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清明节去春游200字作文(通用10篇)

清明节去春游200字作文(通用10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清明节去春游200字作文(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清明时节正值双休日,我们全家人乘车到南河去春游。一路上,到处都有是春天的景象:刚吐出新叶的垂柳,在春风的吹拂下,微微摆动;成片成片的油菜花金黄金黄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灿灿的;盛开的桃花到处可见,白的、紫红的、粉红的好看极了。简直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

南河不愧有“小三峡”的美称,前来游览的人络绎不绝。这里不光是山美水秀,还有“青龙缠树”、“考子背棺”、“文龙书院”、“农家博物馆”、“娘娘洞”等众多的景点。每一个景点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景点都有美好的传说。然而,龙滩的古建筑和温坪的泉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龙滩地处南河中游。那里三面环山,山脚下有一平地,面积虽不大,却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代的古建筑群,这些古建筑群全是土木结构,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院院相连;青灰色的小瓦像鱼鳞似地均匀地撒在房屋上,高翘的屋脊和雕有各种图样的屋檐非常壮观。室内白色的墙壁上绘有彩色的画,尽管时过几百年了,这些画仍然色彩鲜艳、清晰可辨。你看那人物画神态飘逸,山水画气势磅礴,花、草、鸟、兽形象自然逼真。爸爸说:“这些古建筑不仅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考古价值,还是谷城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

南河境内还有一温坪,那里有一泉池,泉水终年不断,清亮见底,冬暖夏凉,水质有香气,入口甘甜,被誉为“天池香水”。温坪泉水因香甜远近闻名,因此前来游玩的人都自带水具,把温坪的泉水当稀物带回家品尝。

一天的游览,使我对南河有了更多的了解。南河有赏不尽的自然风光;有听不完的美好传说,品不尽的山珍美食,真是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第二篇

清明节去扫墓

清明节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更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从我有记忆起,就觉得清明与其他节日的不同,至今还充满迷惑。

清明节那天,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祖父的坟前,开始,爸爸拿出铲子,铲来一些草,铺在祖父的坟上,我拿出一些长长的纸钱插上,妈妈把火纸拿出来,点燃了放在祖父的坟前。然后,给我了两三支香和一对蜡点燃了,我又像以前一样,深深的鞠了三个弓,双手合在胸前心里默默的念着:祖父保佑我学习进步,全家幸福平安。

我在回家的路上,我心想,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要烧纸化钱,这不是迷信吗?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从他她的讲解中,我才明白:这是为了纪念于两千多年前的既忠又孝的介子推,清明节发展到现在主要是通过这一仪式表达对先祖的怀念。以此传承中华民族孝的美德。

第三篇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要向祖国的烈士鞠躬悼念,向我们的祖先缅怀!

走在烈士墓的道路上,带着沉重的步伐和悲伤的心情走着 。在路上同学们站着整齐的队伍,到了烈士墓前。我们都聚精会神的听着老师和学生的悼念词。内容有:第一项綦主任讲话讲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中国受尽了日本的侮辱和摧残最后我们中国人民奋起反击终于战胜了日本侵略者。正在我们中国人民为胜利而欢呼时,中国反动派把中国人民又一次的推进了受尽煎熬的世界。就是有他们这些在战场上抛头颅、撒热血的勇雄制服了他们,才有今天我们美好的生活。

我看着鲜艳的红旗,听着烈士们的事迹,仿佛我身在抗日时期中。举行完仪式,我们往回走。到了学校后,我坐在我的座位上,眼前立刻浮现出扫墓时的情景。这时,我想起现代的美好生活不都是那些勇士换来的吗。我立志一定要为国家献出我的全部力量,争取把我们中国建设成21世纪的强国。

现代我们这么发达的国家,是不再有外国侵略者敢来我们中国撒野。如果有我们中国也会将他们赶出我们的国界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也不是好惹的。现代我们国家的技术也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们的武器也非常厉害不在像以前那样被别的国家的武器所占上风。那时我们国家因武器缺乏而让侵略者打败。如果现在他们再来我们会用真正的实力来击败他们。

如果未来他们再来的话我们会用先进技术打败他们。我相信在未来也不会在有战争爆发出来。那时全世界都会来打败侵略者的。以后请让和平永驻人间,请让战争的硝烟永远消失,请让全世界为研究而合作不要为土地而争论战争,只有这样才能将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少受一些痛苦。请为和平之神永驻人间而欢呼吧!

在这特殊的日子,让我们再给烈士们鞠躬吧!

第四篇

清明节这天,天气晴朗,阳光何需明媚,春风拂面,令人格外舒服。我随妈妈到老家去给先人扫墓。

一路上,不知怎么的,我的心“扑通扑通”一直跳,大概是过于兴奋吧!2个小时后,终于到了老家,我们来到了以往的集合点——大伯家,一进大门,只见大伯家院子里整齐地摆满了金黄的玉米,大伯早已等候多时,我们聊了一会儿,人便到齐了,于是,我整装待发,有了“兵”还怕没有命令吗?

"好,出发。”大伯下达了命令,终于要去扫墓了,一路上,我像个小机灵鬼,还边走边开心的说:“不到墓地非好汉,加速前进。”,看来我兴奋过度了,走着走着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去了好几次的墓地,今天竟找不到了,本来很短的路,今天好像走了几年,就这样,我们一行人于2009年4月4日到达了目的地。

到达墓地后,我将鞭炮挂在树上,然后选了一棵小树爬了上去,嘿嘿,城里人上树是占点下风的。上树后,我躺在树干上,仔细观察起来,还是老一套,妈妈将酒菜、面包和橘子放到坟墓前,接着,又把纸、假钱、元宝放在一起,用打火机将其点燃,然后,随手拿起一根木棍,来回翻一翻,现在,我也想试试,于是,我也拿着棍子去帮忙,刚开始很好玩儿,翻了一会儿,有些不耐烦了,妈妈就是妈妈,一眼便看出了我的心思,走过来耐心地对我说:“如果纸烧不透,就不能送到阴间去,你的前辈们没钱花了,我可饶不了你。”我一听,立刻精神抖擞,将纸烧得熟透了,纸烧完了,我们便开始放鞭炮,这种鞭炮很响,我想:这应该是更深刻的表达了对前辈的祝福与怀念吧! 后来,我们来到了另一个坟地,这里没有坟墓,因为亲人的墓太远,只能在此用炭灰画一个圆圈【阴间版】为信封,将东西及祝福寄过去。办完事后,我们结束了一天的旅程。

扫墓太好玩了,通过扫墓我知道了;不光书本上有学问,民间也有学问,扫墓就是一种有趣的、独一无二的学问。

第五篇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一家人要去祭祖,在祭祖之前,我们家准备了好多吃的。

今天的天气是阴阴的,爸爸说今天我们回乡下扫墓。一大早,我们就准备好了祭品,早早地吃完了早饭去给太婆扫墓,也就是给我爸爸的奶奶扫墓。我们从老家出发大约走了一公里路来到一个小山坡,半山坡太婆的墓地旁边,只看见墓地上和四周都是小树木和杂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开始用柴刀、镰刀、清除小树木,杂草,不久墓地上和四周被清除得干干净净。爷爷在墓碑前摆上祭品,祭品有:酒、苹果、猪肉、粑粑等。爷爷摆好后向太婆三鞠躬,也要我和姐姐鞠躬,爸爸开始放炮,妈妈开始烧纸钱,扫好墓后我们就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问爸爸清明节扫墓为什么要摆上祭品,向墓鞠躬,放炮,烧纸钱呢?我听了爸爸的回答后知道了,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都去给去世的亲人扫墓。扫墓时,用以上的各种方式,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这可不是迷信活动咯,清明节真有意义啊!

清明节,真是有意义的节日啊!

第六篇

今天上午,我,爸爸,小阿姨,三舅公,小舅公,三舅婆,二舅婆和奶奶一起去山上扫墓。

爸爸把车停在山脚旁边,拿好东西我们就出发了,一开始爬的时候,三舅公是第一名,小舅公是第二名,我是第三名,我回头看了一下后面,竟然发现,在我们家视为爬山高手的爸爸竟然落在后面呢!我想,爸爸为何爬的这么慢呢?

我边走边想,走到了独木桥,我看三舅公和小舅公都走过去了,只有我没走过去,我有些恐惧,所以只好一小步一小步地挪过去才走过了独木桥。我心里想,刚才好险啊,摔下去肯定完蛋了。

我们继续爬,终于爬到了外太公的坟墓前,把祭品摆好,奶奶说“先拜土地公公再拜外太公”,接着我们每个人都拜了。拜完后三舅婆就把太太折的元宝烧了。我问奶奶“为什么要把元宝烧掉呢“?奶奶说”这些烧掉的元宝就是外太公的钱,他可以“拿”这些钱去阴间买老酒。我说“哦,我明白了”,烧完元宝之后我们就下山了。

今天上午我过的很充实。

第七篇

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

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不知不觉间,我们错过了季节,又错过了回忆,只剩下一幅对联,在日长飞絮轻的时光里晃悠:“冬至大地,霜降房檐,看大雪小雪一片白露。夏至暑天,惊蛰亭榭,盼大寒小寒全天清明。”

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无定日,先秦、汉、魏、晋各代择日不同。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俗称“春社”。“春社”有官社、民社之分。《礼记。明堂位》有官社的记载:“是故夏勺、秋尝、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在蜡,天子之祭也。”唐诗人张籍、王驾则描绘了民社的盛景“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生于山野乡村,对土地和时令有特殊的感情,在享受丰盛味美的食物时,我们总是念念不忘“土地公公”的恩德。在绵阳,最隆重的“春社”祈福仪式,莫过于安县睢水关的“春社踩桥”。这座桥叫“太平桥”,始建于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距今有200余年历史,桥身为20余米巨型单孔弧架,犹如一道彩虹横卧水上,素有“渔洞山前悬半月,虎头岩下见长虹”的美誉。不知从何时开始,当地百姓笃信,在“春社”日这天到这里来踩桥,可消灾免难,祈祷平安。后来,这种习俗被更多的人了解,逐渐成了川西北最负盛名的民间春社活动。每到“春社”日,菜花丛中,鞭炮阵阵,潮水般的人流纷纷云集于此,绵延数十公里,为自己和家人祈福。

与“燕子来时春社”的喧嚣相反,“梨花落后清明”就显得冷清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清明原本欢乐之节,大禹故里北川,历来有“清明”贺治水成功之说,乡人奔走相告,共庆天下太平。从唐代起,“清明”渐成春游踏青的代名词,且历代承袭成为习惯,人们在这个时节,纷纷走出户外,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其乐融融。孩子们最钟情的,则要数放风筝,有的风筝上还装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绵阳历来有扫墓的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2008年,“清明”在千呼万唤中,已成了法定假日。但关于“清明”的解读,却仍众说纷纭。这两天,著名学者、中国古代韵文专家熊笃又在呼吁,要原清明的“本来面目”。在熊笃看来,按照《礼记》的说法,“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清明节应是提倡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节。”

熊笃说,清明时节,青年男女最适合去水边休憩、划船游玩,甚至到野外谈情说爱。但是,熊笃没有说,如我等中老年人该去做什么?

我想,还是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吧,比如踏青、扫墓、祭祖、省亲。

第八篇

微风拂过我们的脸颊。通往墓地的一路上,树木葱茏,藤萝摇曳。我手捧着一束鲜花,和哥哥倾听着爷爷的故事。奶奶、姑姑、爸爸,争先恐后地讲述爷爷一生为我们这个家做出的贡献,我的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一只老黄牛,不分昼夜地在田地里耕耘,累得满头大汗,手脚发软,可是它却依然在耕地,最后,老黄牛终于累死了。这只老黄牛不正是我爷爷吗?他一生勤勤恳恳,从不乱花一分钱,把自己的所有全都奉献给了这个家。

到了墓地,我们开始祭奠,还用纸钱,纸衣服等孝敬爷爷。奶奶说:“爷爷生前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过世了之后我们要让他好好享受享受。”

看着爷爷的照片,想到近来学校里正在开展的清明祭奠活动,我又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些革命烈士。正是因为他们的机智,中华民族一次次打了胜战;正是因为他们的英勇,紫荆花才能够飘扬;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一个古老的民族从此写下了新的诗篇;正是因为他们的伟大,中国巨龙飞腾于九霄云外,华夏巨人屹立于民族之巅。他们也都是像爷爷一样,为了中国这个大家而奉献着自己宝贵的生命,无怨无悔。

我们该走了,我和哥哥拿起带来的鲜花,一朵朵分别插在墓旁柏树身上。柏树凝翠,郁郁葱葱。

第九篇

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如果按农历计算,没有确定的日期,即上一年的冬至过了106天就是清明;按阳历计算则在4月4日或5日(以当年二月平或闰而差异),太阳到达了黄经15度时,清明就开始了。这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万木凋零的寒冬已经过去,草木茂盛,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两字,根据宋代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所说:“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清明时节,风和日丽,莺飞草长,柳绿桃红,改变冬季寒冷枯黄景象,大地一片清净明洁。汉代刘安所著《淮南子》中写到:“春分后……加十五日则清明风至”。这里说的“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所以有“三月节”之称。《岁时百问》一书也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可见,清明节是由它所处的时令,在气温、光照、降雨各方面俱佳而得名。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所以,国家通过立法,将清明节纳入法定的节假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的习俗——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节的习俗——挂纸

“挂纸”在台湾的习俗中称为“压墓纸”。挂纸时,先要将生长在祖先坟墓上的野草,用锄头或镰刀整理清除,在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表示这个坟是有后嗣的,否则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无主的孤坟,而受到破坏。墓纸分为白色、红色、黄色的古仔纸以及五色纸(红黄蓝白黑)两类,现在则多用五色纸,其用意是盖厝瓦或表示子孙已祭拜过。至于传统的客家人挂纸时比较慎重,先用锄头挖一块绿色的草皮,并把带来一迭滴有鸡血的黄纸,用草皮压在坟上,然后在坟地四周摆上十二张银纸,除了挂墓纸的目的外,还有血祭的象征。

清明节的习俗——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宋代清明时节,京都人民踏青郊游,市集买卖的热闹情景。

清明节的习俗——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明节的习俗——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节的习俗——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清明节的习俗——拔河

拔河发明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叫做“牵钩”。主要使用的设备是一条粗麻绳,两头还分有许多小麻绳,在古代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视哪一方先把另一方拔过中线(代表河流)就算是胜利。拔河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最初是在军队中盛行,后来才流行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此以后,清明拔河遂成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