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家乡的传统习俗作文大全

家乡的传统习俗作文大全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家乡的传统习俗作文大全,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的传统习俗作文大全篇一

我们黄家组的人,几乎年年都要回去过年。我们家也不例外,廿六便回去了。家乡的孩子们又野又闲,一阵脚步声,转身人就没影儿了。大人们忙着张罗各种年货,如礼品、红包、茶酒瓜子,应有尽有,一应俱全。老家的年,总是饱的。

大年三十那天,我在门口帮忙贴对联和门神,我搬着把梯子,在梯子上上下下,忙得不亦乐乎。我可认真了,浆糊不涂上几遍,是不会往上贴的。慢工出细活,对联经我手后,总是垂直的,真是苦了尉迟恭和秦叔宝这两位门神爷了。

接着,该贴灶神了。我们这儿不贴灶神爷的神像,传说他受到玉皇大帝的封赐,负责掌管各家各户的灶火,年末了他又会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家户户这一年来的情况。为了让他说好话,这儿的人们会放几块蜜糖,让他吃了后满嘴“蜜”言,也是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有一个好收成。

我走进厨房,手中拿着用隶书写的红纸和浆糊,我把红纸翻了个面,用刷子在背面均匀地涂抹上浆糊,再将它小心翼翼地举过头顶,贴在了灶王爷的神像旁。我生怕它掉下来,反反复复压了好几遍,这才放心地拍拍手,看着隶书写的大字“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心中暗暗祈祷这位“王爷”能赐给我们吉祥。

到了下午稍晚些的时候,各家就准备要跨年了,为了庆祝这新的一年的到来,鞭炮声连成一片,就像那后半夜的鸡叫一般,一片声未尽一片声又尽,好一派如此的“大合唱”。沐浴更衣后,祛除了身上的晦气,我换上崭新的衣服跟着老爸走向了祠堂。

益将楼下黄氏宗祠是先祖文彰,在乾隆年间兴建,距今约310年左右。旁边有个村里的餐厅,村里摆酒席都会上这儿。越过中间的大广场,我们准备开始祭拜。每年,组里的大人们都要带着小孩来这儿拜拜,铭记黄家的列祖列宗,把烟火代代相传。我们跨过半膝高的石门槛,走进祠堂,绕过中间的天井,来到供桌和牌位面前,这儿早已有许多点燃的大红蜡烛和香了。爸爸从篮子里取出一大把香和几支蜡烛。三鞠躬后,我将红烛和香点燃。上面插三根香,以示“天时”,红烛同样;下面三柱香,以示“地利”;门口三柱香,以示“人和”。我也没忘记家门口,给灶神上了香和蜜糖。

愿香火代代相传,子孙绵延不断……

家乡的传统习俗作文大全篇二

在我的家乡,过年是从腊月廿三开始的。

传说在这天,灶王爷要上天禀报一年的成果。人们要开始“除尘”——进行大扫除,以表示除旧迎新。人们还要开始置办年货等。家家户户都热闹起来,在外的游子也开始陆续返乡。

这时候,生意最红火的,大约就是卖炒货、干果的店铺了。在我的家乡,嗑瓜子成为了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若是谁不在桌子的盘子上加点瓜子,恐怕都不好意思拿出来招待客人!这时候,大多数人家还会买备好油,淀粉,回家将年猪送去屠宰场杀掉,然后取一些肥瘦相间的肉,加入鸡蛋,裹上淀粉,再入油锅中炸至金黄酥脆,一盘新鲜的,热气腾腾的炸酥肉就出锅了。一般旁边会围着眼馋的小孩子,大人会特意拿一些可以直接吃的酥肉给孩子们解馋。酥肉与瓜子相似,都深深地浸入了这一方土地的血脉之中。

大年三十,对我的家乡的人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再忙的人也通常会在这天前赶回家乡。这天,人们要祭奠逝去的亲人,会带着纸钱、酒和香烛,还有鞭炮去上坟。先点好香烛,再烧纸钱给逝去的亲人,若是男性或者喜欢喝酒者,通常还会敬上一杯酒并洒下。晚辈们再跪着,拿着香,虔诚的磕头,以表示对死者的敬意。长辈们向逝去的亲人讲述一年来的丰收与欢乐,但通常不会吐露一点不如意。最后人们在一阵鞭炮声中,带着对逝去的亲人的哀悼与敬意离开。

这天晚上,大家摆出早已备好的丰盛的饭菜,举杯同庆,共贺春来。桌子通常都是丸子还有很多圆形的糕点,这些都是人们对团圆的向往。

初一到初七,我们走亲访友,来到亲朋家,嗑瓜子,一起谈天说地,好不快活!

初七以后,我的家乡的人们通常还会“喂树”。我听我的母亲说起过,每年初七初八,外婆总会领着母亲,拿着糯米饭喂树。外婆拿着一把小刀,给树皮开几道口子,再由母亲一点点地用糯米饭填充划开的口子。据说,这样能使树神感受到人们的敬意,从而结出更大的、更甜的,更不惧风吹雨打的果子。可惜的是,随着果树的减少,这项习俗快要失传了。

纯朴的人民,以习俗表达着对于自然鬼神的敬畏之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