复杂性带来的各种便利;同时,我们也纠结于多样性给予的不同选择,面临着复杂性带来的种种困惑。可有多少人曾想过这些多样性与复杂性的源头。《宇宙从何而来》这本书让茫茫人海中多了一些冷静的思考者和世界的关怀者。

从书名和目录可以看出,作者是站在哲学的高度,以广阔的视角审视着整个世界。“宇宙从何而来?”这个我们在少年时幻想过的问题,在成人的年纪是否已有答案。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很容易让读者先入为主,然而,越是先入为主就越能使得这本书从底层世界观上革新读者的思想。这个标题也从另一种角度让我明白:从明天起,做一个世界的关怀者,因为人生不止有美食与美景,还有诗和远方。从目录中可以看出,第一、二、三章要表达的一个核心思想是:宇宙是统一的,统一于物质、能量和信息;第四章所表达出的另一个核心思想是:宇宙是演生出来的。这种高度抽象的标题向读者展示了宇宙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视角。

具体来说,在第一章中作者通过有趣生动的物理史料讲述了宏观世界的统一、微观世界的统一以及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尝试,从中透露出了一种演生论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也正是在复杂科学盛行以及物理学深入研究的背景下正在发生的科学范式转换所体现出来的。还坚持还原论的我们更应该去冷静思考,慢慢接受这种深层次的思想转变。

第二章,作者以物质或能量的概念为主线讲述了能量守恒定律的发展历程。每一次概念的厘清与扩展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科学家看问题角度所发生的变化。从热与功---能量与运动---能量守恒---质能守恒---守恒与对称---物质与反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随着物理学的深入研究,有许多问题被解决,也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浮出水面,物质和能量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时候更需要一种哲学式的抽象来统一物质和能量,这是一次需要哲学家和物理学家共同完成的探索。

第三章,作者从“生命是什么”这一问题出发,探讨了复杂性事物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诸多问题。作者综合了许多概念:能量、生命、信息、宇宙,然而也抛出更多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是什么?它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与复杂性事物的关系是什么?这些终极性的问题正是作者想要尝试回答的问题,也是需要提醒宇宙关怀者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更是需要哲学家和物理学家们为之奋斗的问题。

第四章,作者回归书名,介绍了一种万物起源的新猜想:万物起源于信息。面对充满未知的领域,也许新颖比正确更重要。对于同一个问题,只有出现不同的声音,按着不同的路径去研究,才能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宇宙从何而来”正是值得每一代人去探索的问题。

本书的可读性非常强,作者将有趣的物理史料穿插于各个话题,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了许多非常专业的概念和理论。本书是集物理、哲学与科普于一身的一本著作,对于物理专业或非专业人士都非常值得一读,说不定它会革新你的世界观,让你看见一个新的世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