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精选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精选

《棋王·树王·孩子王》是一本由阿城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一):意大利版序言是亮点

《棋王》刷了三遍还是四遍了。第一次是家父点名要我看的。第二次是专业课,现当代作品选里收录的。对“王一生”这个形象算是熟悉。这次读注意到已经忘却的细节,比如王一生一直珍藏的母亲磨制的塑料象棋。从写实到超现实。当代诗歌也有这个路数。

悬念铺陈得还算不错。写得很“硬”。《孩子王》中指导写作大概是之前练笔《遍地枭雄》的经验总结。这一篇融入了对体制和教育的批判。

意大利版序言的“天窗”很有意思。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二):那十年的寒冷

之前是不知道阿城此人的。看完三个短篇集,深吐一口气。

相较于棋王,树王给我的震撼最深,孩子王也颇有感悟。十年,似乎并没有多少思想去反思那十年的疯狂,也许是因为有的都被封禁了吧,笑。

阿城描写的只是的边边角角,但仅是这一麟半爪,就足以让人遍体生寒。不卖棋艺的棋王,以身护树的前特种兵后种菜农民的树王,不按课本教书的孩子王,旧时代有无数愚蠢的疯狂,也有默默坚持着的普通民众,数十年后的我们,带着批判地高高在上地目光去看他们,我感到羞愧。

不知何时,中国才能平和 理智地看待这场动乱,以史为鉴。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三):棋王 树王 孩子王

三王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写,整体结构框架相似,都是“我”与“王”相遇,然后听闻了他们或和他们有关的人的一些故事,然后又目睹了他们经历的一些故事:

棋王写我偶遇王一生,听他讲棋艺成就的经历,又目睹他在打败脚卵和同战十人的经过;树王写我作为知青下乡上山,目睹李立固执的将当地居民奉为神明的树王以破四旧的名义砍掉,我的朋友肖疙瘩,因此郁郁而终;孩子王写我被调去教书,遇见王福,和孩子段共同度过教学生活,并因教学方法在制度之外而被调回农场的故事。

在其中,一些描写的片段对比鲜明,令人记忆犹新;王一生要捏起每个饭粒,而文教书记却大腹便便;李立爱书,下乡时带着一大箱书,可以说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但思想最为顽固腐朽的便是他,亲手造就了许多人精神上的灾难,并不以为意;孩子王中,“我”感慨批判文件下发那么多,却连一张印书的纸都没有,课堂中的孩子们不得不去抄书,这本书

揭露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下的事实,极具讽刺性。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四):也有我的童年的影子

只读过棋王,孩子王。 孩子王有一点点像我的童年,贫穷却不乏味,甚至还带着点浪漫。 26个孩子,大方的单人单桌,散布在——可能漏雨的教室。有时候黄昏,我一偏头,印象中最美的是哲子那个靠窗的位子,比课桌稍微高一点的窗子,两扇窗子敞着的是前后两房屋留出的道子,长着一两棵招惹蚊子的梧桐树,阴暗绿色的苔藓巴巴地抓住红色的砖角,那个黄昏的颜色,是氤氲开的红糖水,是饱满的火烧云洒落的光辉。

那个时候,是真的穷,一毛钱一个的熟菱角,冬天需要从家里带玉米骨头烧炉子取暖,秋天需要动员大家去仅有一百米大的操场捡柳树和芙蓉的残枝给伙房,以及,甚至还拿蜡烛做灯。

我们遇到过冬青树里的小斑鸠,大槐树上的黄鹂鸟,以及,厕所里的圆滚滚的(?)可憎的大虫子……

我们度过了三年小学启蒙的时光,有许多好老师,不很专业却最用心,那些散落在谈天说地里的日子啊,那些中午会跑回家吃午饭的时光啊,那些全校学生藏进大布包里看电影的记忆啊,盛满我全部的童年。

离题了。权当纪念吧。

孩子王里,几个印象深刻的地方:小男孩(啊名字记不住啊)写父亲的那篇文章,老师用心教孩子们识字以及艰苦生活里的革命友谊。

《棋王·树王·孩子王》读后感(五):阿城的三王 我们的天下

阿城的这套书,读来,恍若隔世。极简单的文字,让我想起南怀瑾的一句话:“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三王》就是最初的文字的模样,如布衣裹暖,菜根嚼着香。

《棋王》——王一生对“吃”是极其虔诚的,“吃相”也是凶的:落在衣服上、地上的一粒饭粒,都会谨慎地用手一按并拈来吃,而这一切都源于物质上的匮乏。可就是一个物质上如此匮乏的人,精神上是极丰盈的。如他自己所说——何以解忧,唯有棋。对于棋,他是无欲的,正是这种无为,让他游刃有余于“棋”的天下。天下是什么?或许,是一日之后,在黄昏里,在烛光里,与你的家人吃个晚饭;也或许是,茶余饭后的一首静静的歌,在歌里,你听到了雪花落地的声音。这样的天下才是纷繁过后真正要寻找的天下!如文中最后一段——山民们铁了脸,肩着柴禾林中走,咿咿呀呀地唱。我笑起来,想: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

《孩子王》——王福和老杠儿之间的故事。他们之间缘于文字,经典在于一本字典,结束于老杠儿对于孩子在教育方面的尊重。与《解忧杂货店》一样,书中有两处触动了我的泪点。

第一处——王福说:“我输了。我不要。我要——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第二处是王福写的作文——我的父亲是世界中力气最大的人。他在队里扛麻袋,别人都比不过他。我的父亲又是世界中吃饭最多的人。家里的饭,都是母亲让他吃饱。这很对,因为父亲要做工,每月拿钱来养活一家人。但是父亲说:“我没有王福力气大,因为王福在识字。”父亲是一个不能讲话的人,但我懂他的意思。队上有人欺负他,我明白。所以我要好好学文化,替他说话。父亲很辛苦,今天他病了,后来慢慢爬起来,还要去干活,不愿失去一天的钱。我要上学,现在还替不了他。早上出的白太阳,父亲在山上走,走进白太阳里去。我想,父亲有力气啦。

《树王》——那棵巨大的树是“树王”,在我眼里,真正的“树王”应该是肖疙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