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味》的作文

《中国味》的作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希望以下这些《中国味》的作文,能对您有帮助。

第一篇

我喜欢酸味,喜欢甜味,喜欢苦味,喜欢辣味,却唯独最喜欢“中国味”。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汤汤。回眸历史,仰望苍穹,何谓“中国味”?

中国味是中国人心中不变的坐标;是“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的张季鹰最为惦念的味道;亦或是苏轼“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清谈欢愉……”“中国味”牵引着“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的离愁别绪。纵使远行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酸甜苦辣咸是中国人饭桌上独有的味道,里面蕴含着东方人“先苦后甜”的人生哲学思想。中国的地大物博和幅员辽阔造就了各式各样的“八大菜系”和包罗万象的“满汉全席”,有着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的说法。中国的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想这大概就是对“中国味”这三个字最为精辟的解释。

中国味”是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儒学,是逍遥自在,无为而治的道学;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念;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君子品格;亦或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翻开厚重的历史典籍,你可嗅到古籍册中那经历千锤万凿、烈火樊烧的文化幽香?这幽香令人遐思神往,无法自拨。

…………

中国味属于每个中国人,而每个人中国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中国味。身处如此开放美好的时代,我们应传承中国味,弘扬中国味。这不仅仅是一种民族自豪感,也是一种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中国味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和文化基因。

皇皇华夏,灿烂文明。中国味是我们拥抱世界的安身之本,立命之根。

第二篇

在江南霪霪的细雨中,撑一把油纸伞,看柳下打马徐行的过客。在长安精雕的窗棂旁,引一壶杜康,赏一轮不及故乡明的玉盘。在漠北仆仆的黄沙中,满上一张弯弓,听金戈铁马里隐约的《梅花落》。

中国味总是这样不经意地展示他傲人的风采,小至一方刻印,大至一方水土,“中国味”这三个字浓缩了从海岛到平原,又从平原到高原的一切,浓郁得口齿留香,意犹未尽。但这美味正被全球化的浪潮一点点稀释,变成纷繁杂烩里的一道调味菜,中国味,你还尝得出吗?“良辰美景都付于,奈何天。”一曲《牡丹亭》唱绝了那个且听且吟的腔调。《游园惊梦》惊不醒纸醉金迷的人们。多美的中国艺术瑰宝,却只能从视频模糊的光影中寻找杜丽娘的倩影。于丹教授曾做过专题节目,一出出折子戏被解读被透析,但这些过眼云烟的一幕幕在闪烁的荧光屏上一晃,留给我更多的却是对文化的叹息。

你脱下凤冠霞帔,将油彩擦去,大红的帷幔结束了这出戏。昆曲所处的尴尬局面也是许多传统艺术所正面临的,希望这大红的幔布在缓缓闭上之后还能再度拉开。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最具中国味的真情告白,比起直译的“我爱你”更有中国人骨子里的含蓄隽永。“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是一格格的方块字才可能拥有的魅力。而今,充斥着现代味的诗歌,可以轻易地换上“字母装”,流传于世界每个角落,却再也回不去盛唐时素胚韵脚的中国味了。那些绝版的李白、苏轼、无名氏,在柜子的顶格发出灰蒙蒙的光,照得人心寒。

中国味中又一道美味叫“剑”。那个血雨腥风的江湖,那个快意恩仇的江湖,那个侠骨柔情的江湖都离不开一把好剑。铸一支名剑花费多少功夫还有多少人知道?只有深山里的师徒二人还在缅怀那个热血飞扬的年头,而我们,全身的热血已在逐代的平和中变得循规蹈矩,早忘了祖先们的激情。

中国味还有多少正在溶解,多少已被替代?我们还有多少尚来不及品味就已被一碗杂烩取代?请大声呼喊:“给我来碗中国味!”

第三篇

中国味是什么味?是一笼生煎,是一碗芝麻馅汤圆,是一盘玉米馅饺子……这些美食使“爱国”一词散发出香味,这些都是中国的味道吧?

而我心中的中国味,是一碗武汉的热干面!

汉口有一家小吃店,专卖热干面,味道特别正宗。

走入小店,只见老板手抓一把面条,用长勺在热气腾腾的开水里抖动几下,捞出倒入碗里,浇上卤水,再拿起小勺,快速地往碗里拨些萝卜丁、酸豆角、小青葱等佐料,最后淋上一勺香浓的芝麻酱……一碗香喷喷的热干面就呈现在你的面前了。

面条在碗里如山峦起伏,萝卜丁、酸豆角如山间绮丽的风景,那一小撮葱花,就如荡漾的碧水,还有那香气扑鼻的芝麻酱,如江如河,穿梭在群山之间。我用筷子将面搅拌均匀,这些佐料就像机灵的小动物们似的,刚开完联欢会便各自散开。

那浓烈的芝麻酱香混合着热干面的面香,让人感觉既开胃又润心,早上的困意随之被赶走。入口时齿颊生香,爽口弹牙的面,细滑香浓的芝麻酱,又脆又甜、还有点辣的萝卜丁,再加上葱花,如此美妙的邂逅,给我们的味蕾平添了无尽享受……

这家小店就在我家楼下,店小,人却极多,店里坐不下,门外便会摆上一大排桌椅板凳。即使是清晨,也像集市一般热闹。

老板是个直爽热心的人,手上做着美食,脸上带着温暖的笑,闲时也会和顾客聊上一两句。记得妈妈年前还关心地问了句:“老板,过年去哪里玩呀?”老板马上提起了兴趣,跟我们讲起他过年的旅游计划,开心和憧憬都洋溢在脸上。

可是,不久后,武汉突然按下了“暂停键”,楼下的小店也没有了往日的人来人往,偶尔有小车过来短暂停留后,又迅速离开。我想我是太想念热干面了,所以似乎总是能闻到那熟悉的芝麻酱香。我问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去买早餐吃呀?”妈妈总是无奈地摇摇头,告诉我,小店老板应该已经不在武汉了,可能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吃不到他家的面了。

武汉解封后,妈妈终于带我去了那家小吃店。一闻到久违的香味,我的口水就不自觉地流下来。我牵着妈妈的手蹦蹦跳跳,心里想着:这次我要吃一大碗,不,两大碗!

远远地就看见小店门口人头攒动。进店后,老板就跟我这个“老熟人”打起了招呼:“我们的小公主来用早膳啦!”

我连忙竖起两个手指说:“伯伯,我今天要两碗面,要两大碗面!”

妈妈对着老板笑了笑,随口问:“什么时候回来的呀?”

老板一边做面条,一边回答:“我没走,一直守在这里呢,当志愿者!”

突然,店里安静了,大家都看向老板,空气如同凝住了一般。过了好一会儿,店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老板一时没缓过神来,愣在了那里。等掌声停了,一个大伯高呼:“好样的!”

老板眯了眯眼:“谈不上好样的,我也在武汉生活,当然也应该守护自己的城市!”

霎时间,掌声再起……

我知道,这一次次的掌声,是对像店老板这样所有为城市战胜困难而奉献的人的赞赏!

饭后,妈妈又问了老板:“老板,你当志愿者时,怕不怕?”

“当然怕。”老板回答说,“但我觉着,大家都怕,怕也要有人冲上去哇!”

“我当志愿者的第一天,就第一次感受到了这场‘战役’的艰苦。我是给大家做饭的,一天要忙十几个钟头,自己却没法吃上一口。一整天就是不停地做面条、送面条,直到深夜了才停下,赶紧洗漱睡觉。第二天早上五点钟我就爬起来做饭,本想着赶紧做完,挤时间喝口水打个盹,可是到了店里,却发现食材没了,又急匆匆地赶到大超市买菜。这时超市还没有开门,我只好打电话要朋友抓紧送过来。忙了一天后,看见群里有人给我发来了红包,我就当没看见。我答应过他们,这饭是自愿做的,不收钱。第三天,我可长记性了,早上三点就起来,开车到黄陂菜场去买菜,黄陂是郊区,往返要很长时间。我回来时已经六点多了,群里的候餐接龙都接到60多位了。我赶紧做好热干面,然后托几个志愿者帮我送过去……”老板不禁讲起了当志愿者的故事。

我听了,心中翻起了层层波涛。感谢店老板这样的英雄,是你们的付出,是你们的勇敢,才让我们赢得了武汉这场战“疫”!

疫情暴发时,老板选择坚守着自己的小店,为医护人员和有需要的人免费提供热干面。他起早贪黑地忙碌,用自己的热干面守护着我们的城,用自己的满腔热血感动着这座城。他直爽,他有韧劲,他充满了热情……就像他的热干面。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这家小店的热干面之所以正宗,原来与老板身上的“武汉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啊!

纯正浓香的武汉热干面,也就是我们说不尽道不完的、浓浓的中国味中的一种味道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