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我们仨》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转眼在中山这个城市已经生活半年多了,越发喜欢中山这个城市。

就读书而言,中山的图书馆就比北京便利很多,这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无需押金,刷身份证即可(国家图书馆和朝阳区图书馆的押金合计1000多,还没有退掉呢),全程自助,刷身份证机子自动吐出一个读者证,选好的书放在指定位置,自动全部借阅成功。便捷的我都不确定自己借阅成功没,哈哈。

“市民选书,政府买单”,不错吧,几乎你想读的书都可以在图书馆里借到哦,如果借不到,给政府发书单啊,哈哈。

最近借阅的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读书之前对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经典语录多有耳闻,只觉得是距离自己遥远的名人而已。读完之后更是多了一份敬意,出乎意料的平实、简单、真实、朴素、智慧,就像生活在身边的一个贤良的妻子、一个乖巧的女儿、一个有趣的爸爸,让凡人的生活也可以有很多启发。

最喜欢他们仨“小石子”的习惯:钟书每和我分离,必详尽地记下所见所闻和思念之情。阿瑗回家后,我曾出国,而他和阿瑗同在家,他也详尽地记下家中琐碎还加上阿瑗的评语附识。这种琐琐碎碎的事,我们称为“石子”,比作潮退潮落滞留海滩上的石子。我们偶尔出门一天半天,或阿瑗出差十天八天,回家必带回大把小把的“石子”,相聚时搬出来观赏玩弄。

陪伴女儿成长的日子,每天都有很多值得记忆的“小石子”,可惜我这个母亲太懒了,总是有各种借口忘记记下,过一段时间又忘记了。读完此书,熬夜写此文,那个小可爱不停地在身边捣乱,那就先写到这里吧,晚安啦!

第二篇

我们仨这个数是由杨绛先生编写的,杨绛是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作者主要写了先生钱锺书、女儿钱瑗和自己三个人的故事,记录了他们生前的点点滴滴。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分成了三个部分,‘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杨绛先生主要以这三个主题来描写这本书,‘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仨就再次失联了’杨绛先生为了纪念以【我们仨】为这本书的名字,这本书里的每个文字都包含着心血,都是对他们之间的怀念,整本书虽然没有十分的华丽,但是里面都包含着对他们怀念。

第一部的‘我们俩老了’写的杨绛先生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自己与锺书一同散步,在一起有说有笑的,突然在慌急中惊醒了,惊醒中才发现锺书就在她旁边的床上睡得正酣呢,杨绛先生做了许多类似这样的梦,大概是锺书记着杨绛的埋怨,给杨绛做了一个长江万里的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