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十二把椅子》读后感1000字

《十二把椅子》是一本由[苏] 伊·伊利亚 / [苏] 叶·彼得罗夫著作,后浪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36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二把椅子》读后感(一):超越“苏联笑话”的市民风情画

让我们把双腿伸进单条出售的战前式裤子,怀揣价值十五万卢布的珠宝清单,打发掉醉酒的棺材铺老板,把野心勃勃的神父甩在身后,穿行过弥散着煮鸡蛋、烧鸡和油橄榄的气味的硬座车厢,跳上沿伏尔加河顺流而下的舢板吧! 陪审官先生们!坚冰开始移动了!让我们跟随伊坡利,这个对新时代耿耿于怀,窝囊小气的旧贵族和他寻宝事业的合伙人,有着天马行空想象力的快乐骗子本杰尔的脚步,穿越辽阔的苏维埃大地。

在《十二把椅子》目前的四个中译本(泥土社、黑龙江人民、春风文艺、人民文学)中,后浪选择了徐宗翰84年的译本,令人欣慰。新版的宣传文案以应景的“苏联笑话”为卖点,可以理解,但对这部妙趣横生的作品来讲是种错配和低估。此苏联笑话非彼“苏联笑话”,实为二十年代苏联市民阶层各色人等的漫画速写。

《十二把椅子》读后感(二):人性的考验

故事的背景是苏联建国初期。穷得叮当响的老城没落贵族伊坡利在N县城干着民事登记员的差事儿。丈母娘临死前告诉他一个惊天秘密——她把一批珠宝藏老城家里的一把椅子里,这把椅子是12套椅子其中一把。于是伊坡利毅然决然抛弃县登记员的平静日子,踏上了寻找丈母娘珠宝的历程。

阴差阳错,伊坡利结识了英俊青年本杰尔,一个极有天分的骗子。两人迅速组成寻宝公司,虽然伊坡利时珠宝的主人,然而年轻时最大的本事不过是花钱和沾花惹草本。本杰尔则是整个寻宝的大谋士,规划师;伊坡里在他面前只有言听计从的份儿。

这种组合颇具喜感,在寻宝的旅程中,见世间众生百态:鬼迷心窍的神父、监守自盗的社会赡养院总务主任、唯利是图的档案室主任、好大喜功的公用局长、败家的主妇、半吊子诗人等等。当然,芸芸众生,也有让人喜爱的人物,认真工作的工程师特列乌霍夫,幸运的作家伊滋努连科夫,单纯的丽萨等等。

为什么本杰尔总能屡屡得手,因为他看穿了人性的弱点,他巧妙骗取富人手里的钱财,捉弄贪婪人。他喜欢数落一无是处的伊坡尔,却从没想抛弃他独吞珠宝。遗憾的是,看穿人性的本杰尔却没有发现伊坡利那颗贪婪的心。

当最后一把椅子的线索浮出水面,邪恶附身伊坡利。。。

整个小说中,最悲惨的人物要属另一个寻宝人费多尔神父,倾其所有,最终却发了疯。

得到珍宝真得能获得幸福吗?“贪婪的欲望”驱使他们不约而同踏上“寻宝”的不归路,却受到命运的惩罚。

混乱的年代愈考验人性。

《十二把椅子》读后感(三):要让人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

如果要懒惰描述这本书的读后感的话,可能满篇像这样的形声字再合适不过了。哈哈,是这本苏联时期的幽默讽刺小说带给人最直接的阅读体验,这是我读过的书中,继捷克作家哈谢克《好兵帅克历险记》之后第二本能够叫人捧腹大笑的文学作品。

本书的作者是伊里夫与彼得罗夫,写出这本书时,两人年纪青青,二十多岁出头,而在创作这部作品之前,他们并不熟悉,说来也是一段奇妙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灵感来自当时业已成名的作家卡达耶夫,他根据当时的社会事件构思出了一个关于寻宝的故事,他认为由此可以创作出一篇极具讽刺意味的小说,于是召来自己的弟弟彼得罗夫与年轻的后辈伊里夫、这两位擅长幽默小品创作的年轻作家,组成小团体来共同创作。卡达耶夫交代了故事梗概让两个年轻人试着写一写,一个月后两个人带来了小说的第一部分《老城名流》,卡达耶夫看完之后,拍案叫绝,大呼写的太好。并认为这本书已经超出了自己原本的构想,完全是属于两位年轻人的作品,自己退出,并坚决放弃了署名权。于是,在这本书的扉页里可以看到两位作家献给卡达耶夫的献词。这本书出版后收到了多次官方审查,以及多方作家团体的批判,却难以阻挡苏联人民的喜爱,小说大受欢迎。并在不久传入东欧与西方,首先其它地区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

从果戈里伊始,俄罗斯文学中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品形式——幽默讽刺,他们含沙射影、指桑骂槐、说反话搞自嘲,这自然与俄罗斯作家所要面临的、长久的审查制度有脱不开的关系。在叶卡捷琳娜时期的 1783 年,颁布了一项《自由印刷所法令》开始,便规定所有书稿必须提前送交相关机构审批,于是,在俄国延续达 200 年之久的书刊审查制度从此确立。(直到苏联解体之前解除。)俄国作家所面临的是惊险、高压的创作环境,在斯大林的时代尤其如此。在《娜塔莎:俄罗斯文化史》这本书里讲到,“在参加1934年第一届作家大会的700名作家里,只有50人活到了1954年的第二届大会。”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天才们更加具有想象力地变幻着自己表达的形式,让文学形式本身形成一种“变态”化的形态,包括这一时期最特别的一位俄国作家布尔加科夫,他那具有科幻、魔幻性质的小说,与这样的环境构成了奇异的对立。

阅读这样的一部小说,总是不由得引人发笑,那种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明知愚昧而执意而为的巨大荒唐、那种对人物夸张毫不留情地描写,为书中的角色构造除了特别的氛围,当所有角色处在这样的氛围里便有了特别可笑的气场,对于角色,每一句平淡句子都带有了滑稽的成分。而故事整体的构思上亦堪称完整、完美,一气呵成。小说里主人公从小县城到莫斯科,再到乌克兰地区,在所有的这些情景里,都是在由底层的民众构成那可笑情节,而这些滑稽的可笑的人物,也无不在照应它们所属时代。

“公民们,读书让人快乐。千万不要小看这句话,当你笑的停不来下的时候,你便懂得本人在讲什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