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选择的驱动型作文

关于选择的驱动型作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关于选择的驱动型作文。

第一篇

既然任务驱动型的作文命题是冲着阐释性的话题作文开火的,那么我们作文训练的目标,就是从写作的各方面摆脱话题作文的阴影,强化对材料作文任务驱动本质要求的认知,真正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论述文普适写作思路落到写作的实处。而这一切基于一个前提:从整体上理解材料,强化读材料的整体意识。

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最本质的区别是前者是以材料整体的内涵为题意范围,而后者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前者有实实在在的话语情境,而后者没有。但多年来,很多学生在面对材料作文题的时候,依然采用是话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方法,从材料中抠出一个关键词作为话题,或者给材料强行扣上一个话题进行立意,写出来的文章和材料的整体内涵风马牛不相及。

一则材料的整体内涵是由若干语句共同组合而成的,这样的内涵不可能和一两个关键词划上等号,所以,我们在读作文题材料的时候,更应当做的从整体上对材料进行概括,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说“这则材料可以写××”。

1、明确材料的类型

材料内涵千千万,呈现形式又五花八门,那么我们该怎样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内涵?虽材料然的内容我们无法预知,材料呈现形式也很多元,但无论什么材料,从表达方式上来说,无外乎三种:

第一种是话题,比如2015年天津卷的“范儿”,材料说了一堆,但都是围绕这个“范”来说的,这是话题作文在材料作文时代的变体,写起来与话题作文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第二种是叙述,可以是描述一个人物(动物、植物)的言行或状态,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比如2015年课标1卷的老陈开车打电话,小陈微博举报父亲这种做法,警察表扬小陈,批评教育了老陈,并且把这事公开;也可以是叙述一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比如2013年江苏卷,一群探险者走进一个山洞,为了照明点亮蜡烛,导致山洞里栖息的蝴蝶离开原地退到山洞深处。

第三种是论述,即材料中给出一个或几个议论性论断,让考生围绕这些论断写作,论述型材料的代表是最近几年的上海卷。

以上三种材料命题形式,除了江苏这样有出话题作文传统的省份,大多省份早已经抛弃了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故而,我们也就不讨论话题型的材料。也就是说,我们的材料作文的作文题材料,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以叙述的方式表达,一种以议论的方式表达,诸如我们经常所说的时事热点型、漫画型、寓言型等,可归为叙述型一类。

2、整体概括材料内涵,综合分析内部关系

自从高考作文题的焦点和重心由原来的话题转向叙述或者论述,写作要求就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材料的内涵由话题变成事件和论断,这也决定了写作的过程由原来的话题阐释为主变成了以材料为起点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那么,既然任务驱动型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那么理所应当遵循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求——即理解在材料整体内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和写作。而且,增加任务指令本身就是为了防止考生对材料进行抠话题和断章取义,所以,任务驱动型作文对材料理解和把握材料整体内涵的要求,其实更高。

这样讲也许抽象了一点,我们来看一道例题,看看阐释性的话题作文的写法为什么不符合带有写作任务的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求。这道例题是2015年的课标2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材料讲了三个人物的事迹:大李、老王和小刘,作文题的末尾要求考生作出“谁更具风采”的判断,而且作文要“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面对这样一道作文题,很多考生会立马启动他们习惯性的“抠关键词”的审题方法,一定有人会从大李的事迹里抠出“创新”二字,然后开始写一篇以“创新”为话题的作文;也一定会有人从老王的事迹里抠出“爱岗敬业”四个字,然后大谈特谈谁谁谁爱岗敬业,之后成功成才;也一定会有人从小刘的事迹里抠出“酷爱”两个字,然后把事实讲道理证明热爱是多么重要。

首先,无论是大李、老王还是小刘,“创新”、“爱岗敬业”、“酷爱”都不能涵盖他们事迹的全部:会创新的人很多,但并不是每个创新的人都能为科学作出贡献、跻身国际学术前沿;爱岗敬业的人千千万,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大国工匠”;拥有一项爱好甚至癖好的人多的是,又有几个人像小刘那样被无数网友点赞?

当然还有很多同学不会这么断章取义地审题,他们能这样概括材料:大李因为矢志创新,在科学上有所建树;老王爱岗敬业,在普通的工作中精益求精,因此成为了“大国工匠”;小刘酷爱摄影,乐于分享,给网友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获得赞誉。作完了这样的概括,于是很多同学就会从中选择一个来进行作文的立意和写作。

这样来概括材料,对每一个人物的事迹的内涵算是基本概括到了,但问题是,如果我们只选择从其中一个人物的角度来写,其他两个难道是摆设吗?放在同一则材料里,就说明这不是一个三选一的作文题,没有任何对比比较的选择其一来写肯定是不合题意的。

虽然材料这样出本身就是要求考生对三个人物的事迹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的把握,但前面讲的考生和一线教学那久治不愈的话题作文写法的毒瘤,依然会让很多考生把这道题写成“创新”、“爱岗敬业”和“热爱”之类的话题作文。为了引导考生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的思考,于是在作文题的末尾,命题人添加了“谁更具风采”以及“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样的任务指令。

尽管如此,你依然可以从网上流传这道题真真假假的高考优秀作文里看到很多很多关于“创新”、“爱岗敬业”和“热爱”的话题作文。添加了任务指令尚且如此,如果像往年一样没有添加,这样的话题作文会更加泛滥。

那么,这则材料该如何进行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思考?其实无论有没有作文题末尾的任务指令,这则材料要审对的核心都在于找到这三个人物的可比性,即便每一则材料的内涵都概括到了,没有找到可比性,依然可能陷入选其一而写的境地。

所谓可比性,有两种,一种为“可对立”,这是材料作文命题最为常见的形式,即两种相对立的做法或论断,多年来类似于“有人认为……有人认为……”的作文题不胜枚举,2015年课标1卷“女儿举报父亲”的对与错,就是这样的典型。显然,大李、老王和小刘没有谁对谁错之分,为了防止考生作出谁对谁错的判断,命题人用了“谁更具风采”来引导。

既然作文题明确要求我们作出“谁更具风采”的判断,那么这就涉及可比性的第二种,叫做“可对比”。“可对比”又分两类,一类为异中求同,从不同的事件或者做法里概括中相同的道理,很显然,大李、老王和小刘的各自的事迹里很难提炼出同一种精神风貌,而且命题人为防止考生强行给他们套上同一个话题,特意加了一个“谁更具风采”。

“可对比”的第二类,叫做同中求异,也就是为几个事物找到同一个评价和衡量的标准,在此标准之下进行比较,作出选择和判断。“创新”、“爱岗敬业”和“热爱”这几个概念之间既不同,也不异,这些本身就是不同范畴的概念,而且相互之间还有交叉:大李矢志创新,也可以爱岗敬业,老王爱岗敬业,你不能说他没有创新,小刘酷爱摄影,摄影可以是他的职业,酷爱也能作出创新。如果从这些概念出发,这几个人物是不可能比较出“谁更具风采”的。

但是,如果我们以个人的人生价值的追求来作为三人的评价和衡量标准,就可以比较出不同了:大李的价值在于“大”,志在生命科学研究这样的大事,作出大贡献,国际学术前沿的大格局;老王的价值在于“老”,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做着普通的工作,用日复一日的实践,用时间和经验成就一手绝活,成为“大国工匠”;小刘的价值在于“小”,出于自己对摄影的爱好和兴趣,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顺手把自己的作品发在博客,满足了自己兴趣的同时,小小的分享也给千万网友带来美的享受。

那么,这样一来,我们对这三者作出“谁更具风采”的判断,其实就是自己的人生选择,是更愿意像大李那样做大事、对人类前进作出杰出卓越贡献,还是像老王那般在平凡的小事上精益求精臻于完美,又或者像小刘一样执着于自己的小追求、小幸福,去追求一己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怎样选择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已。

学过历史唯物主义的人都知道,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对世界风险越大,人生价值越高。直到今天,我们的教育宣扬的主流价值观还是让学生立大志向、作大贡献,为国家、为民族、为全人类。因此,这么多年以来,“科学家”仍然是谈及未来理想的第一选择。

平凡的岗位,普通的工作,亦可有自己的风采。老王的“老”,上承如铁人王进那样老一代喜那样工人阶级的价值追求,下合当下中国现代化进程对匠人精神的推崇。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受到的式微,不是因为我们没有“中国创造”的资本,而是我们的产品太缺少日本那样追求完美的死磕精神。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这个时代,太需要“老王”。

国家的强大,最好的体现就是人民的幸福,每个个体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假如人人都如小刘那样有自己陶醉的事情,而不是执着于名利的得失,物质的多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又岂会不和谐?即便个人小小的追求,也可以造福社会、帮助他人,正如小刘陶醉于自己热爱的摄影时,也通过网络让那些不能跋山涉水的人享受到了美。即便追溯到人人有大追求的五四时代,也有小追求成就大事业的人。鲁迅提笔写大事,放声呐喊,这样的大固然重要,但沈从文着眼小小湘西之美,写自己熟悉的凤凰,亦成《边城》大作,和鲁迅并肩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两端。

以上,我们2015年课标2卷这道最难整体理解的材料,来深入地探讨了读材料的整体意识。其实,无论是课标2卷,还是课标1卷,无论是即将大多数省份要考的课标卷,还是以往各省考得自主命题卷,无论是添加了任务指令还是没有添加任务指令,材料作文的整体性一直都在,只是有没有受重视的问题罢了。

那么在任务型写作被作为一个正式概念提出来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回归材料作文的本质,从整体理解材料,摆脱抠关键词进行话题作文写作的写作惯性。要知道,再刁钻的任务,也不会脱离材料内涵。

第二篇

总体框架:引、议、联、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中间主体:议(分析问题),讲清楚赞成或反对的理由(好处/危害);兼谈对立面。

思维方式(即是“论证角度和方法”):因果分析、假设分析、结果分析、背景分析、辩证思维、比较分析、让步思维;

材料构成:以原材料为主就事论事,可以在其前后通过类比,联系相似名言、名人名事、现实事件以及生活中的现象。

论证分析角度: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国家),人与自然,人与传统历史等。

论证分析具体内容指向(供参考):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2、依法治国理念(法律规则)。如:网络随意发帖;恶意占用公用电话;旅游不守法规;不孝不尊敬长辈;恶作剧导致违法;不准守交通规则;考试作弊,参与欺诈活动等。

3、中国传统文化。忠孝仁义礼智信等,强调人的道德修养、价值观或人生观。

4、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对创新与传统的思辨、热爱科学、勇 于探究、追求真理、积极实践,关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等设题。如“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创新与传统”“山寨与创新”等。

5、人性主题:即反映与人的精神活动或行为有关的感情或思想。

如:爱、坚强、执著、追求、宽容、包容、诚信、真诚、善良、友善、团结、高洁、帮助、自由、平淡、美、简单、尊重、伟大、深刻、平和、理智等。

一、“争议型”作文材料

如:全国卷1“女儿举报父亲高速接打电话”(材料+争议评价 + 任务 +要求)

“争议型”作文材料思路结构1:

1、第一步:引——概括现象(事件)、提出争议点,表明自己的判断(肯否或辩证对待,如“该争才争,争应有度”),并确定观点。

2、第二步(主体部分):议(从不同角度从权衡利弊、优劣、好处、危害等)。

(1)个人角度:

理由——阐释句——相关名言、名人、名事、现象分析——分析原材料(结果分析法+因果分析法)

(2)他人角度:

理由——阐释句——相关名言、名人、名事、现象分析——分析原材料(结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

(3)自然、国家、 社会(传统文化、历史、制度、法制或其它)等角度:理由——阐释句——相关名言、名人、名事、现象分析——分析原材料(背景分析法 + 结果分析法)

3、辨析思考(权衡比较另一种观点或对立面)

4、提出措施、期望、号召等。

“争议型”作文材料思路结构2:

1、谈现象——观点本质

2、论危害(分析角度、段落结构、论证思维及方法与“争议型”作文材料思路结构1相同):

原因一(个人人生)——本质

原因二(社会现实)——本质

原因三(传统、历史、文化、制度或其它)——本质

3、联现实,挖根源(析本质)

4、提办法(不足或危害在哪个角度方法就从哪个角度提出)

5、作结论(期望、号召)

二、“优选型”作文材料

提示:作文材料给出的是两个以上的不同,甚至对立的对象、观点等,让你权衡比较、做出判断选择 。

思路结构1:先驳后立

1、引——概括现象(事件)、摆出优选的几方,表明自己的选择,并确定观点。

2、驳——

(1)提出要“驳”的观点(自己选择的对立面),这是驱动任务

(2)让步承认对方的优势——(分析角度、段落结构、论证思维及方法与“争议型”结构1主体部分相同)

(3)指出其不合理性(危害)——(分析角度、段落结构、论证思维及方法与“争议型”结构1主体部分相同)

(4)联系现实,分析原因——(分析角度、段落结构、论证思维及方法与“争议型”结构1主体部分相同)

3、立——

(1)表明自己的选择,明确观点,这是驱动任务

(2)指出其优势(好处)(分析角度、段落结构、论证思维及方法与“争议型”结构1主体部分相同)

4、回扣材料,作结论(期望、号召,展望美好图景)

思路结构 2(适合几个不同对象,进行比较权衡的材料):起承转合

1. 起——选定任务,表明态度,开启全文。

2. 转——转向肯定其他两个,扣准题意,阐释理由(结果分析)。

3. 转——再转,回到肯定更具风采的那个,阐释理由(原因分析、背景分析)

4. 承(阐释理由)(每一段的分析角度、段落结构、论证思维及方法与“争议型”模型1主体部分相同)

证明最具风采原因1——分析材料(比较分析、假设分析)

证明最具风采原因2——分析材料(例证法、因果分析、结果分析)

证明最具风采原因3……

5、合——重申论点,结束全文。

三、“事实现象型”作文材料思路结构

作文题示例:2015年11月9日云南网配发一则图片新闻:孙子要手机,奶奶背着竹筐替孩子付钱。年迈的奶奶弯腰背着竹筐,看上去很吃力,而正值年少的孩子却两手空空,只顾前面带路,连搀扶奶奶的意思都没有。

审题解析——(它依然是任务作文!看起来和以前的叙事材料一样,但现在绝对不能找出一个话题,然后抛开材料举一大堆古今材料,天马行空地阐释证明一番,必须就事论事,适度拓展):

1、梳理材料,找出评价的对象或角度,揭示本质,表明看法(可以谈从孩子的角度谈“孝”,也可以从奶奶角度谈“溺爱;正确的教育方式”等)

2、围绕主题进行评价说理(必须就事论事)

思路结构:与“争议型”作文材料思路结构 1、2相同,因为材料虽然没有对立评价,但事实上已需要你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我们表明肯否,揭示本质(如“孝”“溺爱”)明确观点,然后围绕观点论述理由、讲清楚利弊优劣即可, 所以与“争议型”作文材料的思路结构相同。

议论文的写法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步骤都是根据材料类型审题、立意→定文章结构→出写作提纲→ 成文。平时,大家可以多加练习。

第三篇

2017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题目与点评:开放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全国卷1卷作文题目: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点评:一道开放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作为一个以考生身份真正坐入高考考场的语文老师,在看到新课标全国1卷的作文题时,顿感眼前一亮——它真的是一道有无限创作可能的开放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先说开放。

首先,在材料所给的12个“中国关键词”中,每一个词都有比较丰富的寓意。如长城,既可以说过往历史,也可以说民族精神。如中华美食,既可以谈饮食文化,也可以谈美食背后蕴含的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所以,每个词都有深可挖掘的内涵。

其次,这些词,也不只限于褒义层面。像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也表现出当代中国的不足。所以,真实地呈现社会现状,不文过饰非,不讳疾忌医,也是开放性的表现之一。

再次,这些不同寓意、有褒有贬的词串联在一起,更可以排列组合出无数种写作思路。考生可以按照从古到今、从浅到深、从贬到褒等等很多种思路写作,只要词语之间有有机的关联,便是合理的路数。

再说任务。

首先,要选择“两三个”关键词,不能多,也不能少。并且它们之间必须要有有机的关联,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把文章主体部分写成了互相割裂的几大块。

其次,要明白文章的受众是外国青年,那如何明显地体现这一点,值得考虑。似乎,给外国青年写一封,是最明白清晰的展示方式。

你必须穿越沙漠,所以你是不自由的;但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方式,所以你又是自由的——这就是我所见到的新课标全国1卷作文题,给我们约束,但又给出了无限可能。

第四篇

人生需要拼搏,拼搏的过程才是最大的享受。无论背负多重的责任。都不能轻言放弃。

的确人生应该多一些拼搏。每当我做事不顺心的师候,我总会想起我的梦想,每当想起梦想的时候我总会很开心。因为我知道拼搏与成功同在。天道酬勤,也许你付出不一定得到回报,付出不一定得到回报。

人生除了坚持与拼搏以外,还有最好的禀赋就是善于选择。人生之事大多有赖于选择能力。仅仅有才智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良好的品位与正确的判断能力。没有明察和恰恰的选择,其中涉及两种才干:能选择才干和能做出最好选择的才干。

许多人才智丰足精微,判断缜密勤奋而且见多识广,但一旦面临选择就常常落败。他们总是做出最坏的选择,仿佛想要显露他们做错误的本领似的。善于选择,是上天赐予人的最伟大的禀赋之一。

第五篇

暑假期间,我读了《孟子》一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古人对生活的理解。

《孟子》告诉我们的都是做人的道理。其中有一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说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我对它的理解是:人生中,敢于选择,才有机会。

在选择机会的那一瞬间,不同的决断,就会有天壤之别的结果。

就拿自然界的植物来说。新疆的白杨,果断的选择了荒土,保卫家园,它失去了婆娑的姿态,却换来了笔直的干。它成了人类的保卫者,正直,质朴的象征。永远屹立在人们心中。沙漠里生长的仙人球,它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可它能够茁壮成长,点缀荒凉的沙漠,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变得更加美丽。

不仅是植物,动物也是如此。鸟儿关在笼子里,盘子里装满了新鲜的鸟食,而鸟儿却放弃了这一切,站中笼口,张开了有点笨拙的翅膀,坚定的选择了蓝天与自由。

连那些动、植物都能做到的事,难道人类做不到吗?做得到,因为世间万物给予我们是同等的机会,在机会面前,需要作出正确的选择。那选择瞬间,会成为生命的起点,成功的关键。鸟儿因选择蓝天而自由,白杨因选择荒土而得到称赞,仙人球因选择沙漠而辉煌。

在生活中,种种机会等待我们去选择,我们要敢于选择机会,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让生命能够在困难的环境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才能够完善自己。选择困厄的环境,善于去点缀,终究是快乐的。

我愿成为仙人球、白杨,更愿做那只展翅翱翔蓝天的勇敢的鸟儿。

第六篇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会经历无数次的选择,而人的一生,漫漫长路远,遇到了太多太多,我们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我们迷茫了…… ——题记

阳光选择给人类带来第一丝明亮,拌着旭日普照了整个大地;小溪选择在山涧吟唱,用清凉为旅人解渴;火柴选择了燃烧,让闪烁的火苗带去温暖与希望……

昭君为了两国的永久安宁,选择了出塞和亲,所以她的名字铭刻在百姓心间;韩信为了出人头地,选择了投奔刘邦,所以飞黄腾达;雨果为了为了警醒人们,选择了正义,所以受世人敬仰......

从古至今,世界万物都经历了选择,何况你我呢?面对事态万千,我们该选择什么?是选择快乐?是选择孤单?是选择诚信?是选择放弃?还是选择脚踏实地?我想我们应该先学会选择.

有这样一句话:"两个人从牢房的铁窗望去,一个看到了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同一个牢房,同一扇铁窗,不同的是他们的心境,一个人选择用失望面对生活,所以他看到的是泥土;另一个人选择用希望面对生活,所以他看到了星星.就像蜡烛一样,虽牺牲了自己,带去了光明,但也是快乐的,因为它们选择了奉献,它们问心无愧.

我想这就是选择.----人各有志,只要你别让太多的功利给心灵套上枷锁,无论你选择了什么,只要问心无愧就好!

第七篇

我在电脑上下五子棋,每次总是等到电脑快要赢时,才发现自己走错了棋路,便急忙按“悔棋键”,但一盘棋按规则只能悔五次,第六次电脑怎么也不让我悔棋。我正在抱怨,转念一想:我们的人生不也是一样的吗?

人的一生中要作出正确的选择是异常重要的,如果等作出选择后才知道自己错了,那是来不及的了。在我的周围中,常常听到同学这样抱怨自己:“要是我仔细些可以做得很好”、“早知道就不怎么做了”、“如果再多想一想,我就对了”……但是,人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要是”、“早知道”、“如果”,每次等做了后才知道选择错了,为什么事先不好好考虑,尽量做到认真些、仔细些呢?做任何事情是不可以像玩五子棋游戏一样“悔棋”的,只有事先认真考虑,想好到底该怎么样去做,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

好好考虑,而不要后悔莫及。

第八篇

如果有这样一道选择题:父母分散,你选择父亲还是母亲?

如果有这样一道选择题:朋友与亲人同时落水,你选择朋友还是亲人?

如果有这样一道选择题:亲人触犯法律,你会选择公理还是选择亲人?

古往今来,许多容颜俊美的人却并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的美,而放弃内在的美。放弃责任等于放弃自由和向外部力量投降。放弃偏见永远不会为时过晚。谁因为害怕贫穷而放弃比财富更加珍贵的自由,谁就只好永远做奴隶。一个人放弃报复的念头,并敢于宽恕别人的中伤,其灵魂就会显得无比坚强。有一则名言:放弃一个就会选择另外一个,所以,放弃是自然选择。

人生就像一张试卷,它每一道题都会给你多个选项,你总觉得有两项是对的。但它毫无疑问是一道单选题,它告诉你:你必须学会放弃。

放弃了一道选项不是放弃选题和放弃整张卷子,它还有下一题,时间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这道题上。人生并非游戏,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选择与放弃。

对于一些外美内丑的人,那无疑就是一种愚蠢、可笑、可耻,可悲的选择。但对于外丑内美的人,那他的选择则是真诚、善良、美好的。

从远古到今日,选择从来就是神圣的,它可以回到过去,穿梭未来。

选择和放弃,可说是同义词,可说是反义词,不如叫“选弃”。

第九篇

亲爱的妈妈:

您好!

我想了半天,才开始动笔给您写信。不知道您看了信,是生气,还是高兴?

首先,我要感谢妈妈对我的一切学习,活动的支持,尤其是参加这次全省书信征文比赛,妈妈您为我查找资料,引导我巧妙构思,帮我打开思路,告诉我书信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我知道您希望我的作品脱颖而出,谢谢您,妈妈!

您说优秀作文应该有时代感,关注时事,关注身边事物的变化。比如:奥运,环保,亲情,家乡变化……是的,妈妈,这些主题很好,可是我有自己的想法。您知道,我是一个对作文有浓厚兴趣的孩子,虽然我的语言稚嫩,但老师经常表扬我的作文有灵气——妈妈,这也是您平时对我的引导和要求分不开的,真是熟读课外书并汲取其精华的结果。我学会了观察生活,学会了从一个细小的角度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悟。谢谢您,妈妈,是您把我引入一条开满鲜花的作文之路!

今天,我和您的心情一样想让自己的书信得到老师的青睐,可我更想品尝自由表达的快乐。我想起陶行知爷爷的一句话——千教万教教做真人,千学万学学习求真。是啊,有什么比“求真”更重要呢?那么让我们抛开“奥运”,“环保”“雷锋”这些有意义的话题,来探求这个“真”字,来探求一个小学生心底最真的声音吧!妈妈,此刻,您该不会睁着吃惊的眼睛看着我吧?

作文难写,考场作文更是难写。为了找到考场作文的“捷径”,星期天一大早,您就钻进了书店,中午抱回一大摞作文书,您把其中的精品作了记号,让我从中“剪辑”,“嫁接”,加工成自己的作文。我哭笑不得:“妈妈,作文非一日之功,评着您平时对我的潜心教导,严格要求,我对自己的作文很有信心,完全不必要这样做的。”你却说:“考场作文靠现场构思,能得高分吗?这些都是我精心挑选的,你只要巧妙地汲取其中的营养,作文不就不成问题了吗?”我望着您额头上的汗珠,期待的眼神,接过您手中沉甸甸的书,我的心也沉甸甸的……

此刻,我提起笔写征文,刚准备下笔“嫁接”高考满分作文《也谈减负中的“朝三暮四”》,完成一篇“佳作”,耳边突然想起老师的声音:“考场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不能有假,更不能默写式抄袭。”虽然妈妈您教过我怎样借用精彩语段,怎样变通材料,但我从心里赞成老师的话——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可是现在是征文比赛啊,谁不想得一等奖?在我由于之际,瞟见了文具盒里我的座右铭——陶行知爷爷的话“千教万教教做真人,千学万学学习求真。”我咬咬牙,做出这样的决定——我手写我心。有什么比去伪存真更重要呢?有什么比真情实感更能打动人呢?

第十篇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灵均所绘娟娟之景,恍若身临其境。

余不禁慨叹:“但凭今浊浊之气,碌碌之行。何处寻素花?即寻之,又何人悟之?灵均已逝,余愿寻之转世,然难悟其潇然洒逸之心也。”

景起,朦胧欲睡窗边扬尘染叶,消绿意,余心甚恶,复见翻沓书页,愈烦之。

余思良久:吾应何去?余念秋兰,思蕙茝,更欲感灵均之亦。然每日之事繁多,人皆勤勉为己欲,余亦于此列之中,损若金之时,余为何物而去?

当如灵均言:“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此时乍现灵光:两者相冲。损一日之时。以修身且养性也岂不美哉。

念此,心中郁结散去,无需行囊,只觅一清僻荒野,见风光甚好,便于此地稍歇。

风吹野竹,扬沙,之音;花蕊初发,点萦萦之香,清流涓涓,自光缝而过,婉若斗折蛇行,绕指千柔,主阜上,观洋‘洒’山河大景,为天工之作,美哉!美哉!至溪边,歇于岩上,偶有鱼虾嬉闹而过,冥冥若闻神语。

我于灵均知之甚少,但方此时,吾感灵均于自然之美意,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唯沉于山河者方可感其飘逸超然之气,衣袂飘,立于陇上,采花集香,修其神正其气。

念此心中暗幸,余何能于当今之世,而仍思之域外游,又幸上天厚待,予其娇媚之态展余眼前,描于心上。

今世难为,人皆超其势,欲利欲益,均言求人之常情,然几人得初生赤子之心。白驹过隙,惟心不变难于登青天,只希能得一瞬心安。

当此时,亦求能判人之本心,两者相冲,为追本心之择,为愿为之事。今社会碌,有几人之择美景而弃其事?

余亦难为之。昔日之冲动,今余难为之,一难寻其他,二难弃每日之事,书页翻沓,余忆尝愿“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悔尝屡弃抉择,仅为趋时势。兮忆其竹,芷、兰、椒,心愈恨之。

今日求当日之机会,而其却若翩飞之蝶,难觅踪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