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古代正义人物的作文

关于古代正义人物的作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古代正义人物的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古代有很多杰出的人物,他们的事迹是最好用的作文素材。盘点一下古代十大杰出人物及事迹给大家,想让自己的作文素材丰富一点的,记得积累哦!

一、周瑜:历史长河中的不灭星光

【获奖名片】坚守信念为国捐躯

【评价】

1、谈笑间,羽扇轻摇,破敌百万;沙场上,征袍染红,血战南郡。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忠诚与智慧的真正含义。

2、国家危难,他力排众议,强据曹魏,尽显名士风采;赤壁阵前,他泰然自若,拔剑相迎,破百万曹军。他短暂的一生确如高山般让人仰止!

【颁奖词】

权力的巅峰,他触手可及;忠诚的信条,他永生不忘。他火烧赤壁,血战南郡,以自己短暂的生命,成就他人的王者霸业。一颗忠心,东吴元老,他深谋远虑,助吴天下三分。何谓贤谋,何谓良帅,何谓能臣,公瑾是也。

【事迹】

周瑜出身士族,早年与孙策是挚友。他尽心辅佐孙策,为孙策东渡江东立下汗马功劳。孙策死后,周瑜又效力孙权。建安七年,曹操下书责令孙权送其子为人质,众大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周瑜力挽狂澜,分析利弊,最终说服群臣。周瑜对孙氏忠贞不二。他拒绝了曹操派人的游说,态度坚决。

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军三十万会猎江东。周瑜英勇不惧,说服众人,与曹决一死战。面对三十万曹军,周瑜展现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拥有的豪迈。一句“操直送死”,一计“火烧曹军”,一场“赤壁之战”,成就了他的辉煌。这场大火使曹元气大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熊熊的火焰是周瑜爱国的心火,是他誓死效忠的赤子之心。

赤壁之战后,他为了扩张东吴的势力,主张攻打南郡,在那场战争里他失去了生命,但他在赤壁船头傲立的风姿,依然让人仰望。他将一生都奉献于东吴霸业,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曾倒下。

二、屈原:赤子之心的汨罗英魂

【获奖名片】浊世清莲

【评价】

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在有些人看来,处世不必过于认真,世道清明,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浮沉。然而你宁可投江而死,也不愿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尘埃。

2、.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你本可以出走他国,却最终因爱恋国土,于悲愤交加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怎能不让人叹惋?

【颁奖词】

是您,使内外交困的楚国一度出现国富民强、诸侯威震的局面;是您,虽屡遭疏远流放,赤子之心却始终不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直到无能为力,您纵身一跃汨罗江,以身来殉美政理想!

【事迹】

战国时楚国人。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他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合齐国,抗击强秦。在同反动派斗争中受诬陷而丢官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但因此却更加接近人民的生活,对黑暗现实十分不满。后因楚国的日益****,首都郢亦被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的著作有《离骚》、《九章》等,这些著作文字华美,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政治追求。他看清了贵族的虚伪、昏庸与腐朽,看清了奸臣排斥贤才的行为,看清了社会的种种不仁……他的主张,体现了他对楚国国事的深切忧念以及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屈原的死是对当时黑暗势力的一种嘲讽和揭露,是一种无言的反抗与斗争,同时也是向后世发出的一个警告——要小心黑暗的势力!他的作品语言生动而富有活力,有着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李时珍:用坚持谱写中华传奇

【获奖名片】医学泰斗

【评价】

1、穿上草鞋,背起药筐,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你就是以这样谦逊的姿态和辉煌的成就为中华历史写下一部传奇!

2、一介农夫,怀揣着执着上路,走进大山,风雨兼程,亲尝百种药草,挥就一部影响世界的不朽医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纲目》一起刻入历史的记忆。

【颁奖词】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坚定的信念伴你步入医学圣殿,不懈的努力带你翱翔成功之巅!

【事迹】

李家世代业医,但由于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不屑于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打算放弃科举做官之路,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最终同意了儿子的要求。

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表现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求教,其中不乏农民和渔夫。李时珍为了了解药物,并不满足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罗列诸品,反复谛视”。例如他在写到白花蛇时为了真实细致地了解这种剧毒蛇而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终于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目睹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李时珍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并编著了中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本草纲目》。

第二篇

三国演义人物作文400字 谁是好人

“你说三国里面谁是好人?”弟弟一边在电脑上玩三国杀,一边问我。这个问题把我雷住了,我放下手中文言文版三国演义,仔细思索起来。

曹操是好人吗?爸爸说他擅于打仗,有雄才伟略,消灭了蜀国和吴国。妈妈常把曹操那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挂在嘴边,说他是个大诗人。可我认为他不讲义气。他刺杀董卓失败,被追杀,躲到他叔叔家避难。半夜,他听到磨刀声,以为叔叔要杀他,冲出去二话不说便杀了他叔叔及全家十几口人,殊不知半夜磨刀是为了杀猪款待他。他还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你们说他坏不坏?

弟弟说:“刘备十分讲义气,是好人。”我说不见得。当时,吕奉先的武艺高超,天下无敌,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说法。他曾经救过刘备,当时刘备很感激。后来他被曹操抓住了,曹操珍惜他的才能,问刘备该不该杀他。吕布很高兴,以为刘备会为他说情,不料刘备冷冷地说:“丞相,别忘了董卓的事。”当时,吕布是董卓的义子,后来被吕布杀死了。曹操大惊,立斩了吕布。你说,刘备坏不坏?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但着所谓的英雄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了朋友。如果用法律来定量,他们没有一个好人!

第三篇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后世称为“一代奸雄”。曹操的出场是在镇压黄巾起义时,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在张梁张宝失败逃走时,被曹操拦截,斩首万余级。曹操是沛国焦郡人,他的父亲是曹嵩,是中常侍的养子,曹操有权谋,多机变,但是性格狠毒。

一开始董卓夺权,曹操想着救国,便借着董卓对他的信任,想趁机杀了董卓,不料被董卓发觉,他就以献刀的名义化解了这场危机。从这件事情中不难看出,曹操是一个心怀大志,有勇有谋的人,他行事机变且果断。

刺杀董卓不成,曹操见势不妙,便随即逃出了城,他原本想借住在他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但是吕伯奢家人杀猪的声音却被曹操误认为是要杀了自己,就将吕伯奢的家人全部杀掉,杀人后。曹操才发现他杀错了人,但曹操竟然没有半分懊悔,随即就逃走了,路上看见买酒回家的吕伯奢,也将他杀人灭口。还说出“宁教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的话。在这里是第一次将曹操的阴险狡诈且偏激的性格直接展现出来。

第四篇

我是不太喜欢曹操这个人的。

从“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中,就能看出曹操是一个自私的人。有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体现了曹操是个心狠手辣又生性多疑的人,曹操在罗贯中笔下是奸诈、残忍、任性的反面人物典型。但其实罗贯中是夸大了曹操的负面性格,好的一面就被深深雪藏了。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性格是多面性的,刚一出场,就显现出他的聪明干练,机智勇敢和成熟。当董卓鱼肉百姓时,它不像王允唉声叹气,反而计划如何刺杀董卓,在那时我又看出了曹操分的清是非,又果敢的性格。

在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的情节中,曹操明知犯了错,但却不知醒悟悔改,甚至还立下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种荒诞的人生信条。

总而言之曹操的性格是很复杂的,有时让人拍手称快,有时又让人气愤不已,曹操这个角色还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第五篇

曹操被称为“古往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他是一个有雄心有才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典型。在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中”,可以看出曹操既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又是一个多疑而残忍奸诈的人,董卓废了少帝后引起共愤,王允召集了群臣来商议此事,而群臣只会像妇人一样痛哭,而曹操果断站出来,借王允宝刀去行刺,虽然行刺失败了:但仍能看出曹操有勇有谋,有为国捐躯的赤子之心。当计谋被识破,他只好假意献刀,到这儿,可以看出曹操能屈能伸,有谋略,如果换做一介莽夫,可能当时就和董卓鱼死网破。

可当他逃亡去吕伯奢一家借宿时,吕伯奢并没因曹操被朝廷通缉而不接纳,还热情的招待了他。傍晚曹操听到有磨刀声,误以为是吕伯奢一家要杀他,去领赏钱,一鼓作气将其一家八口杀死,为了不让吕伯奢知道,毫不留情的将他杀死,他为了自保明知道自己杀错了人,却仍要杀人灭口,说明他是一个残忍,只为自己着想的人,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也将他的残忍奸诈充分体现。

在第十回中,曹操父亲被陶谦的手下所杀害,曹操迁怒于陶谦,攻入徐州,将百姓统统杀害,可以看出他一心为父亲报仇的决心,又衬托出他急想永占徐州,草芥人命的性格。

第六篇

人们常说,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近来看了《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我才正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吴国大都督周瑜,雄姿英发,才华横溢。在讨还荆州,取西川上,他的计谋屡屡被诸葛亮所识破,他想尽一切办法要除掉诸葛亮。不料性急的周瑜领兵去诸葛亮营寨前挑战,不幸被毒箭射中,医官说需修养百日,即可愈合,此病尤其不能生气。魏军抓住周瑜的弱点,曹洪领兵来战,在外大骂周瑜,周瑜因为生气,毒箭伤口迸发。而诸葛亮也知道周瑜的弱点三气周瑜,致死周瑜吐血身亡,当他还剩下最后一口气时,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我佩服周瑜的才华,但也感叹一代英才为何气量这么狭窄,竟活活被人气死,可怜!可惜!可叹!

周瑜呀周瑜,你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不明白“宰相肚里,将军额上能跑马”呢?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呀!

再来看魏国司马懿。一代老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孔明伐魏,司马懿虽屡战屡败,但从不气馁。诸葛亮由于粮草不足,不敢久战,为了让司马懿出军,尽快夺取祁山,诸葛亮派人送给司马懿一套女装,并修书一封,极尽羞辱,以诱他出战,可司马懿不进圈套,笑呵呵的在文官百将面前穿上了女袍,告诉从蜀国前来的使者:“你告诉你们的诸葛丞相,他的礼物我收了,代我谢谢他。”

魏延为了挑战,把司马懿的金盔扔在地上,许多兵士围上去一会踢到这,一会踢到那,可司马懿却一点也不生气,笑眯眯的看着这一场好戏,打了一个哈欠,从容的上床睡觉了。诸葛亮诱敌计划屡屡落空。司马懿的心胸也真让人佩服。

司马懿和周瑜同样身为大都督,一个有着如针尖般的心胸,年纪轻轻,活活气死。一个却有着能容得下山川大河的心胸,活到了七十多岁。

不一样的心胸,真是不同的命运呀!假如周瑜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的气度,何至于英年早逝,也许吴国的命运会改写。

心胸狭隘的人往往会吃大亏,而那些心胸宽阔的人往往能成就大事。

看来,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第七篇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作文400字 鲁智深

水浒里的英雄很多,有智多星吴用,有及时雨宋江,还有青面首杨志……其中,我最喜欢鲁智深,因为他是一个有侠义心肠、经常除暴安良的人。下面,我就为你讲一个他除暴安良的故事吧!

有一次,鲁智深与史进和李宗在一家酒楼里喝酒,他们边吃边聊,谈的十分投机。忽然听见有人在啼哭,鲁智深很不高兴,叫酒保把啼哭的父女俩带来。鲁智深问父女俩为什么哭,父亲说:“我女儿叫金翠莲,一个叫郑关西的人写下三千贯的文书要买我女儿做妾,但他却一文不给,现在还反而来向我们追要三千贯典身钱,我们哪有钱还,只能在这儿卖唱。”鲁智深听了说道:“您等着,明天我就去教训那郑关西。”

第二天早上,鲁智深走到郑屠的肉铺,又是要肥肉又是要瘦肉,百般刁难,郑屠忍不住心中的怒火,拿起尖刀想杀了鲁智深,鲁智深对着他的小腹就是一脚,郑屠刚想投降,鲁智深的拳头就已经落在了他的头上,把他打死了。

鲁智深就是这样一个经常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好汉,他是我心中的英雄!

第八篇

【一、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黄耳传书】

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信鸽主要被用于军事通信的目的。譬如在公元1128年,南宋大将张浚视察部下曲端的军队。张浚来到军营后,竟见空荡荡的没有人影,他非常惊奇,要曲端把他的部队召集到眼前。曲端闻言,立即把自己统帅的五个军的花名册递给张浚,请他随便点看哪一军。张浚指着花名册说:“我要在这里看看你的第一军。”曲端领命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笼子放出了一只鸽子,顷刻间,第一军全体将士全副武装,飞速赶到。张浚大为震惊,又说:“我要看你全部的军队。”曲端又开笼放出四只鸽子,很快,其余的四军也火速赶到。面对整齐地集合在眼前的部队,张浚大喜,对曲端更是一番夸奖。其实,曲端放出的五只鸽子,都是训练有素的信鸽,它们身上早就被绑上了调兵的文书,一旦从笼中放出,立即飞到指点的地点,把调兵的文书送到相应的部队手中。

【鱼传尺素】

在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到了唐代,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帛来写信,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绢)。因捎带书信时,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所以就有了李商隐“双鲤迢迢一纸书”的说法。显然,这里的“双鲤”并非真正的两条鲤鱼,而只是结成双鲤之形的尺素罢了。

书信和“鱼”的关系,其实在唐以前早就有了。秦汉时期,有一部乐府诗集叫《饮马长城窟行》,主要记载了秦始皇修长城,强征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离子散之情,且多为妻子思念丈夫的离情,其中有一首五言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这首诗中的“双鲤鱼”,也不是真的指两条鲤鱼,而是指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没有现在的信封,写有书信的竹简、木牍或尺素是夹在两块木板里的,而这两块木板被刻成了鲤鱼的形状,便成了诗中的“双鲤鱼”了。两块鲤鱼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绳子在木板上的三道线槽内捆绕三圈,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打结的地方用极细的粘土封好,然后在粘土上盖上玺印,就成了“封泥”,这样可以防止在送信途中信件被私拆。至于诗中所用的“烹”字,也不是去真正去“烹饪”,而只是一个风趣的用字罢了。

【古代传递书信的三个典故】

我们在阅读古文和古诗词时,常会遇到一些有关书信传递的典故,平时见得最多的是“鸿雁传书”,其次是“鲤鱼传书”,另外有一个我们不太熟悉的,至少是我自己不熟悉的“黄耳狗寄信”。这些典故你知道怎么样来的吗?

(一)鸿雁传书

据《汉书·苏武传》记载:西汉苏武曾奉命出使匈奴,匈奴迫使他投降,苏武不肯。被匈奴君主放到北海牧羊。苏武忍辱负重十多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修好。汉朝又派使节到匈奴,要求放苏武回汉,但单于仍不愿放人,谎称苏武已死。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真情告诉了汉使,并让汉使这样对单于说:汉朝皇帝打猎时,曾射到一只北方飞来的大雁,雁足上系着—封信,说苏武没有死,仍在北海牧羊。单于听后,知道无法隐瞒,遂放苏武归汉。

鸿雁是大型的侯鸟,勇猛,每年秋季南迁。看到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后来,人们便把传递信件的使者称为“鸿雁”。“鸿雁传书”一词也由此而来。

(二)鲤鱼传书

古代写书信,写完后,用两个木板夹住,两个木板都雕刻成鲤鱼的形状,这就是“鲤鱼传书”的来历之一。

另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内有尺素书。”这可能就是“鲤鱼燕传书”的来历之二吧!

"鲤鱼"的"鱼"与"余"谐音,有剩有余,是非常吉利的!因此这个典故也被广东泛的运用!

(三)黄耳狗寄信

晋书陆机传:“初,机有骏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头,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这就是“黄耳狗寄信”的典故!不过这个典故在诗词中用得很少,因为狗这种动物太俗,不雅观,没有“鸿雁”、“鲤鱼”那么吉祥。

第九篇

寓言有很多种,譬如《拉锁封寓言》、《克拉姆林寓言》等。我今天看的这本书就叫做《中国古代寓言精选》。

这本书中聚集了古代的一些寓言精华。寓言的意义就在于每个寓意,寓意就是每个寓言告诉读者的道理。我每读完一个寓言故事,都会细细品味它的寓意,所以读完这本书后,我就懂得了许许多多的人生大道理。

虽然说这是寓言“精华”,但是这本书中每个寓言都非常具体。有的寓言家喻户晓,有的却无人知晓。

这本书不像其他寓言书,他的故事后面并没有直接写明寓意,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慢慢品味,这样就可以使读者的理解更加深一层。使道理刻进心中。

这一个个故事充分地表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想,这些故事一定是老百姓们一传十,十传百才创造出来的吧!这每个故事都体现了中国的风格。是什么让这些民间寓言流传至今的呢?是——智慧。

看了这书,我觉得古代的老百姓真厉害啊!

第十篇

丹麦安徒生放弃了他的家庭对他长大成为一名医生的希望,他不顾众多皇室的嘲笑,选择成为了一名作家。而现在是世间的人们都只记得孤苦伶仃、流落街头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在晨曦时刻的海面之上化为泡沫的小美人鱼。谁会去留意当时的皇家医生呢?

所以说,坚持理想信念而创造出的精神财富,往往都会比现实之中的物质财富更加具有价值。而坚持理想信念的道路却经常与孤独和非议为伴。近日,18岁的留守女孩报考考古学专业,就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部分的网友认为,家境贫寒,却报考没前途的考古学专业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选择,而这种观念除了有着对考古学专业脏乱累的固有印象之外,更多的却是折射出来的,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之中,鲜少有人踏实做事,安于寂寞,以及世人们普遍对这一种人缺乏支持的现象。

因此我认为,钟方荣身上最难得可贵的品质是淡泊名利,安于清贫,默默做事,不求扬名立万,但求无愧于身,无愧于国。

钟方荣的志向是考古,他的未来可能就像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先生一样,将中国的文化脉络,通过修复敦煌壁画的方式去发展,去完善,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奉献出自己一份薄弱的力量。而樊锦诗先生将大半生都奉献给了敦煌的壁画,如果不是因为他心中拥有着踏实做事淡泊名利的品质,他可能在漫天黄沙中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吗?这种安于清贫的,沉默是金的精神不仅仅是去实现自我价值的钥匙,还大有可能推动自己的国家的某一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可所谓无愧于身,更无愧于国。

而大部分的网友们认为,追名逐利才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观点,无疑是片面而又狭隘的,物质的东西是极易失去的,转眼间,贫穷或富贵乃是人生的常态,更何况身后的财富不过是一捧黄沙。而精神方面,例如钟方荣身上这一种淡泊名利的品质,才可能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发展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而这种精神是不会湮灭于时光之中的。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与其说是支持钟方荣填报考古系专业,更不如说是希望这一种珍贵的品质能够在纷乱浮躁的,物质物欲的社会之中可以像一股清泉,洗涤人们的心灵,洗涤人们的思想,正如樊锦诗先生之于钟芳容。

鲁迅曾经说到过:愿中国的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份光。钟芳容的事例,也启迪了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踏实做事,正确看待物欲,才能无愧于身,更加无愧于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