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装订考》的读后感大全

《装订考》的读后感大全

《装订考》是一本由[日] 西野嘉章著作,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3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装订考》读后感(一):本书唯一干货

日本书籍装帧小识

六版四六版 188mm x 127mm 四六倍版 254mm x 188mm 三六版 182mm x 91mm 菊版 218mmx 152mm 菊半裁版 636mm x 469mm 文库版 148mm x 105mm A5版 210mmx 148mm 半纸版 340mm x 224mm 美浓版 385mm x 270mm

饭缀七假缀 相对于正式装订正装本,以钉书针或线简单装订者为假缀。

天金 于书本“天”的部位染上金色。

《装订考》读后感(二):在书籍的灵魂之外,找一点肉体的美好

弗罗斯特说,诗歌是在翻译中失去的东西。那么装订就是数字化中失去的东西。

简单地说,装订就是把散落的纸片扎起来。电子文档突破了现实纸张的尺寸,长度无限,自然也就没有了装订概念。困扰印刷行业多年的问题一旦破解,装订的角色就变得非常尴尬了。相比电子书而言,这是实体书身上被无限放大的美好。在流媒体中,开本、尺寸、字体、字号、页码变动不居。电子时代,我们如何握紧一本书呢?你不会感觉它硬邦邦地杵在口袋、或者书包的哪个地方,你也感觉不到得到或者失去。

就为图个方便,这些年我也读了很多电子书。便携、便于摘录、便宜。这年头,谁的硬盘上不屯上几十G的电子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看书。我一度甚至觉得电子文档才是书的灵魂。不是吗?它们看不见、摸不到、没有重量,多像是祥林嫂打听的“魂灵”呢。也许实体书,只是一具具容易损坏腐臭的肉体,电子版才是穿越生死的纯粹灵魂啊。

可是,在读书“腐男腐女”看来,装订是有魔力的。喜欢指间墨香的人,看一本电子书会觉得失落。这就像是保时捷推出一款电动版的911,“波子粉”的心情也可想而知。装订,这样一个简单的捆扎动作,改变了很多。它强制性赋予了纸片一定的顺序和容量,形成了一个新的整体。年近70岁的村上君,在《刺杀骑士团长》书中,仍念念不忘比较一番黑胶、磁带和CD。在他看来,唱片甚至是磁带的AB面,给了一种节奏,一个整体和一种喘息的空间。

前天我翻了本书,西野嘉章的《装订考》。严格来说,它应该叫做近代日本书籍装订考据。其实,一本装订史,也就是一本阅读史或者知识生产史。书中梳理了日本的书籍装祯,从南京装帧的日、中、西洋的折中,到日本装祯的成熟完善。详细介绍活字、菊版、异装本、衬环、三六版、四六版,还展示了多幅珍贵照片。《装订考》带我们领略了装帧之美,这大约就是纸质书存在的原因。当一本书成为艺术品,谁还能否认它存在或毁灭的美好呢?

有趣的灵魂世人共享,美丽的皮囊自己珍藏。我可以传你一份电子书,但我实在不想借给你一本喜欢的书。我们一块隔着屏幕看看女神,可女票还是自己的。如果你想在书籍的灵魂之外,找一点肉体的美好,不妨翻开一本纸质的《装订考》。

《装订考》读后感(三):日本洋装书的历史

日本洋装书的历史《装订考》

看到这本书,感觉很亲切,虽然是日本洋装书的历史,可是里面的封面上几乎都是汉字!以前也买过好多本中国民国以后的中国书影,比如《书衣百影》,不过介绍中国洋装书历史的好像还没有。

和中国一样,日本古代的书也是线装的,和中国一模一样。日本也是受西方影响开始出现洋装书。这本书并不是严密的出版史,而是根据这些书的方方面面,设立的一个个专题,一看作者就是一个非常非常喜欢书的收藏家。

光目录就有四页!从活字到合订本,从异装本到新装本,从色彩到线条,从书盒到插入的物件,从牛皮纸到皮革封面,从烫银到金版,从页码到定价,从环衬到包纸……这真是一位对书痴迷的收藏家。每一部分都配有相关的插图,图文并茂,让人感觉这本书真的很漂亮!

回顾洋装书的发展历史,还真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比如有一章写的是“书脊文字”,原来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过去线装书没有书脊,所以洋装书的书脊上也没有文字,是后来才出现的。真的很难想象,书脊上没有文字的书。呵呵,历史就是这样有魅力。

还有异装本,就是同一本书,竟然有不同的装订。那是因为制作书的时候,做到一半,才发现制作封面的材料用完了,于是就换另一种材料继续做,结果就是两种,甚至好几种封面。现在想想真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当年,出版一本书,真的没这么复杂,很随性,很自由,所以也就留下了很多故事。

书里面很多内容都和美术有关,比如单一墨色的封面,比如细密画,比如封底插画,比如图样,比如双色印刷等等,作者一定非常非常喜欢这些书的封面,才能够收藏这么多,收藏这么多,才能够把洋装书的出版历史写得如此细致入微,真的是功夫!

可惜的是中国好像还没有这样的洋装书装帧研究,有杨义老师的新文学图志,里面只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讲的,列举了很多书影,从书本身的角度,从出版史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对比,真的很冷门。也许只有特别特别喜欢这些书的人才能够写出一本这样的书吧!

《装订考》读后感(四):“优良的材质加上简洁设计,就是好装帧”

日本在建筑、平面设计、装帧、工业设计等等设计领域佳作迭出,也诞生了众多大师,将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融汇贯通,创造了优雅、简洁的设计形态。尤其是装帧设计,自成一派。

“优良的材质加上简洁设计,就是好装帧”,画家东乡青儿如是说。这一句话,道出了日式装帧设计的真谛。西野嘉章教授认为,这个概念,使我们可以看到近代装帧最终的收束点。

跟随西野嘉章教授的步伐,我们在《装订考》一书中浏览了三百多本日本近代文学书籍的装帧,其装帧历史同时也是日本的文化史、美术史,它将日、中、欧洲三方格调尽数吸纳其中。随着历史的发展,当三方中的哪一方占据了上风的时候,书籍的样貌就随之倾向于此。颇为有趣。

以“活字、细密画、异装本、单一墨色、菊版”等等主题串起的《装订考》,是非常专业的考证书籍,全方位地展现了日本书籍装帧的发展历程,资料翔实,考证严密。当得起“考”之一字。

在一本洋洋洒洒的考据书籍中,我不止一次地发现了中国的烙印。如“南京装帧”,是以进口布料做书脊的西式装帧本,只缘为其取名的,是“当时拥有深厚中国文学底子的知识分子”。以中国汉字为基础所造的字,是日本第一位有资格称为“装帧师”的五叶在装帧中的重要元素。深受作者推崇的《一读三叹·当世书生气质》、《内地杂居·未来之梦》等书,为它们倍增风采的,是具有“草书般柔和笔势的清朝体活字”。《蓬莱曲》一书之所以脱颖而出,是因为封底的蓬莱山既有英国风又带中国味,雄劲文字与中国风表里相济。

如上种种,让人深受触动。被日本如此珍视的中国文化,在本土的书籍装帧中又是怎样被对待与利用的呢。

纵观日本的装帧历史,既有对文化的兼容并蓄,也有对自我的坚持执着,但共同的特质清晰在目,那就是“对于书,不论多么微小的一个细节,都要十分用心”,“即便设计简朴,只消多一点点创意”。我想,这应该是日本书籍装帧被众人推崇的真意所在了吧。

如果说本书的正文尽显学术,那么后记一部分的文字是相当动人的了。在这样一个快消的年代,做书这件事被人们投入的关注委实是太少了。一本书诞生的背后,是多少人的努力和支撑。表面看来是一个作者的手笔,但背后的制书、销售、购买、收藏,书的流通方告完成。在机械化、大规模的生产之下,越来越难以感受到一大群人在背后的默默付出。

还是好好爱一本书吧。无数人的心意尽在手中。

《装订考》读后感(五):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日本文学

在生活中,虽然我们都很瞧不上“外貌协会”的成员,但其实在骨子里是很少有人能够不受美丽外表的诱惑的。在大街上遇到高颜值养眼的人,任是谁也会忍不住放慢脚步多看上两眼。看人如此,看物也如此,像我这种喜欢囤书的人,面对同一本书的不同版本时,在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恐怕也会更加偏爱装订讲究、印刷精美的那一版。俗话说,人靠衣衫,马靠鞍。这句话放在图书业,也是挺适用的。

也曾经闲来无事逛过旧书摊,比较起之前出版的一些图书,不要说是几十年前书籍的装潢,就是几年前的与现在相比较也有不少的变化。技术在发展,人的审美不断在改变,文学的风向不停的在转换,书籍的装帧也在随着这一切悄然变化,这一切看似没有关联,其实都是息息相关的。近来发现还真的是有好事者将近代书籍几十年来的装帧变化汇集整理成了一本书,不过这本书的作者却是一位日本人,所研究的书籍装帧自然也是日本的书籍。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因为过去的一些历史原因,我是怎么也爱不起来的。但是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国家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生活的那份严谨细致的态度,都是很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的,他所流传的一些文化知识,还是很值得去探究一番的。《装订考》这本书的作者西野嘉章应该就是秉承了那种一丝不苟的态度,这一点在阅读此书的时候就能够深切的感受的到。作者精心选取了日本近代三百多本的书籍,从文学、美学、价值等多方面来为读者剖析这些融入了当时书籍装帧设计者心血的精美书籍。他不仅仅是一本日本近代书籍的装帧史,更是一部日本近代文学与美术的发展史。

在此之前我对于书籍装帧的术语的了解,仅限于平装、精装、软皮、硬壳、袖珍本、大开本这些少量的词汇。阅读此书后才发现原来书籍装帧的学问真的是大了去了。除了上述所列举的那些常见术语之外,像误植、书盒、书口、菊版等许多专业名词那真的是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的。在这本书中,作者便是采用这些与日本制书有关的专业名词来为他所著书籍中的章节命名。每一个词汇为一个章节的主题,深入的为读者详细介绍与之有所关联的书籍装帧知识,再配以大量珍贵精美的书籍封面图案,让人不由的感觉作者西野嘉章仿佛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书籍收藏家,而此书就是他的书籍博物馆。他以此书为载体,在为读者展示他的精美藏品同时,还将这些书籍背后的一些故事来讲述给大家听。使读者在了解日本书籍的装帧发展知识之余,对于日本的文学发展史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那些对日本文学感兴趣的读者倒也不妨可以去阅读一下此书。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一下日本文学,其实也是蛮有趣的一件事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