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清明节的祭祖作文500字

清明节的祭祖作文500字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清明节的祭祖作文500字。

清明节的祭祖作文500字篇一

清明节祭祖作文1100字 清明,挥不去的思念

清明时节,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在这个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季节,总有一种思绪在涌动,那就是——思念。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清明,是祭祀祖先、怀念先人的时节。借一缕春风,送去你、我、他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之情。我和爸爸妈妈为外公扫墓时,想起了外公。外公比较矮,但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和一头乌黑的头发,走路总是昂首挺胸,显得有风度。外公还有一双长寿眉,邻居们都说他可以长命百岁。谁知岁月不饶人,2010年,外公因中风而到了另一个世界。

儿时,外公带我尽情地玩耍。春天,他带着我在开满野花的田地里奔跑,摘酸酸甜甜的草莓给我吃;夏天,他带我去邻居家的田地里,问邻居拿几个又大又胖的香瓜,黄灿灿的,让我垂涎三尺;秋天,他爬到树上为我捉全身碧绿的金龟子,即使被抓得手心生疼也不放手;冬天,他带我在雪地里嬉戏,留下一串串清脆的笑声,留下一串串奔跑的脚印。他的善良和风趣使他和乡邻们相处和睦。夏夜的晚上,我们都喜欢围着他,听他讲故事。大树下、石桥边、田畔上,处处有他的身影,一把大蒲扇,一碗淡茶,伴着外公嘹亮的嗓音和爽朗的笑声,这都让人倍感舒适。

记得有一次,外婆煮了点花生和毛豆,买了些猪头肉之类的,准备给外公当下酒菜。但馋嘴的我和表哥表姐可不放过这个大好机会,簇拥着外公,讨些吃食,甚至动手去抢,外公也不恼火。下酒菜被我们抢光了,外公只得喝点大舅妈买的茶。他喝茶之前先用鼻子闻一闻以后,才轻轻地喝上一口,眯起着眼睛,一边细细的品赏着茶味的清香,一边似乎在悄然的体会百味人生······他还哼哼所谓的民谣和小曲,却总是跑调。哈哈!

外公有许多爱好,最喜欢的非属钓鱼了。我打开他的钓鱼包一看,哇!钓鱼用具应有尽有。一把橘色的中号折叠遮阳伞静静地躺在里边,外公说之所以用橘色既引人注意,是因为能保证自身安全;外公的鱼竿也有四五根,材质也不同,有碳素的,有铝合金的,用它们来钓不同环境、不同深度、不同重量、不同种类的鱼;包里还有各种各样的鱼线,型号不一的鱼钩,五颜六色的鱼漂,真是琳琅满目,我忍不住摸摸这个,抠抠那个,外公在一旁不停地叮嘱我,小心不要把他的东西弄坏弄乱,看着外公那“小气”的样子,我也只好忍“痛”收手。他的钓鱼装备自是令同行们望尘莫及,而他自制鱼食、自绑鱼钩,更是令鱼友们对他刮目相看。每次钓鱼前,外公都要先绑好三十个鱼钩备用,按照鱼钩的大小顺序,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鱼线板上。别看外公年纪大,可绑起鱼钩来可是动作娴熟。只见他戴上老花镜,鱼线在手里上下翻飞,左右交替,一会儿缠,一会儿拉,一会儿掏,一会儿系,看得我眼花缭乱!外公像变魔术似的,没多大功夫就绑好了这三十个鱼钩。连我也自叹不如啊!外公自制的鱼食儿对他来说更是如虎添翼,每次出钓都是满载而归。外公把鱼拿回家收拾干净后,便炸成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的小鱼。闻一闻,爱的味道扑鼻而来;尝一尝,爱的味道润入心间。

外公,又是一年清明节,我想你!你的可爱可敬,让我再一次怀念!

清明节的祭祖作文500字篇二

清明节的作文400字 清明祭祖

今天是清明节,让我想起了这句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引起了我内心的愁怅,我仿佛看到了这凄凄惨惨、令人断肠的情景。清明这一天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日子,一个让人思念的时刻。

今年的清明节,我跟爸爸妈妈早早的就开车出发,在经过南山路的时候车就排起了长龙,交通也堵塞了,这样停停开开,过了好久我们才到了中村的山角下。爷爷奶奶已经在等我们了。

来到坟头,只见周围到处长满杂草,爸爸和爷爷就一人拿一把镰到,铲去杂草。奶奶便拿出祭品,摆在墓前。我一看都是阿太最喜欢吃的菜,有红烧带鱼,油闷虾,豆腐干,春笋,草莓还有酒。爷爷往杯子里倒了满满的三杯酒说:“妈妈今天大家都在,高兴你就多喝点,喝醉也没关系!”我正看的入神妈妈将一束白菊塞到我手上,说这是送给阿太的,你去放好。让阿太保佑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过我知道,靠祖先保佑是不可能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行。做完这些后,我们一行人就往回走,站在山上往下望,田里的地里泛着新绿,东一片麦田,西一片的油菜花,霎是好看。

清明节扫墓祭祖,我学到了许多人情常识,并且还知道了祭祀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之一。

清明节的祭祖作文500字篇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吟诵起这首诗时,我就莫名地伤感,想念爷爷。

那天早上,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几只可爱的小鸟在天空中唱和着,我们驾着小车回山村祭拜爷爷。路边草一个劲地往上钻,花儿也赶集似的聚扰而来,树木迫不及待地穿上绿色的盛装,招呼归来的人们。回到乡下,妈妈扛着金猪,爸爸拿着鞭炮,我提着一袋冥币,穿过密林,绕过小道,登上山顶,来爷爷的坟前。我鸟瞰山下,真是“一览众山小”。小山村的美景尽收眼底。爷爷坟前已杂草成林,我们分工合作,清理杂草。清理干净后,爸爸摆上蛋糕、肥猪肉、米酒,上香跪拜,哀思,烧冥币,祈求平安。

祭拜完毕,眼前浮现着和爷爷在一起的快乐画面。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让我们好好珍惜眼前人,孝顺他们。

今年的清明节,我不但祭奠祖先,而且欣赏了乡村美景。

清明节的祭祖作文500字篇四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得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祭祖的时候,我们首先要除草,再摆上烧猪、鸡、饼干、糖果,备上酒、茶,然后上香礼拜,点燃鞭炮,还要烧冥币。但要等火灭了才能走。清明节祭祖的同时也要防火。

清明节的祭祖作文500字篇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的清明节,没有落雨纷纷,没有风沙飞扬,只有徐徐的微风和艳艳的朝阳。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温情脉脉地关照着前来祭奠的人。

爸爸妈妈一大早把贡品准备好了后,带着我坐了一辆很快的出租车,回到那鸟语花香,美丽富饶,良田万倾的故乡去扫墓。在扫墓的途中,有许多很美丽的花,有红艳艳的映山红,有金灿灿的菊花,还有紫艳艳的薰衣草……这真是太美了!

到达目的地时,爸爸妈妈开始把墓地旁的杂草锄掉,有些墓地大的人家还用上了锄头和镰刀,它们就像理发师用剪刀精心给顾客理发一样,把墓地的草修剪得整整齐齐,可见民间对扫墓是相当重视的。接下来,爸爸妈妈开始把五颜六色的花圈放在坟墓上,再把香火、水果等贡品放在坟墓前,然后爸爸妈妈把纸钱放在坟墓旁烧了起来,最后,爸爸妈妈在坟墓前磕头,祈祷自己及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想到已故的亲人,心里总有一股酸酸的感觉,那被岁月带走的亲人们啊,希望你们在天堂一切安好……

清明节的祭祖作文500字篇六

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如果按农历计算,没有确定的日期,即上一年的冬至过了106天就是清明;按阳历计算则在4月4日或5日(以当年二月平或闰而差异),太阳到达了黄经15度时,清明就开始了。这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万木凋零的寒冬已经过去,草木茂盛,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两字,根据宋代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所说:“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清明时节,风和日丽,莺飞草长,柳绿桃红,改变冬季寒冷枯黄景象,大地一片清净明洁。汉代刘安所著《淮南子》中写到:“春分后……加十五日则清明风至”。这里说的“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所以有“三月节”之称。《岁时百问》一书也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可见,清明节是由它所处的时令,在气温、光照、降雨各方面俱佳而得名。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所以,国家通过立法,将清明节纳入法定的节假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的习俗——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节的习俗——挂纸

“挂纸”在台湾的习俗中称为“压墓纸”。挂纸时,先要将生长在祖先坟墓上的野草,用锄头或镰刀整理清除,在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表示这个坟是有后嗣的,否则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无主的孤坟,而受到破坏。墓纸分为白色、红色、黄色的古仔纸以及五色纸(红黄蓝白黑)两类,现在则多用五色纸,其用意是盖厝瓦或表示子孙已祭拜过。至于传统的客家人挂纸时比较慎重,先用锄头挖一块绿色的草皮,并把带来一迭滴有鸡血的黄纸,用草皮压在坟上,然后在坟地四周摆上十二张银纸,除了挂墓纸的目的外,还有血祭的象征。

清明节的习俗——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宋代清明时节,京都人民踏青郊游,市集买卖的热闹情景。

清明节的习俗——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明节的习俗——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节的习俗——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清明节的习俗——拔河

拔河发明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叫做“牵钩”。主要使用的设备是一条粗麻绳,两头还分有许多小麻绳,在古代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视哪一方先把另一方拔过中线(代表河流)就算是胜利。拔河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最初是在军队中盛行,后来才流行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此以后,清明拔河遂成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的祭祖作文500字篇七

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

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不知不觉间,我们错过了季节,又错过了回忆,只剩下一幅对联,在日长飞絮轻的时光里晃悠:“冬至大地,霜降房檐,看大雪小雪一片白露。夏至暑天,惊蛰亭榭,盼大寒小寒全天清明。”

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无定日,先秦、汉、魏、晋各代择日不同。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俗称“春社”。“春社”有官社、民社之分。《礼记。明堂位》有官社的记载:“是故夏勺、秋尝、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在蜡,天子之祭也。”唐诗人张籍、王驾则描绘了民社的盛景“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生于山野乡村,对土地和时令有特殊的感情,在享受丰盛味美的食物时,我们总是念念不忘“土地公公”的恩德。在绵阳,最隆重的“春社”祈福仪式,莫过于安县睢水关的“春社踩桥”。这座桥叫“太平桥”,始建于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距今有200余年历史,桥身为20余米巨型单孔弧架,犹如一道彩虹横卧水上,素有“渔洞山前悬半月,虎头岩下见长虹”的美誉。不知从何时开始,当地百姓笃信,在“春社”日这天到这里来踩桥,可消灾免难,祈祷平安。后来,这种习俗被更多的人了解,逐渐成了川西北最负盛名的民间春社活动。每到“春社”日,菜花丛中,鞭炮阵阵,潮水般的人流纷纷云集于此,绵延数十公里,为自己和家人祈福。

与“燕子来时春社”的喧嚣相反,“梨花落后清明”就显得冷清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清明原本欢乐之节,大禹故里北川,历来有“清明”贺治水成功之说,乡人奔走相告,共庆天下太平。从唐代起,“清明”渐成春游踏青的代名词,且历代承袭成为习惯,人们在这个时节,纷纷走出户外,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其乐融融。孩子们最钟情的,则要数放风筝,有的风筝上还装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绵阳历来有扫墓的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2008年,“清明”在千呼万唤中,已成了法定假日。但关于“清明”的解读,却仍众说纷纭。这两天,著名学者、中国古代韵文专家熊笃又在呼吁,要原清明的“本来面目”。在熊笃看来,按照《礼记》的说法,“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清明节应是提倡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节。”

熊笃说,清明时节,青年男女最适合去水边休憩、划船游玩,甚至到野外谈情说爱。但是,熊笃没有说,如我等中老年人该去做什么?

我想,还是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吧,比如踏青、扫墓、祭祖、省亲。

清明节的祭祖作文500字篇八

我的老家在绍兴,那儿有一个传统文化,那就是“祭祖”,这是对家人和先辈们的一种怀念。

“祭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可是很高的。在祭祀祖先前,人们都要先洗好澡,衣冠一定要整齐清爽,态度要认真诚恳,而且还要十分的严肃。祭祀祖先是沾污不得的。

祭祀祖先一定要用八仙桌。而且还要十二碗菜,其中五碗素菜,五碗荤菜,一碗年糕和一碗粽子。还要摆上两个大烛台,插上两根一样大的蜡烛。菜的摆法也很讲究,以蜡烛为头,先放五碗素菜,在中间放五碗荤菜,最后才放年糕和粽子。除了年糕和粽子以外的十碗菜必须是鸡、元宝鱼、鲞冻肉、蛋、虾、栗子、八宝菜、青菜、芹菜和素鸡。这几碗菜各有各的含义。

今年大年三十,我和爷爷奶奶一起祭祀祖先。我帮着爷爷奶奶端菜。全部摆放好以后,奶奶叫我们整理好衣服,开始点上蜡烛,我们开始拜祖先。只见奶奶拿了一个大黑锅放在地上,又捧了一堆用银色纸折的元宝,把它们放在这个大黑锅里,取出了一根火柴,点起了火,把火柴放到黑锅里,纸制的元宝燃烧了起来,传说这样就可以让天上的太爷爷和太奶奶拿到元宝了。爷爷也在往每个酒盅里倒上相同量的黄酒。

对我而言,最重要的当然是吃了。看着那些美食,我就垂涎三尺,忙去祭拜祖先,可心里却在想:“快点拜,快点拜,早点拜完就可以早点吃东西了。”

祭祀祖先在我的心目中永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是因为我能吃上好吃的东西,而是可以向我的祖先们表达我对他们的一份孝敬心啊!

清明节的祭祖作文500字篇九

清明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我的记忆里,清明节充斥着扰人的鞭炮,纷飞的纸灰,天地间仿佛混混浊浊、充满着不见天日的戾气。今年的清明节也不例外。

一阵扰人的鞭炮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皱着眉头,举目远眺窗外,才知道今天是清明节。我迅速洗漱完毕,带着纸钱、香烛、鞭炮,领着妻小一起去祭祖。一路上,我看见人们或兴高采烈,或嬉笑打闹,或神色匆匆,就是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愁绪。我觉得他们更像是在过春节,如此的画面我仿佛已感到有些异样。不过,偶尔会有一两个神色忧郁的人路过,让人多少有些欣慰:袅袅的青烟孤独而又彷徨的在天地间飞翔,雨很给面子的下了起来,仓皇失措的路人忙着找避雨所。我们一行四人在雨住之后来到墓地也照例烧纸钱,放鞭炮,点香烛。

一路上,我睹物释怀,不禁浮想联翩。都已经是21世纪了,还用得着这样吗?现在不是提倡低碳生活吗?我们的清明节非这样过不可吗?清明节不该是一个清清净净,怀恋先祖的日子吗?我们可以过得不那么喧闹吗?

其实,我们每次不用那么大肆张扬,我们只要怀着感恩的心,踏着泥泞的小路走到祖坟前,轻轻的向他们倾诉自己心中的哀思。或采上一两朵美丽又带有芳香的鲜花放在坟前,让芳香的鲜花陪伴长眠地下的3逝者,那不会费太多的金钱,也留给逝者一个干净清爽的环境。我们完全可以过得如此绿色。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知道:

一、噪音扰民。清明节放鞭炮,鞭炮声不绝于耳。年纪大的老人,或心脏病患者或胆小的孩子,可能会被吓着,那可真是罪过,罪过。

二、污染空气。燃放的纸钱中带有二氧化碳,点燃的鞭炮中有硫磺等这些都是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本来嘛,我们环境已经够坏的了,如果再这样,这不是促进环境的恶化嘛。

三、影响不好。在我们看来是祭祖,可更像是在搞迷信活动,你瞧嘛,给死人烧纸钱。死人能收到,能用吗?这不是迷信的心理吗?

四、浪费金钱。太浪费金钱了,不是吗?虽然是小小的几块,几十块,更甚者是几百块。你加起来算算,一年三次(还有一次阴历十月一和一次过年嘛)一次就算你五十嘛,一年就一百五;两年就三百,五十年就将近一万块,一万块,可以买好多东西了,并且每个家庭的费用加起来,可以促成一个亿万富翁了。

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既缅怀先烈,又不污染环境。两全其美呀!

清明节的祭祖作文500字篇十

新年快到了,外婆为了纪念已故的外公等我的长辈,准备祭祖。我以前根本没听说过“祭祖”这个词语,便问外婆:

“什么是‘祭祖’啊?”

“祭祖就是纪念祖先,怀念已故亲人。”外婆回答。

“那‘祭祖’需要干什么呢?”我问。

“要为已故的亲人烧上一桌可口的饭菜,为在天堂的亲人们也过个年。”外婆说。

“那祭祖的流程大致是怎样的呢?”我又问道。

“先一大早把长辈们平时喜欢吃的菜一一烧好端到桌上,把长辈们的饮料——糖水泡好,然后点燃香和蜡烛,再把纸钱放在不用的锅里烧。最后让家人各自对着香和蜡烛拜一拜,等香烧尽后,仪式便结束了。”外婆不紧不慢的答道。

我满脸疑惑的问:“为什么要用糖水来当做已故亲人们的饮料呢?”

“糖是甜的嘛,”外婆笑着回答,“这寓意大家‘甜甜蜜蜜’”。

“那为什么又要‘拜一拜’呢?”我问。

“这表示我们对亲人长辈的尊敬呗,”外婆回答,“希望已故的长辈能保佑我们,这也是我们的希望。”

“这样子啊,我懂了。”我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你对‘祭祖’的总结和看法是什么?”

“没有什么,”外婆说,“这只是祖先一代代传下来的、纪念已故亲人的一种方式。”外婆不苟言笑,让我体会到了祭祖的庄严与神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