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小学生阅读和作文的关系

小学生阅读和作文的关系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小学生阅读和作文的关系,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每一次《中学生阅读》发到我的手中时,我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和兴奋;每一次拿到《中学生阅读》,我就会迫不及待,如饥似渴的阅读着。

《中学生阅读》有着丰富的内容,打开欣赏成长故事的窗口,当代阅读、实用阅读、经典阅读和青春阅读等都一一呈现,其中每篇文章都会令我读得如痴如醉。

一篇《哥哥的钓鱼竿》让我看完之后不禁潸然泪下:那副迟到的鱼竿让我后悔万分。小时候哥哥很疼爱我,哥哥初中毕业后去了农场,每月回来看望我们,都会带好多的土特产,后来我大学毕业后,知道哥哥喜欢钓鱼,一直想送哥哥一副鱼竿,却因种种原因未能送出,直至哥哥得了不治之症离开人世也未能把鱼竿送给哥哥。

《我还是那颗石头》这篇文章也使我感慨万分。它让我知道了人的本质面貌:每个人无论有多高的地位,有多大的财富,其实也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任何人都是这样

《中学生阅读》中有一些阅读题,通过做这些的阅读题,提高了我的阅读水平,加强了我的理解能力。还有趣味阅读迷宫,每次做完这些题时,我便会记住一些成语,所以我积累的成语也越来越多,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篇

题记:

你是一首悠扬的曲子,把我带进神话般的世界;你是一场及时的甘霖滋润我干涸的心田;你是一盏明亮的灯塔,指引我前进的路;你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拨开我眼前的迷雾。

初中生活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枯燥的。每天都机械地啃书本,每天都在教室——食堂——厕所——寝室这四点一线上穿梭。这样乏味的生活每天都重复上演着,我的灵魂也像脱离了躯壳一样在校园里游荡。偶尔才能偷闲一会,在头昏脑胀之余捧起一本《中学生阅读》,津津有味地阅读。——那沉浸在优美的语句和深刻的哲理的幸福感久久挥之不去。她像一阵清新的春风滤过心田,带走污垢,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她像一只美丽高飞的风筝,成为我紧张的初中生活天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谈起《中学生阅读》,我每次都会感慨万千:是她鼓舞我人生之路——站直了,别趴下!还记得刚刚踏进初中大门,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仿佛自己一下子变成了“小大人”。但好景不长,许多问题接踵而至:和同学吵架了,成绩下降了,……曾经倍感压抑,自卑和失望向我袭来,无助与困惑让我沉沦。小学时的班级第一,排到了被人遗忘的角落。……茫然中,是《中学生阅读》拯救了我——给予我心灵的慰藉,陶冶我的情操。哲理趣味的“书香一缕”,幽默轻松的“呱呱鸟语林”,妙趣横生的“漫画趣味古文”——这些看似平淡的东西在那时填补我的心灵和精神的空缺!

从《中学生阅读》中,我懂得了失败并不可怕,只有让人生的大风车转到起来,成功就为期不远了。忘不了孤星残月下挑灯夜战的艰难,忘不了鄙夷不屑目光下的镇定自信,忘不了寒冬腊月冻破手脚的辛酸……这一切都是《中学生阅读》给予我坚定的信念,让我扬起风帆搏击挫折!

现在我要说:《中学生阅读》是好书,它如一杯浓浓的咖啡、幽香的清茗、油油的奶茶;她是一位伴我成熟、蜕掉童稚、循循善诱的导师。感谢《中学生阅读》,风雪载途中我愿与她为伴;因为她是中学生人生旅途的良师益友,是中学生乘风破浪的一叶方舟,是中学生披荆斩棘的快刀利斧!

《中学生阅读》,永远永远伴我成长!感谢你,《中学生阅读》!

第三篇

我在晋江图书馆报名了“一生阅读计划”活动,这个活动让我见到了“贾里、贾梅的妈妈”——秦文君。她的讲座让我获得了很多的感受。聪慧的秦老师被誉为“当下的冰心先生”,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这一天,秦文君来到晋江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为我们做了题为“阅读始于悦读”的精彩讲座。在近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秦老师用亲切而生动的言语与现场师生及小读者一同分享了她走上文学道路的历程及个人写作的秘诀。整场讲座以富有感染力的亲身故事拉近了与台下听众的距离。听完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讲座,秦文君老师与我们合照,并在我们书上签名,她还在我的书上写了“多读善思,智慧超凡”几个字。

“多读善思,智慧超凡”,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只有经常读书和善于思考,自己才能得到许多知识,有了知识,自己的智慧就与众不同了。

在图书馆里,妈妈给我买了秦老师的著作。我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把这几本书拿起来看,我也做到了秦老师说的“多读善思”。我又用荧光笔把好词佳句画起来,把这些写在本子上。这样,我就又积累了许多词语。

我每次读书都要进行点画批注,必须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经过促进思考的方式把认真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

同学们,我的学习方式已经告诉你们了,你们可要按照我的方式好好学习哦!

第四篇

同学们,老师们:

早上好!

大家都知道,最近有一种文化现象很值得注意:厦门大学的易中天教授在电视上讲三国,讲着讲着就火了,据说《品三国》这本书的稿费也已经超过了五百万。对易中天本人以及他讲三国的方式,我没有任何成见,也不敢有成见,但是那么多人如此喜欢易中天,在我个人看来,是一种悲哀,这说明阅读原著的人越来越少了。

这是一个事实:今天,我们阅读经典作品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在这个五颜六色的时代,人们更喜欢电影电视,电脑网络,时尚杂志,网络文学。大多数年轻人追求的流行阅读、快餐阅读,与流行、时尚相关,与精神、灵魂、思想、哲学、生命、本质无关,这些阅读是感官上的轻松、表层上的享乐,但不可能进入大脑,沉淀于心。

一个具有良好社会风气的时代,一定是一个重视经典阅读的时代。俄罗斯曾经是一个充满书香的国度,即使是战争年代,人们仍然不放弃经典阅读。老一辈俄罗斯人,都是靠着高尔基、普希金、屠格涅夫、果戈里、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所提供的精神食粮成长起来的,甚至连农村的农妇都可以为你背上一段普希金的诗,因此俄罗斯人民有着坚强高尚的心灵和良好的国民素质。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后,经典阅读渐渐被流行阅读所取代,人们的精神状态日趋萎靡,社会风气也逐渐败坏,这个教训不能说不惨痛。美国教育部门为高中生列出二十几部必读经典书目: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柏拉图的《理想国》、惠特曼的《草叶集》等等,并规定这些书目几十年不变。

今天我们都在谈文化,其实,经典是文化之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朱自清说过一句话:“中学生应该背诵相当数量的文言文,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经典名著看上去很高深,说的却是很普遍的人生真谛,就像父亲的经历对于儿子,母亲的经历对于女儿一样。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的深度和广度为后人难以超越,它对人类具有永久的魅力,它没有时间性,它永远不会过时。

钱理群主张在中学至少开设这样四门选修课:一是《论语》和《庄子》,这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源头;二是唐诗,最能代表刚健质朴的民族精神,是最健康的青春时期的文学;三是《红楼梦》,这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四是鲁迅,他是一位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作家。我觉得,钱理群的思考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同学们!记住我今天讲的这句话:尊重经典,走近经典,抚摩经典,把阅读经典作品作为一生的读书活动,你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厚实和高度,你会得到一生的大气和智慧!

谢谢大家!

第五篇

看了《昆虫记》后,我知道了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

我读《昆虫记》是因为同学的推荐,在读的过程中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觉得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的昆虫世界。

《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 ……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 “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

第六篇

高尔基说:“书记是人了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营养品。”诗人陈寿说:“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这不我就和书发生了一件事呢。

前不久,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名叫《加油!你不可以输给自己》的书,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只要我一有空就会拿出来看。

记得那一天,妈妈带我坐公交车去街上,上车时,我就从袋子里拿出《加油!你不可以输给自己》看了起来,我看的津津有味。这时车已经到站了,可我还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连车到站了都不知道。妈妈还以为我跟在她后面所以也没叫我,下车后妈妈想跟我说句话,回头一看,不见我的身影,再向车上一看,我还在车上,就叫了我一声,我这才知道要下车了,我才飞似的跑下车。

从接触书开始,我就爱上了看书。书把我带到了一个有趣、奇妙的世界。

书陪我度过欢乐的时光,书是我的好朋友。

第七篇

今天,我们拥有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好的生活,但也面临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浪费,大量的野生动物被猎杀……头顶的天空不像以前那么蔚蓝了,脚下也再不是一方净土了.水龙头里那清澈的水再流多久就会干?多少濒临灭绝的动物朋友还正在挣扎?人类究竟是聪明还是愚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自然妈妈她太慷慨了!我们习惯了索取,一旦这位慷慨的妈妈无法提供给我们生活的资源,或者我们的行为激怒了她,她要给我们颜色瞧瞧!那我们的下场只有是灭亡!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人类的生存须要依赖自然,我们是否该给她多一点关心,爱护呢?我们和自然必须平等对待,必须和自然结成一体! 马克思说过:“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说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个比方,我们砍一棵树就栽一棵树.要尽我们一切力量来补偿以前的过失.善待身边的一草一木,不伤害我们的好朋友—动物…… 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自人类出现以来,就存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只是在原始时代,低下的生产力作用于自然。到了农业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环境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已对自然的干预造成了始料不及的后果。 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科技与生产力水平的极大进步,征服自然的逐步胜利。可是,令人类始料不及的是,工业文明像一把双刃剑,既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但也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温室效应。 有人说“人类创造和发现科学,最终毁于科学”!这句话说的也不无道理,想一想,我们天天想着要怎么来更好的利用自然,拿自然来做实验,这样是生活的好了,那咱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呢? 要想长久地生存在这美丽的地球,就得和身边的朋友打好关系,以前欠别人的,要赶紧还一还.而这种事情光靠一人是绝对不够的,这是你我的责任.最后,还是记住世界地球日的主题吧: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社会。

第八篇

古人曾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话的意思是,在读书方面肯付出辛苦,写起文章来就会轻松。怎么样才能算“劳于读书”呢?

我先举几个例子。唐代文学家韩愈,他身世孤苦,三岁死了父亲,从小过着流离困顿的生活,但他能刻苦学习。他七岁开始读书,每日能诵记数千百言,十三岁就已能写很好的文章。唐代诗人白居易,他“苦学力文”,“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他每日坚持,不怕劳苦,甚至出现“口舌成疮,手肘成胝”的情况。唐代诗人刘禹易,他年纪很小,头发束成两个角的时候,就读了《诗经》和《尚书》。后来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广,他曾在《游桃源一百韵》中说:“九流宗指归,百氏旁捃摭。”九流百氏,即九流百家,指各种学术流派的大量书籍。这两句的意思说,他研读各种流派的旨意,广泛地采集百家著作。又如宋代的文字家范仲淹,他小时候,“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他自幼好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家中无书可读,就到附近人家去借,有的书还把它抄下来,背下来。又如明代文学家宋濂,他六岁开始读书,每天记诵两千多字的文章。他家穷,买不起书,只好向有书人家求借。借到书就日夜抄录,就是大冷天,砚水结冰,手指冻得僵硬,他还是坚持抄写不懈。因为按时还书,有信用,藏书人都愿意借书给他。他就用这个方法,才有机会遍览群书。古代文学家青少年时勤苦学习的故事是很多的,说也说不完。

文学家能写出好文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青少年时代,不怕辛苦地大量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愈多愈广,就愈有助于写作能力地提高。多阅读,可以开阔眼界,广大知识面;多阅读,也可以使我们学习到如何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选词炼句和不同的表达方法。因此,汉代的大作家杨雄就说:“能读千赋则善赋。”是说读了很多名家写的赋,自己也就善于写赋了。唐代大诗人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读了很多很多书,写起文章来,文思就会敏捷,如有神力相助。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也说:“书痴者文必工”,意思说,沉迷阅读的人,他的文章必定会写得好。《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蘅塘退士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他们这些话,可以说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我们许多同学作文写得不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太少。要想写好作文,就要肯下读书的苦功。只要能下决心,经过一番“劳于读书”的苦,是一定会出现“逸于作文”的乐的。

第九篇

人与植物的关系

不久前,我们家搬入了现在的新房子。刚搬完家,叔叔阿姨们就送来了好几盆花和几株树。门口、客厅里、房间里和阳台上都摆上了盆景。我对爸爸说:“我们家都有成植物园了,摆那么多的植物干吗?”爸爸笑着说:“植物能制造气氛,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谁都离不开它们,离开了它们都有不能生存。”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为什么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我将信将疑。决定做几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

星期天,我从田里抓来两只青蛙。这两只可怜的青蛙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圆溜溜的小眼睛瞪着我。我把第一只小青蛙放在一个大鱼缸里,用一次性薄膜桌布把鱼缸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瓶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青蛙沿着缸壁,绕着缸底快速地向前窜。咦,小青蛙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没过几分钟,只见小青蛙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奄奄一息的样子。顿时,我把一次性薄膜桌布轻轻拿开,捉出第一只小青蛙,放进第二只小青蛙,又搬入了四小鹏枝繁叶茂的植物,然后仍用一次性薄膜桌布把鱼缸封严。我仔细观察,只见小青蛙悠闲自得的跳来跳去,过了好久也没要咽气的样子。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怪不得我们搬入新房需要这么多的绿色植物,原来植物的用处可大哩!

为了进一步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我来到我们老家附近一个饲料加工厂。那儿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灰尘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难受。然后,我又跑向我们家屋后的一片竹林里,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觉极为清爽。这个说明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

这两个实验证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与植物有密切的关系。我又到学校电子北阅览室上网查询得知:①人必须依靠植物提供氧气,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气。如果说一个人几天不吃饭、几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的话,没有氧气几分钟就可能性命难保,氧气可是人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呀!②动物与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也都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样一来,空气中的氧气不就一天天增加么?不!天地间之所以没有产生过这种危机,就是因为植物既是天然氧气“制造厂”,又是吸收二氧化碳的“广阔市场”。③有人做过统计,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制造氧气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来,只要有10万平方米的林木,就可以供给一个人氧气的需要量,并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因为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保持基本恒定。相反,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只要500年左右的时间既可以用完。

植物与我们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在此,我代表墨城完小六(1)班体同学呼吁全社会的人们不要再砍伐植物,让植物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

第十篇

一只老鼠透过墙壁的裂缝,看见农夫跟他的妻子正在打开一个包裹。“里面装的是什么美味的食物呢?”但是他的美梦被无情地毁灭了,它发现里面装着的是捕鼠器。回到庭院里,这只老鼠就开始发布警报;“房子里面有个捕鼠器,请大家一定要注意。”

一只小鸡“咯咯”地叫着过来了,它抬起头说道:“老鼠先生,我认为这对你来说是坟墓,但是对我没有任何关系,我不会感到困扰。”

老鼠转向小猪说;“房子里面有个捕鼠器。”

小猪同情地说道:“老鼠先生,我非常的感到遗憾,但是除了祈祷以外,我无能为力。”

老鼠又走向了奶牛,奶牛说:“老鼠先生,对此我感到非常的遗憾,但这跟我没有任何关系。”

老鼠只好回到房子里,垂头丧气地独自面对那个捕鼠器。就在那个晚上,一个声音响彻整个房子,农夫的妻子匆忙跑过去,查看到底抓住了什么,在黑暗中,她没有注意到抓住的是一条毒蛇,毒蛇咬伤了农夫的妻子,农夫急忙把妻子送到了医院,妻子回到家的时候仍然发着高烧。

农夫知道,高烧的病人最需要鸡汤,他带着斧子走到了庭院,去准备鸡汤的主料。

他的妻子还是很虚弱,他们的朋友,邻居都昼夜不停地来照顾她,为了招待他们,农夫只好宰了那只猪。

农夫的妻子还是没好起来,她不幸地去世了,很多人来参加她的葬礼,农夫为了给客人准备足够的肉,他屠杀了那头牛。

所以,当你下次听到某人遇到困难,而你认为跟你无关的时候,请牢记:如果我们之中的一个受到了威胁,那么我们所有的人都处在危险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